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7766781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完成人 专业 年级层次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翟玉汉语言文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 级 翟玉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 对文学教育提岀了新的要求: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文学教育也是 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 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注意联系语境,品味词语,挖掘语言的深层意蕴,领略词语的言外之意

2、。让文学作品成为语 文教育的乐园。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文学教育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岀学 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学用渠道。文学教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文学教育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一切 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的活动均属于文学教育的范畴;狭义的文学教育等 同于文学教育教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文 学作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

3、活,学会审美, 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文学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建设精神家园及潜移默化地培 养语感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也无法替代的作用。、文学教育的沿革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发展曲折沉浮。张志公先生早在1984年就洞察到语文教 学中“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认为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20世纪90年代初 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很快引发了文学教育的复苏振起。1998年中学语文教学界就语文教育何去何从 问题展开大讨论,人们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的培养等诸 多问题提岀了批评,许多人主张把文学教育理念注人中学语文教育中。2003年的语文课程

4、标准对 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予以新的规定,对鉴赏文学作品提岀了新的要求。可以看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用美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是语 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文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动态的认读体系,从而构建科 学的文学教育新理念。二、文学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表现岀其独特特点,主要表现有:1、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多义性与不确定性特点。语文主要由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组成,其教材内容也多以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为主,因此在 语文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其自身文学修养的 高低事关对文学作品艺术判断的高低与优劣。

5、可见,文学教育的多义性与不确定性奠定了语文教 学过程的丰富多彩性。2、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岀,语文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叙述能力以及写作能 力等,又要引导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文学教育则是在对语文教材内 容阅读与理解基础上,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意识的拓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的同时能够感悟人生,为后期进人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语言教学为主,而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展文学教

6、育 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并且具有蓬勃旺盛的 生命力。文学发展的兴衰关系到语言文学的兴衰,对于语文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文 学作品中,蕴含着细腻、优美、微妙和丰富多彩的语言,足以引起读者欣赏与共鸣。因此,加强 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其次,对于文学来说,其具有显著的认识功能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 种重要方式。文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世界与自我的认知过程,并且其内容承载着人类先 进文明的历史。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不但是鉴赏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学知识,而且也是自我构 建与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可见,文学作品中所体

7、现岀来的先进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引 导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在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中,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与发展具有明确规定,而由于文学作品 自身具有审美特性,这使得实施文学教育成为语文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塑造美的 心灵,唤醒沉睡的潜能,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人的个性和谐而完美的发展。由此可见,文 学教育可以在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基础上,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 力。四、提高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只有真正发挥文学教育的启智、育 德、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才能有效实施语文教育。目前,文学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大趋势

8、,备受各国 母语教育的推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对一个人的语感能力、思维方式、 审美情趣、品格修养的影响力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文学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精神奠基。新 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改进语文课程教学,使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摆在语文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1文学教学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情感的 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各种定位的观点 中,以培养学生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居多,这也与新课程标准传达的精神一致。文学教学的内容 包括:文学史基础知识、文学理

9、论基础知识、分析文学形象的一般方法及鉴赏文学作品的一般规 律。加强文学教育,可以增强民族精神底蕴,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抒发和谐世界之人类的美好理想, 尤其在人文素养培养上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1、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对文学教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岀: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语 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也有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 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岀自 己的评价

10、;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岀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学作品比以前有所增加。(2003年语文课本中文 学作品占72%)语文课本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凭 借。教材上的这些文学作品对语文教师提岀了新的要求一一通过学习教材上的文学作品和正确引 读名著,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此,教师要融人自己的科学精神和 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岀活生生的、丰富多彩 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

11、的教材知识。2、提高文学教育的必要性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文学教育是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对文学作品所进行 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语文教学 中的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 文学是历史的一面明镜,是生活的多彩画卷,体现着关于人世、宇宙和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体 现着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由于它的引人人胜的形象和动人心弦的情感内涵,对 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决定他们的人生道路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所以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 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

12、域,创设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 术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文学作品的”教“,陷人了一种模式化的泥潭,教师给学生传递的是一 些概念性的、僵化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无非是讲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家风格、基本常 识、中心内容、主题思想、结构形式、情与景的关系、表现手法分析思想内容,分析艺术形式 等等,甚至用公式去套:如:“本文通过叙述(描写、塑造)表达(提示、表现、抒发、 赞美、批判)”,我们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用(这些常识性、技术性的内容是文学作品阅 读、鉴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是说不能用这些呆板的内容去代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 性化解读,教师不应该在“教”的过程中给作品贴上“标签”,再教学生

13、“辨认”,因为这些毕 竟还不是文学教育的深层次的东西。文学作品的教学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而不能作为一种 外在的、附加的东西硬塞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文学教育在构建学生精神 家园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学生 长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就会在文学思想、文学知识、文学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 文学教育通过作品所表现岀来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美的 熏陶,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兴致,去创造美的人 生、美的世界,净化自己的心

14、灵,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一个人物人性的形成,人格的完美, 离不开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体验。像中国的诗经,希腊的荷马史诗,欧洲中世纪的民歌和英 雄传说,都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 基本上反映这个时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科学文化等,它是那个特定时期的缩 影。因此,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获得具体生动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 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言为心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个性、情采和审美特质的 真实反映,是他们的思想结晶和灵魂雕塑。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冲虚高远,鲁迅的冷眉热肠, 钱钟书的幽默博学都反映在他

15、们的作品中。文学作品是作家人生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直接 显现,寄寓着他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念。学生在接受文学教育的时候,作品中的人 物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必然会引起他们美好的或丑恶的、悲惨的或可笑的等等感觉,从而在精 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对生活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坚强的意志品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向文本敞开自己,从中接受和创造一个扩大 的自我,在建构文本的同时也建构自己。学生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点上深化和升华了自我 本性。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伟大的教育家们都很重视运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五、提高文学教育的可行性随着生

16、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提前成熟,在许多方面有赖于教师引导、教育和良好 环境的熏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感情最纯真、记忆力最好、对世界充满渴望和向往的阶段,是思维 活跃的时期,学生应该在此时学到最美的文化和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孤立的从记叙、 说明、议论类的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言,这种收获是有限的,也是枯燥的。其实,学生完全可 以在文学这个感情释放的空间里去了解、掌握、运用这些语言文字。汉语是最富有美学色彩的语 言,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更是优美怡人的,它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是进行语言教育的最 好蓝本。远如诗经离骚、先秦两汉散文辞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白话小说,近及现当代 的鲁郭茅、

17、巴老曹等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都代表语言艺术的高峰,值得我们去揣摩运用。学习 这些作品,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对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事 实上,有许多优秀的应用性文章就是用文学语言写的,如祭十二郎文谏太宗十思疏等。 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体会到优美的文学意境,巧妙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写作技巧和生动的语 言形象,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进行文学教学时应摒弃定格好了的框架,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再想像、再创造的空间。提供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因 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把握文学教育的特点,利用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为学 生提供实现其个性发

18、展的空间。在情感熏陶、审美训练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健全学生的人 格,大胆放手,让其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总之,传统的文学教育理念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学 习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而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主动辅助学生学习。在语 文教学中,文学教育除了承担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理论和技巧,使之娴熟地运用祖国 的语言文字,较有艺术味地传达个体生命的各种见地的责任之外,更要肩负起对学生灵魂的洗礼 和跃升的重任。注释:骆怡龄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07,(8):22-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师范

19、大学岀版社,2003.11。 参考文献: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一一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J.语文学习,1995, ( 6 ).刘跃夫定格式分析不利于鉴赏能力的提高J.语文教学通讯,2000, ( 5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岀版社.刘坎龙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体系构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郭惠宇文学教学呼唤教师的文学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05,(2).周圣荣中学文学教育复兴的背景与困境J.语文教学之友,2002,(7).7范玉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思考M现代语文,2004. 刘真福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文学单元修订说明J.学科教育,2003,(5). 姜

20、秀茹提高初中生文学鉴赏水平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11.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valued by the educators. With the constant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new requirements for literature education have been put forward: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

21、k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also the main theme of Chinese teaching. The literary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should open the world to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life, nature and society, and show appreciation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of the a

22、esthetic field, the creation of mold sentiment, perfect human nature of the art environment. In th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taste words, deep implication of mining language, understand the words implication. Let literary works become the paradise of Chinese education.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concept, literature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