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文化教学设计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77540102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原始农耕文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原始农耕文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原始农耕文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原始农耕文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始农耕文化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原始农耕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掌握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农耕文化的特征和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了解南北方原始聚落的不同的生活状况。2、能力培养(1) 使学生能够从南北方气候的不同条件,学会分析南北方在种植作物不同的原因。(2) 让学生根据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性,分析、比较南北方原始农耕居民在建筑上不同的原因,比较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的差异性。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了解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我们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2、2) 知道在原始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经济由简单的采集、狩猎发展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原始先民过渡到定居生活创造了条件。【教学要点】重点: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各自的特征。难点:半坡遗址与河姆渡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比较中国南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教法与学法】 教师:示意法、讲授法;学生:自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原始农耕文化的挂图;原始农耕文化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在第一课的时候,咱们学到了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学了北方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同时也学了南方长江流域的

3、远古人类,那么,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又出现哪些变化呢?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南北方的远古人类又出现哪些不同之处呢?他们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我国境内的原始先民,一起感受我国悠久的远古农耕文明吧!二、讲授新课(一)北方的农耕文化1、师:课件展示半坡鱼纹彩陶盆和人面渔网陶盆,提问,同学们,有谁看出来这两张图片上的盆子是做什么用的?在这两张图片中哪位同学看出来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这两张图片中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在学生普遍沉默后,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做引导,为什么半坡原始居民他们要制作这样的东西?这些盆子是用来做什么的?盆子身上画了哪

4、些图案,反映出什么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所了解。生:这两张图片中的盆子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在这两张图片上都有鱼类,第二张图片中还有渔网,说明在当时的原始先民已经懂得进行捕鱼了。师:对了,说明当时我国境内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懂得通过捕鱼来作为食物,懂得了结网捕鱼,已经过上了狩猎生活。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了这么精美的陶器,也知道了他们制作这些陶器的用途,那么,他们生活的时间距离我们现在多少年呢?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哪里?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后回答。生:距今约8000年前后。具体位置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师:他们是位于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使用的工具有什么特

5、点?是简单的打制石器还是经过精工细磨的石器?使用的工具有哪些?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并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后回答。生:位于黄河流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和黍等旱地作物;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来明显是经过精工细磨的工具,使用的工具有陶器和石器。师:好,同学们回答得比较好,我们了解到了半坡原始居民的工具是精工磨制的,那么,在第一课的时候,我们学到的北京人和元谋人使用的工具是简单的、粗糙的石器称作是打制石器又叫做旧石器,相对于打制石器(旧石器)而言磨制石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教师课件展示石磨盘和石磨棒,请同学们比较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有什么不同?生:打制石器比较简单、粗糙,而磨制石器比

6、较精良。师:归纳:(1)两者使用的时间不同。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2)制作方法不同。打制石器仅仅是把天然石块简单加工成型就使用了,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型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因而刃部锋利,器形规整。(3)劳动效能不同。打制石器比较难用,效率低下;磨制石器精制好用,效率高。3、师:上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把使用简单的、粗糙的打制石器又叫做旧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是旧石器时代,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相对而言,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又称作是什么时代呢?请结合课本回答。 生:称作是新石器时代。师:嗯,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在这里,咱们把使用磨制的石器称作是新石器

7、,把使用新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4、师: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懂得使用磨制的石器,并且已经懂得种植粟和黍等庄稼,那么,他们的居住状况又如何呢?是不是像北京人和元谋人那样居无定所呢?他们的房屋样式是怎样的呢?他们饲养的家畜、家禽有那些?生: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他们的房屋样式是半地穴式的房屋建筑。他们饲养的家畜、家禽有:猪、狗、牛、羊、鸡。思考:人类过上定居的生活对于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教师小结:人类过上定居的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北方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那

8、么方的原始居民的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原始居民的内容,一起感受南方原始农耕文化吧!(二)、南方的农耕文化1、 师:我们知道了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8000年前后,那么,南方的河姆渡 原始农耕居民距今多少年呢?位于那条河流域呢?请同学们回答。生:南方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多年前,位于长江下游地区。2、 师:我们把河姆渡原始居民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黍,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庄稼是什么呢?河姆渡原始居民所使用的工具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有哪些不同呢?饲养的家畜、家禽有哪些呢?请结合课本进行回答。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也是磨制石器和陶

9、器。但不同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使用骨耜。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的家畜、家禽有:猪、狗、水牛。3、师:同学们回答得比较好,观察也比较仔细。就居住的房屋样式而言,我们已经知道北方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是半地穴式的样式,那南方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又是怎样的呢?这种房屋样式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看挂图后回答。教师在不断的启发指导。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是干栏式的,这种房屋的特点是框架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师:请同学们把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相比较,就距离地面而言,结合南北方不同德气候条件,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房屋样式?请同学们分

10、组进行讨论。在让各小组进行发言后,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如下总结:北方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较少,地表比较干燥,所以,在经过生活实践后,半坡原始居民就懂得把房屋建在地面上;而南方气候温润多雨,地表比较潮湿,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就把房屋建在离地表一定的高度上。同学,我们在学习完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内容了,我们知道了当时已经出现了定居的情况,那么,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的不断繁衍,我国早期的先民开始告别了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房屋,不断聚集,形成了原始聚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第三个内容:原始聚落。 (三)原始聚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内容思考:原始聚落

11、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单个提问学生后教师指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人类开始向适宜与畜牧的山前、低地迁移,搭建房屋,形成了聚落。师: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是什么?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请同学们回答。生:原始聚落的典型代表是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距今有四、五千年前。【教师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境内的原始农耕文化,其中包括了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农耕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涉及了两种农耕文化的种植作物、生产工具、房屋的建筑样式、饲养的家畜家禽等具体内容,我们通过比较,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原始聚落,了解了黄河流域的姜寨遗址。通过

12、本课的学习,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也进一步的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促进了我们对原始农耕文化的认识,提高了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对半坡原始文化与河姆渡原始文化进行一次对比,看看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属于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2、两者都属于新石器时代下的农耕文化 3、使用的工具都是新石器(磨制石器) 4、饲养的家畜都有猪、狗不同点:1、位置不同: 半坡农耕文化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农耕文化位于长江流域。 2、种植的庄稼不同: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粟和黍,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3、房屋样式不同: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而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

13、干栏式房屋。4、使用工具有所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使用骨耜,这在半坡原始居民的工具中是没有的。 5、 饲养的家畜、家禽有所不同:半坡原始居民还饲养羊、鸡,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的家畜、家禽中没有看到。【巩固练习】1、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2、栏式房屋结构样式的原始居民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姜寨遗址居民 D、山顶洞人3、在下列原始居民中,使用骨耜工具的是(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蓝田人 D、金牛山人【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每次在教授完本课的内容后,我都觉得学生们学的比较吃力,究其原因,大概是七年级的新生刚接触历史课程,对于我国久远的历史内容感到陌生,难于适应,但经过认真学习本课后,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各自内容都能较好的把握,我想,这应该归功于用比较的学习方法以及直观的教学方法吧!期待下一次上本课时会教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