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载体的构建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7760645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质粒载体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质粒载体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质粒载体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质粒载体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粒载体的构建(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质粒载体的构建摘 要:质粒载体的构建。首先要获得目的DNA。根据其目的基因序列和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为提高目的基因产率,采用两次 PCR 的方法,即第一次设计引物扩增全序列基因,第二次设计带酶切 位点的引物以第一次扩增产物为模板进行扩增,进而加尾连接到 T-DNA 上 , 再利用 电转化的 方法将 连接产物 转化到 带有 PCAMBIA1381的DH5 a感受态细胞中复制表达。关键词:质粒 DNA PCR 电泳 感受态 转化1. 引言质粒(plasmid)是细菌或细胞染色质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与细菌或细胞共生的 遗传成分。其特点如下: 是染色质外的双链共价闭合环形DNA (cccDNA),可

2、自然形成超螺旋结构,不同质 粒大小在2-300kb之间,V15kb的小质粒比较容易分离纯化,15kb的大质粒则不易 提取。 能自主复制,是能独立复制的复制子。一般质粒DNA复制的质粒可随宿主细胞分裂而 传给后代。 质粒对宿主生存并不是必需的。某些质粒携带的基因功能有利于宿主细胞的 特定条件下生存,例如,细菌中许多天然的质粒带有抗药性基因,如编码合 成能分解破坏四环素、氯霉素、氨芐表霉素等的酶基因,这种质粒称为抗药 性质粒,又称R质粒,带有R质粒的细菌就能在相应的抗生素存在生存繁殖。 所以质粒对宿主不是寄生的,而是共生的。现在分子生物学使用的质粒载体 都已不是原来细菌或细胞中天然存在的质粒,而是

3、经过了许多的人工的改 造。从不同的实验目的出发,人们设计了各种不同的类型的质粒载体。 质粒载体pBR322是研究得最多,是使用最早且应用最广泛的大肠杆菌质粒载 体之一。符号质粒载体pBR322中的“p代表质粒;“BR”代表两位两位研究者 Bolivar和Rogigerus姓氏的字首,322”是实验编号。质粒载体pBR322的大小为4361bp,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是它第一个优点。优点之二是它带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保证了该质粒只在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行 使复制的功能。具有两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供转化子的选择标记是它的第三 个优点。质粒载体 pBR322 的第四个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拷贝数,经过氯霉素扩增以

4、后, 每个细胞中可累积1000-3000份拷贝,该特性为重组体DNA的制备提供了极 大的方便。构建质粒载体所用的方法基本上是分子克隆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一种纯 化和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常含有目的基因,用体外重组方法将它们插入 克隆载体,形成重组克隆载体,通过转化与转导的方式,引入适合的寄主体内得 到复制与扩增,然后再从筛选的寄主细胞内分离提纯所需的克隆载体,可以得到 插入DNA的许多拷贝,从而获得目的基因的扩增。2. 材料方法2.1目的DNA的获得2.1.1 引物设计第一次引物设计:正向引物:sinn3F冰盒标注:P。2a引物序列: 5 AAGCAAAATCTAACCGTGTAATG

5、TA3引物长度: 25bp反向引物: sinn3R 冰盒标注: P2b2b引物序列: 5 GCAAGAGCGTCGTTTGTAGTTA3引物长度: 22bp第二次引物设计(带酶切位点):正向引物:sinn3FE 冰盒标注:P。2c引物序列:5 ACTGGATCC AAGCAAAATCTAACCGTGTAATGTA3 引物长度: 34bp反向引物: sinn3RE 冰盒标注: P2d2d引物序列:5 TCACTGCAGCTCATAAGACCAAAGAACGTTTCTT3 引物长度: 34bp2.1.2 PCR 扩增2.1.2.1 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PCR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 DNA 聚

6、合酶的催化下,以母链 DNA 为模板,以特定引物 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延伸、复性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 DNA 互补的子链 DNA 的过程.是一项 DNA 体外合成放大技术,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 多态性研究等许多方面.PCR反应五要素: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五种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 PCR反应的基本步骤:1. 变性:高温使双链DNA解离成单链.(94c 30s)2. 退火:低温下引物与模板DNA互补区结合形成杂交分子.(55c 30s)3. 延伸:中温延伸.在DNA聚合酶、dNTP、Mg2存在下,DNA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 始点的 DNA

7、链 5向 3方向的延伸,合成出与模板 DNA 链互补的 DNA 子链. (70-72c 30-60s)以上三个步骤为一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均可作为下一循环的模板,经过 n 次循环后, 目的DNA以2n形式增加.2.1.2.2 PCR 检测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最最常用的检测手段。电泳法检测特异性是不太高的,因此引物两聚体等非特异性的杂交体很容易引起误判。但因为其简捷易行,成为了主流检测方法2.1.2.3 PCR 反应体系第一次 PCR 扩增:调整 PCR 反应体系中各成份、组成及反应条件,经多次反复试验结果得出下面的体系可得到清晰明亮的目的DNA电泳条带(lkb):PCR反应体系2*100ul (

8、每管25ul,共8管)Pyrobest2ulbuffer( 10x)10ulWT4 (模板)2ulP ( 10uM )2a4ulP ( 10uM )2b4uldNTP( 2.5x)2ulddHO76ul2PCR反应条件:94C 5min30 cycles: 94C 40s53C 40s72C 2min30s72C 10min4C forever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见2.1.3电泳) ,切胶回收目的DNA条带,共切3管,分别标注A、B、C.首先用25ul约60C的 无菌蒸馏水洗脱A管一次,洗脱液标注1,分别用15ul的无菌蒸馏水 洗脱B管和C 管,得到的DNA洗脱液标注2,最后各用

9、30ul的无菌蒸 馏水洗脱A、B、C管,得到的DNA洗脱液分别标注a、b、c.第二次 PCR 扩增(带酶切位点):分别用DNA的洗脱液2、a、b、c为模板,进行第二次PCR扩 增,设计反应体系(各25ul)如下:模板 2模板 a模板 b模板 cPyrobest0.5ul0.5ul0.5ul0.5ulbuffer( 10x)2.5ul2.5ul2.5ul2.5ul模板0.5ul2ul4ul6ulP ( 10uM )2a1ul1ul1ul1ulP ( 10uM )2b1ul1ul1ul1uldNTP( 2.5x)0.5ul0.5ul0.5ul0.5ulddHO19ul17.5ul15.5ul13.

10、5ul2PCR反应条件:94C 5min30 cycles: 94C 40s54C 40s72C 2min30s72C 10min 4C forever电泳结果表明:以2管和c管为模板可得到明显的目的基因条带,依据此次电泳结果,可先后再利用PCR扩增(各100ul,每管25ul,共8管)PCR反应体系2*100ul (每管25ul,共8管)模板 2模板 cPyrobest2ul2ulbuffer( 10x)10ul10ul模板4ul40ulP ( 10uM )2a4ul4ulP ( 10uM )2b4ul4uldNTP( 2.5x)2ul2ulddHO74ul38ul2PCR反应条件:94 C

11、5min30 cycles: 94C40s54C40s72C2min30s72C10min4C forever电泳条带明显而且明亮, 切胶回收保存待用.2.1.3 电泳2.1.3.1 配胶 配制适量的电泳及制胶用的缓冲液(IX TAE Buffer) 根据制胶量和凝胶浓度,准确称量琼脂糖粉(lg),加入适当 的锥形瓶中。 加入一定量的电泳缓冲液(1X TAE Buffer 100ml)。 熔化完全,冷却至60OC左右,加入EB5-7ul,充分混匀。 将溶液倒入制胶模中,之前应在适当位置插上梳子。 室温下凝固,不立即使用时,可用保鲜膜将凝胶包好后放 40C 保存,一般可保存 2-5 天。2.1.

12、3.2 电泳取适量的PCR产物与适量的溴酚蓝混合混匀后加入凝胶槽中, 另取适量的 DNA Maker 加入右边槽中,开始电泳。2.1.3.3 紫外观察电泳条带 当溴酚蓝跑到适当位置时,在紫外光下观察目的基因的电泳条带( 1kb 处)2.1.4 切胶回收目的 DNA切胶回收目的 DNA 的方法步骤:操作流程见右图,全套操作约需30 分钟,详细说明如下。1. 使用TAE缓冲液或TBE缓冲液制作琼脂糖凝胶,然后对目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 泳。2. 在紫外灯下切出含有目的 DNA 的琼脂糖凝胶,用纸巾吸尽凝胶表面的液体。此时应注意尽量切除不含目的DNA部分的凝胶,尽量减小凝胶体积,提高DNA回收率。

13、注)切胶时请注意不要将DNA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灯下,以防止DNA损伤。3. 切碎胶块。胶块切碎后可以加快操作步骤6 的胶块融化时间,提高 DNA 的回收率。4. 称量胶块重量,计算胶块体积。计算胶块体积时,以1 mg=1 pl进行计算。5. 向胶块中加入胶块融化液DR-I Buffer, DR-I Buffer的加量如下表:凝胶浓度DR-I Buffer 使用量1.0%3个凝胶体积量1.0% 1.5%4个凝胶体积量1.5% 2.0%5个凝胶体积量6. 均匀混合后75C加热融化胶块(低熔点琼脂糖凝胶只需 在45C加热)。此时应间断振荡混合,使胶块充分融 化(约610分钟)。注)胶块一定要充分融化,

14、否则将会严重影响DNA的 回收率。7. 向上述胶块融化液中加入DR-I Buffer量的1/2体积 量的DR-II Buffer,均匀混合。当分离小于400 bp 的 DNA 片段时,应在此溶液中再加入终浓度为20%的 异丙醇。8. 将试剂盒中的 Spin Column 安置于 Collection Tube 上。9. 将上述操作7的溶液转移至Spin Column中,3,600 rpm 离心1分钟(如Spin Column中有液体残留,可适当 提高离心速度,再离心 1 分钟),弃滤液。注)如将滤液再加入Spin Column中离心一次,可以 提高DNA的回收率。10. 将 500 pl 的

15、Rinse A 加入 Spin Column 中,3,600 rpm 离心 30 秒,弃滤液。11. 将 700 pl 的 Rinse B 加入 Spin Column 中,3,600 rpm 离心 30 秒,弃滤液。Rinse ARinse BDR- Buffer DR-1E BufferSpin Go;uEri務至5 ml Tub?加Elution Buffer12. 重复操作步骤11,然后12,000 rpm再离心1分钟。25 pl的60C水或洗脱液,室温静置1分钟。14.12,000 rpm离心1分钟洗脱DNA。2.1.5 目的DNA加尾用25ul的无菌蒸馏水洗脱DNA,再用20ul的

16、无菌蒸馏水洗脱,共得约 40ul 的洗脱液,然后抽真空使其浓缩至约 8ul。加尾 10ul 体系: 8ulDNA1ulBuffer(10x)0.5uldATP0.5ulTaq 酶PCR条件:72c 30-40min降至4C即可2.1.6 连接 T-DNA连接 10ul 体系: 1 ulT4 ligase1 ulBuffer(10x)1 ulT-DNA7 ulDNA-PolyA连接条件:4000rpm甩30sec4C过夜2.2感受态DH5a的制备2.2.1 基本原理转化是将外源 DNA 分子引入受体细菌,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受体细菌一般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变异株,不含限制性内切酶 和甲基化酶

17、的突变体,可以容忍外源的 DNA 分子进入体内并稳定地遗 传给后代,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电击、Cl等化学试剂处a2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成为感受态细胞,使外源的DNA分子可以 进入.2.2.2 方法步骤 目前常用的感受态细胞制备方法有电击法和 CCl 法, 电击法制 a2备效率较高, 但 CCl 法简单易行, 且其转化效率可以满足一般的实验 a2要求,因此C Cl法使用更为广泛.a2CCl 法制备感受态大肠杆菌的方法步骤:a2准备:(1)配制0.05mol/l的C Cl-15%的甘油混合溶液,高温a2高压灭菌. 注: CCl 必须为分析纯以上,a2(2)实验中所需要的所有试管、培

18、养瓶、离心管等均要用去离子 水彻底清洗干净, 高温高压灭菌. 注: 最好有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 一套专用器材.(3)受体菌的培养:从非选择性LB培养基上挑取E.coli单菌落, 接种于3-5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C振荡培养过夜至对数生长期中 后期.将该菌悬液以 1:100 的比例接种于 50-100ml LB 培养基中, 37C振荡培养2.5小时至OD =0.5.注:培养时间不宜超过2.5小时,600 否则不能达到最高转化效率.实验步骤:(1)细菌的收获:培养液冰浴5分钟后,4C5000rpm离心5分钟.(2) 用欲冷的去离子水洗涤沉淀,4C5000rpm离心5分钟.(3) 沉淀加入2m

19、l欲冷的0.05mol/l的C Cl-15%的甘油混合溶a2液,轻吹散,冰浴5分钟,0.05mol/l的C Cl -15%的甘油混合溶液 a2(4) 沉淀加入2ml欲冷的0.05mol/l的CCl-15%的甘油混合溶a2液,轻吹散,即成为感受态细胞悬液. 分装成 50-100ul 的小份,置于-70 C可保存半年.注:最好在两个月内用完, 然后重新制备. 若要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可将加入的溶液体积减少到1ml或分装成200ul/管.电转化法制备感受态大肠杆菌的方法步骤:(1) 前夜接种受体菌(DH5 a ),挑取单菌落于LB培养基中37C 摇床培养过夜.(2) 取2ml过夜培养物接种于200m

20、l LB培养基中,37C摇床上剧烈振荡培养至OD =0.5 (约2.5-3小时).600(3) 将菌液迅速置于冰上,以下步骤务必在超净工作台和冰上操作.(4) 吸取1.5ml培养好的菌液至1.5ml离心管中,在冰上冷却10分钟.(5) 4C3000rpm冷冻离心5分钟(6) 弃去上清,加入 1500ul 冰冷的 10%甘油,用移液枪上下吸动打匀, 使细胞重新悬浮.(7) 4C3000rpm冷冻离心5分钟(8) 弃去上清,加入750ul冰冷的10%甘油,用移液枪上下吸动打匀,使细胞重新悬浮.(9) 4C3000rpm冷冻离心5分钟(10) 加入20ul冰冷的10%甘油,用移液枪上下吸动打匀,使细

21、胞重 新悬浮.(11) 立即使用或迅速置于-70C超低温保存.2.3 转化2.3.1 基本原理感受态就是细菌吸收转化因子的生理状态 ,只有发展为感受态的 细胞才能稳定摄取外来的DNA分子.PUC18的LacZ基因区域当有 DNA 片段插入时, LacZ 基因失活,转化进入大肠杆菌并在含有 IPTG 和 X-gal 生长时会产生白色的克隆,不含插入片段的 PUC18 质粒进入 宿主细胞,生成蓝色菌落.2.3.2 方法步骤(1) 在已制好的LB液体培养基(各250ml)中分别加入氨苄青 霉素250ul和卡那霉素500ml,摇匀后倒无菌平板,各倒7个,待凝固.(2) 用无水乙醇清洗浸泡在 75%乙醇

22、中的电击杯,于超净工作台 桑吹干或烘箱中烘干.将连接产物和0.1CM的电击被杯一起置于冰上 预冷.准备3管800ul的无抗LB,于冰上预冷.(3) 从-70C冰箱中取出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解冻.(4) 取3ul连接产物加入到50-lOOul感受态细胞中,混匀后转入 电击杯中,轻轻敲击电击杯使混合物均匀进入电击杯的底部.(5) 打开电转仪,将电击杯放入.6)按一下 Pulse 键,听到蜂鸣声后,向电击杯中迅速加入 800ul 的 LB 培养基, 重新悬浮细胞后,转移到 1.5ml 的离心管中.(7) 37C,100rpm 复苏 lT.5h(8) 5000rpm 离心 5 分钟,弃上清剩 100ul,取 10-50ul (40ul)涂 板,放于37C过夜培养.次日查看转化结果.2.4 双酶切连接3.结果讨论参考文献Abstract附录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