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词类上——实词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7761014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节 词类上——实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节 词类上——实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节 词类上——实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 词类上——实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词类上——实词(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 词类上实词本节学习重难点:1. 汉语三家2. 词类划分的标准3. 各类实词的类别和语法特征一、汉语三家老汉语三家指的是复旦大学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兰州大学黄伯荣、 徐州师院廖序东主编的汉代汉语,北京师大张静主编的汉代汉语。后来张 书被实践淘汰。胡书为非师范类中文专业教材,黄廖本为师范类中文专业教材。 张书则是二者的杂糅。新汉语三家指的是复旦大学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兰州大学黄伯荣、 江苏师大廖序东主编的汉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主编的现代 汉语。胡书、北大版现代汉语为非师范类中文专业教材,黄廖本为师范类 中文专业教材。二、词类划分的标准1. 词类定义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2. 划分词类的目的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3. 划分词类的依据 划分词类的依据有三:一是语法形态,二是语法意义,三是语法功能。(1) 语法形态 词的语法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构形形态,二是构词形态。 构形形态。对于没有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主要是重叠,如例如动词“研究”, 可重叠为“研究研究”,形容词“老实”,可重叠为“老老实实”,但这种形态变 化不构成新词;对于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 梵语等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来说,主要是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 形式、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被动式,形容词、副词的级的变化,代词 的主格、宾格

3、、普通格、所有格。构词形态。对于汉语来说,主要是复合法构词,如词汇部分学习的构词法时, 主要采用主谓、动宾、补充、偏正、并列等方式,少部分使用附加法,如前缀“老”、 “阿”、“第”,后缀“子”、“头”、“儿”等。对于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语言, 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梵语等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来说,主要使用附加法, 前缀如 a-/an-、ab-、ac-、ad-、af-、by-、com-、contra-、de-、demi-、dis-、en-、 ex-、dis-、tele-、mis-、re-, 后缀卜able 与-ible、-ize (-ise)、-fUl、-ous、-ent、 -ant、-ee、

4、-er、-or、-ar等。所以,学习英语,前、后缀的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小结:对于形态变化丰富的印欧语系语言来说,词形变化可以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 依据,而且使用的是构形变化。对于仅有构词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词形变化不 能作为词类划分的依据。(2)语法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型。如名词表示人或事 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马、牛、羊” 等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但可以概括出“事物”这一共同语法意义。但语法意义较为复杂,具体划分时难以操作。以名词为例: 名词的语法意义是代表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汉族人用“什么”来询问事物, 用“怎么样”来询问非

5、事物:你在看什么?我在看小说/骆驼/玫瑰花/地图。我在看游泳/比赛/下棋/跳水。“小说/骆驼/玫瑰花/地图”都是名词,“游泳/比赛/下棋/跳水”表 示动作,都不是名词。原因是:第一,“询问事物”的“事物”和“表示事物名称”的“事物”外 延不同;第二,在汉族人的心目中,主语是话题,表示事物,与“什么询问事物” 里的“事物”又不一样,其外延要大于“名词表示事物名称”的“事物”。小结: 对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来说,虚词无词类形态和功能(不能做句法成分)可言, 只好凭语法意义,动词小类里的小类也只能凭语法意义分类。对于汉语来说,划分大类中的小类时,意义又是更重要。(3)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6、 一是词在语句里充当语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 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充当的句法 成分不同。如:暴风雨冲垮了小桥。四川的景色多美呀。在上面两句里,名词“暴风雨”、“景色”充当主语或主语的中心语,名词“小 桥”充当宾语,动词“冲垮”充当谓语里的动语/述语,没充当谓语的中心语, 副词“多”充当谓语中心语的状语,虚词“了”、“呀”不充当句法成分。二是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有两种表现:一是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 合能力。包括这一类能不能与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 系等。例如:名词“阳光”前能够加数量短语“一缕”,而不能跟

7、副词“不”组合。 二是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的能力。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组合,表示什么语法 意义。例如“的”、“地”、“得”分别用在偏正短语和补充短语里,表示修饰和被 修饰的关系、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语气词“吗”表示疑问语气。小结: 对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来说,虚词无词类形态和功能(不能做句法成分)可言, 只好凭语法意义,动词小类里的小类也只能凭语法意义分类。对于汉语来说,划分大类中的小类时,意义又是更重要。 对于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 结论:(1)词类划分的最终标准只能是语法功能,因为词的形态实质上是根据词 的语法功能进行的分类,因为词的形态是词的语法功能的外在表现

8、;根据词的语 法功能划分出来的每一类词都能表示某种相同的语法意义。(2)对于形态变化丰富的印欧语系语言来说,词形变化可以作为词类划分 的主要依据,而且使用的是构形变化。虚词无词类形态和功能(不能做句法成分) 可言,只好凭语法意义,动词小类里的小类也只能凭语法意义分类。对于仅有构词形态变化的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只有 在判断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划 分大类中的小类时,意义更重要。划分汉语的虚词,也只能依靠语法意义。(3)过去研究汉语词类,以语法意义为标准进行分类研究,现在以语法功 能为主,语法意义为辅。4. 汉语词类的划分 照汉语语法的老

9、传统,词先粗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再以功能为主要依据, 能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 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 特殊的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三、各类实词的类别和语法特征(一)名词1.定义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按:过去的定义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抓住了名词的主体,较 为合适。现在,则把分类的内容罗列出来。2.分类(1)表示人和事物A. 个体名词:朋友、同志、作家、学生、牛、羊、飞机、原子B. 集体名词:人民、人口、群众、物品、马匹C. 抽象名词

10、: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D. 物质名词:水、油、肉、声音、风、阳光按:“个体名词”和“物质名词”在分类名称上实则有交叉,物质名词往往 是不可数名词。(2)时间名词表示时间 绝对时间词:春、夏、秋、冬、早晨、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相对时间词:过去、现在、未来、将来、今天、明天、后天(3)处所名词表示处所 纯粹处所名词:河岸、东郊、周围、里屋 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新疆、北京、中国、亚洲 按:处所名词是表示绝对的名词。(4)方位词表示方位 单音节:东、西、南、北、中、内 、外、上、中、下、前、后、左、右 双音节:之、以按:方位词都是表示相对的名词。3. 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

11、语、宾语,如“牛吃草”;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如“柳 树梢头”、“河边柳树”。不能作补语。(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前加副词。例如 “一个人”,不能说“不人”。(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 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 的形态变化。(4)汉语名词单、复数同形。(具体细节可以参见教材 P9)4.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时间名词较为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 情发生的时间。如“他昨天来了”。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到词语之后与实词短语组成 方位短语,表示

12、空间位置,如“椅子上”、“房间里”。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上介 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从房间里”,主要作状语或补语。少数方 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以) 前”、“三天(之)内”等。(二)动词1.定义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按:过去的定义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实则抓住了动词的主体,因为动词 多数表示动作、行为。2.分类(1)动作行为动词:走、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2)心理活动动词:爱、恨、怕、喜欢、羡慕、希望、讨厌(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 死亡、消失(4)判断动词:

13、是(5)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 起来(7)形式动词:进行、予以、加以 按:第一类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数量最多。3. 语法特征(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是及物动词。如“他来了”、“我爱祖国”。(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 的动词和一些能源动词前加程度副词,如“很怕”、“很喜欢”、“很羡慕”和“很 应该”等。(3)动词多数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4)有些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单音节动词重叠是 AA 式,如“想想、说说

14、”,双音节动词重叠是 ABAB 式,如 “打扫打扫、研究研究”。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 AAB 式的,如“散散 步、洗洗澡、睡睡觉”。4. 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趋向动词(1)判断动词“是”“是”表示肯定,凡在主语和宾语之间,表示多种意义关系。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活着属于什么。例如:老舍就是骆驼祥子的作者。(甲二乙)老舍是伟大的革命作家。(甲V乙)在表示事物“等于什么”的句子里,主语等于宾语,两者可以互换,除此以 外主宾不能互换。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例如:这孩子是双眼皮。(特征)这茶盘是景泰蓝。(质料)这一年,人家是丰年,我是歉年。(情况) 表示事物的存在。例如:遍地是牛羊。靠

15、墙是一张书桌。教室前面全是菊花。这类句子的主语一般是表示处所的词语,是存现句。 区别:判断动词“是”和副词“是” 副词“是”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如: 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 “的”构成“是的”格式。如:那样说是可以的。二那样说可以的。他今天是会来的。二他今天会来的。注意不同:那样说是可以的。(“是”,副词。“的”,句末语气词。)他是卖豆腐的。(“是”,判断动词。“的”,结构助词。)(2)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能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主观意

16、愿。 分类: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语法特征:常作状语,例如“我们要认证对待。”与作状语的副词不同, 它有“X不X”和“不X不”式,例如“他能不能来? ”“他不会不来。”可以 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 ”“完全可以。”不能用在名词前 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不能带数量补语。(3)趋向动词 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限于下列这些: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一醫进来 进去出来 出去回来 回去开来 开去*起来语法功能: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例如“月亮下去了。”经常 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

17、趋向,作趋向补语,例如“拿出一本书”, “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1.定义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2.分类(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 敢、优秀、聪明、大方(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墨绿、火红、血红、绿油油、水灵灵、黑 不溜秋、灰里叭叽(3)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3. 语法特征见教材 P11-12。4. 名词、动词、形容词比较(1)名词、动词、形容词比较一一一一别类主要语法特征和表达作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谓词1能否经常作主语、宾语能不能2.能否经常作谓语不能能3能否受“不”修饰不能能4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V不V)提问不能绝大多

18、数能5能否重叠不能部分能6概括意义人或事物动作、状态7表达作用在于指称在于叙述、描写由此可见,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大同小异,可以合成为谓词。谓词和名 词的语法特征是对立的。(2)动词、形容词比较语法特征动词形容词1能否带宾语绝大多数能不能2能否受“很聘修饰多数不能多数能3重叠意义和方法AA 式、ABAB 式 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AA 式、AABE 式 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4概括意义表亦动作、行为、活动表不性质、状态由此可见,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也不尽相同。(四)区别词1.定义 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 欧式、彩色、上等、初级、大号、单瓣、万能、野

19、生、人造、冒牌”等。属性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的。如“男:女,雄:雌,单:双, 金:银,西式:中式,阴性:阳性,民用:军用,国有:私有,大型:中型:小 型:微型,有期:无期”等。2. 语法特征(1)能作定语,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 短语。如“大型轿车,金的”。(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 对比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如“西式的比较贵”、“他不男不女”、“他要买 微型的”。(3)前面不能加“不”,否定时前加“非”。如“非正式会谈”。3. 关于形容词范围的讨论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二版)把下面三类词都归入形容词:(a)好

20、、红、快、慢、大、小、干净、漂亮、大方、简单、危险、安静( b )雪白、通红、冰凉、白花花、绿油油、红通通、黑不溜秋、脏里吧唧(c)男、女、金、大型、微型、急性、慢性 这种做法,是当时学术现状的反映。朱德熙语法讲义第一次把(c)种形容词独立出来,称为“区别词”北 大版现代汉语则进一步把(b)种词也独立出来,称为“状态词”上述处理 意见为三种:(一)一个大类,内部再分小类性质形容词(含a种),状态形容词(含b种),非谓形容词(含c种)。(二)分为并列的两类,形容词(含a种和b种)和区别词(含c种):形容词下面再分两个小类性质形容词(含a种),状态形容词(含b种)。(三)分为并列的三类:形容词(含

21、a种)、状态词(含b种)、区别词(含 c 种)。第一种意见是从这些词的语法意义来考虑的,它们都表示性质、状态。第二 种意见考虑到了语法功能,认为第三类在语法功能上不通过与前两类,但认为前 两类在意义上密不可分,仍归为一类。第三种意见纯粹从各自的语法功能上考虑。试以(a)、(b)、(c)三组词里的“干净”、“通红”、“微型”为例比较三组 词的语法功能:Ca)干净(b)通红(c)微型主语干净才好谓语这件衣服干净她的脸通红补语洗得干净手冻得通红带补语干净得不得了定语干净手绢通红的火炉微型电脑很很干净不”一不干净的挑两件干净的买)微型的这三类词的唯一共同点就是:作名词的定语。如果把这三类词合成一类,或

22、 者把(a)、(b)两种词合为一类,违背了分类原则。所以学界一般倾向于这样处 理:从理论语法角度说,采用第三种分类意见,即把这些词分为形容词、状态词、 区别词三类;从教学语法角度说,采用第二种意见,即把(a)、(b)两种词合为 一类,称为形容词,将(c)种词称为区别词。我们的教材采用第二种意见。(五)数词1.定义 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2. 分类( 1 )基数词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包括个数词、十数词(十、百、千、万)和复合数 词。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倍数,由基数词加“倍” 组成;有时也用“百分之X百”的格式。数目增加用倍数。分数,用“X成” “X分之X”。数目减少用分数。

23、概数,有几种表示方法,“来、多、把、左右、 上下”放在数词后面或者数量短语后面,两个相邻的基数词连用也可以。( 2)序数词 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一般在基数词前面加上“第”或“初”表示。有时也 用“甲乙丙丁”或“子丑寅卯”等表示序数。3. 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和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作定语或状语或补语。如“十位 老人”、“一把拉住”、“走一趟”等。(2)“俩”、“仨”的用法。(3)表示增加可用倍数,也可用分数;表示减少则只能用分数。要注意术 语的区分。表增:增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增长(到)上升(了)/上 升(到);提咼(了)/提咼(到)。表减: 减少(了)/减少(到);降低(了)

24、/降低(到);下降(了)/下 降(到)。(六)量词1.定义量词表示计算单位。2.分类(1) 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具体参见教材 P16。(2)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具体参见教材 P16。 这两类量词相当一部分借自名词或动词,说明一部分量词最早是名词或动 词,后来语法化成为量词。(3)复合量词,这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如出动飞机 80 架次。 3.语法特征(1) 和数词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语。见前面“数词”。(2) 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作定语、状语、主语、谓语。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步步升高/个个都是铁打的汉/歌声阵阵(3) 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

25、如“我想有个家”“个”是“一个”的省 略。(4) 名、量的组合,受方言习惯的制约。4.其他 量词短语包括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体词”(名词、数词、量词、人称代词)与“谓词”。(七) 副词1.定义 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2. 分类 副词分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处所、肯定否定、情态方式、语气等 7类。注意点一:“必”、“必须”是副词而不是情态动词,要区别于英语。 注意点二:“没有”,可以作副词,也可以作动词。如: 阿Q没有一个铜板。(动词)阿 Q 没有花一个铜板。(副词) 注意点三:同一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 就是同一个词形

26、,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小类。3. 语法特征(1) 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 2)一般不能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4. 其他 (1)作状语的不都是副词你呀,该重打五十大板!( ) 咱们成都见。( ) 等我跑去,图书馆已经关门,她要的书只好明天再借了。( ) 咱们可以电话联系。( ) 她挖苦说:“你有出息,奋斗了十年才当上了个大科长。”( )( 2)作关联词语用 作关联词语的可以是副词,也可以是连词。 副词如“越越”,“都”、“只有才”、“就”、“还”、“又”、“也”。( 3)区分副词和形容词这 12 组词是最有代表性的:忽然突然公然公开时常经常索性干脆必须必需

27、匆匆匆忙的确确实偶尔偶然尤其特别仓皇仓促肆意放肆刚刚刚才(名词)怎样区分?牢记一条:只能作状语的才是副词。以“忽然突然”为例:作状语 “很” “不” 作谓语 作补语 作定语 带补语忽然下雨了 突然下雨了 很 不 事情 来的 事件 得来不及准备“忽然”只能作状语,“突然”不仅可以作状语,还能受“很”、“不”的修 饰,作谓语、补语、定语,带补语等,是形容词。总是,判断词性,要依照语法功能。如果实在拿不准,可以查检教育部重 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或第 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4)副词到底归入实词还是归入虚词? 对于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大家都认为是虚词,看法不一致的地方在

28、于副词的处理上。有三种意见:一是张斌主编的电大版现代汉语(1996)教 材处理为实词,本教材亦然;二是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北大现代汉语 (1993)教材处理为虚词;三是张志公主编的电大教材现代汉语处理为半虚 半实的词。三种处理意见都有一定道理:根据“副词可以作句法成分”这一点,将副词 归入实词;根据“副词不能担任核心句法成分”这一点,降副词归入虚词;也可 以根据“副词可以作句法成分但又不能担任核心句法成分”这一点,将副词看作 半虚半实的词。但是更应该看到,如果把副词归入实词,也得承认它与一般实词不一样 它的语法功能相当窄,只能作状语;如果把副词归入虚词,也应该看到它与一般 虚词有所不同

29、它能充当句法成分,其他的虚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我们的意见: 结合虚词的三个特点来衡量,从汉语语法研究即理论语法的角度讲,把副词 归入虚词更好一些,因为它符合那三个特点;从汉语语法教学的角度讲,归入实 词要好一些,便于学习掌握。附:虚词的特点:不像名词、动词、形容词那样表示比较实在、具体的词汇意义,一般只表 示抽象的语法意义。都是黏着的,不能单说。都不能充当核心句法成分,即 都不能作主语、谓语、述语、中心语。(八)代词1. 定义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它跟被替代、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2. 分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从内容上看,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等三类。参见教材

30、P20。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那一部分:一般代词中的“其他”类,代替 处所、时间、数量、谓词、副词的代词,还有表格下方的其余代词。3. 语法特征(1)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反身代词。说话的三 方。包括式和排除式。您。(2)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远指和近指。分指、不定指、旁指。(3)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询问)和无疑而问(反问、设 问)。(九)拟声词1.定义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2.语法特征(1)主要作状语。如: 窗外啪地响了一声。 北风呼呼叫,大雪纷纷飘。河水哗哗的流着。(2)还可以作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如: 冰箱过一会嗡一下,这两

31、天嗡得越来越勤了。(作谓语中心) 街上非常安静,只有铁匠铺里发出单调的当当的声音。(作定语) 他早已回来睡得呼呼的了。(作补语) 噗,噗,两口气吹灭了。(作独立语)(3)独立成句。如: 啪嗒!窗外炸雷声里,有人急匆匆地走进向政府院子。(独立成句) (十)叹词1.定义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2.语法特征(1)主要作独立语。如: 咦,她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呢! 哎,哎,秀才,你在读外语吗? 哎呀,看老五这韭菜种到家了,不是鲜物是仙物了。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 钱。(2)独立成句。鸡叫了?嗯! 有语法特征可知,叹词是一类特殊的实词。胡本现代汉语把它和拟声词 一起归入虚词。课后作业:1.阅读黄廖本、胡本、北大本现代汉语教材的“实词”一节。2.熟练使用图书馆里的汉语语法类纸质图书资源和中国知网等电子图书资 源。3.完成课后练习一至十一题。参考书目:1.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年。2.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重排本),商务印书馆,2004 年。3.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