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776578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2.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胫后动脉穿支皮瓣(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 衡阳 421002) 夏晓丹 唐举玉 谢松林 刘鸣江 刘建书 【摘 要】 目的 介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 的应用。方法 2007年 6 月2008 年 11月,应用带蒂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13 例。其中小腿下段 3 例,足跟 5例,足背 2 例,内踝 3例。结果 所 有皮瓣均完全存活,随访312 个月,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外形美观, 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 到高效的修复效果,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胫后动

2、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中图分类号:R622.1 R616.2文献标志码:B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Nanhua Affiliated Hospital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Hunan, China) Xia Xiaodan Tang Juyu Xie Songlin Liu Mingjiang Liu Jianshu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comme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terio

3、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 for repairing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Method From June 2007 to November 2006,13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s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Among them, 5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heel, 2 cases o

4、f soft-tissue defects of instep,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medial ankle, 3 cases of soft-tissue defects of ventral leg. Results All the flaps were alive. The follow-up for 3-12 months revealed that these flaps were soft and complanate, with good shape. There are no complications in the donor

5、 sit. Conclusion The posterior tibial atery perforator flap is a perfect method to repair soft-tissue defect of lower leg, ankle and foot because of the minimal donor site “costa”nd the maximal efficacy.【 Key words 】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 Perforator flap 、 Soft-tissue defect Repair穿支皮瓣是指管径细小(0.5

6、0.8 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属轴型 血管的皮瓣范畴,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1.4,自1989 年 Koshim 等提出 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因其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1.4” 的原则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007 年 6 月2008年 11月,我科应用了胫后动 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 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 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3 例,男 9 例,女 4 例。年龄 1645 岁,平均 31.2 岁。其中应用 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3 例,足跟软组织缺损 5 例,足背软组织缺损 2 例,内 踝软组织缺损3

7、例。致伤原因:车轮碾压伤4 例,石块等重物砸伤4 例,机器绞 压伤2例,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钢板外露3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X3 cm至15 cm X6 cm。均采用带蒂转移的方法。1.2 手术方法术前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沿胫后动脉逐一标记出各个穿支穿出点位置,根 据创面位置选择合适的一根穿支为营养血管,该穿出点即为皮瓣旋转点,并用标 记笔标识。术中先切开一侧皮肤,在浅筋膜层小心分离,将皮肤牵开,找出术前 定位的穿支血管,观察其行走方向,确定其进入皮肤。然后切开另一侧皮肤,将 皮瓣由远至近紧贴深筋膜层向穿支血管游离,如果患者皮下脂肪不厚时可以看到 明确的一根血管在皮肤浅筋膜内行走。当游离至距离穿支

8、血管1 cm处切开深筋 膜,保证穿支血管穿深筋膜周围能有一定深筋膜与浅筋膜相连续,然后牵开穿出 点周围深筋膜,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隙内追踪并游离出所需长度的穿支 血管蒂,将皮瓣游离仅带穿支血管与肢体相连,以该穿支为轴,将皮瓣旋转,覆 盖创面,供区植皮打包。2 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 12例一期愈合, 1 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二 期愈合。术后 3 月至12月10例患者获得随访,各皮瓣质地柔软,皮瓣不臃肿, 外形美观,供区植皮均成活,无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 讨论 小腿内侧中下部皮肤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穿支。胫后动脉上半部位于比目 鱼肌深面,下半部位于腓肠肌内侧缘与趾长屈肌间

9、隙内,位置不深,容易显露。 胫后动脉发出57支肌间隙穿支,其中24支占多数(70%)。其发出部位 以小腿中1/3 段占 55%,下 1/3 占45%7。穿支穿深筋膜后通常分为粗长的降支、 短细的升支和水平支,相邻的穿支之间相互交通,穿支直径0.52.0mm,蒂长 0.52.0cM7,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皮瓣的血供基础。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在小 腿内侧筋膜皮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腿内侧筋膜皮瓣在手术中切取游离皮瓣 的平面是在深筋膜下,皮瓣常常切取了进入皮瓣内的大隐静脉和隐神经。而胫后 动脉穿支皮瓣的主要切取平面在深筋膜以浅,可以将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分离出来 并予以保护。穿支皮瓣在穿出点周围所带的少许

10、深筋膜主要是为了避免解剖穿出 点时损伤穿支,而且这部分深筋膜是完全游离的,而不象筋膜皮瓣那样与肢体是 连续的,有时也可以完全不带深筋膜。著者对13例患者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有如下体会。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的主要优点:(1)皮瓣不切取深筋膜,对供区损伤小(2)皮瓣相对较薄,修复 外形较满意(3)皮瓣蒂部仅带穿支血管,使皮瓣旋转更加方便灵活(4)皮瓣蒂 部组织含量少,无因皮肤及深筋膜折叠而形成凸起及皮肤褶皱,相对不容易卡压, 术后不容易发生血管危象,更加安全可靠。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主要缺点:(1) 穿支变异较多,要求术前要做好穿支定位及更加充分的准备(2)术中必须找到 穿支才能最终决定皮瓣的设计

11、,随时可能改变设计方案,对术者的临床应变能力 要求更高(3)对术者的显微外科技术要求更高,手术操作要求更加精细,一旦 穿支损伤就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4)追踪解剖血管蒂费力,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尚待解决的问题是,皮瓣面积的切取的最大面积还停留在术者个人的经验上,即 不同直径穿支能供养多大的面积的皮瓣,目前尚无定量研究。有一例皮瓣就因为 切取面积太大而导致远端部分坏死。临床上进行足及小腿软组织缺损修复时,创面大部分较表浅,只需要薄层的 皮肤浅筋膜组织进行覆盖外露的肌腱、骨或钢板,仅少部分创面需要较大容量的 组织进行深部填塞。深筋膜是人体深浅部组织的分界面,对深层组织有重要的保 护作用。传统的小腿内

12、侧皮瓣将供区的深筋膜切取,还常常切取了大隐静脉及隐 神经,但是这种切取对受区的修复并无意义,是一种“浪费”,而且还增加了皮 瓣的厚度,影响受区的美观。穿支皮瓣能最大程度保的留了供区的深筋膜,一般 不损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有效减少供区并发症,能 以最小的皮瓣供区代价达到高效的修复效果。当对小腿及足、踝部浅表软组织缺损修复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术式。图5图6图1术前穿支定位小腿下段3支穿支图2找到定位的穿支血管图3仅带一根穿支血管蒂旋转皮瓣图4穿支皮瓣内保留了完整的深筋膜,不损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图5穿支皮瓣不臃肿,蒂部平坦,没有皮肤褶皱图6传统的筋膜皮瓣将供区深筋膜

13、全部切取,供区损伤大【参考文献】(1) 姚刚,周芳,Peter C Neligan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中国修复 重建外科杂志,2007, 21(6):621-624(2) 傅荣,小坂正明,游晓波穿支动脉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5例,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 志,2008,22(1):118-119(3) 刘育凤,归来,张智勇等.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研究,中国修复 重建外科杂志,2007,21(4):331-335(4) 张世民,徐达传,顾玉东穿支皮瓣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1):3233(5) 刘晓燕,陶凯等游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中国整形美容外科杂志.2007,18, (3):185-187(6) 朱格非,王玉荣,孙家明.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解剖与临床杂志,2005,10, (3):248-2497) 张发惠,郑和平,主编.足外科临床解剖学.第 1 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3-3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