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7781821 上传时间:2020-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2.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方电网生201232号Q/CSG附件 Q/CSG110040-201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Fault Line Selection Device in Neutral Point Ineffectively Grounded System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2012-10-08 实施2012-09-30发布目 次地址发布:http:/ (务必收藏)http:/ 言为规范南方电网中低压配电网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技术条件和基本要求,指导和规范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统一设计、制造、采购、检验和应用等方面的管理,保证

2、选线装置安全、准确、可靠的运行,特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相关标准为基础,参考了其它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与规定,综合考虑了南方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发展要求,是南方电网规范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技术性指导文件。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广西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俞小勇、谢雄威、罗俊平、高立克、李克文、覃剑、吴远利、孙广慧。本规范主要审查人:佀蜀明、薛武、何朝阳、马辉、余新、戴宇、胡玉岚、麦洪、陈太展、巩俊强、王炼、桂国军、陈勇。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

3、准。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范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检验、运输和存储等。本标准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设计、制造、采购、检验和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 9361-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

4、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准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B:高温GB/T 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GB/T 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Db:交变湿热GB/T 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7261-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 11287-2000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GB

5、/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GB/T 14598. 9-2010电气继电器 第22-3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GB/T 14598.10-2007电气继电器 第22-4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4598.13-2008电气继电器 第2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1 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4598.14-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GB/T 14598.16-2002电气继电器 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

6、的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GB/T 14598.17-2005电气继电器 第22-6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GB/T 14598.18-2007电气继电器 第2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浪涌抗扰度试验GB/T 14598.19-2007电气继电器 第22-7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工频抗扰度试验GB/T 15145-2008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14598.27-200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GB/T 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9520.12-200

7、9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101部分:插箱及其插件。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872-2004 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保护装置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dt IEC 61850)DL/T 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Q/CSG 110010-2011南方电网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小电流接地系统: Neutral Point Ineffectively Grounded System指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电阻接地

8、的电力系统(高电阻含义见DL/T 620-1997)。3.2 单相接地:Single-Phase-to-earth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某一相发生的接地故障。3.3 永久性接地:Permanent earth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后在人工修复之前一直保持接地状态。3.4 瞬时性接地:Instantaneous earth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3.5 弧光接地:Earth via Arc有燃弧发生的单相接地。3.6 间歇性弧光接地:Intermittent Earth via Arc电弧熄灭和重燃相互交替的弧光接地现象。3.7 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Fault

9、Line Selection Device in Neutral Point Ineffect-ively Grounded System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用于检测单相接地、选线或进一步发出跳闸命令的装置。3.8 铁磁谐振:Ferromagnetism Resonance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由于电压互感器等铁磁电感的饱和作用引起的持续性、高幅值谐振过电压现象。3.9 启动电压:Starting Voltage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使选线装置动作的系统最小零序电压(或系统零序电压突变量)。3.10 启动电流:Starting Current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够

10、使选线装置动作的系统最小零序电流(或系统零序电流突变量)。3.11 选线动作时间:Selection Action Time从故障发生到选线装置输出选线结果的最大时间。4 技术要求4.1 环境条件4.1.1 正常工作的大气条件a) 环境温度:-10+55;b) 相对湿度:5%95%(产品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4.1.2 试验标准的大气条件a) 环境温度:+15+35;b) 相对湿度:45%75%;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4.1.3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a) 环境温度:(202);b) 相对湿度:45%75%;c) 大气压力:86

11、kPa106kPa。4.1.4 贮存、运输环境条件a) 装置运输中允许的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不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后,装置性能符合4.2、4.3、4.4、4.5、4.7的规定;b) 装置贮存中允许的环境温度为-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4.1.5 周围环境装置使用地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磁环境符合4.9的规定;b) 场地应符合GB 9361-88中B类安全要求;c) 使用地点不出现超过GB/T 11287-200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d) 使用地点不发生超过GB/T 17742-2008规定的烈度为VII度的

12、地震;e) 接地电阻应符合GB/T 2887-2000中4.4的要求;f) 工作位置应垂直安装于与地面垂直的立面。4.1.6 特殊环境条件当超出4.1.14.1.5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4.2 额定电气参数4.2.1 直流电源a) 额定电压:220V或110V;b) 允许偏差:-20%+15%;c) 波纹系数:不大于5%。4.2.2 交流回路a) 交流电流In: 5A或1A;b) 交流电压Un:100V;c) 频率:50Hz。4.2.3 开入电压弱电开入24V,强电开入220V或110V。4.3 功能要求4.3.1 基本要求a) 装置应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和成套性;b) 装置应满

13、足继电保护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c) 装置应具有接地选线功能。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装置应准确选线,并显示接地线路和母线编号(名称);发生铁磁谐振接地时,不能误报、误动;d) 装置应具有接地保护跳闸功能。装置的跳闸功能投退和跳闸延时按线路独立整定,并能按整定定值动作于告警或跳闸;跳闸功能可与线路保护重合闸配合;e) 装置应满足至少2段母线、24路出线的选线要求;f) 装置应能模拟单相接地故障信号输出,便于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联调测试。4.3.2 开出要求装置应具备以硬接点方式输出异常信号,信号包括接地告警、跳闸动作、装置异常告警、直流电源消失告警等。4.3.3 自动恢复装置应具有

14、自动恢复功能。程序异常时,装置应能通过自复位功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复位后仍不能正常工作时,应能发出异常告警信号,且装置不应误动作。4.3.4 自动检测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在正常运行期间,装置中关键元件损坏时应能报警并闭锁装置。4.3.5 定值要求a) 定值可通过调试软件或装置面板进行整定,并具备远方修改定值功能;b) 定值采用二次值形式;c) 功能采用软压板投退;d) 应具备电流互感器变比系数设定功能。4.3.6 事件记录装置应有事件记录功能,应以时间顺序的方式记录动作和告警信息,每条记录事件应包括时间和事件名称,事件名称如接地产生、接地消失、接地保护跳闸、闭锁重合闸等,记录保存的事件

15、信息数不少于500条。4.3.7 控制字要求装置应具有控制字设置功能,控制字设置遵循功能投退灵活的原则,每种功能的每个分项功能宜设置一个控制字。4.3.8 显示要求a) 装置应具有面板显示功能,操作菜单采用汉字形式,便于操作;b) 装置在正常运行时显示必要的参数、运行及异常信息,例如测量二次值、装置时间和选线动作信息等;c) 装置应设有运行灯、接地告警信号灯、装置告警信号灯、跳闸动作灯等。各信号灯的显示颜色分别为:运行灯采用绿色、告警灯采用黄色、跳闸灯采用红色。4.3.9 故障录波a) 装置应具有故障记录功能,记录选线动作全过程的所有信息,至少存储20次满足整定延时的最新动作报告,为分析接地动

16、作行为提供详细、全面的数据信息;b) 记录的所有数据应以IEEE Std C37.111-1999(COMTRADE99)格式输出,支持通过串口、以太网口、USB接口等方式提取录波文件;c) 装置发生故障时不应丢失故障记录信息;d) 在装置直流电源消失时不应丢失已记录信息;e) 录波长度至少包括故障前40ms和故障后60ms数据,录波采样点数每周波不小于512点。4.3.10 通信规约应采用符合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dt IEC 61850)和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主站-子站通信接口规范(以下简称“南网103规范”)等规约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保信子站设备通信,并具有

17、完善的自我描述功能。4.3.11 通信接口装置应设有通信接口,以满足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要求。通信接口至少包括2个以太网接口、调试接口等。4.3.12 时钟同步装置应具备对时功能,误差不大于1毫秒。如全部对时信号消失则采用选线装置自身时钟,24小时误差不大于5秒。4.4 性能要求4.4.1 基本工作条件a) 启动电压整定范围:(0.011.0)Un;b) 启动电流整定范围:(0.011.0)In;c) 保障选线正确的最小故障持续时间:60ms。4.4.2 交流回路精确工作范围a) 零序电压:(0.011.1)Un,相对误差不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大于0.005Un;b) 零序电流:(0.025.

18、0)In,相对误差不大于2.5%或绝对误差不大于0.005In。4.4.3 测量元件特性准确度a) 电压整定误差:相对误差不大于2.5%;b) 电流整定误差:相对误差不大于2.5%;c) 温度变差:在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相对于基准(202)时,不应超过2.5%。4.4.4 动作性能a) 跳闸延时整定范围:0s7200s;b) 选线动作时间:不大于3s。4.4.5 输出继电器触点性能a) 机械寿命:10000次;b) 最大接通能力:1000W,L/R=40ms;c) 最大通过电流:5A,连续;d) 最大短时通过电流:30A,200ms;e) 最大断开能力:30W,L/R=40ms;f) 触点

19、电压:DC,220V或110V;g) 介质强度:同一组触点断开时,能承受工频1000V电压,时间1min;触点与线圈之间,能承受工频2000V电压,时间1min。4.4.6 质量保证装置设计使用寿命为12年。4.5 功率消耗a) 交流电流回路:当In=5A时,每相不大于1VA;当In=1A时,每相不大于0.5VA;b) 交流电压回路:当Un=100V时,每相不大于1VA;c) 直流电源回路: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50W;当装置动作时,不大于80W。4.6 过载能力4.6.1 交流电流回路a) 2倍In时连续工作;b) 20倍In时允许1s。4.6.2 交流电压回路a) 1.2倍Un时连续工作;b

20、) 1.8倍Un时允许10s。装置经受电流电压过载后,应无绝缘损坏,并符合4.7、4.8的规定。4.7 绝缘性能4.7.1 绝缘电阻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用电压为直流500V的测试仪器测定装置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0 M。4.7.2 介质强度a) 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b) 工频试验电压值按表1规定进行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试验电压值的倍;c) 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电压时

21、,其余回路等电位互联接地。表1 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单位:V)序号被试回路额定绝缘电压或额定工作电压V试验电压V泄漏电流amA1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地(外壳) 60250200052直流输入电路b地(外壳) 602502000103交流输入电路b地(外壳) 60250200054信号输出触点b地(外壳) 60250200055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b之间 6025020005106整机外引带电部分b地(外壳)6020007通信接口电路b地(外壳)605005a 泄漏电流为参考值,整机外引带电部分b地(外壳)的泄漏电流由产品标准规定。b 指引至装置端子的回路和接线。4.7.3 冲击电压在4.1.2规

22、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的直流输入回路、交流输入回路、输入输出触点等各电路对地,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当额定绝缘电压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5kV;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60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1kV。试验后,装置应无绝缘损坏,性能应符合4.3、4.4的规定。4.8 耐湿热性能根据试验条件和使用环境,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4.8.1 恒定湿热装置应能承受GB/T 2423.3-2006中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试验持续时间48h。在试验结束前2h内,用电压为直流500V测试

23、仪器,测量部位同4.7.1,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 M;介质强度应不低于4.7.2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的75%。4.8.2 交变湿热装置应能承受GB/T 2423.4-2008中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933)%,试验时间为二周期共48h,每周期24h。在试验结束前2h内,用电压为直流500V测试仪器,测量部位同4.7.1,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 M;介质强度应不低于4.7.2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的75%。4.9 电磁兼容性能4.9.1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9-2002规定的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4.9.2 电快速瞬

24、变抗扰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0-2007规定的A级电快速瞬变抗扰度试验。4.9.3 脉冲群抗扰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3-2008规定的级脉冲群抗扰试验。4.9.4 静电放电抗扰装置应能承受GB/T14598.14-1998规定级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4.9.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7-2005规定的调制前电压电平为140 dB(V)或10 V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4.9.6 浪涌抗扰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8-2007规定的浪涌抗扰度试验。4.9.7 工频抗扰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9-200

25、7规定的A级工频抗扰度试验。4.9.8 传导发射限值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6-2002规定的150kHz-30MHz传导发射限值检验。4.9.9 辐射发射限值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6-2002规定的30MHz-1GHz辐射发射限值检验。4.10 直流电源影响a) 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直流电源分别为4.2.1规定的极限参数时,装置应可靠工作,性能及参数符合4.4的规定;b) 按GB/T 7261-2008中10.4的规定,进行直流电源中断20ms影响试验,装置不应误动作;c) 装置加电、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装置均不应误动作或误发信号。当

26、电源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4.11 连续通电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40、72h(或室温100h)的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工作应正常,信号指示应正确,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试验结束后,性能指标应符合4.4的规定。4.12 机械性能4.12.1 振动(正弦)a) 振动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B/T 11287-2000 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振动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4的规定;b) 振动耐久。装置应能承受GB/T 11287-2000 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

27、4.4的规定。4.12.2 冲击a) 冲击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1993 中4.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冲击响应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4的规定;b) 冲击耐久。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1993 中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冲击耐久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4的规定。4.12.3 碰撞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1993 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碰撞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4的规定。4.13 结构与外观a) 装置应能分散安装于开关柜;b) 装置机箱尺寸应符合GB/T 1952

28、0.12-2009中的规定;c) 装置应采取必要的抗电气干扰措施,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设置可靠的接地点;d)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4.14 屏柜要求a) 跳闸出口回路应有硬压板投退功能;b) 屏柜要求应满足南网标准Q/CSG 110010-2011中5.3的规定。4.15 安全要求a) 装置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 14598.27-2008的规定;b) 装置的外壳防护等级至少应为GB 14598.27-2008中规定的IP30级;c) 装置的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GB 14598.27-2008中规定的I类电击防护要求;d) 装置的着火危险防护不应低于GB 1459

29、8.27-2008中规定的V2级;e)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所有紧固件应拧紧,不松动。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a)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b) 被试验装置和测试仪表应良好接地,并考虑周围环境电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c) 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要求:测量仪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4,条件允许时,测量仪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10。5.2 功能及性能试验5.2.1 基本功能及性能试验根据4.3.1的要求,采用试验仪器进行如下项目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4.3.1和4.4的规定。a) 各项功能的定值;b) 各项功能的动作

30、及时间特性;c) 故障在不同线路或母线处时的选线动作行为;d) 接地保护跳闸功能及与线路保护重合闸配合的动作行为。5.2.2 开出功能试验根据4.3.2的要求,采用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进行模拟选线试验,并检查装置输出硬接点信号,试验结果应满足4.3.2、4.4.5的规定。5.2.3 自动恢复功能试验根据4.3.3的要求,在所有功能及性能试验过程中,装置不应出现死机或误动,应满足4.3.3的规定。5.2.4 自动检测功能试验根据4.3.4的要求,在所有功能及性能试验过程中,若装置出现关键元件损坏异常,装置应满足4.3.4的规定。5.2.5 定值要求根据4.3.5的要求,对装置定值进行人工操作,定

31、值设置应满足4.3.5的规定。5.2.6 事件记录试验根据4.3.6的要求,检查装置事件记录信息,检查结果应满足4.3.6的规定。5.2.7 控制字功能试验根据4.3.7的要求,对装置控制字进行人工操作,控制字功能应满足4.3.7的规定。5.2.8 显示功能试验根据4.3.8的要求,检查装置显示功能,检查结果应满足4.3.8的规定。5.2.9 故障录波功能试验根据4.3.9的要求,读取并打开装置故障录波,录波功能应满足4.3.9的规定。5.2.10 通信规约试验根据4.3.10的要求,按“南网103规范”和DL/T 860标准对装置进行通讯测试,试验结果应满足4.3.10的规定。5.2.11

32、通信接口检查根据4.3.11的要求,检查装置通信接口,接口类型及数目应满足4.3.11的规定。5.2.12 时钟同步根据4.3.12的要求,分别进行B码和SNTP网络对时测试,试验结果应满足4.3.12的规定。5.3 温度试验根据4.1.1. a)的要求,按GB/T 7261-2008的规定进行高、低温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温度变差应满足4.4.1 中c)的要求。5.4 温度贮存试验a) 试验过程,装置不包装、不施加激励量;b) 根据4.1.4的要求,先按GB/T 2423.1-2001的规定,进行-40、16h的低温贮存试验。c) 在室温下恢复2h后,再按GB/T 2423.2

33、-2001的规定,进行+70时、16h的高温贮存试验。d) 在室温下恢复2h后,施加激励量进行电气性能检测,装置的性能应符合本规范4.1.4的规定。5.5 功率消耗试验根据4.5的要求,按GB/T 7261-2008中第7章的规定和方法,进行功率消耗试验。5.6 过载能力试验根据4.6的要求,按GB/T 7261-2008中第14章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过载能力试验。5.7 绝缘试验根据4.7的要求,按GB/T 7261-2008中第12章的规定和方法,分别进行绝缘电阻测量、介质强度及冲击电压试验。5.8 耐湿热试验根据4.8的要求,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5.8.1 恒定湿热试验根据4.8

34、.1的要求,按GB/T 2423.3-2006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恒定湿热试验。5.8.2 交变湿热试验根据4.8.2的要求,按GB/T 2423.4-2008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交变湿热试验。5.9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按下表的规定和方法,进行电磁兼容性能试验。表2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项目序号项目试验方法1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试验根据4.9.1的要求,按GB/T 14598.9-2002的规定和方法2电快速瞬变抗扰度试验根据4.9.2的要求,按GB/T 14598.10-2007的规定和方法3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根据4.9.3的要求,按GB/T 14598.13-2008的规定和方法4静电放电抗

35、扰度试验根据4.9.4的要求,按GB/T 14598.14-1998的规定和方法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根据4.9.5的要求,按GB/T 14598.17-2005的规定和方法6浪涌抗扰度试验根据4.9.6的要求,按GB/T 14598.18-2007的规定和方法7工频抗扰度试验根据4.9.7的要求,按GB/T 14598.19-2007的规定和方法8传导发射限值检验根据4.9.8的要求,按GB/T 14598.16-2002的规定和方法9辐射发射限值检验根据4.9.9的要求,按GB/T 14598.16-2002的规定和方法5.10 直流电源影响试验根据4.10的要求,按GB/T 7

36、261-2008中第10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电源影响试验。5.11 连续通电试验a) 根据4.11的要求,装置出厂前应进行连续通电试验,即40、72h(或室温100h)。b) 被试验装置只施加直流电源,必要时可施加其他激励量进行功能检测。5.12 机械性能试验5.12.1 振动试验根据4.12.1的要求,按GB/T 11287-2000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振动响应和振动耐久试验。5.12.2 冲击试验根据4.12.2的要求,按GB/T 14537-1993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冲击响应和冲击耐久试验。5.12.3 碰撞试验根据4.12.3的要求,按GB/T 14537-1993的规

37、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碰撞试验。5.13 结构和外观检查根据4.13的要求,按GB/T 7261-2008第5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5.14 安全检查根据4.14的要求,按GB 14598.27-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和试验。5.15 动态模拟试验装置通过5.2至5.14的各项试验和检查后,根据以下试验项目要求,使用实时仿真系统或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系统,对装置进行如下试验,结果应满足4.3、4.4的规定。a) 不接地系统、谐振接地系统的动作行为;b) 故障在不同线路,母线处的动作行为;c) 故障在线路首端、末端、中间和分支线处的动作行为;d) 故障在架空线、电缆,长线、短线的动作行为;e) 故

38、障在不同相的动作行为;f) 故障初相角在90、75、60、30和0时的动作行为;g) 金属性接地、带过渡电阻(25倍系统零序阻抗)接地时的动作行为;h) 电源侧与负荷侧电压总谐波畸变系统在1.0%6.0%时的动作行为;i) 故障持续时间分别为60ms、1s、10s、1min和5min情况下的动作行为;j) 间歇性接地、弧光接地时的动作行为(间隙性接地和弧光接地的参数设置参见DL/T 872-2004);k) 系统三相不平衡情况下(以零序电压的幅值为基准,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不平衡电压为10V、3V和1V以下)的动作行为;l) 系统谐振过电压下的动作行为;m) 零序电流互感器存在变比不统一、极性不

39、统一情况下的动作行为;n) 故障在同相两点同时刻和不同时刻故障时的动作行为;o) 故障所在馈线在两段母线之间切换,每次切换后接地的动作行为;p) 两段母线并联运行的动作行为。5.16 人工接地试验 装置根据以下试验项目要求,在变电站及相应线路上进行人工接地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4.3、4.4的规定。a) 不接地系统、谐振接地系统的动作行为;b) 故障在不同线路,母线处的动作行为;c) 故障在线路首端、末端、中间和分支线处的动作行为;d) 故障在架空线、电缆,长线、短线的动作行为;e) 故障在不同相的动作行为;f) 故障在线路重负荷、轻负荷或空载下的动作行为;g) 金属性接地的动作行为;h) 经固

40、定电阻(1003k)接地的动作行为;i) 弧光接地的动作行为;j) 经水塘接地的动作行为;k) 经草地、土壤表面接地的动作行为。6 产品检验产品检验分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入网检测、投运前检验、定期检验五种。6.1 型式检验选线装置型式试验应由具有资质的电力系统质检中心或试验研究所模拟现场工作条件进行,型式检验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6.1.1 型式检验规定凡遇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进行定型鉴定前;b) 产品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c) 连续批量生产的装置每四年一次;d) 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e)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

41、产时;f)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委托的质量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g) 合同规定时。6.1.2 型式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见表3。表3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名称“出厂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入网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章条“试验方法”章条a)结构与外观4.135.13b)功能及性能4.3,4.45.2c)功率消耗4.55.5d)高温、低温*4.1.15.3e)直流电源影响4.105.10f)连续通电*4.115.11g)电磁兼容4.95.9h)温度储存*4.1.45.4i)耐湿热性能*4.85.8j)绝缘性能4.75.7k)过载能力4.65.6l)机械性能*4.125.12m)安全检查

42、4.155.14n)动态模拟试验4.3,4.45.15o)人工接地试验*4.3,4.45.16*表示选做,表示必做6.1.3 型式检验的抽样与判定规则a)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两台作为样品,然后分A、B两组进行:A组样品按本标准6.1.2中规定的a)、b)、c)、d)、e)、f)、g)各项进行检验;B组样品按本标准6.1.2中规定的h)、i)、j)、k)、l)、m)各项进行检验。b) 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产品本次型式检验合格。检验中若发现有一个主要缺陷,则进行第二次抽样,重复进行型式检验,若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验合格。若第二次抽取的样品仍

43、存在此缺陷,则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验不合格。c) 样品型式检验结果达不到4.34.10要求中任一条时,均按存在主要缺陷判定。d) 检验中样品出现故障允许进行修复。修复内容,如对已做过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没有影响,可继续往下进行检验。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6.2 出厂检验每台装置出厂前必须由设备制造厂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在在4.1.2条件下进行。检验项目见表3。6.3 入网检验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在南方电网范围内应用前,必须经过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入网检验,入网检验在4.1.2条件下进行。检验项目见表3。6.4 投运前检验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在完成现场安装调试投入

44、运行前,必须进行检验。投运前检验项目见表4。表4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名称“投运前检验”项目“定期检验”项目“技术要求”章条“试验方法”章条a)选线功能4.3.15.2.1b)故障录波功能4.3.95.2.9c)通信功能4.3.10,4.3.115.2.10,5.2.11d)接地记忆功能4.3.65.2.6e)接地信号输出4.3.25.2.2f)显示功能4.3.85.2.8g)设置功能4.3.5,4.3.75.2.5,5.2.7h)绝缘性能4.75.76.5 定期检验对已投入运行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应按照DL/T 995-2006的要求制定定期检验计划,定期检验项目见表4。7 标志、包装、运输、

45、贮存7.1 标志7.1.1 每台装置应在机箱的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标志下列内容:a) 产品型号、名称。b) 制造厂全称及商标。c) 主要参数。d) 对外端子及接口标识。e) 出厂日期和编号。7.1.2 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a) 发货厂名、产品型号、名称。b) 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c) 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及毛重。d) 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字样。e) 包装箱外面应规定叠放层数。7.1.3 标志标识应符合GB/T 191-2008的规定。7.1.4 产品执行的标准应予以明示。7.1.5 安全设计标志应按GB 14598.27-2008的规定明示。7.2 包装7.2.1 产品包装前的检查a) 产品合格证书、技术说明书等资料和装箱清单中各项内容应齐全;b) 产品外观无损伤;c) 产品表面无灰尘。7.2.2 包装的一般要求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插件插箱的可动部分应锁紧扎牢,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振等措施。包装完好的装置应满足4.1.4规定的贮存运输要求。7.3 运输产品应适于陆运、空运和水运(海运),运输装卸按包装箱的标志进行操作。7.4 贮存长期不用的装置应保留原包装,在4.1.4规定的大气条件下,于干燥通风的室内贮存。贮存场所应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和灰尘以及雨、雪的侵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