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20项修炼》摘要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755047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教师的20项修炼》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读《教师的20项修炼》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读《教师的20项修炼》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读《教师的20项修炼》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教师的20项修炼》摘要(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教师的20项修炼摘要 第一篇 修炼教师形象 一、教师的服饰 教师服饰的最大功能是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服饰美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增强自信。 教师的服饰宜简洁而庄重,明快而得体。 二、教师的微笑 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有一种面部肌肉的轻微运动叫微笑,它是一种积极地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微笑是关注,使人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许,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好,预示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心理距离;微笑是激励,表达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微笑是关心,是宽容。微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 微笑是教师的一种积极地肢体语言。 三、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

2、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情感美,逻辑严密是理性美,启迪心灵是道德美。教师语言平和表示稳重,温和体现耐心,坚定体现信念,连贯体现熟练,清晰反应准确,完整体现严密,优美彰显功力。教师优美的语言能给学生最美的享受。 声音是师生交流中最有力的乐器。 不要让你的舌头跑在脑袋的前面。 要倾听学生的心声。 四、教师的习惯 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 良好的教育始于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成就教师的教育素质。这些习惯应包括对待学生的习惯,对待教育活动的习惯,对待自我专业发展的习惯。 老师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却忽视自己良好教育教学习惯的养成。 五、教

3、师的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教师的宽容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心理乃至一种教师文化的底线。 应试教育和升学竞争把教师逐渐引向追求完美主义的境界。“严”师多了。激励少了,批评多了;理解少了,误解多了;快乐少了,负担多了;成就感少了,挫折感多了。总之是宽容不见了。 缺乏宽容态度的老师,总是看不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 教育的宽容乃教育之需要。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为教育本身是有许多复杂多样的因素构成的。 有品德的教师既是一位严格的老师,更是一位宽厚仁爱的老师。(待续)六、教师的德性教师的德性属于教育学理论范畴,它既是一种品性,也是一种智慧。教师的德育之本是善良与爱。善良是人师的底线,教师对学生的善良是以

4、爱心为基础的。教师以德性去教学,不仅仅影响学生现实的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他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个性品质。作家三毛和诗人席慕容中学时代都是擅长文学而数学较差。三毛的数学老师对其挖苦讽刺,给她的性格埋下了不幸的种子。她一生性格倔强、敌视、漂泊。而席慕容的数学老师则对她宽容尊重,这也造就了席慕容一生尊重他人,珍视自己,理解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善良和德性不仅仅是一种品质和修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德性之源乃责任与公正。责任感、责任心是教师的德性源泉。公正的教师是最具威信的教师。教师职业的伟大恐怕亦是因其良好的教师德性。七、教师的智慧一个好教师教会学生

5、发现真理,不是直接的教给学生真理,这就是一种教育智慧。亦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徳智。教育教学过程的“预设需要智慧,”生成”也需要智慧,有意识的生成”更需要教育智慧。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充满智慧的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育出智慧的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其教育知识、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意识、教育能力和教育艺术的综合产物,是教师的一种精神境界。教育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扎根于生动的教育实践体验,产生于教育实践过程

6、中教师的自我研究与反思,来源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愿景与努力,萌发于自我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以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为前提,只有那些注重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的老师,才有可能体验到教育智慧的力量。要迎接教育智慧的到来,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准备: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教育学理解和教育机智。知识是智慧的基础,零散的只是不能形成教育智慧,完备的有结构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智慧产生的沃土。教师要有意识的获取、储存、应用和创新知识,也要及时的充实和更新知识。教育智慧不是应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或教育冲突时教师的雕虫小技,而是富有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是在教育

7、学理解的基础上作出的有意义性的、创造性的教育行为。教育学理解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基础和源泉。教育学理解是指“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聆听”即理解,只有敏感的“聆听”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行为方式。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定是善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捕捉教育机智的。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积累、反思、领悟,更需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觉醒。一个教育思想错误、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师不可能拥有教育智慧,因为教育智慧总是代表这先进的、积极的方向。(待续)八、教师的情感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应该是教师感动力的源泉,当今教师呈现出来的“职业倦怠”和

8、“教育审美疲劳”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由教师的教育激情的丧失、教师情感的冷漠和教师感动力的缺乏造成的。1962年,美国工程师普莱西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教学机。随着它的问世,有人宣称教师这个职业在21世纪将不复存在,提出了所谓的“非学校化”和“教师消亡论”主张。然而至今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还在壮大。人机对话的程序教学之所以不能取代师生对话的主体教学,就是应为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影响力,缺乏了教育所必需的情感教育。在教育中,情感教育有时比思维训练更为重要。教师情感的力量就在于激发新的情感,在于以情动人。情感的力量就是熏陶情趣,感化心灵。情感丰富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充沛的老师

9、总能令学生激情洋溢,充满热情。可以说:没有情感参与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一个有品位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充沛的老师。教师的情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最具感染力、感动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情感投入方式不同,学生的体验和反映就不同。因此,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最好多投入一些情感,少投入一些强制。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是善于投入情感资源,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教师。泰戈尔说:师生活动是“师生心灵约会”的活动,教学过程一刻也不能离开情感的交融。教师应该投入什么样的情感?人们一般会说热情和激情。是的。但是有时仅此还是不够的,悲情、愤情有时也是教学内容和过程之需要。教师应投入和表达

10、的情感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这三种情感是人的高级情感体验。教师要使自己的情感富有感染力、感动力和感召力,需要修炼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养成平和、阳光的心境。极端的情绪于教育毫无益处,因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耐心,需要平、平实,甚至需要温和、温情。从总体上说,教师的情感修炼要能够做到两个字:“静”与“动”。“静”是一种心境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里,从事教育工作,尤其需要拥有“静”的情感状态。当然“静”也不是心如止水,更不是麻木不仁。而是静中有动。“动”指的是情动、灵动、行动。不动心,岂能动情?教师应有一颗活跃的心灵

11、,追随伟人,追求真理,向往成就,神往卓越。第一篇 精炼教师九、教师的规划要实现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必须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机会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长期以来,我们大部分教师缺乏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每天沉溺于琐碎繁杂的日常教学事务,把自己深藏于教材和学生作业之中,不进行自我成长的规划。今天要看那些书?要写什么文章?要思考什么问题,重点做哪些研究?要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哪些专业的自我反思?三年或五年要达到那些成长目标?大部分教师很少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重要的问题。缺少生涯规划的教师,极易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没有梦想,缺乏动力和方向,总习惯于用现实来搪塞梦想和希望。不去向往,不去追求,

12、那来希望?教育中的职业倦怠,审美疲劳,或许就是由于教育人生规划的丧失导致的。作为教师,你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做好规划了吗?教师的规划是教师专业的生涯设计,教师的规划就是对教育人生的成长设计。它是教师发展的指南,是教师成长的方向。规划蕴含着思想,蕴含着价值,蕴含着动力,蕴含着自我期待和希望。教师规划可分为自我职业生涯设计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等不同类型。它涉及下列重要领域:第一、 教师专业精神形象设计。教师专业精神形象的核心是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第二、教师专业生存方式设计。专业生存方式的核心是教育行为方式或教育场景中的活动方式。教师规划要回答将要形成和如何形成教师的教育风格,

13、如何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教育行为方式。第三、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设计。每个有追求的教师都应具有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这是教师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内容。当然,规划是一种计划,一种设计,一种预设,一种想象。要把它变成现实,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坚守理想和信念。(待续)十、教师的阅读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我们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重要的建议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阅读是一种生活,阅读是一种品质,阅读是一种思索,阅读是一种解脱。阅读是寻找精神家园的最好方式。我们要用阅读来拯救自己。阅读不仅仅是“读书人”生活的

14、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一部分。对“读书人”来说,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教师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吗?(这里的读书,不是指读考试之书、教参之书、应景之书。)阅读有种境界是读出自己。书籍是一面镜子。我国古代思想家涨潮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最容易陷入“平静的绝望中”而不自知的境地的。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我们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更有利于我们更新思维。阅读是向外了解世界,向内了解自己。阅读是一种生活习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基本经验。一名优秀教师

15、要养成以下几个阅读习惯。第一,有计划的阅读。第二,且读且思,带着问题阅读。第三,做好读书笔记。第四,交流与分享。“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教师作为“读书人”和“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十一、教师的研究教育科研为教师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艺术的凝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更为教师的综合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作为一位有专业追求的中小学老师,一定要增强自己的研究意识,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要研究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研究教育问题。问题从哪里来?首先要养成问题意识,要善于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问题的提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可以采

16、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确定科研课题。一是不安于现状。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保持经常的关注。要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的理论研究、改革实践的最新进展,包括新成果、新观念、新策略、新提法,特别是本领域里大家都在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哪些争论、分歧甚至冲突。只有把误了这些基本信息,才能有所比较,有所选择,有所思考,从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二是辩证的否定。所谓辩证的否定就是对教育教学等方面已有的常规、制度、行为、策略、观念甚至理论做出否定或部分否定的判断。比如说,大家都认为“课堂教学时主渠道”,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做出辩证的否定,进一步追问:什么

17、样的课堂才能成为主渠道?成为什么主渠道?他对学生所有的素质发展的哦也能成为主渠道吗?还有没有其他主渠道?追问的目的是发现现有课堂教学的不足甚至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辩证的否定有利于我们发现新问题。否定已有的结论、习惯、常规和理论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辩证的否定要有三个重要依据:第一个是事实依据,第二个是逻辑依据,第三个是发展趋势和时代的新要求。三是变换思考角度。每一种理论或观点,都是基于特定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或思考角度而提出的。从与得出原有结论、观点或理论不同的思考角度来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四是类比和移植。借用其他学科或研究领域的观点、理论或方法,重新审视

18、教育领域里的问题,能够发现新的问题。类比和移植有助于开阔教育视野。怎样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等基本问题。通常来说,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最适当的研究方法是叙事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是诗化的教育研究,是运用生动的教育语言川大教育生活经验的文学形式,而非逻辑形式。尽管教育叙事中也包括虚构的教育叙事,但从总体上说教育叙事还是基于教育生活的体验。当然,教育叙事终归是要写出来,要经过写作的过程。写作其实是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时思想的检测。教育叙事的写作使我们对于教育生活的体验更抽象化,又使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更具体化。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从感受到原有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不足,

19、发现其中的问题开始的。通过对发现问题的基本思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原有教育教学行为的方法或更具体的策略,并主动实践。然后对新旧教育教学行为的比较,解释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程序、规范。教育行动研究的基础是自主反思。反思其实是一个自我的辩证否定过程,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只有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开展教育科研。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将研究意识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课题化,经过先进教育理念的识别、教育价值的澄清和优选,将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自觉的、有目的的、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之上。十二、教师的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曾

20、十分简洁的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人自我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当前教师专业研究和教师教育实践中,造就“反思型教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反思”一词,泛指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总结、思考、内省的过程。反思即自我比较,是对自己言行的追溯性思考,即所谓的“切己体察”。反思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明辩事理人伦,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人、为事、为学之道。教师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回答自己是怎样看待学生的,如何设计和分解教学目标、怎样处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品德等方面的关系,甚至要思考自己与课程的关

21、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二是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观点是理念的内容。思维方式是支配行动的重要因素,我们怎样思维,就会怎样行动。在处理教育思维的方式上,我们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犯错误:犯单一性思维、封闭型思维、客体性思维等等方面的错误。反思就是要超越其局限,确立复杂性思维、开放性思维、主体性思维,方能切实实现教育教学的丰富价值。那么,如何进行反思?反思的策略是什么?反思首先要有目的。通过反思要达到何种认识,形成什么观念,更新哪些行为,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盲目的反思不会有什么好的启发。反思贵在坚持,适时总结,时时反思,持之以恒,才能体会到反思的

22、作用。反思要有深度,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突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反思,有助于反思的深刻性。反思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总结性反思、描述性反思和解释性反思。描述性反思是对原有事件、教育经历、教育活动的过程的描述。描述的主要目的是使纷繁复杂的活动事件、活动过程的细节再现在思维过程之中,以便于分析,它主要是用来表达经验是如何展开的。描述性反思类似于教育叙事。深度的反思依赖于解释性反思。解释性反思实在描述性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育行为、教育事件或教育经验作观念的分析、思维的考察,从而揭示行动的依据、观念基础和思维方式的特征。解释性反思的中调在与观念的说明、思维方式的分析。它不只是要说明行动是

23、怎样产生的,而是要思考“我如此行动的理由”。从解释性反思的角度看,教师反思的重点在于观念的反思和思维方式的反思两个方面。有效的反思要时刻分析:自己的观念清晰吗?思路明确吗?思维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处理了?是否完整的把握了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否存在价值观念上的偏差?对问题的思考是否过于封闭了?反思还存在方向性问题。只有识时务、辨方向,把握大势所趋,具有改革意识和追求卓越的教师,才可能产生对自我专业发展具有价值意义上的反思行动。十三、教师的写作教师的写作,并非是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的方式。具有写作爱好的教师,总是睁开着思考的眼睛,观察生活周遭的时间、人物;具有写作兴致

24、的教师,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的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具有写作冲动的教师,总是保持着一颗敏锐的心境,细心体察着身边的冲突和矛盾,凝集点滴心灵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写作即观察。写作,不是从文字组合开始的,而是从观察开始的。日积月累的观察,能够给写作带来无穷的源泉、力量和基本素材。只有悉心观察,才能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思考。写作即思考。写作是人的思考的书面语言表达过程。思考是写作的支柱。写作即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经常写作能促进我们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写作即重写。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过去的、现有的思想、观念,或行动、事件,也更是为了提高认识,重建观念,反思行为,改善实践,指向未来,实现创新。重写就是

25、指对现有经验进行总结,对现有观念加以更新,对当下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加以创新。重写是写作的最高目的。重写就是重建新经验,重构新观念。怎样进行写作呢?写作是与研究相伴而生的。从总体上说,教师写作首先要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做到客观性、公正性、解释性等基本要求。具体来说,教师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感动自己。写作实际上是自我对话的过程。教师的写作有时需要自我强迫,而更多的时候是依赖于自我感动。自我强迫是逼着自己每天写些什么,以保持一种思考和表达的状态。而自我感动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写作冲动。所谓有感而发,就是在自己被感动,或者自己能够感动自己的时候,畅快淋漓的表达或写作。二是保证结构

26、的完整。首先需要把握科学事实。所谓科学事实,就是彰显观点的有效素材,是观点表达的背景性、依据性的事实资料。其次是形成基本概念。概念是观念表达的基石,是理论最基本的单位。没有清晰的概念就不可能有观念的清晰表达。再次是观点明确,提出命题。所谓观点就是自己要表达的一个明确的判断,这个判断在逻辑上被称为“命题”。三是遵循文字表达习惯。文字表达规范,是写作与表达的形式问题,包括书面呈现的格式、材料观点的引用与注释、词语表达的方式、逻辑层次的划分与标号等。表达的形式问题虽是细节,但却影响作品的质量。十四、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

27、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在当今中小学教育中,有一种影响教师幸福体验的不良状态,那就是职业倦怠。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就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学会释放压力,要学会保持健康的身体。是谁在给教师施加过大的压力?表面上是校长或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是政府部门或社会,但实质

28、上是教育制度中的某些不合理的因素。比如中小学师生比的配置问题。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与他们的付出相比,那点工资简直太不相称了。教师的压力既有身体的疲惫,也精神的压力。但我们自己无法改变外部压力。因此,我们应对压力的办法就是要:关爱自己,保持健康;规划工作,有条有理;心境平和,不烦不燥;量力而行;学会放弃。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是任何人都不能从你那儿拿走的财富!亲爱的教师们,你要是真心爱你的学生们,你就要为他们健健康康的活着!你要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你就该健健康康的活着!你的健康属于你自己,也属于教育!释放压力,保持健康,才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和尊重中来,从仁爱

29、与豁达中来,从沟通和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理解与尊重是教师幸福的前提;仁爱与豁达是教师幸福的容器;沟通与合作是教师幸福的桥梁;反思与研究视角是幸福的通道。教师的幸福是相对的。它相对于教师的付出,相对于教师的辛苦,相对与社会发展的苛求,相对于教育改革的催促。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清苦的,更是细腻的,严谨的。因此,只有那些勤于思考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幸福的舞吧;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第一篇 教师的锤炼十五、以生为本教育的中心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因而我觉的教育精神的实质是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发展精神。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教

30、育。因此,建立科学的学生观,确立人本精神,乃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观念和专业判断力的根基。(一) 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这一命题具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其一,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其二,学生是出于有各种复杂关系构成的“生活世界”中的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去“进入生活”,帮助他们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使它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们通过现实去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生活世界当中的人。因而,面向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的生活世界。因此,新课程强调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31、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一道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的价值观,良好的感情、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也只有这样,教育才充满生命的活力,才具有生活意义,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生活的主人。(二) 学生是文化中的人 学生是文化中的人,这一命题具有两个方面的质的规定:其一,学生既是种族或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接受者、继承者,又是个体文化和种族文化的发扬者;其二,学生在文化中生存和发展,学生就是一种文化主体。因此,教给学生知识,不能仅仅教给他们知识的表现形式(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或规则),更应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只有这样,学生

32、才不至于仅仅成为“知识的容器”。把学生是为文化中的人,客观的要求我们把课程真正当作一种有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本”和精神食粮,用意熏陶学生的心灵。把学生是为文化中的人,还要求我们认识和理解学生创造的文化,并应到学生建立和生成合乎时代精神的学生文化。(三)、学生是时代中的人 学生是时代中的人,这一命题的根本意义在于时刻从现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学生,发展学生,置学生于鲜活的时代生活之中,关注学生现时代的根本的发展需要。因而,真正把学生当人看,必须研究学生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根本特征,以及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特征。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基础教育应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具进,时刻考虑学生的时代特征以及时代发展

33、对学生的新要求,切实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精神。早在古罗马时期,普罗塔克就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管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要点燃这可火种,必须把学生至于生活世界之中、文化之中、时代之中,真正把学生当人看,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些年来,人们总是在高喊:“转变教育观念”的口号,但究竟怎样转变?转教育观念的核心是什么?我觉得如果不牢牢确立人本立场,不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对学生的生命充满敬畏,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十六、课程意识一个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决定了他如何实施教学,他的课程视野,甚至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成为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一名

34、优秀的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课程意识。(一)、课程意识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意识,属于教师在教育领域的社会意识范畴。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课程意识不是可有可无的,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教师角色乃至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没有明确课程意识的教师,总把课程视为一种“法定的教育要素”或“法定的知识”,不可变更的系统,

35、并在课程系统面前无所作为,没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仅仅成为“给定的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是以自己对课程的独特理解为基础,从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等维度来整体规划教育活动与行为方式,从而成为课程的动态生成者。因此可以说,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二)教师的课程观课程意识的核心是课程观。课程观就是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与课程意识最紧密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并首先拒斥的是管理主义课程观。管理主义的课程观倾向于把课程视为一种“法定的教育要素”或“法定的知识”。 管理主义的课程观强调了课程的国家权力、国家意志和专家权威。但他的缺陷是忽略了学校和教师

36、的课程权利。生成的课程观超越了管理主义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对教师而言,不是给定的、一成不变的教育要素。生成的教育观强调以下三个基本命题:第一,教师是课程的生成者。第二,教师进入课程,或者“教师即课程”。第三,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不仅“教师即课程”,而且“学生即课程”。(三)、教师课程意识的基本构成教师的课程是以课程观为核心构成的一系列意识。一般来说,教师的课程意识包括以下基本构成。1、主体意识。课程的基本构成是主体意识,它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主题。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者课程。

37、第二,教师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师就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即课程.主体意识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发挥专业自主权,将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独特的有价值的经验有机的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并且不断的创造课程实施的新经验,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2、生成意识。鲜明的课程意识拒斥“接受主意”课程观,要求教师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生成的教育要素。课程的生成意识要求教师突出以下基本行为:第一,对预设课程的批判与创造。第二,课程意义的动态生成与重建。 3、资源

38、意识鲜明的课程意识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要求教师具有以下几本教育行为:第一,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第二,利用与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四)、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教师鲜明的课程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自觉生成的,需要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1、 切实转变课程观。广大中小学教师需要超越以往种种狭隘的课程观,确立整合的课程观、生成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发展的教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完整的把握课程价值与课程目标,妥善处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

39、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用心的课程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2、 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教师的反思性教育实践能力是课程意识生成的基础。教师反思性实践是一种以自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为对象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而进行的反思性研究,是对学校真是的教育时间进行的反思性研究,是通过教师的学校生活进行的反思性研究。从此意义上说,反思性研究是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生成课程意识的重要策略。十七、跨越边界知识之后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之后是什么?这些年来,我们许多教师怎么也摆脱不了表层的知识教学的局限性,新课程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依然形同虚设,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我们很难跨越知识与

40、美德的边界,知识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边界似乎成了一道鸿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知识的问题上下功夫。(一)文字的远行要重视知识教学,但如何看待知识教学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却反映着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视野的深度与广度。任何知识都具有三个内在的构成要素:一是内容,二是形式,三是意义。知识的内容是指知识所反映的事物内在规律。知识的形式是指只是自身内在体现的人们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形式。知识的意义是指知识所具有的与人生存与发展存在的关联性,是对人吃力问题所具有的启迪作用。大凡知识都是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存在的。这些颇具内蕴和魅力的文字,从遥远的时空远行而来,我们无需穿越时空隧道便能

41、体悟到它那永恒的力量。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但不知有多少个教师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这些文字在学生的一生中,究竟能够走多远?也许只有那些班学生一生的生命旅程的文字,才是最具有价值的知识。其实,真正让人受益终生的不是那些符号知识本身,而是符号只是背后所隐含的内在价值,是其内具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大凡能远行的文字,都是思想的嫁衣。与其说教给学生文字,不如说教给学生思想;与其说教给学生知识,不如说教给学生德性与智慧。文字的远行其实是思想的远行。每一个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记忆中的文字,能够陪伴他们远行吗?(二)转变知识观有一种知

42、识观认为::知识就是被搁置在人类认识成果总库中的那些东西,是前任积累下来的经过了系统的利息思维并以符号的形式保存下来的过往的经验,是理性的产品。这种知识观,不应是教师的知识观,而是图书管理员视野里的知识观。它是从知识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的角度来理解知识的本质,而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从教育的角度或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把握知识的本质,更没有把握知识的多重属性。作者认为当前的知识观存在两种转向。一是从本体论的知识观转向主体论的知识观。所谓本体论的知识观,就是从知识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来讨论知识,把知识作为研究对象,就知识论知识。所谓主体论视野就是超越一般认识论的本体视野,不是就知识论知识,不是从知识的

43、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果来论知识,而是从学生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来理解知识。从主体论的角度来看,知识的产生问题不是一种普遍性的、一般性的人类知识生产过程,而是一种“知识再生产”的过程。本体论的知识观对解决主体论视野里的知识再生产问题的局限在于,“知识”总是外在与学习横的发展历程,没有促成知识与人(学生)的发展相遇。知识与学生的相遇最根本的标志是一切进入学生发展历程的知识都应具有人文意义。此时,知识对作为知识再生产主体的学生而言,不完全是“真理问题”,而还是“幸福问题”。这正表明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知识获得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义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尝试性的把主体论的知识观所理解的知识描述为:激

44、起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并要求学生以多种方式学习并获得人生意义的有效信息。从本体论的知识观转向主体论的知识观,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是由静态的知识观转向动态的知识观。传统的哲学认识论所阐述的知识观是一种静态的知识观,他认为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一致性等是其基本性质。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静态知识观在教育上的一系列的局限性,开始用辩证性思维、复杂性思维、生成性思维的观点方法,超越静态的知识观,看待教育中的知识本质和性质,认为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一致性等基本性质,还具有文化

45、性、不确定性、境域性和价值性等基本性质。动态的知识观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把握知识的本质和性质。教育作为关于人的发展、人的命运和幸福生活的活动,需要以动态的知识观作为知识论的基础。动态的知识观要求我们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打破“知识授受主义”、“知识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藩篱,确立“以人为本”的信念,克服死记硬背、机械传授、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弊端,注重过程的价值,反对“去情景”的“知识加工”式的教学行为,凸显情境中的体验和意义生成,完整的实现“知识教育”的整体价值。(三)可能性的教育一列火车从起点站出发,摇摇晃晃的奔向前方,车上的乘客至少知道它的前站和终点,但我们谁都难以说清现实所采取的教育

46、方式就必然导致一种如何卓越的品性和儿童成长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讲,一切的教育对人的幸福来说都是一种冒险。但有的冒险是极力指向儿童幸福和命运的可能性,指向一种积极地有价值的可能生活。因此教育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可能性的问题。卓越的教育是对可能性的最大化的选择,是对儿童幸福和良好命运的无限接近。教育中的冒险似乎是必然的。但教育中有良知的人们,总是很觉悟的明白,要在冒险中去追求某种可能和可能性。这种可能和可能性就是所谓的教育之梦。生命性的可能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知识教学怎能不关注生命意义,怎能不觉醒孩子们懵懂的生命意识?只是问题不仅仅是有关科学的问题,更是有关人的幸福和命运的问题。如果说只是教学往往能直接达

47、成可见的现实结果,那么对知识之后所隐藏的内在价值的教学,往往只能达成一种可预期的可能结果。这就导致了符号知识教学与价值教学之间的边界。优秀教师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跨越这种边界,在边界之间搭起若干个桥梁,实现可能结果与现实结果之间的互通。(四)、经验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童年生活,整个是在综合实践中度过的,充满了童趣、童真和童心。但眼前的教育啊,孩子们的生活被单一的“知识教学”和应试的压力残酷的剥夺了。应试教育为什么那么顽固?那么无情的剥夺了孩子们多样的生活和成长的权利?还美其名曰:“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殊不知,有多少孩子的创新意识被无情的扼杀,有多少学生被”知识的海洋“淹没

48、,甚至有多少学生的生命健康收到了威胁?!2000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他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事业,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说得多好啊,我们有什么理由只重视符号知识的教学?这些年来,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把符号知识与经验知识的界限划分的过于明确了,总是处在符号知识教学与纯粹经验活动两级的层面上进行教学,极端的“开门办学”和极端的“书本至上”都是有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十八、教学艺术学习的革命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与学生交往的艺术,是知识传递、情感表达、观念沟通的艺术,更是引导人、发展人的艺术。教学艺术的形成,需要教

49、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发挥角色作用,有效变革学习方式,生动的展开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需要越来越多的发挥多元功能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艺术显得更为重要。修炼教学艺术,也许是当下每个有理想的教师应该完成的重要功课。(一)、协调角色冲突 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务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艺术。当今的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的确是越来越高,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越来越多。譬如,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成为研究者、指导者、合作者、创生者、开发者,讲述的语言要像播音员,教学行为要想演员;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

50、朋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积极生活的指导者或引导着;要想慈母一样关爱学生、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当一个好教师,难处何在?可能就难在角色冲突、角色负荷以及人们对教师日益增加的角色期待上。面对角色冲突,可能需要中小学教师朋友们真正进行教师规划,学会教师智慧,具有教师德性,坚定教师信念;面对角色负荷可能需要中小学教师朋友们真正养成教师习惯,关注自己身心健康,经常保持微笑的心态,缓解教师压力,感受教师的幸福;面对角色期待可能需要中小学教师朋友们真正坚持教师阅读,形成教育思想。教师角色的隐喻很多,主要有蜡烛、春蚕、园丁、水桶、炮手、加油站或停车场等等。无论教师是什么样

51、的角色,我觉得他都不要失去了人性,只要他真正把学生当成人,把自己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价值、有情感的人,他的角色职责就会得到践行。(二)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性有魅力的教学艺术是有效的教学。变革教育方式或教学方式,是体现教学艺术,展示教学魅力的根本前提。变革学习方式,不是指放弃接受教学不用,更不是要求教师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要有效的整合多种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理念及其价值得到极大的认同。但如果不把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本质规定性,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整合往往会产生行是形式化的弊端。1、“自主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体现自主学习的三个

52、基本特征:第一,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第二,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体现以下几点:第一,小组成员中的每个人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第二,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要有面对面的促进行的互动;要期望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要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第三,

53、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要进行评估,要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3、“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问题或主题;二是方法;三是过程;四是条件。4、“实践性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与方法指导的有效性。方法引导包括程序性方法和技能性方法两大类。程序性方法分为三个环节,即活动准备阶段的方法、活动操作阶段的方法和活动总结交流的方法。技能性方法是指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思维方式和操作要领,技能性方法的引导核心是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三)创造课堂新文化富有教学艺术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课堂,是富有文化的课堂。所谓课堂文化是指在特定的课堂空间中师生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

54、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总和。课堂文化的建构应着重体现三个文化性格:第一,生命化的课堂文化。生命化的课堂实质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富裕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即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生命化课堂需要体现以下要点:一是富裕学生生命成长必备的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二是赋予学生生命的关怀与尊重。第二,智慧型的课堂文化。智慧型是课堂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向智慧星的课堂需要体现如下要点:一是注重培育学生的思维方式。二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充满着教学过程的创造与生成。三是充满着教学智慧。第三,有效地课堂文化。有效性是文化课堂的技术标准。有效性的课堂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理

55、解了就会了,会就理解了。有效性课堂应该追求人人都会,这是目标的底线。十九、寻找声音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一)、教师的思想是一种软实力时下,大家都在谈教师专业发展,都在追求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怎样才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呢?其实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是教师的综合实力。在教师的综合实力中,其文化水平、学历、语言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教育工作能力等等方面可以说是教师的“硬实力”。而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则是教师的“软实力”。硬实力就是教师的基本功。软实力就是教师的头脑和灵魂,它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境界和教育专业的内在品质和格调。教师的思想就是教师的软实力。教师的思想就是教师自己对教育、

56、对教育中某些要素、教育活动结构的独特的整体性理解和意识,是教师自己内修的一种精神境界。要使一种教育看法成为一种教育思想,他必须蕴含着有特点的积极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主体观、教育过程观,甚至包含教育质量观。千万别小视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喜爱学生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有精神感召力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教学优质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也只有他们才能领略到教育的快乐、幸福,才能彰显教育的文化力、感召力、思想力!(二)、教师的思想从哪里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

57、学思想从哪里来?我认为应从他们鲜活的教育生活中来,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和教育责任中来,从教育梦想和教育追求中来!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何其难啊!有人说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现实和困境是魔鬼,这话一点都不假。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分数崇拜、知识授受主义的混血儿手持魔棒,折磨着教师的意志,讥讽着教师的良知,压抑着教师的创造。魔道当头,天使避难了。所以我们要向有思想的教师学习,要研究他们,更要理解他们!因为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怀信念,需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需要与现实和困境抗争、需要尊重儿童的地位、人格、潜能,需要关注教学的细节并反思教学的问题,

58、需要确立正确的核心教育价值观,需要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生命火种!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重要的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为时间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你想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吗?赶快去读书吧,赶快去研究,感快去反思,赶快去提炼,赶快去合作,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赶快去成为你自己!(三)、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转变教育观念,就是转变教育思想、看法。对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也许很难站在教育理论的前沿,但完全有可能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所谓教育思想,就是对教育问题的看法。教育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观念,二是教育思维方式。就近十

59、年来世界范围内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实践和教育改革实践的走向看,有五大教育新理念是广大教师应该理解的。1、多元智能理念。他是美国教育家爱德华-加德纳经过近二十年研究与试验确立的理论。他分析了人的多元智力,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包括九种基本智力,即语言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着智力和生存智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中心由单一的知识教学向多元的智能发展转移,克服机械的知识授受教学的局限性。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有活力的、最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新理论。它充分认识到学习者再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创

60、造性,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学习情境和团体学习的作用,反对吧也且只是当作结果和定论来机械的传授给学生的教学。3、学习共同体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是日本的现代教育学家佐藤学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他主张在当今学习化社会、信息化社会里,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悄悄的革命创造医学为中心的课程,创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建立对话型、合作型、活动性的教学活动,进而将学校和教学发展成为一种学习的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体。4、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源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确立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个性差异,

61、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5、回归生活教育理论。回归生活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回归生活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生活的知识,而在于赋予科学知识教学价值性,在于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地位,人格的尊严,关怀人的生命成长。作为一名具有专业精神,专业人格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不应该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而应该是价值性的问题。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需要把握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理论和观念,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从教育价值观、教育主体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逐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二十、教育之梦做个有信念的老师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快逃出这种境地。(梭

62、罗语)人是要有信念的。信念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诗人在自我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信奉的观点,是需要坚守的理念。新年与理想、理念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没有信念,便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理想的追求。教育是一种需要信念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没有新年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否还属于教育的范畴,真令人怀疑。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一)、教育信念决定着教师教育行为的方向有信念的行动,总是具有正确的方向感的行动,信念是行动的指南,信念是支配行动的意志。没有信念人的行动方式往往是飘移的、随意的、不确定的、没有方向感的。就当前

63、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来看,我觉得教师的信念的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和学生发展观。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教师的信念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它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其次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它包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信任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可能 ;再次是教育本质观,它涉及对教育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即关于“教育究竟是什么”的看法。在教育本质观上,教育及解放儿童个性,教育及培育儿童生命价值观。这些信念是教师信念的内核。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就是教师的教育信念。(二)、做个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真正优秀的

64、教师,是个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教育家,是个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教育理论家,是个理想主义者。因为教育是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活的,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事业,“面向未来”是教育的基调。理想主义的教师、教育家、理论家,绝对是个富有前瞻性、先进性的教育工作者,是歌剧哟偶批判精神、反思意识的教育工作者,是个不安于现状、追求卓越的教育工作者。理想主义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拥有教育信念和梦想。理想主义者,一定是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的教育这不是空想主义者,不是幻想主义的教育者。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处于理想和现实冲突之中的教师,一定要努力寻找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教育思想。追求理想的过程或许是曲折的,甚至是痛苦的,只有透过现实的迷雾,捕捉到前头的一些光亮,我盟都要为梦想而活着。因为只有在梦想中,人才是自由的,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三)、向理想和信念宣誓教师誓言是教师从业的宣言,是对教育的庄严承诺,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准则。一般来说,教师誓言承载着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其核心是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教育的行为和规范。下面摘录两篇教育誓言,作为对这本书摘录的结尾。成都磨子桥小学的教师誓言: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教师,我所选择的崇高职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生使命。我宣誓:我将全身心投入我的工作。我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