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张丹)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7680599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张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张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张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张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张丹)(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 -以“铅笔有多长”教学为例关键字: 灵活 自主 体验充分 教学辅助手段恰当 重视能力的培养和与生活的衔接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呢?向来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像我们的数学专家们常说的“教无定法”,经过最近时间的磨课,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一、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是老师能灵活运用教材,打造出有效课堂。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材为学

2、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可见,教材只是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只是教学活动的参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内容的编排并不那么符合学生实际,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那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有效。通过铅笔有多长三次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这节课在“灵活使用教材、打造有效课堂”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1、注重知识迁移,打造有效课堂。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唤醒学生已有的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厘米和米”的概念,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

3、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2、灵活处理教材,打造有效课堂。教材是根据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进行编排的,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就可以掌握所得到的结论,但结论如何得到并不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这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并理清四个长度单位的关系。教材的编排是分米和毫米并列的形式出现,并出示活动后的结论。可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相关的知识结论,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让预习的孩子有新的收获,没有预习的孩子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成长。于是,我改变教学顺序,大胆地尝试根据学生实际,灵活

4、地使用教材。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说的进行一一验证,认识和体验分米、毫米,通过一系列测量活动(课前准备好的1厘米、1厘米6毫米、5厘米、6厘米2毫米、1分米的小棒和大约1毫米厚的卡),学会运用分米、毫米,同时也复习巩固了厘米,并且通过观察尺子,学会用几种方式来表示一种物体的长度,有力地突破了单位换算这一难点。在总结的时候通过给长度单位排队、认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数,把4个长度单位看成是一个整体,联系性地进行教学,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这四个长度单位相邻的关系,以及相隔一个、相隔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图,把复杂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易于学习的知识,教学

5、效果非常好。二、一堂好课应是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主动获取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我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比如:认识分米-建立感念片断 师:1分米有多长?生:手比1拃长师追:一拃长是不是真的大约1分米?用1厘米的小棒验证,大约10个小棒那么长。追:还可以怎么验证?( 用手在尺子上比出1分米。尺子验证)生:手指不动,拇指食指分别对准尺子上的0刻度和10刻度,再轻轻拿开尺子。追:尺子上的010cm,这里还

6、是大约1分米吗?T:那你也能这样比一比吗?比给你的同桌看。追:如果尺子上没有0刻度,又怎样比出1分米呢?预设生:212,313,414追:这些是不是都是1分米呢?生:数一数中间的1厘米,都是10个1厘米。(反复强调) 1分米有几个1厘米?10厘米是多少?利用自主学习、同桌交流或小组探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各个活动都从学生所需出发设计,各个体验不是老师强压给学生,而是学生内心所需,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快乐,展现了课堂的有效性。三、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尊重学生,让每位同学体验充分,理解所学内容,而不是机械性记忆数学知识。 一堂好课我个人觉得环节是否齐全并没有那

7、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体验如何,在体验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比如:在实施教学时,我安排了找一找、比一比、摸一摸、对比等活动充分让学生体验1分米、1毫米有多长,建立概念,同时通过1分米与1厘米、1米,1厘米与1毫米的对比活动,让学生经过体验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因此我觉得在数学课的教学实施中应多让孩子实践,敢让孩子犯错,有时犯错也是进步的阶石,自己亲身经历的比老师的讲述更重要,更能让孩子有所感悟,这种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老师永远不可能预设孩子任何不该出现的情况,与其永无止境的劝诫,孩子不理解的同时还抱有怨愤,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犯错,再晓之以理,这样更能让孩子接受。只有孩子接

8、受了,才能改正,或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四、一堂好课要重视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学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提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可见表达与倾听在教育过程中是何等重要。但在现在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具备了这两种能力呢?在现在的家庭中,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什么事都顺着他们,因此,多数孩子都能明确的表达自己想法,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活跃就是最好表现,但倾听的习惯就差了一些,他们都不再愿意听别人的话,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好,自己比别人说得有水平,根本不用听。有的人则会倾听,但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因为老师太严厉、怕说错

9、而不敢说。还有一小部分人,在学习上不听也不说,对学习已经不感兴趣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让大多数学生都学会表达与倾听,学生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会“表达与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提高学生能力和思维、形成倾听的好习惯。五、一堂好课的教学辅助手段要使用的恰到好处。小学生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的事物容易接受,而对于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课件或学具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验、去发现、去创新,更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利用现代化手

10、段将课件制作得漂亮,加入动画,深深吸引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学具,也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具体形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演变成形象具体的东西,使学生感到能看得见、摸得着,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分析、观察、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有意义学习的机会。但是,在课堂上只是为了用学具而用学具,忽视了学生应该学到那些知识,课堂无重点,没条理,不是通过精心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一种对学具的需求。或者是学具的使用太频繁,势必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果降低。数学课毕竟还承载着它特殊的教学任务,所以课件、学具的使用应恰到好处,应更好地为教学服

11、务。六、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入手。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上课前应充分地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富有情趣的、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素材,如测量学习用品的长度;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1

12、毫米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比如:一、我会量( )厘米( )毫米 ( )厘米( )毫米( )毫米 ( )毫米二、读淘气的数学日记,把不合理的地方圈起来并改正过来。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学校。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0厘米远。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上语文课。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数学老师应充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师大出版社,2002.(5)5 小学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