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7761331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内容摘要】 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尤其在当代, 物理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 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物理素养提出 新的要求。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考虑社会发展与物理课 程之间的关系;考虑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长期以来,我们的 物理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物理成为个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题 海战、反复训练成为物理教学的法宝。由此带给学生的是身心俱 损的伤害,引发他们对物理恐惧心理。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 生活,中学物理教学就更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 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物理的用途,并运用所学

2、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对物理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更好 地激发学生学物理、爱物理、用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 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物理 生活一、让学生感受物理从生活中来 物理最早的起源便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要让学生感受物 理从生活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点,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相结合, 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 物理、理解物理,从中体验到探索的愉悦。1、从生活背景入手,诱发物理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 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

3、生活背景导 入,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能提高学生亲近物理的热情诱发 学习动机。只要我们善于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实验器材便俯 首皆拾:如一根筷子或一把汤匙插入水中便可做光的折射实验; 废旧的牙膏皮可做浮沉实验;橡皮筋可做简易测力计;老虎钳、 起子、剪刀、缝纫机可做杠杆实验;塑料圆珠笔可做摩擦起电和 压强实验;钢笔可做大气压强实验等。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一下,印象会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我大胆 模拟生活情节,让学生以活动的形式再现生活,使学生更加直接 地参与实践 .从而学得轻松,学得实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 契

4、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 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 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 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 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 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 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垂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粉笔头臵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 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痕迹。若用米 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 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

5、度?这样利用有趣的生活场景,引出物 理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 学生自然对物理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物理与生活同在,并不神 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2、从收集生活素材入手,体验物理乐趣。物理中的许多概念等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就 要求教师多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观 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物理的概念与推理反映和揭示社会生产 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 “生活中的物 理”,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收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有目的地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中提取与物理有关的资料,并 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由

6、于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 新颖性和刺激的高强度性,所以实验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最直接 的兴趣。如果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引导,就会起到 事半功倍的 效果。由于初中物理概念抽象,初学者很难理解,教 学过程中应巧妙设计实验,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产生悬念, 从而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例如: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 为什么人要起跳前先蹲一下,足球场上,香蕉球是什么回事,篮 球手投篮时球要旋转,还有一些魔术之类。这类生活中的问 题对那些对物理理论不感兴趣,但热爱体育,贪玩的学生来说非 常有兴趣,可调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讲初三物理“摩擦力”一节, 先让同学们思考:汽车刹车时,怎样才能产生最大

7、的制动力。很 多同学会直接回答:刹的轮子不要转动时,制动力最大。教师再 指出:一般的汽车都装有防抱死系统,目的就是防止车轮被刹的 不转动。这时学生就会不解为什么要装这个装制,这时再开始做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实验做完后,学生就恍然大捂, 原来是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原故。这样就激发学生进 一步对摩擦力进行研究。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 的, 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 作性强的特点,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 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 一方面 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特别是通过亲自操作 或亲自

8、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实验 中验证了所学知识或发现了新知识。 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 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3、从模拟生活情境入手,渗透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使抽象的概念实际 化、生活化。如在学习蒸发一节时,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加快 蒸发,在这个问题上,我在讲解的同时,增加了一个实验,我在黑 板上同时擦上三块水迹,其中一块让其自然蒸发 ,第二块拿出理 发用的电热吹风机,用吹风机的冷风档吹 ,第三块与第二块同时 用另一个电吹风的热风档吹,结果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用热风档吹 的水迹先干,用冷风档吹的

9、水迹其次,自然蒸发的水迹很久才干. 这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显示出来 ,而且结论更加科学可靠。 又 如:在学习水的蒸发与沸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水的蒸 发快慢与通风向阳有关,我增加了一个实验:我安排学生利用课 间十分钟,把同样厚的手帕洗后,一条晾在教室门背后,另一条 晾在通风向阳处。并同时在这两处挂上温度计,通风向阳处的温 度高些,手帕干了,而教室门背后的手帕还是湿的,这样学生自 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样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而且在情景中渗透了物理知 识,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表演、小组讨 论,在充分体验、感知的基础上,激发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锻炼了心理素质。师生在

10、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勃 勃生机。让学生感受物理从生活中来,教师就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贴近生活的例子, 把生活中的物理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 二、让物理走入学生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学的一条原则,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领 悟出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物理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 要道理。作为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题目,并引导他们 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实 际问题,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渐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 移,发展性趣。只有通过运用,

11、才能让学生知道学到的知识的重 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比如:力学知识在游泳、滑旱冰时的应用,电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应用等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的学到一些技能,进而发展了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如: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思考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1、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 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 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2、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 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3、验证大气压存在 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 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

12、。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 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 “吞”入瓶肚中。4、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 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 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 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5 、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 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 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6 、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 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

13、蛋 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 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 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7 、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 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 蛋黄都变咸了。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 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把物理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是富有情感,贴

14、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一门学科。就能培养学 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体验物理的乐趣和价 值,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地运用物理。达到物理课堂教学生活 化的目的。主要参考文献( 1) 郭景扬 著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2)陶洪 著物理试验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3)袁振国 主编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5)李瑾瑜等 主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北京:中 国人事出版社,2002.(6)宋乃庆 主编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1 年。(8)张天宝 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3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