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5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784122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05.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某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某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某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5页)(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工程概况11.2 主要设计依据及标准11.3 水文气象21.4 工程地质51.5 工程任务和规模61.6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81.7 工程施工101.8 工程拆迁和占地101.9 工程管理101.10 结论、建议101.11 工程特性附表112 水文122.1工程概况122.2 水文气象特征122.3 水文基本资料142.4设计洪水143 工程地质173.1 区域地质及地震173.2 工程地质概况173.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03.4各集镇排洪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223.5 天然建筑材料233.6 结论234 工程任务和规模

2、25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54.2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254.3 工程建设的任务264.4 项目建设的规模265 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275.1 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275.2 工程布置275.3 主要建筑物285.4 工程量表396 工程施工406.1 施工条件406.2 施工导流406.3 主体工程施工406.4 施工总布置416.5 施工总进度417 工程拆迁和占地438 工程管理448.1 工程安全管理448.2 建设管理机构458.3 工程管理范围459 投资概(估)算469.1 工程概况469.2编制依据469.3人工工资标准及依据479.4主要材料预算价479.5施工风、水、电单

3、价479.6有关费用取费费率489.7独立费用计算原则及依据489.8预备费489.9投资主要指标489.10工程估算表4810 结论与建议4939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丰都县高家镇防洪工程包含3条排洪渠,该镇滨临长江,建筑依山而建,但镇后坡陡且集雨面积较大,导致洪水来时,水量大历时短。场镇对后坡来洪泄排脆弱,建设时基本没考虑后坡区域内的洪水,导致洪水泛滥,街道积水,小洪水时影响场镇人民的生活,大洪水时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2 主要设计依据及标准防洪标准GB50210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设计规范GJJ509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丰都县高家镇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三峡库区湖北省重庆市三峡后续工作一期实施规划(2011-2014年)编制工作细则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及4个集镇测量地形图。1.3 水文气象1.3.1 气象本防洪工程位于丰都县,丰都县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少、云雾多、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差异大、春季雨早、夏季酷热、秋天多绵雨、冬季

5、干燥等特点。工程区域天气受西风带天气系统以及西南低涡、西藏高压、西太平洋高压的影响,长江横切变是该流域降水天气的主要动力条件,西太平洋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闷热,常伴有热雷雨发生,西藏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空气干燥、天气久晴不雨,持续时间续长,干旱严重。西风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的交替活动,控制着本工程区域时间的长短及强弱,除影响温、湿、降水之外,也造成本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因此,具有春雨、伏旱、秋绵、冬干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区域春季降水较多,很少有春旱现象,降水较多时间一直持续到七月上、中旬。此后,降水相对减少,在七、八月时处盛夏,气温高、蒸发量大,常有旱象发生(伏早),至

6、九、十月雨量显著增加,但降水强度不大,形成秋雨绵绵(秋绵),以后随着气温的减低,降雨逐渐减少,进入冬季雨量稀少季节(冬干),属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根据丰都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8.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3.5,无霜期长,多年平均306天,最长326天,最短287天。热量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平均65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l073.9mm,最大年降水量达l401.8mm(1982年),最小年降量757.3mm(1992年)。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每年510月为主雨季,降水量占77.2

7、8,而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22.7,特别在冬干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3左右。每年510月为主雨季,暴雨洪水多发生在这一时期。根据有关资料,年最大24小时暴雨绝大多数发生在59月,占总数的97.5,其中:5月占2.5,6月占25,7月占35,8月占22.5,9月占l2.5,发生在10月份的仅有一次,且量级相对于历年最大24小时暴雨值来讲是较小的。工程所处区域为浅丘低山区,热量丰富,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l230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00mm。工程区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00mm,径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年内年际变化较大,主雨季与主汛期同步,年最

8、大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由暴雨形成。1.3.2 水文工程区域的洪水主要由降水形成,3月进入初汛开始涨水,洪水量级一般不大;49月为主汛期,一般洪水峰高量大;1011月为汛末,洪水量级大致与3月同等级;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流较小,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49月,其中67月居多,盛夏8月由于伏旱,发生年最大洪水的次数相对较少。工程区域为特小流域,流域内植被较差,流域调蓄能力低,河网发达,支流坡度较大,产汇流条件充分,坡面汇流较突出,洪水汇流迅速,陡涨陡落,历时短,过程尖瘦,系单峰洪水。1、设计暴雨本防洪工程涉及场镇,周边无水文测站,但临近区域有丰都气象站。丰都气象站1h、6h年最大降雨量资料

9、为19672008年系列,24小时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592008年系列,1/6h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年6月)(以下简称手册)暴雨参数。各时段暴雨设计参数成果见表1-1。表1-1 各历时暴雨设计参数表运用资料T(h)1/61624丰都气象站H(mm)16.436.559.277.5Cv0.360.300.350.48Cs/Cv3.53.53.53.5查手册暴雨H(mm)16.440.070.085.0Cv0.360.450.400.45Cs/Cv3.53.53.53.52、设计洪水计算本次洪水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a、流域特征参数:在1/2000地形图上量算得各场镇

10、各排洪渠流域特征参数。见表2-1。b、暴雨参数: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数n,由设计暴雨成果按手册中相应公式计算。c、产、汇流参数:产流参数根据本流域实际情况采用手册中的盆地丘陵区公式计算,即4.8F-0.19,Cv0.18,Cs/Cv3.5;汇流参数m由流域特征参数查手册分区综合公式进行计算求得。计算成果见表1-2。表1-2 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渠道名资料来源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3.33%5%10%20%50%1#排洪渠丰都气象站29.326.324.122.319.316.111.4手册查值36.432.329.326.722.418.011.72#排洪渠丰都气象站2.23

11、1.991.821.671.431.180.817手册查值2.472.202.001.841.551.260.8273#排洪渠丰都气象站3.863.473.192.962.562.141.53手册查值5.654.964.464.033.322.601.583、洪峰流量合理性分析及成果采用由表1-2可看出,在洪水频率为10年一遇时,用手册暴雨参数推算出来的成果比用丰都气象站暴雨资料计算出来的成果大,从工程偏安全角度考虑,本次防洪工程设计洪水采用手册暴雨资料按推理公式法计算的洪水成果见表1-3。表1-3 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推荐成果)渠道名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3.33%5%10%

12、20%50%1#排洪渠36.432.329.326.722.418.011.72#排洪渠2.472.202.001.841.551.260.8273#排洪渠5.654.964.464.033.322.601.581.4 工程地质工程区地处长江沿岸,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与川东褶皱山地交接处,山脉呈NE-SW向展布,为中低山及丘陵地形。主要分布迭瓦式单面山、鞍状残丘、宽缓斜面、深窄沟谷等众多微地貌单元。区内岩性为一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束垫江坳褶带内,由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向斜组成。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抬升相

13、对稳定抬升交替,形成多级夷平面。工程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上统遂宁组(J3S)地层和第四系冲积、残坡积、地滑堆积及人工堆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306-2001)的规定,查出该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本工程场地内无断层通过,没有发现破碎带,对新近填土用支挡结构治理后,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本次拟建采用的排洪箱涵和挡墙结构治理的工程措施。1.5 工程任务和规模1.5.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高家镇位于长江南岸,距丰都县新县城20km的江边处,是丰都东西区域经济、文化和物质集散中心,是涪陵、丰都、万洲、黔江、石柱的水陆交通要道,是长江沿线少有的深

14、水港之一,是重庆唯一停靠长途客轮的镇级码头,是具有500多年的历史的古镇。区位优势独特,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经济发达。全镇依山而建,设有排污管道,但镇后山势陡峭,坡面大,遇暴雨时雨水汇集快,具有陡涨陡落特点。全镇原设有雨水沟,但断面小,多处由于居民房屋修建,而堵塞,长期没有清淤,沟中淤积大量的生活垃圾,导致洪水来袭时,排洪不畅,混合生活垃圾的洪水四处漫溢,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带来出行不便,甚至大洪水时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高镇的经济发展带来制约,严重影响全镇的形象。因此防洪治理是迫切的,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本工程是解除高家镇移民集镇防洪安全隐患的需要,是改变环保卫生的需要,治理是必

15、要的。1.5.2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本工程位于城区边缘,施工条件优越,施工用水用电及施工交通条件良好。高家镇防洪工程,是防洪保安除灾的公益性建设,城区人民群众要求强烈,因此工程的实施能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项目施工建设,无需高新技术作业,只需要一般性建筑工人和民工,因此项目建设,在施工技术方面可行。丰都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丰都县城为三峡库区全淹全迁城市,是三峡库区后扶工作重点。因此,工程建设资金,可得到国家支持和帮助。根据丰都县高家镇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本工程所在地位于规划范围内,且与规划道路及管网布置等不存在冲突,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1.5.3 工程建设的任务和规模本工程

16、为排山洪建筑物,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工程的建筑物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山洪)510年一遇,本工程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高家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22.40m3/s,总长1744m,主要由明渠及盖板渠道组成,起点位于高家镇烧砖厂,末端接已建箱涵。1#排洪渠0+0000+600为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其余为明渠+钢筋砼盖板;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1.55m3/s,总长488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高家镇悼念馆,末端接已建箱涵;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3.32m3/s,总长530m,为明渠及跌水

17、,起点位于高家镇加油站,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490m,跌坎长40m。1.6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6.1 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本工程为排山洪建筑物,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工程的建筑物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山洪)510年一遇,本工程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306-2001),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1.6.2 工程布置原则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目的,轴线布置考虑以下原则:1)与天然河沟及道路走向基本一致;2)轴线布置力求投资最省,同时注意对道路

18、、边坡稳定的影响;3)轴线布置力求平顺,使水流条件较好;4)轴线布置应本着少占耕地,少拆迁房屋,有利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1.6.3 工程平面布置高家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22.40m3/s,总长1744m,主要由明渠及盖板渠道组成,起点位于高家镇烧砖厂,末端接已建箱涵。1#排洪渠0+0000+600为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其余为明渠+钢筋砼盖板;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1.55m3/s,总长488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高家镇悼念馆,末端接已建箱涵;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3.32m3/s,总长530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高家镇加油站

19、,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490m,跌坎长40m。排洪渠:全断面衬砌,底板为C15砼,边墙为M10浆砌条石,临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1)1#排洪渠桩号0+0000+450段,设计流量Q=4.99m3/s,坡比1/20,断面尺寸0.81.0m(宽高);0+4500+680段,设计流量Q=4.99m3/s,坡比1/15,断面尺寸0.81.0m;0+6801+000段,设计流量Q=14.70m3/s,坡比1/15,断面尺寸1.21.3m(宽高);1+0001+600段,设计流量Q=14.70m3/s,坡比1/13.5,断面尺寸1.21.3m(宽高);1+6001+744段

20、,设计流量Q=22.40m3/s,坡比1/13.5,断面尺寸1.51.4m(宽高)。2)2#排洪渠桩号0+0000+340段,设计流量Q=1.55m3/s,坡比1/28,断面尺寸0.50.8m(宽高);0+3400+488段,设计流量Q=1.55m3/s,坡比1/400,断面尺寸1.01.0m。3)3#排洪渠桩号0+0000+230段,设计流量Q=1.39m3/s,坡比1/38,断面尺寸0.51.0m(宽高);0+2300+280段,设计流量Q=3.32m3/s,坡比1/38,断面尺寸0.81.0m;0+2800+490段,设计流量Q=3.32m3/s,坡比1/32,断面尺寸0.81.0m。4

21、)跌水跌水基础置于基岩层,底板采用C20钢筋砼现浇,并设置锚杆锚固于基岩中,两侧挡墙采用M10浆砌条石挡墙,迎水侧直立,背水侧坡比1:0.3,跌水以下设置干砌块石海漫。1.7 工程施工本工程河段岸坡地形变化较大,但各施工段均由公路直达。枯水期工程段除少量雨水外没有其它来水,施工导流容易解决。施工用水可接管计量使用自来水。施工用电在低压端接线计量使用。施工所需的水泥在县城购买,块条石料就近开采,砂石料从附近集镇购买。全部工程施工可以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1.8 工程拆迁和占地按照工程布置及工程施工规划,本防洪工程不涉及房屋拆迁。按照工程布置及工程施工规划,整个防洪工程总占地18亩。其中永久占地4亩

22、,临时占地14亩。1.9 工程管理本工程为集镇防洪工程,建设由各乡镇水管所负责,施工完成后管理单位也为各自所在镇的水管所,不再单独成立管理机构。1.10 结论、建议1)本工程的任务是治理集镇的暴雨洪水,使之满足能通过设计洪水流量,是防洪排洪需要,是美化环境的需要。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和实施是完全可靠可行的。2)建设本工程是防洪排洪需要,时间紧迫,建议早日建设,在汛期前建成投入使用。3) 集镇项目内道路、水、电已接通,建筑材料丰富,具备施工条件。1.11 工程特性附表表1-3 工程特性表见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 量高家镇集镇一水文1工程段以上流域面积Km20.923(1#排洪渠)/0.053(2#排

23、洪渠)0.187(3#排洪渠)2长度km0.785(1#排洪渠)/0.274(2#排洪渠)0.913(3#排洪渠)3利用气象资料年限(丰都县气象站)年196720084设计洪水标准P=10%5设计洪水流量(10年一遇)m3/s22.4(1#排洪渠)/1.55(2#排洪渠)3.32(3#排洪渠)二地震基本烈度三建筑物等级级5四工程规模1排洪工程长度m27222结构形式排洪渠+跌水五工程静态投资万元710.082 水文2.1工程概况丰都县高家镇防洪工程包含3条排洪渠,该镇滨临长江,建筑依山而建,但镇后坡陡且集雨面积较大,导致洪水来时,水量大历时短。各场镇对后坡来洪泄排脆弱,建设时基本没考虑后坡区域

24、内的洪水,导致洪水泛滥,街道积水,小洪水时影响场镇人民的生活,大洪水时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在1:2000地形图上仔细量算,场镇各排洪渠特征参数见表2-1。表2-1 场镇各排洪渠特征参数渠道名F(km2)L(km)J()1#排洪渠0.9230.785145.142#排洪渠0.0530.274252.393#排洪渠0.1870.913120.942.2 水文气象特征本防洪工程位于丰都县,丰都县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少、云雾多、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差异大、春季雨早、夏季酷热、秋天多绵雨、冬季干燥等特点。工程区域天气受西风带天气系统以及西南

25、低涡、西藏高压、西太平洋高压的影响,长江横切变是该流域降水天气的主要动力条件,西太平洋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闷热,常伴有热雷雨发生,西藏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空气干燥、天气久晴不雨,持续时间续长,干旱严重。西风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的交替活动,控制着本工程区域时间的长短及强弱,除影响温、湿、降水之外,也造成本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因此,具有春雨、伏旱、秋绵、冬干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区域春季降水较多,很少有春旱现象,降水较多时间一直持续到七月上、中旬。此后,降水相对减少,在七、八月时处盛夏,气温高、蒸发量大,常有旱象发生(伏早),至九、十月雨量显著增加,但降水强度不大,形成秋雨绵

26、绵(秋绵),以后随着气温的减低,降雨逐渐减少,进入冬季雨量稀少季节(冬干),属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根据丰都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8.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3.5,无霜期长,多年平均306天,最长326天,最短287天。热量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平均65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l073.9mm,最大年降水量达l401.8mm(1982年),最小年降量757.3mm(1992年)。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每年510月为主雨季,降水量占77.28,而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22.

27、7,特别在冬干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3左右。每年510月为主雨季,暴雨洪水多发生在这一时期。根据有关资料,年最大24小时暴雨绝大多数发生在59月,占总数的97.5,其中:5月占2.5,6月占25,7月占35,8月占22.5,9月占l2.5,发生在10月份的仅有一次,且量级相对于历年最大24小时暴雨值来讲是较小的。工程所处区域为浅丘低山区,热量丰富,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l230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00mm。工程区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00mm,径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年内年际变化较大,主雨季与主汛期同步,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由暴雨形成。2.3 水

28、文基本资料工程区域内无气象站和水文站,但各场镇排洪渠重心直线距离约4km处有丰都气象站,属国家基本站网,具有1959年至今的实测降水资料。2.4设计洪水2.2.1 防洪标准本工程为排山洪建筑物,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工程的建筑物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山洪)510年一遇,本工程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2.4.1 洪水特性工程区域的洪水主要由降水形成,3月进入初汛开始涨水,洪水量级一般不大;49月为主汛期,一般洪水峰高量大;1011月为汛末,洪水量级大致与3月同等级;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流较小,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49月,其中67月居多,盛夏8月

29、由于伏旱,发生年最大洪水的次数相对较少。工程区域为特小流域,流域内植被较差,流域调蓄能力低,河网发达,支流坡度较大,产汇流条件充分,坡面汇流较突出,洪水汇流迅速,陡涨陡落,历时短,过程尖瘦,系单峰洪水。2.4.2 工程区设计洪水1、设计暴雨本防洪工程涉及场镇,周边均无水文测站,但临近区域有丰都气象站。丰都气象站1h、6h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672008年系列,24小时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592008年系列,1/6h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年6月)(以下简称手册)暴雨参数。各时段暴雨设计参数成果见表2-2。丰都气象站1h、6h、24h暴雨适线图见附图2-1、2-2、2-3

30、表2-2 各历时暴雨设计参数表运用资料T(h)1/61624丰都气象站H(mm)16.436.559.277.5Cv0.360.300.350.48Cs/Cv3.53.53.53.5查手册暴雨H(mm)16.440.070.085.0Cv0.360.450.400.45Cs/Cv3.53.53.53.52、设计洪水计算本次洪水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a、流域特征参数:在1/2000地形图上量算得各场镇各排洪渠流域特征参数。见表2-1。b、暴雨参数: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数n,由设计暴雨成果按手册中相应公式计算。c、产、汇流参数:产流参数根据本流域实际情况采用手册中的盆地丘陵区公式计算,即4.

31、8F-0.19,Cv0.18,Cs/Cv3.5;汇流参数m由流域特征参数查手册分区综合公式进行计算求得。计算成果见表2-3。表2-3 各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渠道名资料来源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3.33%5%10%20%50%1#排洪渠丰都气象站29.326.324.122.319.316.111.4手册查值36.432.329.326.722.418.011.72#排洪渠丰都气象站2.231.991.821.671.431.180.817手册查值2.472.202.001.841.551.260.8273#排洪渠丰都气象站3.863.473.192.962.562.141.53手

32、册查值5.654.964.464.033.322.601.583、洪峰流量合理性分析及成果采用由表2-3可看出,在洪水频率为10年一遇时,用手册暴雨参数推算出来的成果比用丰都气象站暴雨资料计算出来的成果大,从工程偏安全角度考虑,本次防洪工程设计洪水采用手册暴雨资料按推理公式法计算的洪水成果见表2-4。表2-4 各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推荐成果)渠道名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3.33%5%10%20%50%1#排洪渠36.432.329.326.722.418.011.72#排洪渠2.472.202.001.841.551.260.8273#排洪渠5.654.964.464.033.

33、322.601.58附图2-1 丰都气象站历年最大1h暴雨频率曲线附图2-2 丰都气象站历年最大6h暴雨频率曲线附图2-3 丰都气象站历年最大24h暴雨频率曲线3 工程地质3.1 区域地质及地震工程区地处长江沿岸,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与川东褶皱山地交接处,山脉呈NE-SW向展布,为中低山及丘陵地形。主要分布迭瓦式单面山、鞍状残丘、宽缓斜面、深窄沟谷等众多微地貌单元。区内岩性为一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束垫江坳褶带内,由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向斜组成。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抬升相对稳定抬升交替,形成多级夷平面。工

34、程区属于相对稳定的弱震环境,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3.2 工程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工程区属低山丘陵。山体顺江延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向南侧。(2)地层岩性工程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上统遂宁组(J3S)地层和第四系冲积、残坡积、崩滑堆积及人工堆积。上统遂宁组(J3S),按岩性分为二层:第一层:为中厚层状青灰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厚711m,该层砂岩厚度较稳定。第二层:主要为褐红色粘土岩夹紫红色粉砂岩,夹有少量薄层状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 (Q4el+dl)、冲积 (Q4al)、地滑堆积 (Q

35、4del)及人工堆积 (Q4ml)。人工堆积(Q4ml):分布在居民居住区,主要为建筑物、煤渣、砼路面、堡坎、生活及建筑垃圾等,厚度一般约0.32m。残坡积(Q4el+dl):主要分布于斜坡地带,主要为褐红色粘土夹碎石,厚度约0.53.5m,局部厚达6.3m。冲洪积(Q4al+pl):主要为现代河流冲洪积物。现代河流冲洪积物主要为粉、细砂夹少量砾、块石,厚度约14m。地滑堆积 (Q4del):分布在斜坡地带,主要为粘土、粘土夹碎石等。厚度多小于8m。(3)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丰都向斜南东翼近轴部。丰都向斜横宽约30km,未见断层和次级褶皱。地层产状:倾向4070,倾角812,向下游倾向渐变为NW

36、。斜坡岩体裂隙比较发育,主要见有两组裂隙: 走向7080,倾向SE,倾角5085,闭合-微张开,泥沙充填,最密集处线密度5.0条/m,占统计总数的57%。 走向350360,倾向NE,倾角70,闭合状,无充填,最密集处线密度3.1条/m,占统计总数的19%。第一组裂隙长度多大于5m,裂面平直倾角较陡;第二组裂隙被第一组切割,长度多小于0.3m,倾角相对较缓。(4)水文地质集镇都位于山体形成的斜坡段,其地貌与岩土特征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大气降水大部分以面流的形式向冲沟排泄。冲沟流量受降水影响较大,长江为本区的排泄基面。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分为裂隙水和孔隙水,前者赋存于厚层砂岩裂隙中,被底部粘土岩所隔,

37、多由接触带溢出,就近排泄于沟谷中;后者赋存于第四系坡残积层中,部分通过渗流渗入岩层裂隙,形成裂隙水;部分以泉水形式溢出。根据工程区其它工程取样地表水为HCO3-Ca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根据当地工程的大量现场注水试验及室内渗透试验,根据试验成果,工程区内粘土及粉质粘土渗透系数为110-5110-6cm/s,属微透水。砂岩中风化裂隙比较发育,透水性好,粘土岩透水性较差。(5)岩体风化工程区外露及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由于岩性较软,易于风化,强风化层多为0.21.65m不等,局部最厚可达4.2m。中等风化厚度多为0.53.6m,局部最

38、大风化厚度达4.7m。长石石英砂岩,由于岩质坚硬,裂隙一般较长大,多呈裂隙性风化,岩石本身风化程度不高,多中等风化,风化厚度一般在13m之间,粉砂岩性状处于长石石英砂岩与粘土岩之间,其风化特征视其胶结介质不同而异,一般钙泥质胶结粉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层一般较薄;泥质胶结粉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弱,风化层厚度一般较厚。(6)物理地质现象滑坡及变形体。根据现场实地踏勘,工程区域内无滑坡及变形体。岸坡坍岸集镇岸坡主要为斜向坡,岸坡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夹少量砂岩,地表覆盖层较薄,基岩部分裸露,属基岩岸坡,坡度及岩石倾角均较缓。岸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3.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区覆盖层主要为

39、粉质粘土,局部有少量杂填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经现场实地勘察并结合同类工程的实验指标得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如下:(1)土体物理力学性质1) 颗粒分析根据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工程区粉质粘土的粘粒含量(平均值)为 35.7,粉粒(0.0750.005)含量54.73。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粘土、粉质粘土液性指数 0.030.78,塑性指数为10.819.6,天然含水量19.129.6,压缩系数1-2为0.170.61MPa-1,平均值0.34。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0.68;粘聚力平均值为29.9 kPa,内摩擦角平均值16.13;压缩模量平均值5.53MPa;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

40、值63.68kPa,土的软硬属中等,灵敏度St平均值为1.62,土的结构性为不灵敏。粉质粘土按液性指数与孔隙比依据规范查表其承载力基本值f0为293.12kPa,修正系数f为0.923,承载力标准值fk为270.54kPa。(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1) 长石石英砂岩天然重度25.29kN/m3,单轴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58.32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43.83MPa,孔隙率5.21 %,软化系数0.75,凝聚力平均值9.45MPa,内摩擦系数平均值1.26,变形模量平均值1.01104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1.13104 MPa,泊松比0.13。2) 粉砂岩天然重度为25.51kN/m3

41、,孔隙率为7.7 %,单轴天然抗压强度为平均值20.64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14.57MPa,变形模量平均值6822MPa,弹性模量平均值7848MPa,抗剪强度凝聚力3.76 MPa,内摩擦系数0.87。3) 泥岩天然重度25.21 kN/m3,孔隙率为11.7 %,单轴天然抗压强度为平均值8.66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5.21MPa,变形模量3191MPa,弹性模量3825MPa,抗剪强度凝聚力1.75MPa,内摩擦系数0.68。(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1) 根据相关工程进行的岩石室内试验成果,依据规范并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和本地区的经验,提出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2

42、。2) 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相关工程进行的室内试验成果与现场标贯及注水试验,依据规范并结合本地区的经验,提出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3。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表3-2 岩 体名 称饱和抗压强度(MPa)变形模量(GPa)弹性模量(GPa)抗 剪基底摩擦系数容 许边坡值thC(MPa)长石石英砂岩23.677.097.911.010.940.651:0.351:0.5粉砂岩7.874.775.490.650.560.451:0.51:0.75泥岩2.461.832.180.480.170.401:0.51:0.75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表3-3土体名称天然重度(kN/m)压缩系数a1-2

43、(MPa-1)抗剪强度(快剪)承载力建议值(k)允许水力坡降(J允许)基底摩擦系数渗透系数(cm/s)基坑边坡()(kPa)粉质粘土20.10.341312170-0.2510-510-61:1.001:1.253.4各集镇排洪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工程区拟建排洪渠1#、2#、3#均顺公路(山脚)而建,属低山地貌,山坡坡度约为2035,区内无断层,无滑坡或崩塌体,地层岩性: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层及人工填筑层,厚1.02.0m,下伏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紫红色泥岩夹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强风化层厚0.51.0m;拟建排洪渠基础持力层置于基岩或粉质粘土上,应先清除表层腐植土,分段开挖,建议开挖坡比:坡

44、积土层:1:1.01:0.75,砂泥岩:1:0.5或垂直开挖。3.5 天然建筑材料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除排洪工程开挖料外主要有砂岩块石料、砂砾石料、土石填筑料。(1)块石料块石料选用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屑砂岩。各集镇附近均有料场可开采。岩屑砂岩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见表3。从该表看出,岩屑砂岩的天然抗压强度均大于40MPa,饱和抗压强度均大于30 MPa,其质量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岩石软化系数微、新岩石约0.8,中风化岩石约0.73,基本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4名称比重容重 (kN/m3)含水率吸水率孔隙率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备注干饱和%自然饱和岩屑砂岩2.

45、6824.0224.873.4823.5248.53349.736.30.730中风化2.725.3025.721.3221.6484.13974.557.60.773微新(2)砂砾石料砂砾石料采取在集镇购买的方式解决。3.6 结论1)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好,地震基本烈度度。2)排水渠基础主要为基岩、粉质粘土等,岩性变化大,厚度不均,应注意其地基的不均匀沉陷。3)天然建材:各工程区附近有适合开采的石料场,能满足建设要求,砂砾料通过在集镇购买解决。4)场地内无断层通过,没有发现破碎带,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拟建排洪箱涵和排洪渠结构工程。4 工程任务和规模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高家镇位于长江南岸,距丰

46、都县新县城20km的江边处,是丰都东西区域经济、文化和物质集散中心,是涪陵、丰都、万洲、黔江、石柱的水陆交通要道,是长江沿线少有的深水港之一,是重庆唯一停靠长途客轮的镇级码头,是具有500多年的历史的古镇。区位优势独特,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经济发达。全镇依山而建,设有排污管道,但镇后山势陡峭,坡面大,遇暴雨时雨水汇集快,具有陡涨陡落特点。全镇原设有雨水沟,但断面小,多处由于居民房屋修建,而堵塞,长期没有清淤,沟中淤积大量的生活垃圾,导致洪水来袭时,排洪不畅,混合生活垃圾的洪水四处漫溢,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带来出行不便,甚至大洪水时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高镇的经济发展带来制约,严重影

47、响全镇的形象。因此防洪治理是迫切的,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本工程是解除高家镇移民集镇防洪安全隐患的需要,是改变环保卫生的需要,治理是必要的。4.2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本工程位于主城区边缘,施工条件优越,施工用水用电及施工交通条件良好。高家镇防洪工程,是防洪保安除灾的公益性建设,城区人民群众要求强烈,因此工程的实施将会得到当地的支持。项目施工建设,无需高新技术作业,只需要一般性建筑工人和民工,因此项目建设,在施工技术方面可行。丰都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丰都县城为三峡库区全淹全迁城市,是三峡库区后扶工作重点。因此,工程建设资金,可得到国家支持和帮助。根据丰都县高家镇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

48、0),本工程所在地位于规划范围内,且与规划道路及管网布置等不存在冲突,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4.3 工程建设的任务丰都县高家镇集镇防洪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使之满足能通过设计洪水流量,保障各集镇下游企业单位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维持地方经济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4.4 项目建设的规模由于本工程主要是满足通过设计洪水流量的排水建筑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规定,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工程的建筑物等级为V级,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高家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

49、洪渠设计总流量Q=22.40m3/s,总长1744m,主要由明渠及盖板渠道组成,起点位于高家镇烧砖厂,末端接已建箱涵。1#排洪渠0+0000+600为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其余为明渠+钢筋砼盖板;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1.55m3/s,总长488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高家镇悼念馆,末端接已建箱涵;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3.32m3/s,总长530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高家镇加油站,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490m,跌坎长40m。5 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5.1 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满足能通过设计洪水流量以保证集镇安全,根据防洪标准GB502

50、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000)和防洪标准(GB50201-94)规范的规定,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的一部分,确定工程的建筑物等别为4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有关规定,防洪工程等级为4级,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306-2001),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的规定,本工程构筑物可不进行抗震设计与计算,但应进行抗震构造处理。5.2 工程布置5.2

51、.1 工程布置的原则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目的,轴线布置考虑以下原则:1)与天然河沟及公路走向基本一致;2)轴线布置力求投资最省,同时注意对道路、边坡稳定的影响;3)轴线布置力求平顺,使水流条件较好;4)轴线布置应本着少占耕地,少拆迁房屋,有利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5.2.2 工程布置方案根据本防洪工程的任务和布置原则,确定轴线基本沿原自然排水线路布置,走向平顺、光滑。高家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22.40m3/s,总长1744m,主要由明渠及盖板渠道组成,起点位于高家镇烧砖厂,末端接已建箱涵。1#排洪渠0+0000+600为明渠,断面形式为

52、半梯形;0+6001+744段渠道沿线大部分为已建房屋院坝,设计中考虑防洪渠在已建房屋院坝前设钢筋砼盖板,以方便交通,无房屋院坝位置仍为明渠。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1.55m3/s,总长488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高家镇悼念馆,末端接已建箱涵;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3.32m3/s,总长530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高家镇加油站,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490m,跌坎长40m。5.3 主要建筑物5.3.1 主要建筑物布置高家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22.40m3/s,总长1744m,主要由明渠及盖板渠道组成,起点

53、位于高家镇烧砖厂,末端接已建箱涵。1#排洪渠0+0000+600为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其余为明渠+钢筋砼盖板;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1.55m3/s,总长488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高家镇悼念馆,末端接已建箱涵;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3.32m3/s,总长530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高家镇加油站,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490m,跌坎长40m。排洪渠:全断面衬砌,底板为C15砼,边墙为M10浆砌条石,临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1)1#排洪渠桩号0+0000+450段,设计流量Q=4.99m3/s,坡比1/20,断面尺寸0.81.0m(宽高);0+4500

54、+680段,设计流量Q=4.99m3/s,坡比1/15,断面尺寸0.81.0m;0+6801+000段,设计流量Q=14.70m3/s,坡比1/15,断面尺寸1.21.3m(宽高);1+0001+600段,设计流量Q=14.70m3/s,坡比1/13.5,断面尺寸1.21.3m(宽高);1+6001+744段,设计流量Q=22.40m3/s,坡比1/13.5,断面尺寸1.51.4m(宽高)。2)2#排洪渠桩号0+0000+340段,设计流量Q=1.55m3/s,坡比1/28,断面尺寸0.50.8m(宽高);0+3400+488段,设计流量Q=1.55m3/s,坡比1/400,断面尺寸1.01.

55、0m。3)3#排洪渠桩号0+0000+230段,设计流量Q=1.39m3/s,坡比1/38,断面尺寸0.51.0m(宽高);0+2300+280段,设计流量Q=3.32m3/s,坡比1/38,断面尺寸0.81.0m;0+2800+490段,设计流量Q=3.32m3/s,坡比1/32,断面尺寸0.81.0m。4)跌水跌水基础置于基岩层,底板采用C20钢筋砼现浇,并设置锚杆锚固于基岩中,两侧挡墙采用M10浆砌条石挡墙,迎水侧直立,背水侧坡比1:0.3,跌水以下设置干砌块石海漫。5.3.2 水力计算1、排洪渠各分段设计流量成果采用第二章洪水计算成果。2、各分段起始断面水深计算采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56、编制的渠道水力计算程序(作者:罗全胜、张耀先)进行计算。3、水面曲线计算方法:根据以上确定的基本参数,采用新疆水利厅编制的水力水电工程程序集中的D-7“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水面曲线计算程序”进行该排洪渠的水面曲线计算。程序的计算原理及基本公式如下:(1)正常水深h0的计算按照: 已知:;代入得:求ho即为求解下列方程的根:采用二分法求解,如图1设h1h0h2令: 于是若J与K同号,令h2=h;J=K若J与K异号,令h1=h2;h2=h ;J=K继续二分即 令h(h1+h2)/2重新计算,直到h1-h2允许误差为止。(2)水面曲线计算人工渠槽断面单位能量沿程变化的微分方程其差分格式为:即:式中:其中

57、:h1为已知,h2为欲求之水深为此,将差分方程改为下列函数表达式为求h2设试算水深h下限与h上限,用二分法求解若D、G同号,令h上限= h2;D=G若D、G异号,令h上限= h下限;h上限= h2;D=G继续二分,直到h1-h2允许误差为止4.过水断面设计该堤防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依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规定,安全加高值为0.4m。根据水面曲线计算成果加上安全加高取整后确定过水断面尺寸。根据上述计算原则,集镇水力计算成果见下表:高家镇1#排洪渠水力计算成果表表5-1桩号渠底高程(m)渠顶高程(m)设计流量(m3/s)设计水位(m)坡度断面尺寸(宽m高

58、m)渠道形式0+000338.70339.904.99339.481/200.81.2明渠0+020337.70338.904.99338.481/200.81.20+040336.70337.904.99337.481/200.81.20+060335.70336.904.99336.481/200.81.20+080334.70335.904.99335.481/200.81.20+100333.70334.904.99334.481/200.81.20+110333.20334.404.99333.981/200.81.20+120332.70333.904.99333.481/200.81.20+140331.70332.904.99332.481/200.81.20+160330.70331.904.99331.481/200.81.20+180329.70330.904.99330.481/200.81.20+200328.70329.904.99329.481/200.81.20+220327.70328.904.99328.481/200.81.20+240326.70327.904.99327.481/200.8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