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药剂筛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683293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药剂筛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药剂筛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药剂筛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药剂筛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药剂筛选(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药剂筛选摘 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 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 】是我国近几年玉米 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玉米主要病害。化 学防治是重要的防治方法,为了筛选出高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本实验对8种药剂(代 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阿米西达、爱苗、三唑酮、世高、烯唑醇)进行了室 内毒力测定。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爱苗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 效果最好,EC50为1.84 mg/kg;其次是代森锰锌、世高、烯唑醇,EC50分别为3.14 mg/kg、 3.98 mg/kg、8.48 mg/kg。关

2、键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化学防治1 引言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俗称黄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区继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之后又 一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的叶斑病害。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少数玉米生产 区发生该病,根据其症状曾被称为“黄斑病”。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病害的深 入研究和对病原菌的认识,根据国际对该病的英文称谓,病害的中文名称确定为“弯 抱菌叶斑病” 此病害一般使玉米减产20%-30%,个别地块达50%以上,甚至绝产C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为褪绿小点,病斑逐渐 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在感病品种上病斑较大,一般宽1毫米-2毫米,长1毫米-5毫米, 中央苍白色、黄褐

3、色, 边缘有较宽的环带, 最外围有较宽的半透明草黄色晕圈 , 数个病 斑相连可形成叶片坏死区。此外,弯孢菌叶斑病在不同品种上,特别是在抗病及感病 品种上, 病斑大小、形状、晕圈宽窄等特征差异极大2。高温潮湿天气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该病易与小斑病、圆斑病、眼斑病混淆, 不易 区别, 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从患有该病的地区调运玉米种子是导致一些地方 发病的主要原因。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患病叶和秸秆是主要的初浸染源。该病菌以菌丝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或以分生抱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r,相对湿度低于 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状态越冬。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 ,低

4、洼 积水田和连作地发病较重。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弯孢菌叶斑病的潜育期为 4-5天,持续 显症时间为 8 天。品种与生育期对潜育期影响较小,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 幼龄斑和老龄斑都能产生孢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始期为 7 月下旬至 8 月初,8 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3。我国近些年的研究明确了播种期、施氮肥量、前茬作物和气象因子都会对该病害 的发生程度产生影响。此外菌源量大,品种抗病性差,不良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粗放 也是弯孢霉叶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有报道称在玉米生育期增施氮肥促进玉米健壮, 叶片浓绿,可提高抗性;相反,缺乏营养特别是氮肥不足玉米抗性明显下降,因此玉 米的生理状况通过影响其抗病性

5、也会对该病的发生程度产生影响4。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经对采自我国不同省份的病害标样进行分 离,通过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明在我国引起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 为新月弯抱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Boed.。新月弯抱菌在培养中表现有以下形 态特征:菌落圆形,周缘整齐,气生菌丝绒絮状,灰白色。多数分离物菌落气生菌丝 少,从中央向周围渐变为墨绿色,菌落背面呈橄榄色;产孢量大5。由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与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对该病害的防治应 采用以清除除侵染源为先导,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化学手段以保护无 病区,控制初发病区,治理老病区

6、,更好的控制和防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保证玉米 高产优质。目前我国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抗病育种是防治弯孢叶斑病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引进新的抗病种质资源,通过杂交、生物技术等手段导入抗病基因,拓宽品种的遗传 基础是遏制玉米弯孢叶斑病危害的关键。目前抗性较好的自交系及品种有农大108、 沈试29、沈137等6。(2)轮作换茬和清除田间病茬,减少菌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 中烧毁或深埋。也可以在秋天时深耕、深翻,把病叶残株翻入底层或在玉米收获后进 行浇水,而后深耕!造成湿润的土壤条件!消灭病菌,严禁利用玉米秸秆作架材7。3)加强栽培管理,培

7、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大面积清除田间植株病残 体,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来源。我国北方农户用来烧饭的玉米秸秆,在春播前用不完的,也要适当处理。适当早播,早播可避病、逃病,从而减轻发病。增施肥料。除增施农肥外,要增施氮肥,在考察中看到,凡是土层厚的肥壮地,以及施肥、追肥多的地块,玉米生长繁茂,一般发病都比较轻,重施氮肥可减轻发病30%以上。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 水,创造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植株抗病力,减轻发病程度8。(4)药剂防治。喷洒药剂是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应急措施。因此为了筛 选出高效的化学药剂,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室内毒力测定不同药剂对玉米弯孢霉叶斑 病的防治效果。2 材

8、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供试菌株新月弯抱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Boed.(实验室保存)。2.1.3 供试药剂70%甲基托布津WP (市售),10%世高WP (), 12.5%烯唑醇(),15%三唑酮 (), 250克/升阿米西达, 300克/升爱苗, 50%代森锰锌,70%多菌灵。2.2 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抑菌测定2.2.1 实验原理将不同浓度的药液与融化的培养基混合,制成带毒培养基平面,在平面上接种病 原菌,以病菌生长速度的快慢来判定药剂毒力大小。2.2.2 PDA 的制作与灭菌将200g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沸20-30min

9、,用四层纱布过滤, 将滤液倒入锅中继续加热,并依次加入琼脂18g,葡萄糖20g,搅拌混匀溶解后,补 充水分至1000ml,冷却,分装,加塞,包扎。将装好PDA的三角瓶和操作中一切用 具至于湿热灭菌锅中,调温度至121 ,灭菌20min后取出,冷却后备用辺。2.2.3 制备带毒培养基平面首先将药剂稀释成不同浓度(100ppm、50ppm、10ppm、5ppm、1ppm、0.1ppm、0.01ppm),准确吸取一定量的药液加入到融化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倒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冷却后即成带毒的培养基平面。以没有加药的平板培养为对照,每处理设置 2皿。2.2.4 接种病原菌用 0.4cm 打孔器打取带菌培

10、养基柱(菌饼),然后用接种针或消毒镊子夹取菌饼 放于带毒培养基平面及对照培养基平面上,每皿在正中心放一个。用保鲜膜密封,写 好标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2.2.5 结果检查及表示 培养到预定时间后,取出培养皿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直尺以十字交叉法测 量两个直径,每菌饼两个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菌饼长短直径量取数据,取其平 均值代表菌落大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菌落生长直径 = 两次直径平均值 菌饼直径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生长直径-处理菌落生长直径x 100% 对照菌落生长直径并建立每种药剂的抑制率和药剂浓度对数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抑制中浓 度(EC50 值)23。3

11、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化学药剂剂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由表1可以看出,爱苗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1.840mg/kg;其次是代森锰锌、世高、烯唑醇, EC50 分别为 3.14、3.98、8.48;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阿米西达、 三唑酮的抑制效果较差,EC50在10 mg/kg以上。表 1 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抑菌效果药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mg/kg)爱苗Y=0.9081X+4.7591(r=0.9757)1.84代森锰锌Y=0.3357X+4.8331( r=0.7720)3.14世高Y=0.6549X+4.6070(r=0.9675)3.89烯唑醇Y

12、=0.7206X+4.3309(r=0.9888)8.48三唑酮Y=0.8042X+4.1657(r=0.9333)10.9阿米西达Y=0.4205X+4.0375(r=0.8856)194.5多菌灵Y=0.1837X+4.1845(r=0.7541)275004 结论与讨论本实验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发现8种化学药剂中,爱苗、代森锰锌、世高在室内 毒力测定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最好。而阿米西达和多菌灵的防 治效果较差。实验仅对8中药剂进行毒力测定,而在实际应用中适当的复配剂一般比单剂具有 更好的抑菌活性和防效,而且复配剂具有延缓病菌产生抗性,所以仍需要进行复配剂 的毒力测定以发现更

13、好防效的化学药剂。此外,实验结果仅为室内的研究结果,仍需 要进行大田的实验验证。参考文献1 李晓,杨晓蓉,周小刚,等四川部分地区发生玉米弯抱菌叶斑病J.植护保 护,2003,29(2):58-59.2 赵保祥,于兴昌,赵晓玲,刘之民玉米弯抱菌叶斑病的发病因素及综合防治技术 山东农业科学,2001,33 林丽.玉米弯抱菌叶斑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农技服务.2008, 25(10):794 李济宸、苑凤瑞、周桂芬、李建民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作物种 植.2000,45 王晓鸣,戴法超,朱振东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 发生与防治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Vol.23,No.46 陈梅英

14、 夏瑛光 陈万先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河南农业科学 2000-04-17 刘运华 左淑珍 许崇香 王红霞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Crops2004.58 臧少先,张义奇,石丽军,狄继革,赵来顺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规律及影响因子 研究 Journal ofHebeiAgriculturalSciences Vol9 No2 Jun 20059 赵来顺玉米黄斑病在河北的发生J.植物病理学报,1996, 25 (4): 360.10 戴法超,高卫东,吴仁杰,等一种值得注意的玉米病害弯抱菌叶斑病J.11 植物病理学报, 1995, 25(4): 30.甘贤友,周国顺,袁桂荣,等.玉米弯

15、抱霉叶斑病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1995, 21 (5):24-25.12 石 洁,刘玉瑛,魏利民玉米弯抱菌叶斑病病原菌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 1031 (5): 479-481.13 白金铠,潘顺法,罗畔池.玉米大、小斑病及其防治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14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石洁 1, 刘玉瑛 1, 魏利民 2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的研究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0-10, 31(5):479-48115 张定法.玉米弯抱霉叶斑病初侵染菌源研究J

16、.河南农业科学,199& 8:24-25.16 吕国忠, 陈捷, 白金铠, 等. 我国玉米病害发生 现状及防治措施 J. 植物保护, 1997,23(4):20-21.17 赵来顺,田学军,李玉琴,等玉米黄斑病研究I病原菌鉴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 报, 1995,18(2):43-45.18 戴法超,王晓鸣,朱振东,等玉米弯抱菌叶斑病研究J.植物病理学 报,1998,28(2):123-129.19 曹以勤, 彭金火, 陆家云. 几种禾本科植物上的弯孢菌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0,13(4 增):12-16.20 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936.21 魏景超

17、.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80.22 金敏忠弯抱菌引起的变色米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9,19(1):21-25.23 李贺年,齐巧丽,赵来顺,等.玉米黄斑病研究W.品种抗病性鉴定J.河北农业大 学学报, 1998,21(4):64-68.24 蔺瑞明, 高增贵, 崔明珠, 等.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及遗传初步分析25 . 植物保护,1999,25(5):1-3.26 张中义等植物病原真菌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72-373.27 梅丽艳,李志勇,郭 梅.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产量损失测定及药剂防治. 玉米科学 2003,11(2):93-9528 蒋志良. 浅谈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1534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8, 18(5):53-5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