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744563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260 大小:6.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资源描述: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2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走信息路,读北邮书走信息路,读北邮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叶敏 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目录第1章 绪论第2章 话音信号的数字化基础第3章 数字交换机的话路部分第4章 程控交换系统控制部件的组成特点第5章 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第6章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第7章 交换技术基础第8章 电话通信网第9章 信令方式第10章 部分有关通信网简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1章 绪论1.1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史端乔交换机西门子式自动交换机旋转制和升降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电子交换机程序控制交换机数字交换机1.2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1.模拟交换机2.数字交换机3.布线逻辑控制

2、交换机4.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3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图中所示的中继器和用户电路包括收号器都受中央处理机控制。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数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4 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1.技术上的优越性1.能提供许多新的用户服务性能2.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3.灵活性大4.便于向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5.有可能采用公共信号系统6.便于利用电子器件的最新成果,使整机技术的先进性得到发挥2.经济上的优越性1.交换设备方面2.线路设备方面3.维护和生产方面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5 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1.给一般用户的服务2.给各种用户交换机用户

3、的服务3.在管理和维护上的新业务1.6 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7 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1.7.1 当前世界通信产业发展的特点1.世界通信技术进步越来越快2.世界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7.2 当代通信技术综观1.传送网技术2.接入网技术3.ISDN技术和ATM技术4.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5.智能网技术6.多媒体通信技术7.支撑网技术8.因特网技术9.下一代的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2章 话音信号的数字化基础2.1 时间分割多路复用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2 模拟信号的抽样和抽样定理抽样定理是这样规定的:传送限带连续信号时,只要传送信号的单个抽样值(脉冲

4、)的序列就足够了。这些抽样值的幅度等于连续信号在时刻的瞬时值,而重复频率c至少等于所传交流信号的2倍。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3 抽样信号的量化和编译码)(单位:噪声信号信噪比dBlg10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4 传输码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5 几个基本概念1.时隙和帧对每一个话路来说,每次抽样值经过量化以后可编成8位PCM码组,这就是一个“时隙”。32时隙合成一个“帧”,16帧合成一个“复帧”。2.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调制速率,又称波特率。单位为波特(BAUD),简写为Bd。数据率数据信号速率。单位为比特/妙(bit/s),

5、简写为b/s或bps。它表示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代码个数单位时间信元数波特率Bd50150波特率n2log单位时间信元数数据率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6 32路PCM的帧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7 PCM的高次群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3章 数字交换机的话路部分3.1 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2 用户模块的组成3.2.1 用户模块基本结构3.2.2 用户电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目前在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这七个功能,具体是:1.B(Battery feeding)馈电2.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3.R(Ringing co

6、ntrol)振铃控制4.S(Supervision)监视5.C(CODEC&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6.H(Hybrid circuit)混合电路7.T(Test)测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馈电2.过压保护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振铃控制4.监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馈电6.过压保护7.测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3 中继器3.3.1 模拟中继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3.2 数字中继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4 音频信号的产生、发送和接收3.4.1 数字音频信号的产生1.单频信号的产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双音频信号的产生3.4.2 数字音频信号的发送3.4.3 数字音频信号的

7、接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5 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3.5.1 数字接线器的基本功能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3.2 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数字接线器有两种:时间(T)接线器和空间(S)接线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时间(T)接线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PCM端机和T接线器的连接1)单端PCM30/32和T接线器的连接2)多端PCM和T接线器的连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空间(s)接线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5.3 串 并、并 串编号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时钟和定时脉冲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串 并变换电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并 串变换电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5.4 T

8、接线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话音存储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控制存储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5.5 S接线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88交叉点矩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控制存储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5.6 数字交换网络1.三级交换网络1)T-S-T网络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S-T-S网络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关于T-S-T网络几个问题的讨论1)控制方式2)网络的阻塞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5.7 数字交换机中话路的连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5.8 数字接线器的集成化和交换网络的组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5.9 在数字交换网络上进行会议电话汇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4章 程控交换系

9、统控制部件的 组成特点4.1 对控制部件的要求1)呼叫处理能力2)可靠性3)灵活性和适用性4)经济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2 交换机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1.集中控制设某一台交换机的控制部分由n台处理机组成,它实现f项功能,每一项功能由一个程序来提供,系统有r个资源,如果在这个系统中,每一台处理机均能达到全部资源,也能执行所有功能,则这个控制系统就叫做集中控制系统。如下图:2.分散控制在上述系统中,如果每台处理机只能达到资源的一部分,只能执行一部分功能,那么就称之为分散控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3 多处理机结构1.按功能分担2.按话务分组3.备用工作4.4 备用方式一般来说,备用方式有两种,冷备

10、用和热备用。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热备用还可有不同方式:1)同步方式(如图)2)互助结构3)主/备机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5 故障的处理方式和表现发生故障时,不同备用方式的处理和表现不尽相同。1.同步方式2.互助方式3.主/备机方式4.冷备用5.优缺点比较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6 处理机间通信方式1.通过PCM信道进行通信1)利用TS16进行通信2)通过数字交换网络的PCM信道直接传送2.采用计算机网常用的通信结构方式1)多总线结构i.共享存储器方式a)时分总线互连方法b)交换矩阵互连方法c)多通道互连方法ii.通过共享输入/输出接口进行通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环形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

11、5章 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5.1 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5.1.1 对运行软件的要求1.实时性2.多道程序运行3.业务的不间断性5.1.2 运行软件的组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3 软件支援系统1.软件开放支援系统a)源文件的生成和程序的编译程序b)连接编辑程序c)调试程序2.应用工程的支援系统a)交换网规划程序b)话局工程设计程序c)装机工程设计程序d)安装测试程序3.软件加工支援系统a)局数据生成程序b)用户数据生成程序c)交换机程序的组合4.交换局管理支援系统a)资料的搜集和分析b)交换局资料的更改c)资料的编辑和输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4 软件设计语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

12、.5 操作系统5.5.1 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紧挨着硬件层的第一层软件,它对硬件进行首次扩充,如果是多用户的操作系统,那么经过扩充以后一个实际的处理机就可以扩成多个虚拟机,使得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虚拟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5.2 操作系统分类1.批处理操作系统,用于批处理系统中2.分时操作系统,用于分时系统中3.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实时系统中4.网络操作系统,用于计算机网中5.分布式操作系统,用于分布式处理机系统中5.5.3 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1.实时性2.一体性3.多任务与并发性4.环境行为的随机性5.高可靠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5.4 程控交换系统中任务的分级和调度在程控交换系统中任务按照

13、紧急性和实时要求不同大体上分为三级:故障级周期级基本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6 数据结构5.6.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一般说,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仅考虑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的物理结构又叫存储结构。它是指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的表示及其配置。5.6.2 程控交换系统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举例1.信息缓冲和信箱2.任务调度和启动(如下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队列(如下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号码预译和翻译5.状态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6章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6.1 一个呼叫处理过程1.主叫用户A摘机呼叫2.送拨号音,准备

14、收号3.收号4.号码分析5.接至被叫用户6.向被叫用户振铃7.被叫应答和通话8.话终,主叫先挂机9.被叫先挂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2 用SDL图来描述 呼叫处理过程6.2.1 稳定状态和 状态转换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2.2 SDL图简介SDL图是SDL语言中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6.2.3 描述局内呼叫的SDL进程图举例(如下页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3 呼叫处理有关的数据和表格6.3.1 用户数据用户情况;用户类别;话机类别;出局权限类别;用户专用情况;用户对新业务的使用权;用户登记的新业务;用户计费类别;用户费率等级;各种号码;用户状态数据;呼叫过程中的临时数据。6.3

15、.2 局数据交换局公用硬件配备情况;局间环境的参数;迂回路由设置情况;接用户交换机情况;公用设备忙、闲状态;计费方式;话务量、接通率统计数据和计费数据;特服情况;新业务提供情况;复原方式;交换机类别;能接的非话终端品种和数量;各种号码。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4 输入处理 6.4.1 用户线扫描监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6.4.2 号盘话机拨号号码的接收1.脉冲识别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位间隔识别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4.3 按钮话机拨号号码的接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4.5 中继器监视扫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5 分析处理北

16、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5.1 去话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5.2 号码分析1.分析数据来源2.分析步骤1.预译处理2.拨号号码分析处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5.3 来话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5.4 状态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6.6 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6.6.1 任务执行任务执行分为三个步骤:1.动作准备2.输出命令3.后处理6.6.2 输出处理1.路由驱动2.发送分配信号3.转发脉冲4.多频信号的发送5.线路信号的发送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7章 交换技术基础7.1 话务量基本概念7.1.1 话务量定义1.什么叫话务量电话用户进行通话要占用电话交换机的机键设备。用户通话次数的多少和每次通话所占

17、用的时间都从数量上说明了用户需要使用电话的程度,或者说交换机键被占用的程度。从数量上表明用户占用交换网络和交换机键程度的两叫做“话务量”。它可以用公式表示:A话务量C呼叫次数T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间ACt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忙时、忙时呼叫和忙时话务量3.呼损概率4.原发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1.2 线束的概念交换网络是一个将若干入线和能被这些入线达到的若干出线之间的交叉矩阵。这些出线可以组成一个或几个线束。有两类不同的线束:全利用度线束和部分利用度线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全利用度线束2.部分利用度线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1.3 爱尔兰呼损公式及其应用其中:En(A)呼

18、损 A原发话务量(爱尔兰)n出线数niinniAnAAE0)(!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2 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3 控制部件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控制部件对呼叫的处理能力BHCA(Busy Hour Call Attempts)以忙时试呼次数来衡量。这是一个评价交换系统的设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7.3.1 计算BHCA的基本模型几个定义:系统开销:在充分长的统计时间内,处理机用于运行处理软件的时间和统计时长之比,即时间资源的占用率。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无关的系统开销,例如各种扫描的开销。非固有开销:与呼叫处理次数有关的系统开销。单位时间内处理机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

19、开销为 tabN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3.2 影响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能力的因素1.系统容量的影响2.系统结构的影响3.处理机能力的影响4.软件设计水平的影响7.3.3 系统开销及其分配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3.4 呼叫类别和试呼的不同结果1.呼叫类别图中:A发端呼叫;B局内呼叫;C出局呼叫;D入中继呼叫;E入局呼叫;F汇接呼叫;G终端呼叫;H出中继呼叫。其中A和D为始发呼叫量。因此 总呼叫量B+C+E+F=A+D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成功呼叫和不成功呼叫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3.5 BHCA的测量时)(试呼次数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入中继线数线)兰入中继线话务量(爱尔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用户数用

20、户)用户话务量(爱尔兰/BHCA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3.7 呼叫处理能力的提高1.提高系统结构的合理性2.提高处理机本身处理能力3.设计高效率的操作系统4.提高软件设计水平5.精心设计数据结构6.合理选用编程语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4 可靠性设计7.4.1 概述可靠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成功概率。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系统的平均维修时间(MTTR)失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出现的失效次数,即失效速率。失效率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互为倒数,即修复率:单位时间内修复的故障数叫做修复率,记做,单位为h1。和修复率相对应的是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MTB

21、FMTBFA1MTBF1MTTR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可靠度和维修度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用R(t)表示。在时刻t的可靠度为在时刻t的维修度为可用度和不可用度对于维修系统来说,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功能的概率叫做“可用度”或“有效度”,记做A。和可用度相对应的是“不可用度”或“失效率”。它是在考虑系统的维修率因素时,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记做U。tetR)(tetM1)(MTTRMTBFMTBFA1 AU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4.2 可靠性指标预计式中:第i个通用元器件的通用失效率;第i个通用元器件的质量系数;Ni 第i个通用元器件的数量;m 不同的通用元器件种类数。mi

22、QGisN1)(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4.3 降额设计1.降额设计基本原理和应力kT/EAe反应速度式中:A常数 E激活能 k玻尔兹曼常数 T绝对温度CuKt1式中:t元件平均寿命(h)K,C均为常数150.sjmTTFC式中:Tjm额定最高结温 Ts起始降额温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常用元器件的降额设计1.电阻器2.电容器3.半导体器件4.电感元件5.继电器6.接插件7.开关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4.4 系统可靠性模型1.独立串联系统2.独立并联系统和表决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简单的混合系统串、并联结构4.复杂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4.5 马尔科夫过程设考虑某个可以重复实验的场合。如

23、果现在的试验结果只和过去有限次数试验有关,而与在此以前的经过无关,则这样的概率过程称为马尔科夫过程。如果现在的状态仅仅与前一个状态有关的马尔科夫过程叫做简单的马尔科夫过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4.6 可维修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计算1.单一系统2.串联系统3.等待系统4.并联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4.7 程控交换系统的特点及其可靠性指标的计算1.单个用户线中断时间2.单个中继线中断时间3.系统中断4.CPU(控制部件)可靠性指标的计算1.单CPU系统2.双CPU系统可靠性参数计算3.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计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4.8 软件可靠性1.软件可靠性定义(三类)2.软件错误分类1.

24、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2.运行时错误3.规范错误4.性能错误3.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途径7.4.9 容错技术1.静态冗余,又叫屏蔽冗余2.动态冗余3.混合冗余4.自清楚冗余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8章 电话通信网8.1 概述8.1.1 电信通信网的分类1.根据对信息的不同处理方法分类2.按照其不同的业务类别分类3.按照不同性质的传输媒介分类4.按照不同的使用场合通信网分类5.按照不同的传输信号分类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1.2 电话网的组成1.对组建电话网的要求2.电话网的一般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数字网结构的演变4.无级动态物的基本概念1.动态自适应选路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

25、动态时变选路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实时选路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2 我国五级电话网的一般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3 长途电话网8.3.1 长途电话网的路由计划和路由分类1.路由分类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长途路由选择顺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3.2 长途电话网的传输质量指标1.用户对电话通话质量的基本要求2.全程参考当量和全程传输损耗3.杂音4.串音5.衰减频率特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3.3 我国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过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4 本地电话网8.4.1 本地电话网的结构1.多局制和电话网的分区2.去话汇接北京邮电大

26、学出版社3.来话汇接4.来去话汇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集中汇接6.主、辅汇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4.2 本地电话网二级结构的应用1.去话汇接二级本地网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对主、辅汇接二级本地网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对来、去话汇接方式二级本地网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对集中汇接本地网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通过Tm市县的集中三次汇接本地网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4.3 本地网路由选择计划例1 图8.25是一个集中汇接的例子例2 图8.26是一个去话汇接的例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例3 图8.27是一个来话汇接的例子例4 图8.28是一个双汇接局的例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4.4

27、在本地电话网中接入用户交换机1.半自动直拨入网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全自动直拨入网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混合入网方式1.DOD2+DID方式2.DOD+BID+DID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5 国际电话8.5.1 国际电话局和国内电话网的连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5.2 国际电话网络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7 各种接口1.数字接口2.模拟接口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9 数字同步网和网同步8.9.1 数字系统中的同步数字程控交换机组成一个数字网,它们通过数字传输系统互相连接。为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必须对这些数字设备中的时钟速率进行同步,对一个数

28、字网则要进行网同步。所谓网同步指的是:通过适当的措施使全网中的数字传输系统工作于相同的时钟速率。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9.2 数字网的同步方式数字网的网同步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准同步和同步。数字通信网中的同步方式有下列几种(如图)1.主从同步法2.相互同步法3.分级的主从同步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9.3 我国数字网的同步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8.9.4 时钟1.从时钟的工作状态1.快捕状态2.跟踪状态3.保持状态4.自由运行状态2.各级时钟的技术参数3.各级时钟相对稳定性4.对时钟的可靠性要求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9章 信令方式9.1 概述9.1.1 信令的基本概念信令是各交换局在完成呼叫接续中

29、的一种通信语言。9.1.2 对信令方式的基本要求向信令设备提供足够的信息信令传输稳定可靠信令传送速度快对传输设备要求低信令设备简单有广泛的适应性,以便不同交换设备之前配合工作不影响通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不受通信信息的影响便于今后通信网的发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3 信令分类和一些基本定义1.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2.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如图)3.带内信令和带外信令4.模拟信令和数字信令5.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6.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7.逐段转发和端到端传送方式8.合群方式和分群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2 用户信令1.用户状态信号2.号盘话机或直流脉冲按键话机发出的用户信

30、令3.DTMF话机发出的用户信令4.铃流和信号音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续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3 局间线路信令9.3.1 局间直流线路信令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3.2 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令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3.3 局间数字型线路信令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4 多频记发器信令方式9.4.1 基本概念记发器信令由一个交换局的记发器发出,由另一个交换局的记发器接收。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电路的自动接续。为了保证有效快速的传送速度和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记发器信令采用多频互控方式。因此叫做“多频互控信号”。所谓“多频”指的是多频编码信号,即由多个频率组成的编码信号。

31、所谓“互控”是指信号传送过程中必须和对端发回来的证实信号配合工作。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4.2 信号种类及基本含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4.3 前向组信号的基本含义1.KA信号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KC信号3.KE信号4.数字信号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4.4 后向A组信号的基本含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4.5 前向组信号(KD)的基本含义9.4.6 后向B组信号(KB)的基本含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4.7 局间多频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本地网间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本地端局和国内、国际长途局间记发器信

32、号发送顺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长途局间的记发器信号发送顺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5 公共信道信令系统9.5.1 随路信令的限制9.5.2 公共信道信令系统的发展9.5.3 公共信道信令的优点9.5.4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的特点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6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9.6.1 基本特点和应用9.6.2 OSI参考模型OSI是用于连接各种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技术和体制。OSI模型将通信功能分为七层:第一层 物理层:这是涉及传输的物理媒介。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这层保证对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第三层 网络层:在两个实体之间实现透明的数据传送。第四层 传输层:提供通信网开放系统之间的端点到端点的

33、信道。第五层 会话层:对应用(进程)间的对话进行控制。第六层 表示层:它提供了语言数据结构的控制功能。第七层 应用层:它处理进程间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信息内容。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6.3 No.7号信令系统的功能结构1.基本功能结构2.分级功能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6.4 各部分主要功能1.MTP由三个功能级组成1.信令数据链路:是用于信号的双向传递的通路。2.信令链路功能:提供信令两端的信号可靠传送。3.信令网功能:分为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两部分。2.SCCP用于加强MTP功能3.TUP,DUP,和ISUPTUP是No.7信令方式的第四线功能的电话用户部分DUP是数据用户

34、部分ISUP是ISDN用户部分4.TCAPTC指的是网络中分散的一系列应用在互相通信时所采用的一组协议和功能。目前在No.7信令中有关TC只开发了应用层的功能,即TCAP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7 信令网9.7.1 信令网的部件信令网的部件包括信令链路、信令点和信令转接点。9.7.2 几个基本概念信令关系:任意两个信令点相对应的用户部分之间存在通信可能性,则它们具有“信令关系”。链路组和链路群:两个信令点之间通过信令链路传送信令消息。一束信令链路构成一个“链路组”。链路组内特征相同的一组链路称作“链路群”。邻近信令点和非邻近信令点:由一个信令链路组直接连接的两个信令点叫做“邻近信令点”。非直接连

35、接的两个信令点叫做“非邻近信令点”。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7.3 信令方式1.对应工作方式2.非对应工作方式3.准对应工作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7.4 与信令网结构和传输有关的参数信令链路的可靠性指标信令消息传递中的可靠性指标信令消息传送的延时指标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7.5 信令网的结构1.信令网的分类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信令网的连接方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国际和国内信令网一般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我国信令网结构的初步构想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7.6 信令网的路由选择1.路由的种类和含义1.正常路由2.迂回路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36、社2.信令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二级信令网的路由选择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7.7 信令网的安全措施1.基本安全措施1.附加信令路由2.附加信令链路3.附加信令设备2.信令网管理功能3.负荷分担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7.8 信令点的编码1.对信令点编码的基本要求2.国际信令网的信令点编码3.我国国内信令网的信令点编码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8 信令数据链路(第一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9 信令链路功能(第二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9.1 基本信号单元格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9.2 信令链路的各项功能1.信号单元定界和定位2.差错检测3.差错

37、校正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初始定位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5.信令链路差错监视6.第二级流量控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处理机故障8.信令链路的测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0 信令网功能(第三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0.1 信令消息处理1.消息识别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消息分配3.消息路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0.2 信令网管理1.信令业务量管理倒换倒回强制重选路由受控重选路由管理阻断信令点再启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信令链路管理1.基本的信令链路管理过程2.自动分配信令终端时的信令链路管理过程3.自动分配信令数据链路和信令终端的信令链路管理过程3.信令路由管

38、理1.禁止传递过程2.允许传递过程3.受限传递过程4.信令路由组测试5.受控传递过程6.信令路由组拥塞测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1 电话用户部分9.11.1 信令消息的组成1.电话信号消息2.业务信息3.信号信息9.11.2 信令消息的格式和编码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1.4 信令过程举例图9.46中符号含义为:LAM初始地址消息RSC电路复原信号RLG释放监护信号SAM后续地址消息ACM地址全消息CBK挂机信号CLF拆线信号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1.5 信号传送顺序举例1.市话分局间直接传送(不经汇接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市话分局经汇接局传送信号顺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39、社9.11.6 几个有关的问题1.各级交换局的地址信号发送方式2.请求主叫用户线身分3.回声抑制器控制4.双向电路的同抢处理5.自动重复试呼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1.7 信令方式配合1.中国No.1信令方式至中国No.7信令方式TUP的转换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2 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9.12.1 ISUP消息格式和编码1.消息的一般格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

40、.12.2 信号过程示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2.3 几个问题的讨论1.回声抑制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网络特征3.自动拥塞控制4.端到端信号1.传递方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SCCP方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2.4 信号配合1.ISUP和DSSI的配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ISUP和TUP的配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ISUP和中国No.1的信号配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3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9.13.1 SCCP一般介绍1.开发SCCP的起因2.SCCP的目标和基本任务9.13.2 SCCP消息格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消息类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消息

41、的参数3.SCCP业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4 事务处理能力9.14.1 基本概念事务处理能力(TC:Transaction Capabilities)指的是为在网络中的一系列具体应用(统称TC用户)提供功能和规程以及和网络层业务之间提供一系列通信能力。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14.2 TC的结构1.成分子层2.事务处理子层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10章 部分有关通信网简介10.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0.1.1 ISDN的基本概念ISDN是由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网合成的“以综合通信业务为目的的综合数字网”。10.1.2 ISDN的特点通信业务的综合化实现高可靠性及高质量的通信使用便利费用

42、低廉ISDN和智能网有天然的相互依赖怪象ISDN网内各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必须通过No.7信令来实现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1.3 ISDN系统结构1.ISDN网络结构2.用户/网络接口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1.4 ISDN协议1.第一层物理层协议2.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协议3.第三层网络层协议10.1.5 ISDN提供的业务1.承载业务2.用户终端业务3.补充业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2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10.2.1 B-ISDN的产生10.2.2 B-ISDN可提供的业务1.业务的分类2.B-ISDN可提供的业务交换型业务分配型业务会话性业务消息性业务检索性业务用户不参与控制

43、的分配型业务用户参与控制的分配型业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2.3 B-ISDN的基本概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2.4 宽带交换采用的交换方式1.电路交换2.分组交换3.快速分组交换和异步传送模式10.2.5 ATM基本概念1.ATM与STM2.ATM与分组交换3.信元(Cell)4.异步时分复用5.ATM特点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2.6 ATM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1.虚信道2.虚通路3.VC和VP之间的连接关系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4.VP和VC的交换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2.7 ATM分层结构模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2.8 ATM基本交换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3 智能网(IN)1

44、0.3.1 智能网的定义智能网是指由程控交换机作为节点,由No.7信令网作为各节点间信息传递手段,以业务控制计算机作为核心的电话网。10.3.2 智能网的特点1.结构上的灵活性2.智能上的分布性3.信令方式上的复杂性及先进性4.面向的个体性5.入口的综合性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3.3 智能网的基本结构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3.4 智能网的业务处理模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3.5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1.业务平面2.全局功能平面3.分布功能平面4.物理平面10.3.6 智能网的发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4 接入网(AN)10.4.1 接入网的物理位置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4.2 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为本地交换机LE与用户终端设备TE之间所实施的系统。它可以部分或全部带头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可包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10.4.3 接入网的覆盖范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4.4 接入网的特点10.4.5 接入网的拓朴结构1.星型结构2.链型结构3.环型结构4.T型结构5.树型结构10.4.6 接入网的V5接口简介1.V5的基本概念2.V5.1/V5.2所支持的业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0.4.7 各种接入方式简介1.铜线接入2.光纤接入3.无线接入4.光纤同轴混合(HFC)接入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