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7685806 上传时间:2020-11-29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4.8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资源描述:

《《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探电法勘探》PPT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的分类( 1) 电法勘探的分类 方法分类( 2): 天然场源法 :自然电位法、大地电流 法、大地电磁法等。 人工场源法 :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 电磁法等。 电法勘探的分类 方法分类( 3) : 传导类电法 :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 电阻率法:剖面法(二、三极剖面、联合剖 面等)、测深法 感应类电法 :电磁剖面法(偶极剖面、航空电磁法等) 电磁测深法(大地电磁测深、频率测深等) 实质: 以岩、矿石之间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电 (磁 )场在地 下的分布规律,探查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主要用途: 探查深部和区域地质构造、寻找

2、油气 田和煤田、金属非金属矿产、地下水、 工程地质和环境勘察等。 第一节 电法勘探基础知识 一、岩层的电阻率 1、电阻率的概念 由均匀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横截面积的导体, 其电阻 R与长度 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 S成反比, 即 式中, 为比例系数,称为 物体的电阻率 。电 阻率仅与导体材料的性质有关,它是衡量物质导 电能力的物理量。不同岩石的电阻率变化范围很 大,常温下可从 10-8m变化到 1015m,与岩石 的导电方式不同有关。 S L R 电阻率 是电法中最重要的物理参数 , 电法的 许多方法技术都与岩石和矿物的电阻率 ( 或其倒数 - 电导率 ) 有关 。 岩石的导电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

3、种: 金属导电和半导体导电、溶液离子导电、固体电解质导电 岩石的电阻率由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决定 岩石和矿物的导电性或电阻率 : 取决于物质中电荷 运移的难易程度。 矿物的电阻率 : 金属导体: 电阻率 很小, 例如:金的 电阻 率 为 210-8m ,铜的电阻率 为 1.230 10-8m 。 半导体: 大多数 硫化矿物 如黄铜矿、黄铁 矿、方铅矿等 电阻率 小于 1m 。 氧化矿物 如铬铁矿、赤铁矿、软锰 矿等电阻率 大于 1m 。 固体电解质: 造岩矿物 如长石、石英、辉 石、云母、方解石等 电阻率大 , 大于 106m 。 岩石的电阻率 : 火成岩和变质岩 : 电阻率 很大, 电阻率 变

4、化范围 102 105m 。 沉积岩: 电阻率较小。 例如:粘土的 电阻率 变化范围 100101m , 砂岩的 电阻率 变化范围 102 103m 。 2、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 1) 岩石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岩石电阻率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电阻率、矿物的含量和 矿物的分布有关。当岩石中含有良导电矿物时,矿物导 电性能能否对岩石电阻率的大小产生影响取决于良导矿 物的分布状态和含量。如果岩石中的良导矿物颗粒彼此 隔离地分布着,且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不大,那么岩石 的电阻率基本上与所含的良导矿物无关,只有当良导矿 物的体积含量较大时(大于 30%),岩石的电阻率才会 随良导矿物的体积含量的增大而逐渐

5、降低。但是,如果 良导矿物的电连通性较好,即使它们的体积含量并不大, 岩石的电阻率也会随良导矿物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 ( 2) 岩石电阻率与其含水性的关系 沉积岩主要依靠孔隙水溶液来传导电流,因此岩 层中水的导电性质将直接影响沉积岩的电阻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岩层电阻率与岩层中 水的电阻率成正比 。影响水的导电性的主要因素 是水中离子的浓度和水的温度。常见的岩层水一 般含低或中等浓度的离子,岩层中水的含盐浓度 增大,离子数量随之增多,溶液导电性将变好。 同时岩层中水的导电性还与温度有关,它的电阻 率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一方面水 中盐类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致使溶液

6、 中离子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还会降 低溶液粘度,加快离子的迁移速度。 ( 3)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岩、泥岩、 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层相互交替组成。这种 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 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 各向异性可 用各向异性系数 来表示,定义为 式中, n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称为横向电阻率; t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率,称为纵向电阻率。 t n 层状结构岩石模型 ( 4)岩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岩石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遵循导电理论的有关定理。

7、电 介质中离子的能动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运动能量积 累到一定值时,很容易脱离晶格,因此导电性增强。半 导体的温度升高时,导电区电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也相 应增大。如前所述,在低温条件下,含水岩石中水溶液 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 水溶液浓度增大和粘滞度降低,水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 活动性增强的缘故;当温度继续升高时,因水分蒸发, 岩石电阻率略有增加,只有温度继续升高时,电阻率才 开始减小。例如,对油页岩进行加温实验时,温度升高 到 50 100 时,试样的电阻率减小;温度继续升高至 200 时,试样电阻率增大;温度继续升高超过 200 时,试样电阻率急剧下降;当温度超过

8、 600 后,试样 电阻率又呈回升趋势。 ( 5)岩石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 岩石原生结构破坏是压力作用下岩石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 压力特征,这种破坏可能是岩石的压实,孔隙收缩,颗粒接触面 积的增大,形成裂隙组,或是个别区域之间粘结性减小等等。 静水压力对岩石的压实作用最大,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岩石内出 现残余变形,从而使孔隙度降低。此时压力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 与岩石内液体和气体的含量有关,往往随压力的增大,干燥或者 稍许含水岩石的电阻率减小,这是由于孔隙度降低、颗粒间接触 良好的原因。 除此之外,岩石中孤立的含水孔隙在压力作用下 闭合并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也会使其电阻率减小。对于大多数 岩石,

9、当单轴压力由 10Mpa增加到 60Mpa时,可观测到岩石电阻 率的剧烈变化。但是,某些粘土在压力作用下,由于孔隙中的水 分被挤出,含水孔隙通道的截面缩小,从而使其电阻率增大。 相反,在应力弱化作用下,岩石颗粒之间内部粘结性降低,致使 岩石强度变小,岩石可碎性增强。当岩石内部裂隙发育但裂隙不 充水时,岩石电阻率会增大,若裂隙充水,岩石电阻率会显著减 小。 二 、地下人工电场的建立 1、点电源的电场 电阻率 的半无限空间 , 地表有一点电源 A, 电流强度 I, 距点电源 A为 rAM的 M点的电流密度: 由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 得: r r r I j AM 22 r r r IE AM 2

10、2 稳定电流场中,单位距离的电位变化等于 该点的 点电场强度: dr dU E r dr r I drEdU r 2 2 两边积分: 由于 r无穷远时, U=0,所以积分常数 c=0 结论:电阻率均匀、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地 表点电源场的电位与 r成反比,等位面是以 点源为中心的同心圆。 c r I U 2 r IU 2 两个点电源的电场: 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当地表由两个异性 点电 源 A( +I)、 B( -I)供电时,地表测点 M处的位: ) 11 ( 2 22 BMAM I r I r I UUU BMAM B M A MM 两个点电源的等位线和电流线 (a)平面图 (b)剖面图 (c

11、)地表电位剖面 2、电流在地下的分布规律 j A B 1 0.8 0.6 0.4 0.2 0 1 2 3 j /j h 0 h L A O B h 0 h j h j h j 电流密度随深度的变化 hI /I 三 、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1、岩、矿石电阻率的测定 岩、矿石电阻率的测定: 由电阻定义及欧姆定律,得: 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 当地表由两个异性点电源 A( +I)、 B( -I)供电时,地表测点 M、 N处的电位: L S I U L RS MN )( ) 11 ( 2 ) 11 ( 2 BNAN I U BMAM I U N M M、 N两点的电位差: 令: 则均匀大地电阻率为: 式

12、中, K为装置系数 。 ) 1111 ( 2 BNBMANAM I UUU NMMN BNBMANAM K 1111 2 I UK MN 2、视电阻率 若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 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它不是岩 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 合反映,通常以 s表示: I U K MNs 视电阻率 s的微分表示: 由欧姆定律微分形式和电 场强度定义,得 则测量电极 M、 N间视电阻率 s为: M N MNMN MN s dlj I K I U K dr dUEEj r 当 M、 N间距离很小时,可以认为电流密度 jMN、 岩石电阻率 MN为常量,则: 当 地

13、下岩石电性均匀时: 所以: MNMN M N MNMNs j I MNKdlj I K 0 0 1 , jI MNK jj MNMNs MN MN MNMNs j jj I MNK 0 视电阻率与地电断面性质的关系 (a)均匀介质 (b)围岩中赋存良导矿体 (c)围岩中赋存高阻岩体 第二节 电测深法 一 、 地电断面的概念 由不同电性层所构成的断面。 二、电测深法装置 二极装置( AM): 特点:将 B、 N极置于“无穷远”处接地。取 AM 中 点为记录点。 I U K AMK M AMs AM 2 三极装置( AMN): 特点:只将 B极置于“无穷远”处接地,取 MN中点为记录点。 I U

14、K MN ANAM K MN A M Ns A M N 2 对称四极装置 ( AMNB): 特点: AM=BN,取 MN中点为记录点。 I U K MN ANAM K MN AB AB s AB 偶极装置 ( ABMN): 特点: AB、 MN为分开的偶极,取 OO中点为记录点。 I U K BNBMANAMMN BNBMANAM K MN oo oo s oo )( 2 二、电测深法 电阻率测深法: 测量电极 MN固定,不断增大供电 电极 AB电极距,逐次观测。 特点: 随供电电极距的加大,逐次观测的视电阻率 反映了地下电性层随深度增大变化的分布特 征。但在实际测量中, AB极距不断加大,

15、测 量电极 MN固定不变, UMN 将逐渐小到不可测, 通常要求: ABMNAB 30131 1、电阻率测深法的实质 电阻率测深大多采用 对称四极装置 I U K MN ANAM K MN AB AB s AB 特点: AM=BN,取 MN中点为记录点 双对数坐标纸 8 97654321 8 97654321 8 97654321 8 97654321 8 97654321 8 97654321 8 97654321 8 9765432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16、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2、电测深曲线 水平二层电测深曲线类型 G型: D型: 21 21 21 水平三层电测深曲线类型图 H型 : Q型 : A型 : K型 : 321 321 321 321 水平二层电测深曲线量板 及其使用 水平 三 层电测深曲线量板 3、电测深曲线的解释 ( 1)电测深曲线类型分析 ( 2)电测深曲线特征研究 ( 3)断层在电测深曲线上的反映 ( 4)电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 4、电测深定性图件的绘制及解释 ( 1)曲线类型图 ( 2)等视电阻率断面图 ( 3)等视电阻率平面图 5、电测深法的应用 电阻率测深的应用 电阻率测深断面图 1-粘土

17、; 2-泥灰岩; 3-岩溶泥灰岩 4-砂层; 5-粘土; 6-电阻率等值线 7-断层; 8-煤层 第三节 电剖面法 一、电剖面法装置 包括多种装置类型,如二极装置、 三极装置、 联合装置、对称四极 装置、偶极装置等。 特点: 各电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沿测线移 动,逐点观测 UMN 、 I、 计算测线之下地电 断面 视电阻率 s沿测线方向的 综合 变化。 二极装置( AM): 特点:将 B、 N极置于“无穷 远”处接地。取 AM中 点为记录点。 I U K AMK M AMs AM 2 三极装置( AMN): 特点:只将 B极置于“无穷远”处接地,将 AMN沿测 线 排列逐点观测。 取 MN

18、中点为记录点。 I U K MN ANAM K MN A M Ns A M N 2 联合剖面装置 ( AMN 1 ZZ eZi i i Z i c、 瞬变场的传播: 瞬变场的结构特点: 瞬变场是指那些在阶跃电流 源作用下 , 地中产生的过渡 过程感应电磁场 。 因为这一 过渡过程的场具有瞬时变化 的特点 , 故取名为瞬变场 。 瞬变场的激发: 与谐变场情况一样 , 其激发方向也有 接地式和感应式两种 。 在阶跃电流 ( 通电或断电 ) 的强大变化磁场作 用下 , 良导介质内产生涡旋的交变 电磁 场 , 其结构和频谱在时间与空 间上均连续地变化 。 谐变场和瞬变场涡旋电流结构 瞬变场的参数: 瞬

19、变电磁场状态的基本参数是时间 。 这一时间依赖于岩石的导电性和收 发距 。 研究瞬变电磁场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 可探测具有不同导电性 的地层分布纵向电导 。 也可以发现 地下赋存的较大的良导矿体 。 在频率域中电场强度按指数规律衰减 。 均匀大地表面上阶跃偶极子场源的电磁场 ( 瞬变电磁法的理论基础 ) 远区 ( 早期 ) 的瞬变电场规律:波区范围内电场强度与介 质电阻率成正比 近区 ( 晚期 ) 的瞬变电场规律: 4 1 0 2 2 r P E M t 2 5 0 3 1 )( 40 t rP E M t 3、 电磁剖面 法 电磁剖面法 : 主要应用于矿床普查 、 地质填图 、 工程地 质

20、 、 水文地质调查 。 可分为人工主动源 电磁剖面法和被动源方法两类: a 、 人工主动源电磁剖面法 : 研究深度为几十米到一 、 二百米 。 包括 不接地回线法 、 电磁偶极剖面法 、 航空电磁法 等 。 这些方法 既可在频率域中采用 , 也可在时间域中采用 。 航空电磁法 :在实际工作中 , 航空电磁法不局限于直找矿 , 应用范围较广 。 b、 被动源电磁剖面法:主要有 甚低频法 和 大地电磁法 。 甚低频法 :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潜艇通讯及导航目的 , 设立了 强功率的长波电台 。 其发射频率在 15 25kHz范围内 , 甚低频 电台发射的电磁波 , 在远离电台地区可视为典型的 平面波

21、。 这 种电磁波适合做电导率填图 , 还可用于探测大的断层 、 破碎带 、 石墨化地层和矿化带 , 在有利条件下还可探测浸染和块状硫化 矿 。 大地电磁剖面法 :研究深度可达到结晶基底 , 可提供研究区域的 基础资料 。 4、 电磁测深法 :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研究天然或人工 ( 可控 ) 场源在大地中激励的电磁 场 分布 , 由观测到的电磁场值来研究地 电参数沿深度的变化 。 目前常用方法包括: 天然大地电磁测深方法 、 人工源 频率电磁测深方法 ( 简称频率测 深法 ) 、 人工源瞬变电磁测深方 法 ( 简称瞬变测深法 ) 。 天然大地电磁测深方法 、 人工源频率电磁测深方法 ( 简称频 率

22、测深法 )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 CSAMT) 属于频率 域方法 , 通过改变频率来控制探测深度 。 人工源瞬变电磁测深方法 ( 简称瞬变测深法 ) 为时间域方法 。 应用方向: 在我国 , 电磁测深方法主要用于观测地壳和上地幔物 质结构 、 普查石油天然气 、 煤田 、 地热田 、 寻找地 下水和金属矿产过程 。 大地电磁测深法 :设平面电磁波垂直射入地面 , n层水平 层状介质的层厚度为 hn, 电阻率 n, 界面深度 dn, 每 层波数 kn。 对于任意层 , 场变量的基本方程为: 根据均匀场的特点 , 由亥姆霍兹方程得电磁场的解为: )( 1 (E ; 2 22 A k A

23、i AHAkA )( )( )( )( kz y kz yy kz x kz xx kz x kz xy kz y kz yx ebeaiE ebeaiE ebeakH ebeakH 对于任意层 , 阻抗为: 设第推函数 Rn为: 则第一水平层阻抗 Z1、 电阻率 1和地表阻抗 Z10 关系可写为: n y x n H EZ )( 1 1 n n n nnn Rk kar t hhkthR 2 0 1 0 1 1 1 0 1 1 Z R k i Z 由上式 , 得出大地电磁法所测得的视电阻率的模或振 幅具有以下形式: 按这种方法确定的视电阻率称为 卡尼亚视电阻率 。 大 地 电 磁 测 深 两

24、 层 曲 线 2 1 0 1 Z T 大 地 电 磁 测 深 三 层 曲 线 频率电磁测深法 :采用电或磁偶极场源 , 用改变频率的方 法来控制探测深度 , 而不用增加供电电极距 AB。 对 地层的分辩力强;勘探深度较大等 。 近年来 , 频率深 法已成为国内外应用较广的一种测深方法 。 频率测深视电阻率: s为接收线框面积 , n为匝数 。 A B n s r K MNAB r K I U K I U K z x zz xx H E HH EE 3 2 4 3 K型断面频率测深曲线 A型断面频率测深曲线 H型断面频率测深曲线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原理 CSAMT

25、法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简称。 该方法是九十年代才兴起的一种地球物理新技 术,它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导出了水平电偶极源在地面上的电场及磁场公 式视电阻率 (s )公式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根据电磁波的趋肤效应理论,导出了趋肤深 度公式 f H 256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从上式可见,当地表电阻率固定时, 电磁波的传播深度(或探测深度)与 频率成反比,高频时,探测深度浅, 低频时,探测深度深。人们可以通过 改变发射频率来改变探测深度,达到 频率测深的目的。 九十年代,加拿大凤凰公司和美国的 宗吉公司根据这一理论首先研究

26、制造 了 CSAMT的测量仪器系统,编制了软 件,建立了野外工作方法(见下图)。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接收机 测 量 线 A B4 km 2-4 km 4-8 km 60 发 射 机 Tr ansmitt er S urvey li ne Recei ver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1 0 0 0 -9 5 0 -9 0 0 -8 5 0 -8 0 0 -7 5 0 -7 0 0 -6 5 0 -6 0 0 -5 5 0 -5 0 0 -4 5 0 -4 0 0 -3 5 0 -3 0 0 -2 5 0 -2 0 0 -1 5 0 -1

27、 0 0 -5 0 0 D e p t h ( m ) -1 0 0 0 -9 0 0 -8 0 0 -7 0 0 -6 0 0 -5 0 0 -4 0 0 -3 0 0 -2 0 0 -1 0 0 0 1 4 10 15 20 30 40 50 60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30 140 150 6 0 7 0 8 0 9 0 1 0 0 6 0 7 0 8 0 9 0 1 0 0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CSAMT法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 1)使用可控制的人工场源,信号强度比天然场要大 得多,因此可在较强干扰区的城市及城

28、郊开展工作。 ( 2)测量参数为电场与磁场之比,得出的是卡尼亚电 阻率。由于是比值测量,因此可减少外来的随机干扰,并 减少地形的影响。 ( 3)基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原理,利用改变频率进行 不同深度的电测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 度,一次发射,可同时完成七个点的电磁测深。 ( 4)勘探深度范围大,一般可达 1 2Km; ( 5)横向分辨率高,可灵敏地发现断层; ( 6)由于接收机在接收电场的同时还要接收磁场,因 此高阻屏蔽作用小,可穿透高阻层。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瞬变电磁测深法 即时间域瞬变电磁测深法 , 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 电法勘探的分支方法 。 应用方法: 在阶跃脉冲作用下

29、 , 良导地层中产生的瞬变涡 流电磁场持续时间较长 , 所以在沉积岩地层 内寻找和确定良导地层空间状态时可给出较 好的结果 。 因此 , 瞬变测深法主要用于用于 解决油天然气 、 煤系以及地热勘探等地质问 题 。 水平层状大地的瞬变电磁测深法计算公式: 对于水平多层介质的瞬变电磁测深计算公式 , 多采用 余弦变换或逆拉氏变换方法求解 。 1 1 1 1 2 1 2 2 2 2 1 2 1 1 11 11 Q eQ eQ R d i e R hk hk ti T 三层瞬变电磁测深曲线 (a)H型断面测深曲线 ;(b)K型断面测深曲线 ;(c)A型断面测深曲线 ;(d)Q型断面测深曲线 瞬变电磁测

30、深法的特点 (1)由于 TEM是在无一次场背景情况下观测二次场,即观测的是纯异常,自动消除了 FEM 中的主要噪声源 装置耦合噪声,从而提高了探测精度。 (2) 装置形式灵活多样,可随不同工程任务的要求和施工场地的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装置。 具有施工方便、测地工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及地质效果好等优点。使用同点装置工作, 与欲探测的地质对象能达到最佳的耦合,取得的异常幅度强、形态简单、分层能力强, 从而具有较高的探测能力,并且受到旁测地质体的影响也是最小的。 (3)对于受到导电围岩及导电覆盖层等地质噪声干扰的“矿异常”的区分能力优于 FEM。 在高阻围岩条件下,不存在地形起伏引起的假异常;低阻围岩起伏

31、地形引起的异常也 比较容易识别。 (4)在 TEM测量中,对于线框铺设的点位、方位及形状等的要求相对于 FEM可以放宽,测 地工作简单,工效高。 (5)由于采用不接地回线,不存在接地电阻问题,在基岩出露区、冻土带、沙漠、水泥路 面、河湖海水面上均可进行测量。具有施工方便、工作效率高及地质效果好等优点。 (6)在剖面测量中,由于采集不同时间段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同一点的测深资 料,从而在剖面测量中完成了相应区域的测深测量,提供的地电信息丰富,便于资料 的解释; (7) 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时间窗口进行观测,有效地压制地质噪声,可获得不同勘探深度。 可用加大发射功率的方法增强二次场,从而增加勘

32、探深度。有穿透低阻覆盖能力,探 测深度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勘探范围浅可至几米、深可达几千米;随着采集仪 器、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的进步,勘探深度范围还能进一步的扩大。 (8)TEM的应用领域相对更加广泛。瞬变电磁法可以解决的地质问题有:能源、矿产勘查、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考古探测等。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2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33、110 115 120 E 副井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280 -9 00 -8 00 -7 00 -6 00 -5 00 -4 00 -3 00 -2 00 -1 00 -9 00 -8 00 -7 00 -6 00 -5 00 -4 00 -3 00 -2 00 -1 00 E 主井 0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4000 4050 4100 4150 4200 4250 4300 435

34、0 4400 4450 4500 4550 4600 4650 4700 4750 48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8 72 76 80 84 88 94 100 110 120 135 150 180 250 华丰煤矿-1100水平瞬变电磁勘探200-3线视电阻率断面图 比例尺: 1 :5 00 0 附图 2- 13 4 煤 R P 4000 4050 4100 4150 4200 4250 4300 4350 44

35、00 4450 4500 4550 4600 4650 4700 4750 4800 -1 20 0 -1 10 0 -1 00 0 -9 00 -8 00 -7 00 -6 00 -5 00 -4 00 -3 00 -2 00 -1 00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64 68 72 76 80 84 88 94 100 110 120 135 150 180 250 华丰煤矿-1100水平瞬变电磁勘探500-3线视电阻率断面图 比例尺: 1 : 5 0 0 0 附图 2- 16 4 煤 R P 100 180 260 340 420 500 580 6

36、60 740 820 900 980 1060 1140 1220 1300 1380 1460 1540 1620 1700 1780 1860 1940 2020 2100 2180 - 12 00 - 11 00 - 10 00 - 90 0 - 80 0 - 70 0 - 60 0 - 50 0 - 40 0 - 30 0 - 20 0 - 10 0 0 82 0 线视电阻率断面图 附图 5-3 标 (m ) 测点号 (m ) 19 煤 奥灰 付村断层 高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600 -500 -400 -300 -200 -10

37、0 0 100 2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垂直断层 -850 视电阻率断面图 19 煤 19 煤 附图 5-20 标高 (m) 测点号 (m) F 颜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6 00 -5 00 -4 00 -3 00 -2 00 -1 00 0 100 200 -1 00 0 视电阻率断面图 19 煤 附图 5-22 标高 (m) 测点号 (m) F 颜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420 460 500 54 0 5 80 620 660 700 740 780 820 860 900 940 980 1020 106 0 11 00 1 140 1180 1220 1260 1300 1340 1380 1420 1460 1500 1540 158 0 16 20 1 660 1700 1740 1780 1820 1860 1900 400 -100 0 -90 0 -80 0 -70 0 -60 0 -50 0 -40 0 -30 0 -20 0 -10 0 -1 000 -9 00 -8 00 -7 00 -6 00 -5 00 -4 00 -3 00 -2 00 -1 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