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790414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王中宇: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资金流量表:总 量与来源1 投入产出表:行 业分布的视角3抓大放小:企业 规模的视角5“利润池”:产 业链的视角7“总部经济”: 地域的视角9思考:西尼尔的 视角11笔者在“财产性收入”一一个观察社会性质的视角一文中讨论了可 投资资产在国民中的分布。依据主流经济学,在经济体创造所财富的分配机 制中,可投资资产这个“要素”分配到的就是财产性收入。本文进一步讨论 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分布。资金流量表:总量与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提供了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05年),描 绘了全社会2005年资金流动的概况。该表将全社会分为四类主体,归并为四 个部

2、门,分别是: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融媒介以及与金融媒 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 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构归并在一起,就形 成金融机构部门。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政府单位指在我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 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 单位。政府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 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它主要包括 各种行政单位和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所有政府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政府 部门。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

3、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 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消费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 体。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住户部门。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 将所有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国外部门。资金流量表中的“财产收入”数据见表一:表一:2005年财产收入流向单位:亿元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净流入住户部门4,612.841,144.703,468.14金融机构部门7,279.657,374.16-94.50政府部门564.57815.01-250.44国外部门2,171.372,918.05-746.67非金融企业部门

4、6,859.199,235.70-2,376.51合计21,487.6221,487.620.00数据显示:居民部门是唯一的财产性收入净流入部门,而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国外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都是净流出部门。笔者曾发现,居民 部门99%以上的可投资资产集中在不足1%的国民手中(“财产性收入”一 一个观察社会性质的视角)。换而言之,从财产拥有量的视角看,这个社 会的主导者是不足1%的国民,他们从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和非 金融企业部门获得财产性收入。表一还告诉我们,财产性收入的首要提供者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占68.52%), 其次是国外部门(占21.53%),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部门

5、相对较小(见图二)。2.72%各部门占财产收 入净流岀的份额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图一:各部门提供财产净流出的份额国外部门为国内资产拥有者提供了不可忽视的(21.53%)的财产收入。 这提示我们,我国已经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不迟于2005年,国内资产拥有者 已经开始获得明显的海外资本收益。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提供者是非金融企业部门(68.52%)。在其内部,财 产性收入又是如何分布的?投入产出表:行业分布的视角中国统计年鉴2008提供了投入产出表2005,可供我们分析财产 性收入的来源。在投入产出表2005中将整个国民经济分解为17个行业,从行业的 视角,有三个指标得关注的指标:

6、其一是“总产出”,它表征着行业的规模,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社会对 这个行业的依赖性;其二是“增加值”,总产出包含其他部门提供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 值,而增加值为本行业创造的价值;其三是“营业盈余”,根据主流经济学,一个行业创造的财富按劳动、 权力、和资本三要素分配,在投入产出表中,增加值分解为: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其中的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上用于补 偿资本磨损,其他各项分别对应于三要素。可见营业盈余限定了一个行业可 提供的财产收入规模(注:营业盈余并不完全转化为当期的资本分红,通常 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企业的资本扩张以及其它用途)。“横看成岭侧成峰”,从这三个指标,我们

7、看到了不同的“景观”,见 图二、三、四:2.4%图二:总产值构成3.4%3.4%12.2%10.1%6.0%8.4%增加值胡农业其他服务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运输邮电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采掘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食品制遥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 負他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图三:增加值构成总产值机械设备制造业 其他服务业建筑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化学工业农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采掘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箏

8、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金融保险业1.6% -6-0%7.8%营业盈余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运輪邮电亚机械设备制造业采掘业其他服务业建筑业其他制适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金融保险业食品制遙业房地产业、租赁和裔务服务业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 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农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图四:营业盈余构成观察这三张图,发现最位置变化最大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和农业。金融保险业的总产出倒数第一,增加值升至倒数第二,而营业盈余升至 倒数第八。这是一个产出小而盈利丰的行业。反之,农业的总产值排在第五位,增加值排在第一位,而营业

9、盈余却排 在倒数第二位。这是一个产出高而几无盈利的行业。金融保险业与农业的区别显著。农业提供的产品是社会得以生存的基础, 而金融保险业提供的服务被视为最有价值的商品;农业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 的行业,而金融保险业仅提供很少的就业岗位;如果用生物圈的视角看社会 经济系统,农业无疑处于食物链的低端,而金融保险业则位居顶端。于是我们看到了高端与低端的差别。各行业高低端的的差异又源自何 方?生产函数理论用资本和劳力来解释产出,仿此我们也可以试图用资本和 劳力来解释利润。现实经验告诉我们,盈利能力与垄断程度相关,问题是如 何定量表示各行业的垄断程度。统计年鉴2008将工业分解为39个行业,分别按三个口径提

10、供了 2007 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这三个口径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表13-2)、大 中型工业企业(表13-18)、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表13-6)。一个行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占份额越大,由规模形成的垄断就越强。各 项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三项是 表征企业体量最重要的指标,分别取大中型工业企业这三项指标占全国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再计算其均值,以表征大中型企业占这个行业的份额, 作为一个行业的规模垄断指数。同法,利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经济指标,计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企业占这个行业的份额,作为一个行业的行政垄断指数。由此,可观察各行业利润向量

11、与资产总计、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规模 垄断指数、行政垄断指数向量的关系(见表二):表二:2007年工业各行业利润与各因素的相关系数资产总计规模垄 断指数行政垄断 指数全部从业 人员年平 均人数0.709120.535240.50490.453612相关系数显示:资产是决定利润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规模垄断与行政垄 断,而就业人数位居最末。从经济体全局看,金融保险业无疑具有资本优势与垄断优势;而农业在 这两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于是一个处于高端的控制位置,一个处于低端的 苦力位置。抓大放小:企业规模的视角高端与低端的差别不仅表现在行业上,也表现在企业规模上。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只在工业部门能找到按企

12、业规模分档的数据,且分 档准则前后不一致。只有2004年能找到既覆盖整个工业,又分档较细,且距 今最近的数据。它出现在中国统计年鉴2005的“14-3按行业分全部国有 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14T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两表中。据此整理、计算出的 数据见表三:表三:不同规模工业企业的资产、利润与就业(2004年)亿元万人资产总计利润总额从业人员大型企业78, 771.105,538.151,378.33中型企业75,407.383,645.762,130.12规模以上小型企业41,083.222,157.732,590.17规

13、模以下企业45,445.081,723.753,205.32合计240,706.7713,065.399,303.94大型企业比重32.72%42.39%14.81%中型企业比重31.33%27.90%22.89%规模以上小型企业比重17.07%16.51%27.84%规模以下企业比重18.88%13.19%34.45%(万元/人)资产总计/ 从业人员利润总额/ 从业人员利润总额/ 资产总计大型企业57.154.027.03%中型企业35.401.714.83%规模以上小型企业15.860.835.25%规模以下企业14.180.543.79%注:规模以下企业为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的企业数据

14、显示:资本明显向大型企业集中,利润向大型企业集中的格局更明 显,而就业却反过来向规模以下企业集中。由此我们不但看到了高端与低端 的差异,还看到了资本与国民的分离一大量国民就业的企业资本很少,而大 量资本集中的企业就业岗位很少,利润奇高。经济学家对此的解释是:资本替代劳力。这种解释掩盖了经济体的内部 结构,似乎在整个经济体中,人越来越不重要,社会财富越来越靠资本自动 创造出来。事实上,资本拥有者追逐利润极大化的动力,驱使他们将最能控制与收 获利润的环节抓在自己手中,为此不惜向这些环节投入巨额资本。这样的环 节有以下明显的特征:其一,在生产组织中处于上层决策地位;其二,在货 币循环中处于货币流入的

15、端口;其三,在资源与市场的获取中处于可垄断地 位。于是,不管在哪个行业,有可能具有上述特征之一的环节上,都发育出 一些巨型企业。产业政策对此的表述是“抓大放小”,“提高产业集中度”。而在不具备上述任何一个特征的环节,从产业链的视角看,是容易被控 制的苦力环节,为实现利润极大化,需将其置于过度竞争的境地,以便以最 低的代价从其中获得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件。于是人们看到,大型企业都力图强化上述三个特征,而凡是可以被控制 的环节,则设计成辅助、配套业务,以业务外包的形式交给小企业、规模以 下企业乃至个体工商户。结果在我们的经济体中形成了这样的“生态环境”:创造财富的苦力活 由众多的小型企业和规模以下企

16、业承担,它们生存于过度竞争的环境之中, 而收获利润的美差由大型企业独揽,它们生存于垄断环境中。大型企业丰厚 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这个环境,大型企业遇到的风险,很大程度上靠转移 给这个环境而化解。由此,我们方能理解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矛盾:经济学家们总在论证竞争 的合理性,而管理学家总在提供造成垄断地位的策略。经济学家们面对的是 社会公众和政治家,他们的任务是让公众接受艰难的生存现实,向政治家兜 售有利于资本拥有者的治国方略;而管理学家面对的是资本家,他们的任务 是教资本家更有效、轻松地获得利润。由此,要真正理解市场经济,与其向经济学家学习,不如自己读两本管 理学,因为后者是写给“自己人”看的,不讲

17、真话就买不出钱。其实,这种“经济生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只要控制住大企业, 就控制住了食物链的顶端,广大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就可以逐层上移,大资本 拥有者就避免了直接面对众多财富创造者的麻烦。“君子远庖厨”,这些肮 脏、残酷的事,还是让“包工头”们去干吧。“利润池”:产业链的视角这样的观察视角其实不是笔者发现的,1998年5月号的哈佛商业评论 上,发表了美国贝恩管理咨询公司Orit Gadiesh和James L. Gilbert的利 润池:战略新视角。文章称:“利润池”是在行业价值链上,行业在各个 环节所赚取的利润总和。利润池的结构通常错综复杂。价值链上某些细分市 场的“池水”会比另一些细分

18、市场深,就是在各个细分市场内部“池水”也 深浅不一。各个细分市场的利润率有可能因客户群体、产品种类、区域市场 或分销渠道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此外,一个行业的利润聚集模式通常与收入 聚集模式也迥然有别。观察两个著名的产业链,证实了这个想法。在为社会提供建筑物的相关产业链中,建材业提供原材料,建筑业实际 盖房子,房地产业则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注意,这里的“开 发”绝非盖房子,那是建筑业的事,说白了,房地产业干的主要是、拿地、 搞批文、找钱、卖房子。在2007年的胡润富豪榜上榜者中,这三个行业上榜人数、财富及其占 全榜比重见表四:表四:2007年胡润榜中房地产、建筑、建材业情况行业数量占

19、全榜比重个数财富(亿元)个数财富房地产15410,77218.9%31.2%建材113331.4%1.0%建筑112361.4%0.7%显然,离生产一线最远的房地产业,聚集的财富远超过生产一线的建材、 建筑业。而房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小于建材、建筑业。这种差距导致了三个产业不同的面貌。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长年以来, 房地产业的就业人数仅为建筑业的3%左右。而建筑业是大量农民工的就业场 所,也是欠薪的重灾区,有关报道连篇累牍。在百度上搜索“建筑业 欠薪”, 能得到62900条信息。2006年11月24日新华网云南频道报道:“昆明市的建筑行业和服务行 业、特别是小企业、小饭店、小作坊、小加工厂拖

20、欠工人工资的情况较为严 重,私营企业特别是建筑、服务等行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不按规定发放加 班工资的情况突出。(昆明市:建筑、服务业仍是“欠薪”大户)2007年1月31日金华日报报道“建筑行业仍是欠薪高发领域”(建 筑业仍是欠薪大户)2008年12月15日内蒙古晨报报道称“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几乎全部 发生在建筑行业”(建筑行业缘何成欠薪大户);2009年10月20日大庆晚报报道:“大庆市农民工工资拖欠案多发生在 建筑工程行业中,导致拖欠工资现象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款落实不到位,承 包单位与发包单位存在工程量、工程质量、进度、材料涨价等纠纷以及包 工头逃逸等问题,其中,工头逃逸现象明显增加。”(大

21、庆为1054民 工追回欠薪524万建筑行业仍是拖欠大户)至于建材业,2006年震惊全国的山西黑窑工事件揭开了残忍、肮脏的黑 幕。我们这个号称是“自由竞争”的产业链,将山西的黏土砖售价压在每块 9分到1毛4分之间,而黑窑包工头这一层的核算条件更苛刻,洪洞县三条 沟村黑窑的包工头衡庭汉,核算条件为300元/万块,在这样的价格水平上, 根本不可能考虑给工人工资,连工人起码的生活条件都无法满足。这就是导 致黑窑工现象泛滥的经济核算根源。由此,我们看到,这个产业链本质上是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实际 创造财富的在最底层,每一层都力图、并有能力攫取下一层创造财富的大头, 积累到顶端就造就出辉煌的“盛世”。

22、利润微薄,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一线生 产企业,沦落到欠薪,甚至靠打手、狼狗强迫奴工劳役的地步,而高踞顶端 房地产商却惬意地享用着法国大餐,在博客里优雅地描述海外风情,展示自 己代表的先进文明,甚至可能心怀慈悲地指责包工头之黑。但他们所拥有的 这一切,正建立在包工头之流人物的残酷上,而包工头们所得之利润,甚至 不如房地产商掉在桌下的面包屑!医药行业是另一个令人瞩目的行业。在2007年胡润榜上,它制造的富 豪据第六位,甚至多于金融业和装备制造业。2006年的安徽华源“欣弗”事 件,揭开了这个行业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媒体告诉我们:“欣弗”每瓶到患者手中价格为38元,而出厂价仅2.2 元,其中的利润在0.3

23、-0.5元之间。这意味着,患者为“欣弗”支付的药 费中,生产成本仅占4.475%,厂家利润仅占0.791.32%!其余94.21% 的价款到哪里去了?这94.21%的资金,那怕只省下一半,这省下的一半那怕由患者和厂家对 分,药价将降低24%,而药厂的利润将在500%左右,简直就是暴利。安徽华源处于生产一线,它的上级华源集团处于产业链的顶端,其最擅 长的功夫是兼并重组,说白了就是财富转移。这个不创造财富的集团,在令 国人眼花缭乱的兼并重组过程中负债累累,至少遭到了6家银行逼债。华源 集团却坦然向国资委要求“200亿元规模授信额度”,以“从根本上解决华 源的债务危机”。当安徽华源总经理裘祖贻因欣弗

24、事件自缢身亡之时,华源集团董事长周 玉成正策划“私募百亿欲完美谢幕”。而逼死裘祖贻的资金还不到一个亿。现实的产业链就这样将创造的财富聚集到转移财富的人们手中,而让一 线生产单位在生死线上挣扎,而正是这些一线生产单位,提供了最多的就业 机会。“欣弗”事件告诉我们,在这条产业链上,居于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 者是明显的弱势群体。“欣弗”事件让两者闹到几乎剑拔弩张的地步,而另 一个主体依附着这条产业链,安然吸走了 94.21%的资金,却无人追问!“总部经济”:地域的视角时髦的“总部经济”提示我们注意地域分布的视角。“总部经济”是北 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提出的概念,他给出的定义是:“总部经济是某区

25、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 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 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 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大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2005年 12月2日慧聪网)这个学术化的定义对普通人而言比较费解,在一次访谈中,赵弘道出了 “总部经济”的关键:“发展总部经济关键是提升产业支配力,而不是生产能力。产业支配力 的大小体现在销售渠道能控制多少,研发能力能到什么水平,而不是在自己 的地盘上能生产多少。该淘汰的就搬出去,这不会削弱产业竞争力。”(佛 山应瞄准特色产业发展总部经济2009年1月22日佛山日

26、报)注意:赵弘强调的是“支配力”,而非“生产力”。获得支配力的关键 一是控制销售渠道,二是控制研发能力。理性的赵弘发现了在工商文明中获 得财富的正道一支配力,而非“勤劳致富”。在生产一线上,无论你怎么勤 劳,也不可能致富,唯一可指望的,是总理为你讨薪。2009年10月18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北京 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北京方迪经 济发展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武汉举办。论坛上, 赵弘发布了 “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09)”。报告显示,全国35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可划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

27、综合得分70)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共4个城市;第二能级(50综合得分W70)包括杭州、南京、天津、成都、青岛、 武汉和宁波共7个城市;第三能级(40综合得分W50)包括厦门、大连、重庆、沈阳、长沙、 济南、西安、郑州、合肥共9个城市;第四能级(综合得分W40)包括太原、长春、哈尔滨等共15个城市。排名处在前10名的城市中,东部及沿海地区城市占了 8个席位,中西 部地区进入前10名的只有成都和武汉,分别排在第8和10位;进入前15 名的城市中,东部及沿海地区有13个,中西部地区仅有成都、武汉和重庆3 个城市。将这个排名与2007年胡润榜上榜者分布(图五)相比较,其第一级全 位于胡润榜的前4

28、位,后边各级凡不在胡润榜前列的,均拥有较高的行政地 位。地级行政区上榜者分布厦门 晋江 重庆 泉州常州 长沙莞北京福州上海深圳温图五:2007年胡润榜上榜者地域分布由此我们看到,对“财产收入”的吸取能力不仅在产业链上表现为金字 塔,在地域上也表现为金字塔。以北京为首的第一级拥有最强大的汲取能力, 以下顺次是二、三、四级汲取中心。至于生产一线的环节,他们的任务是创 造财富,绝非汲取财富,故只能让它们生存在破产的边缘,以激励它们无休 止地提高投入产出率。这金字塔格局由“总部经济”的“支配力”来保证。于是我们看到,拥有支配力,得以发育“总部经济”的地方,只是我们 国土上的历历孤岛。而史实一再告诉我们

29、,这些孤岛上“盛世辉煌”、“率 先实现现代化”总是天下大乱的前兆。思考:西尼尔的视角感谢赵弘,在观察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时,他提示了一个有效的视角: “支配力”。我们看到:从行业角度,金融保险业与农业的差异在于支配力; 从产业链角度,“利润池”最深的部位不是生产一线,而是支配力最强的环 节;从地域角度,与支配力密切相关的是资本和行政特权的富集程度;从企 业规模角度,大型企业的垄断地位与小型企业、规模以下企业的过度竞争地 位展示了支配力与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的相关性。观察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再次证实了笔者在“财产性收入”一一个 观察社会性质的视角一文中发现的事实:资本与国民的分离。这里我们看 到的是

30、大多数国民就业于资本稀缺的环节中,而极少数国民就业于资本富集 的环节,而正是这后一环节,提供了财产性收入的主体。从实现资本利润极大化的立场出发,这是一个最合理的产业生态。一个 经济体,只要以资本利润极大化为要素配置的核心原则,就必然演变成这样 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下,资本拥有者能最有效地汲取经济体生产的财富, 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直接面对广大的财富生产者。这样的格局是好是坏,是善是恶,这是个价值判断问题,立场不同,自 然评价各异。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教导:经济学不讲道德。笔者理解,其本 意是经济学不介入价值判断。这种主张源于纳索威廉西尼尔 (Nassau William Senior,1790-1

31、864),他认为应把政治经济学改造成为纯粹的、实 证的经济科学,只以财富为研究对象。作为“科学”,可以回避价值判断,却不可能回避事实判断。我们的主 流经济学家用各种闪烁其词的理论来掩饰资本与财产性收入分布的事实,同 时竭力兜售各种强化两极分化的政策:“抓大放小”、“做大做强”、“行政垄断”、“提高产业集中度”,这 类政策导致资源向大企业集中。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创建“*城市”,这在京、沪、广、深很 明显。很多省的“十一五”规划都将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当作目标,盛 极一时的“市管县”改革则被基层讥讽为“市刮县”。所有的大城市都在讨论 “限制低素质人口”,这些政策造成的结果就是资源向大城市集中,向居住其 间的精英群体集中。“减员增效”,“优化组合”,“亲商”,“政策优惠”、“划拨”、“特 事特办”、“三零政策”(用零资金,零税收,零地价招引外来客商)等,这 是很多地方都在实施的政策,所有这些都促使社会资源向由前官员转化的商人 集中。一方面拼命强化两极分化,一方面否认两极分化的事实,即使站在西尼 尔的立场上看,在事实判断上如此撒谎,也堕落到了伪科学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