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已整理)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7749390 上传时间:2020-12-0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已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已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已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已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八年级已整理)(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科学之旅实验过程实验现象1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2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3 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4 用放大镜贴近手指看自己的指纹5 伸直手臂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6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水会_。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_音乐停止小人就停止跳舞的原因是_指纹被_看到窗外物体是_立、_的像乒乓球会下落吗?_冰棒“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飘?_实验名称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

2、与假设: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进行实验: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1. 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2. 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边,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3. 先将纸屑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敲击鼓面,鼓面停止发声,4. 将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不发声音叉 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分析与论证:声音是由_产生的,振动_,物体就停止_。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_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_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_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_纸屑_纸屑在鼓

3、面上_纸屑_球_球_纸屑和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_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1 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2 运用转化的方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某些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如纸屑、乒乓球等)来感觉发声体的振动。3 运用归纳的方法。如通过归纳大量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_周围的世界,从中_问题,提出_,甚至是异想天的_;要善于_,只有_,才能证明_或_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_。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为_、_、_、_、_、_、_。某一个具体探究中,可以是其中的几个要

4、素。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实验名称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过程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猜想: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实验探究:1 两位同学一组,甲将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堵上另一只耳朵,乙在甲看不到动作的情况下轻敲甲的桌底或桌腿。2 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猜想,如果把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_3 在鱼缸旁拍手评估分析结论:_甲_听到乙敲桌的声音说明_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_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电铃声有什么变化_说明_自然游动的鱼被_说明_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声音

5、响度大小的因素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乒乓球,音叉,橡胶锤实验步骤:1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拴在铁架台上2用橡胶锤轻敲音叉,使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用小锤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分析讨论: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物体的_越大,产生声音的_越大。 声音的响度与离_有关。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_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

6、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可转折的白纸板,直尺,_,_实验步骤:1.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_,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并把白纸板ENF竖直地立在_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_。2. 用激光笔沿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并画在纸板上。3. 用激光笔沿另一条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反射光线也画在纸板上。4. 把接收反射光的那侧纸板,向前折,再向后折,观察接收反射光情况填入表1。5.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一次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填入表2中。记录数据表格:表1接收反射光的白纸板的位置能否接收反射光向前转与入射光的白纸板在同一平面向后转表2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7、和法线都在_注意事项:1.在白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一条不能说明共性,三条以上光线较乱。2.分析猜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实验验证。思考题:1.漫反射是否遵循反射定律?_2.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同学的眼睛,另一同学能否在平面镜中看到你的眼睛。_,因为光是_。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或_实验目的:_实验器材:_,_,_,_,_实验步骤:1 将一张白纸对折,展开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竖在在纸上折线们直,且玻璃板与纸面垂直。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入在

8、玻璃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_.3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全。4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并注意观察蜡烛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5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6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把测量和观察到的现象填表。记录数据表格:物到平面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第一次第二次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平面镜所成的是_像。注意事项:1.平面镜用玻璃板替代。原

9、因_ 2.玻璃板与白纸一定垂直。原因_ 3.两支蜡烛一定大小相等。原因_思考题:1.平面镜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玻璃板为什么不能用厚玻璃板?2.凸面镜使平行先束_,应用:如_、_而凹面镜使平行光束_。应用:如_、_3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_立的,因为平静的水面象_镜一样,对光发生_射,可以成_像。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光在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折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在一透明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取一塑料白板(可绕中间轴转动)直立于水槽中,让一束光沿左侧白板设到空气和

10、水的交界面,观察折射光的方向及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相比较)。让入射光线靠拢法线,观察折射光线转动情况。当入射光线垂直界面时,折射光线怎样传播。让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观察折射光线及折射角的大小。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光垂直射到界面时,折射光线沿原路传播。折射角_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在法线_侧折射光线_法线折射光线_折射角_入射角。思考题: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上图所示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向空气,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5),观察反

11、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他把入射角增大到45时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折射光线又出现了。 他以为是仪器发生了什么问题,经检查仪器等一切正常。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但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比有折射光线时明显增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明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光从玻璃、水等介质射向空气且当入射角大于某一个值时确实会发生这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听了老师的话,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想知道:这种玻璃的临界角是多少呢?玻璃和水的临界角相等吗?于是他重新进行了实

12、验(从40开始,入射角每次增加0.2)。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数据。/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度015.230.948.674.679.881.182.784.890? 表1: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表2: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与反射角、折射角的关系/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度0102030404141.241.441.641.842/度015.230.948.674.679.881.182.784.890?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13、: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要素实验过程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_实验目的:_实验器材:_,_,_,_,_探究过程:1 使手电筒正对凸透镜,在镜后用光屏承接折射光,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_,量出_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上方的f处。(此数值为焦距)2 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高度。(目的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3 调整蜡烛、光屏的位置,使屏上出现清晰缩小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4 调整_、_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放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

14、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5 调整_、_的位置,使屏上出现_等大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分析像的虚实,测出物理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6 移动蜡烛,使物距uf,前后移动光屏,屏上能找到像吗?_怎样移观察到蜡烛的像?_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填在表格中。能测出像距吗?_7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填在表格的第一列中。记录数据表格: 凸透镜焦距f=_cm物距与焦距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大小正倒实虚缩小缩小放大放大等大ufuf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当u_时,成缩小、_的_像。应用在_2 当u_时,成等大、倒立的_像。3 当_时,成放大、倒立的_像。 应用在_4 当u_时,成_、正立的虚

15、像。 应用在_5 当u_时,不成像。注意事项:1._中心、_中心、_中心在_。2.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像是什么原因?3实验时若凸透镜上有一小虫,光屏上是否有小虫的像?_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视力矫正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正常人的眼睛自我调节能力很强,能通过_调节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进入眼睛的光线越发散,越不容易会聚;透镜越凸,会聚能力越强。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老花眼和远视睛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_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光屏、底

16、座若干、实验纸两张、不同焦距的凸透和凹透镜若干。近视眼矫正步骤:1 用5cm的凸透镜当近视眼的晶状体,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A;2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戴上凹透镜让原来的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B;.3 如果像向_移,说明_镜可以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矫正步骤:1 用10cm的凸透镜当远视眼的晶状体,让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A;2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戴上凸透镜让原来的蜡烛成像,记下像点的位置为B;.3 如果像向_移,说明_镜可以矫远近视眼。畅所欲言:1怎样保护视力?2某人看远处的物体清晰,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当看近处物体时应戴什么镜?若某人看近处的物体清晰,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当看远处物体时

17、应戴什么镜?3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物体的重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为50g的钩码6只。实验步骤:分别把1只、2只、3只6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并填在下表中。记录数据表数簧 格:钩码数质量m /kg物重G/N物重跟质量的比g/N.kg-110.0520.1030.1540.2050.2560.30实验结论:_。g=_N/kg答实验结论时注意什么?_思考题:1 力

18、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 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物体的重心位置会改变吗?_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_重力是地球的吸引力吗?_3悬挂法、支撑法找物体重心的原理是什么?4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应使用什么工具?原理是什么?4力的三要素是_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 可能与_有关;2 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3 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4 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5 可能与接着触面的大小有关。先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19、实验原理:_;实验方法:_实验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滑动。(注意:匀速拉动)2 在桌面上放一较粗糙的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粗糙木板上匀速滑动。3 取走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布匀速滑动。4 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5 把每次实验的条件和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录在下表中记录数据表数簧 格:实验条件弹簧测力计示数F/N压力情况接触面情况1234实验结论:比较1、2两次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有关,接触面越精糙,摩擦力_; 比较3、4两次实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_。1 实验时为什么要拉动测力计

20、作匀速直线运动?2 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请你从下面所列器材中所出你所用的器材,并说出实验步骤。a斜面 b带钩的立方体木块 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几条毛巾 f直尺寸g弹簧测力计 h硬纸板_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让滑块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滑块与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滑块的运动状况。实验器材: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三块、滑块、刻度尺实验步骤:1 让滑

21、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2 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较光滑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3 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表面很光滑的水平木板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4 比较滑块在上述3块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并将比较的结果填在下表。接触面滑块爱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大、较大、小)滑块运动的距离s/m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很光滑的木板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_,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_。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滑块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推论:_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思考题:1.木块为什么放在斜面上?为什么要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

22、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是什么?3物体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条件又是什么?4怎样判断一个力否是另外几个力的合力?5多人划艇中,如果每个人划两支桨是否比划一支桨产生的推力更大?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物体受怎样的两个力作用时,才可以处于平衡状态呢?右图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几个力的作用?实验步骤:1 在左右两盘加放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分析小车水平方向受的几个力有什么关系?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方向怎样?_2 把小车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作

23、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是否还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小车怎样运动?_3 在右边的盘子里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还会平衡吗?_记录数据表格:小车受力大小(相等,不相等)小车受力方向(相同,相反)小车受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小车是否平衡(是,否)实验结论: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_、_、_。注意:1.实验用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一定要很小。 2二力是否平衡首先要看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思考题:1.怎样区分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的作用力?2我们前面学的测量哪些力时用到二力平衡条件。答: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的重力;测滑动摩擦力;利用支撑法、悬挂法找

24、重心也用到二力平衡条件。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你有什么方法来鉴别一些物质?1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3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从以上三个问题出发,取不同物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纯水、清水、铁、铜、铝块若干实验步骤:1 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5、2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3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5 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记录数据 名称研究对象质量m/g体积V/cm3比值(质量:体积)数值单位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1 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2 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相近?3 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4 说说你是如何用实验判别纯水和盐水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温度、压强有关,物质不同密谋不同,与质量、体积无关结论:

26、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种特性。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万吨世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探究1 什么是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可能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的力。实验步骤:1 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示数G=_N2

27、用手感受托力的存在。3 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示数为F=_N那么,水对石块的浮力F浮=GF=_N3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为什么?_ _结论: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_(填方向)的托力,这个力叫_。实验探究2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轮船从江河航行到大海,吃水的深度变化了。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从井中提水,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也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28、1把新鲜鸡蛋放入清水中,看到鸡蛋_。2往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改变液体的密度,现象_。3继续加盐直至鸡蛋上浮至液面。此现象说明了:_2311观察同一个物体浸在液中的体积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没浸没时浸入液体越深测力计示数_,说明浮力_。2观察同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_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无关。实验探究3 探究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小桶、溢水杯、水1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石块和空杯的重力2 把石块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

29、溢杯中,用空杯承接从溢杯里排开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承接了水后杯子的总。记录数据表格:研究对象石块重G石/N空杯重G杯/N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N杯、水总重G总/N浮力的大小F浮/N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N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物体排开的液体的_。注意:实验时若没有溢水杯,也可采用烧杯制作溢水杯,实验图如下。请你将下图实验步骤重新排序._1通过上图回答下列问题:通过a、b两步操作是为了测出_ 。图c的操作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比较_两步的示数差和_两步的示数差,你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4)(3)(2)(1)2将一只可乐瓶剪去底

30、部,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水,你看到的现象是_ ,原因是_;(因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用手堵住瓶下部开口处,你又看到的现象是 _,原因是_。由此你认识到_。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科学探究:物质的浮沉的条件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物体浮沉取决于什么?因为只有_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取决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力情况实验器材:带盖小瓶、烧杯、水、弹簧测力计、抹布实验步骤:(14探究下沉条件,57探究悬浮条件,810探究上浮条件)1 把拧紧盖子的装满水的小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观察小瓶运动情况。现象:

31、_2 取出小瓶,_3 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4 将小瓶浸没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求出小瓶受到的浮力。F浮=_5 取出小瓶,_6 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悬浮。(小瓶受到的浮力为F浮=_,依据是:_)7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8 取出小瓶,_。9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10 将小瓶浸没水中,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为_)11 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悬浮、上浮的条件实验序号实验方法观察小瓶运动情况小瓶受到的重力小瓶受到的浮力1把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的瓶子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2把装适量水的小瓶拧紧盖子浸没于水中,多面手松手3把拧紧盖子

32、的空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到的_力和_力的大小。当_力大于_力时,物体上浮。当_力小于_力时,物体下沉。当_力等于_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1说出密度计能测出密度的道理。2说一说农业上用盐水选种的道理。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根据右图提出问题和猜想:问题:_1_2_实验器材:海绵状泡沫塑料、红砖两块实验步骤: 按以下操作观察现象。1 一块砖平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2 两块砖叠放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3 一块砖竖放

33、在海绵状泡沫塑料上结论:由1、2得到:_ 由1、3得到:_问题:1若用右图装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实验还应准备什么器材?_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下图中(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_的现象来比较

34、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_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液体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是否与盛水的容器形状有关?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烧杯、各种形状容器、水、盐水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烧杯,将压强

35、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观察压强计。2 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例如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分别记下U形管两边的液面位置,并求出液面高度差,填入表中3 改变金属盒的深度,例如先移至6cm深处,再移至于9cm深处,分别求出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并,填入表中。4 改用盐水再作上述实验,比较同一深度盐水和水中压强计的高度差。5 测试底面积不同,但深相同的水的压强。6 测试容器形状不同,但深度相同的水的压强。U形管两边液面_高度差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_越深两边高度差越_3cm处盐水中管两侧液面高度差_水中的管两侧液面高度差U形管两则液面高度差_液体内部向

36、各个方向_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_。1 锅炉水位计、茶壶、供居民用水的水塔,工作原理是_。2 液压千斤顶的原理是什么?3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空气的力量探究过程实现现象1 拿两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2 将一未盖盖子的铁皮罐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3 将另一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此实验说明:_1 在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间吹气。2 在水面上放上两只小纸船,用水管向船中间

37、的水域冲水。实验探究表明: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铁皮罐_铁皮罐_两乒乓球_两船_实验名称测量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探究要素实验过程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实验器材:水槽、1米多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塑料手套、水银、刻度尺实验步骤:1 取一根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将玻璃管灌满汞液。2 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在汞液槽中。3 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汞液流出。4观察汞液下降情况,等汞液静止后用刻度尺测量管内外汞柱面的高度差。h=_5让玻璃管倾斜,观察汞液是进入管内还是流出一些,测量管内外汞液柱面的高度差。_;结论:思考题:能利用水的沸点判

38、定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吗?_3 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吹气,两张纸_。原因是_。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论证:评估: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1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几个假设中先把哪几个排除,原因是什么?_实验器材:杠杆(刻度尺)、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 1 调节_,将没挂钩码

39、的杠杆调至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_2 在杠杆两侧挂上钩码,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将数填入下表。3 改变钩码个数和位置再做两次。实验序号动力臂F1/N动力臂L1/m动力臂F2/N动力臂L2/m和同学们交流所提结论,如果你们的结论一致,并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你可能探究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结论:_32以上实验过程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实验结论与假设猜想是否有差异?还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吗?16右图哪些杠杆是省力杠杆哪些杠杆是费力杠杆?在图中画它们各自的杠杆54示意图。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科学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

40、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对于一个滑轮组来说,它的机械效率是恒定不变的吗?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又该怎样比较呢?实验目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右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实验步骤:1 照左图那样,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2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3 改变重物G,重做上述实验。4 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填入表中。5 照图乙那样安装滑轮组,重做上面实验。数据记录表格G/Nh/mW有用/JF/Ns/mW总/J分析讨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