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7694127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ppt(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章 货币政策 本章共三节,重点了解和掌握: 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货币政策 目标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的条件与内容; 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 政策工具的作用过程及其评价; 货币政 策的效应以及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 我国 “ 适度从紧 ” 与 “ 稳健 ” 的货币政策 的基本涵义、经济背景及主要措施。 第一节 货币政策构成要素与 传导机制 一、含义与特征 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 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种方针和措 施的总称。 是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 求的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是长 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二

2、、类型 扩张型与紧缩型、调节型与非调节型 三、构成要素 (一 )最终目标 1西方国家的 ( 1)内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 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 2)关系:对立统一。 ( 3)选择:统筹兼顾、有所侧重; “ 菲利普斯曲线 ” 。 2.我国的 ( 1) 95年以前: “ 发展经济、稳定货 币 ” 。 ( 2) 95年以来: “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 ( 3) “ 多重目标论 ” 。 (二 )中间目标 1.功能 测试功能、传导功能、缓冲功能 2.条件 可控性、相关性、可测性、抗干扰性、 适应性 3.内容 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市场利率、 货币供应量 (三 )货币

3、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主要内容 (基础、比例、构成、时间 ) 作用途径 (影响货币乘数、超额准备 金、宣示效果 ) 评价 (有自主权、作用快,对松紧作 用较公平;弹性小、作用猛、政策效果受 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 (2)再贴现政策 主要内容 (调比率,规定票据种类与 申请机构 ) 作用途径 (借款成本效果、结构调节 效果、宣示效果 ) 评价 (灵活性强、调总量与调结构、 风险较小;主动权在商业银行 ) (3)公开市场业务 作用途径 (影响利率、影响银行存款 准备金 ) 条件 (央行与商行都持有相当数量的 有价证券、金融市场完善、信用制度健全 ) 评价 (主动性强

4、、灵活性好、连续性 好;时滞较长、受干扰因素多 )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消费者、证券 市场、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 ) 3.其他工具 (利率高限、信用配额、规 定流动比率、直接干预、窗口指导 ) 四、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在货币供求理论 的基础上,探讨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就业、 产量、收入及价格等实际因素产生影响的 方式、途径或过程。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理论 M R I E Y (货币供量)(利率)(投资)(总支出)(总产出) 若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 MRIEY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EY 若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则: MEY (三)货

5、币政策传导过程 A 货币政策工具 B 操作目标 C 中介目标 D 最终目标 1.公开市场政策 1.准备金 1.利率 1.稳定物价 2.存款准备金政策 2.基础货币 2.货币供应量 2.充分就业 3.再贴现政策 3.其他 3.其他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应 一、主要影响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 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 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 内部时滞 (认识、行动时滞 )、外部时滞 2.货币流通速度 3.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或效应高低构成挑 战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微观主体的预期。似 乎只有在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或没 有完全为公众知晓的情况下才

6、能生效或达 到预期效果。 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一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看发挥效力 的大小。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与协调 (一 )二者的区别 主体不同 (货币当局、国家财政 ); 调控方向不同 (横向、纵向 ); 调控范围不同 (货币的扩张与收缩、财 政的收入与支出 ); 传导时滞不同 (长、短 ) (二 )配合模式 双紧(需求扩张、通货膨胀) 双松(需求不足、通货紧缩) 紧财政松货币 (财政赤字较大、经济 发展受阻 ); 松财政紧货币 (经济繁荣,而财政投 资不足 )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一、关于 “ 适度从紧 ” 的货币政策 (一 )含义 货币政策目标要适当,使物价增幅 低于

7、经济增长率; 货币供应要适度,既要控制物价涨 幅,又要使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 货币结构合理,要使 M0与 M1、 M1与 M2保持合理的比例; 调控方式要转变,直接 间接为主, 注重微调、预调。 (二 )效应 经济 “ 软着陆 ” 即经济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 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 96年 P为 6.1%, n为 9.8%。 二、关于 “ 稳健 ” 的货币政策 (一 )核心内容 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 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 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 币政策保金融稳定的作用; 四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

8、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 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二 )经济背景 (三)具体措施 联系实际分析近几年我国中央银行是 如何 “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努力发挥 货币政策作用 ” 的 ? 1.下调利率 96.5.199.6.10, 2002.2.11, 8次降息。 2.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98.3.21)。 调整存款缴存范围; 合并帐户; 调整准备金率 (13%8%6%); 按 99年未存款余额计算,相应增加金 融机构可用资金 7000亿元。 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 (98.3为 5.22%, 99.6.10为 2.07%)。 3.运用央行再贷款,增加基础货币供应 97央行增加外汇

9、占款资产 2764亿元, 9899 受东南亚危机影响,只增加 440亿、 1031亿 元,为此扩大再贷款, 99年 +1221亿元。 4.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 (98.1.1)。 5.加大再贴现力度 下调再贴现利率,扩大再贴现对象 (财务公司、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 6.发展公开市场业务 始于 94年外汇买卖; 96年进行国债回 购交易; 99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融通 资金 7076多亿元,由此投放的基础货币比 98年增长 58.33%; 2000年基础货币的 52% 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的。 7.活跃货币市场 同业拆借对外资银行、证券公司、保 险公司开放,组织债券回

10、购交易。 8.启动消费者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 制工具。 消费贷款余额在 2001年末达到 6990亿 元,比 97年增长了 40倍。 9.加强 “ 道义劝告 ” (信贷政策、联席会 议 ) 10.货币政策紧密配合财政政策 98年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1000亿长期国 债,银行增加 1000亿配套贷款。 (三 )效应 96 99年,基础货币年均递增 7.6%; M1年均递增 15.3%, M2年均递增 15.8%; n 在 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连续下跌 23个月后,于 2000年 2月首次上涨了 0.7%。 货币政策为什么低效? 实际利率偏高,投资意愿下降; 居民收支预期变化,储蓄意愿上

11、升; 缺乏实业投资机会,企业 “ 惜借 ” ; 强化金融风险意识,银行 “ 惜贷 ” 。 思 考 题 一、概念题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 再贴现与再贴现政策 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 二、简答题 1、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及选 择方法 3、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功能、条件及 主要内容 4、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及其评 价 5、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过程及其评价 6、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与优点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与配合模式 8、我国 94、 96年 “ 适度从紧 ” 货币政策的 含义及其效应 三、论述题 近几年来我国实施 “ 稳建 ” 的货币政 策的经济背景及具体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