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举制与现代应试教育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7749447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科举制与现代应试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科举制与现代应试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论科举制与现代应试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科举制与现代应试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科举制与现代应试教育之联系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政治、教育、文化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古代的科举制度本属于政治制度,换言之,古代科举制度是政治和教育之间 架起的桥梁。科举制度,就是封建王朝的一种选士制度。因为它是采取分科考试 的办法,选拔封建国家所需要的各级官吏的一种制度而得名。如果单从字面上评 价古代科举考试与当今应试教育的话,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紧密。古代 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古代政治的工具,为国家选拔官吏,而现代应试教育则是由西 方传入中国的,是对考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量。在辞海中有对科举制的解释:隋以后个封建王朝设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 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汉代已

2、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 制,隋文帝废除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公园587年)设志行 修谨,清平干济两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制秀才,明法,明 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亲行殿试,并 增设武举,由皇帝特诏举行举称制科。诸科之中,唯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 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王安石改 用经义。元,明均用其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 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需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光绪二十四年(1893 年)一度改变科举办法,废纸八股取士,失败后复旧。光绪三十一年(1

3、905年) 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即为废除。从这里不难发现科举制的存在是作为统治者加 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权利的政治工具,具有严重的目的性。而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目前的形势 是素质教育深得人心,应试教育热势不减。改革开放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作为立 国之本,从而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关于“应试教育”的定位及含义,虽然 并未完全达成共识,但已经有了相对权威的理解。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这一纲领性的文件中,在许多较正规的科学论文中,“应试教育”均被打上引号, 其意自然不不细说。但是因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核方法具体,所以人们就 可以操作,所以就约束了人们的任

4、意性,并使人们以此标准而奋斗,从而成为推 动人们进行这种教育的强大动力,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哲学上有句话 叫做存在即为合理,应试教育的存在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有利有弊,其考试内容包括文理知识,音体美等综合知识, 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下向更高的学府前进。古代科举制与当今应试教育作比较的话,在考试目的方面,两者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科举制是出发者位居高位的统治者的手段,而应试教育则是学子为了高 层的教育选择的学习方式。大家容易将八股取士与当今的应试教育相比,我个人 也认为这两者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是当今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完全的麻痹人们的思 想。在考试内容上讲,

5、科举考试涉及的方面便不如应试教育涉及的广,唐代的科 举考试基本上出自于儒家文献。而南宋时期的考试文献则偏理学。现代应试教育 的出题原则更是客观,是囊括古今,包含时政要事。在体育方面,古代科举考试 中的武学也是早就出现了的,在先秦时期 就出现了以武选士的办法,在身体素 质方面与当今的体育生比较相像。如果说,在科举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诸多原因中, 与儒家理论相适应这一原因是封建时代所特有的,那么,“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 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这一因素则超越了封建时代,是科举制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 原因。正因如此,现代应试教育也应在强调公平公正不仅如此,而且现代高考中 的录取公平问题,也可借鉴于古老的科举。若

6、是从考试的方向来讲,科举考试面 对的人员有很大的限制,新唐书选举志说:“唐制,取进士之科,多因隋旧, 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曰乡贡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至于 庶人也可自由报考,则应当时较为后来之事。而当今的应试教育是面向大众的, 不论贵贱,机会平等。从这个方面讲,应试制度比科举制立见高下。科举制博大精深,存在1300多年,而应试教育作为当今考试的形式也有其 不可或缺的理由,在这里只能浅薄的分析来阐述个人观点。参考文献:1 郑若玲科举启示录一一考试与教育的关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 (2).2 胡家俊,刘生章,等自学考试管理研究杨学为序M.北京:外文出版社, 1994.3

7、刘海峰科举:中国古代的高教自学考试J 高教自学考试,1998,(1).4 余秋雨十万进士 J 收获,1994,(3).5H.G.Creel,The Beginning of Bureaucracy in China:TheOrigin of theHsie n.Jour nal of Asia n Studies,Vol.23 February1964.孙立平科举制:一种精英再生产的机制J 战略与管理,1996,(5).7 万历大明会典卷二二四,太医院8 参见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6月第一版9 中国科举制度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10 王凯旋中国科举制度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