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公司企业风险管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673517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5.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公司企业风险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公司企业风险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公司企业风险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资源描述:

《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公司企业风险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公司企业风险管理(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公司企业风险管理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 下游应用行业发展状况5三、 必要性分析20四、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21五、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23六、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29七、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原则30八、 损失程度的估计35九、 损失频率的估计39十、 风险衡量的理论基础42十一、 风险衡量的概念43十二、 短期债券融资46十三、 股票融资46十四、 资产负债管理46十五、 建立意外损失基金52十六、 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55十七、 公司简介57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58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59

2、十八、 人力资源分析59劳动定员一览表60十九、 项目风险分析61二十、 项目风险对策64二十一、 SWOT分析说明66二十二、 发展规划分析76一、 产业环境分析“十三五”时期,从全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发展动力深刻转换,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发展新主题。

3、从合肥看,人均生产总值将由1万美元接近2万美元,经济社会处于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在经济发展上进入工业化后期新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上进入现代都市区发展新阶段,在对外开放上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在环境建设上进入生态优先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上进入攻坚冲刺和规范成型新阶段。总体来看,宏观环境对合肥发展有利。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智能制造为标识的工业4.0时代和以新能源为标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为合肥发挥科教优势,加速融入全球发展分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供了宝贵机遇。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的机遇。国家深入实施

4、“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合肥作为双节点城市,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合肥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地位更加凸显,为提升发展能级提供了新机遇。三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随着合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区位优势,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加了商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加快枢纽型经济发展。四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创新试点,为合肥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集聚创新要素资源

5、,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集中精力解决好制约和影响合肥科学发展的各类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一是提升城市地位面临新挑战。地区和城市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合肥城市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有限,与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二是发展动力转换面临新挑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比重不高,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三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城区与县域在发展水平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四是生态环境保护面

6、临新挑战。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较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等将面临更多考验。五是维护社会公平面临新挑战。富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带来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多元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对提高施政水平和保障城市常态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二、 下游应用行业发展状况1、电子陶瓷行业(1)电子陶瓷介绍电子陶瓷是指应用于电子工业中制备各种电子元器件的陶瓷材料,系以氧化物或氮化物粉末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成分进行烧结,通过结构设计、精确的化学计量、合适的成型方法和烧成制度,使其具备机械强度高、绝缘

7、电阻高、耐高温高湿、抗辐射、电容量变化率可调整等优良特性。电子陶瓷在电子设备中作为安装、固定、支撑、保护、绝缘、隔离及连接各种无线电元件及器件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通信通讯、汽车工业、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2)电子陶瓷产业链及精细氧化铝行业所处位置电子陶瓷行业的上游是电子陶瓷粉体,其中电子陶瓷粉体由氧化铝和氧化锆等精细粉体与其他粉体和化工原料等混合配置而成;中游为电子陶瓷基片、陶瓷封装材料、电真空管壳、HTCC陶瓷等电子陶瓷器件;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消费电子、通信通讯、新能源、汽车工业、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精细氧化铝行业处于电子陶瓷行业上游,制造商通过采购工业氧化铝经过深加工产

8、出不同特性的精细氧化铝粉体销售至电子陶瓷器件制造商,电子陶瓷制造商将采购的精细氧化铝粉体与其他粉体材料等混合成电子陶瓷粉体,通过流延、印刷、叠层、切割、烧结等工序生产出电子陶瓷器件销售至下游。电子陶瓷器件对尺寸精度、绝缘性、强度、密度等指标要求高,生产流程长且复杂,在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形成较高壁垒,尤其是电子陶瓷粉体配置尤为重要,粉体配方中纯度、颗粒大小、化学成分、结构分布等的细微改变都可能影响到电子陶瓷器件的电性能、强度、密度、抗衰、耐磨性等,而精细氧化铝粉体是大部分电子陶瓷粉体配方中的主材,因此精细氧化铝粉体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电子陶瓷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3)电子陶瓷行业市场规模

9、根据观研天下统计,全球电子陶瓷市场规模随下游终端发展和应用范围扩展稳定增长,2019年达到241.4亿美元。从竞争格局来看,日本和美国企业在电子陶瓷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其中日本在电子陶瓷领域以品类多、产量大、应用广泛、综合性能优著称,占据了电子陶瓷市场半数份额,国内企业未来仍有较大的替代空间。(4)精细氧化铝在电子陶瓷行业主要应用电子陶瓷基片是现阶段国内电子陶瓷产业较为成熟的产品之一,使用精细氧化铝作为主材制成的电子陶瓷基片兼具性能良好、成本适中的特点。与塑料和金属基片相比,陶瓷基片具有耐高温、电绝缘性能高、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低、热导率大、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陶瓷基片是对厚膜电路元件及外贴元件形

10、成支撑底座的片状材料,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陶瓷基片上制成陶瓷基板,可产生类似PCB板的刻蚀效果,具有良好的载流能力,因此,陶瓷基片具有承载固定厚膜式电阻和互联导线的作用。陶瓷基板可以进一步生产制造成片式电阻器、高压聚焦电位器、厚膜集成电路、小型电位器、功率半导体等。根据GlobalInformationInc.预测,2020年全球陶瓷基板市场规模约66亿美元,在2020年至2027年间将以约6.0的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三环集团目前是全球氧化铝陶瓷基片第一大供应商,2020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50%,日本丸和与台湾九豪分别为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供

11、应商。(5)陶瓷封装材料集成电路封装是将芯片在封装基座上布局、固定及连接,并用绝缘介质封装形成电子产品的过程。通过封装,一是为芯片和器件提供安装平台,使之免受外来机械损伤;二是防止环境湿气、酸性气体对芯片和器件上电极的腐蚀损害,满足气密性封装的要求;三是实现封装外壳的小型化、薄型化和可表面贴装化;四是通过基座上的金属焊区把芯片和器件上的电极与电路板上的电极连接,实现内外电路的导通。封装基座根据基础材料不同分为金属基、陶瓷基和塑料基。陶瓷封装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为氧化铝,由印刷有导电图形和冲制有电导通孔的陶瓷生片,按一定次序相互叠合并经过气氛保护烧结工艺加工后而形成的一种三维互连结构。陶瓷是一种先进

12、的封装材料,相对于传统塑料和金属材料的优势在于低介电常数,高频性能好;绝缘性好、可靠性高;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高;气密性好,化学性能稳定;耐湿性好,不易产生微裂现象等。陶瓷封装材料主要用于封装石英晶振、声表面滤波器、高端CMOS摄像头、大功率LED、汽车电子以及军工元器件等发热量较大的高端芯片。集成电路制造主要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三个子领域,封装测试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该业务实质上包括了封装和测试两个环节,由于测试环节一般也主要由封装厂商完成,因而一般统称为封装测试业。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封测市场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从2016年的510.00

13、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594.00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全球封测市场规模将达到722.70亿美元。国内封装测试市场增长较快,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从2016年的1,564.3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509.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54%,远高于全球封测市场年复合增长率3.89%。未来,随着5G通信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视觉识别、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快速兴起,应用市场对芯片功能多样化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先进封装在高端逻辑芯片、存储器、射频芯片、图像处理芯片、触控芯片等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5年我国封测市场规模将达到3,55

14、1.90亿元,其中先进封测市场规模将达到1,136.60亿元,2020年-2025年我国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9.91%,远超过传统封装市场增长速度。随着芯片不断朝着小型化、集成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对封装材料的散热性、绝缘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气密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陶瓷基封装材料的应用比例亦不断上升。目前,日本京瓷和日本住友等国际企业在陶瓷封装材料领域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高端芯片封装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需求旺盛。(6)电真空管壳电真空管壳亦是国内电子陶瓷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电真空管壳是一种气密绝缘外壳,与导电回路、屏蔽系统、触头、波纹管等部分组成陶瓷外壳真空灭弧室

15、,是环网柜、开关柜的关键组成部分。精细氧化铝以其散热和绝缘性能好的特点,成为生产电真空管壳的主材。真空灭弧室下游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铁路、通讯、工业高频加热等行业的配电系统,具有节能、节材、防火、防爆、体积小、寿命长、维护费用低、运行可靠和无污染等特点。真空灭弧室直接应用于下游电力控制系统以及各种工业用电系统,因此行业景气度与电网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真空灭弧室市场整体保持稳定,2020年国内需求量约为249万吨,市场规模约30亿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

16、来能源转型的重要窗口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对我国配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不断满足用电需求,提高供电质量,着力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促进智能互联,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构建现代配电网。在电力行业加强配网建设的大趋势下,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真空灭弧室市场容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在3.5%左右。2、电子玻璃行业(1)电子玻璃介绍电子玻璃是应用于电子、微电子以及光电子领域的高性能玻璃产品,主要包括基板玻璃、盖板玻璃等,具有光电、热电、声光及磁光等功能,目前技术及应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工控屏等智能平板显示器。与普通玻璃相比

17、,电子玻璃在物理性质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厚度更薄,抗压强度更大,热膨胀性更小。(2)电子玻璃产业链及精细氧化铝粉体行业所处位置精细氧化铝粉体位于电子玻璃产业链上游。盖板玻璃和基板玻璃一般为熔融玻璃液利用溢流法稳定成型而成,其中,精细氧化铝粉体是配置熔融玻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用量仅次于石英粉,是重要的结构性功能材料,起到提高玻璃韧性和透光率的作用。电子玻璃配方是电子玻璃制造的核心技术所在,需要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稳定的配置方案,正确的配方对电子玻璃的光学性能、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能起到决定性影响,也关系到电子玻璃成品的良率。电子玻璃产业链中游为基板玻璃、盖板玻璃等电子玻璃原片制造企业,如美国康宁、日本旭硝

18、子、彩虹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南玻集团、东旭光电等;中下游为电子玻璃深加工企业,如蓝思科技、博恩光电等;下游为智能显示产品生产企业,例如笔记本电脑、电脑显示器、液晶电视、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器等生产企业。(3)电子玻璃用精细氧化铝的主要应用方向电子玻璃用精细氧化铝是生产LCD面板和OLED刚性面板中基板玻璃和盖板玻璃的关键原材料。平板显示按照发光技术分类包括LCD、LED、OLED、等离子显示、电子纸显示技术等,相较于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CRT,平板显示具有节能环保、低功耗、低辐射、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等优点。显示技术中,LCD具有的工作电压低、功耗低、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好、应用范围广、成

19、本低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平板显示产业中较为主流且成熟的产品;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画质较高,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宽色域等高画质显示的特点,在高端电子产品中应用较多,逐渐成为新的主流显示技术。基板玻璃的质量对面板成品的分辨率、透光度、厚度、重量、可视角度等指标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发光材料形态不同,LCD面板和OLED刚性面板中基板玻璃的数量也不相同,LCD面板需要两张基板玻璃,而OLED刚性面板只需要一张基板玻璃。盖板玻璃在基板玻璃上层,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并保证其在受到撞击或摩擦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因此对硬度、抗摩擦性,抗冲击性要求较高;高铝玻璃相较于普通玻璃具有更高强度,在高端盖

20、板玻璃中应用广泛。(4)电子玻璃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规模根据IHSMarkit数据,2018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为38.3亿片,TFT-LCD和AMOLED技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其中TFT-LCD面板市场规模约为26.5亿片,占比约为69.19%。预计至2022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将接近40.0亿片,持续保持较高出货量。电子玻璃属于高科技产业,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并配合以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外企业较早进入电子玻璃领域,并通过大量的投资和持续的研发,建立起绝对的领先优势和行业壁垒,其中美国康宁和日本旭硝子是行业的龙头。在基板玻璃和盖板玻璃细分领域中,美国康宁市场占有率都接近或

21、超过50%,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约为90%。根据MaiaResearchandAnalysis统计和预测,全球电子玻璃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79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84亿美元,其中基板玻璃是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市场规模占比超过65%。近些年,平板显示行业在电脑和手机等传统领域市场增速放缓,但是随着车载显示、智能穿戴设备等应用范围的扩大,将迎来新的行业爆发机遇,至2027年电子玻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7亿美元。从我国电子玻璃行业发展来看,国家及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行业发展,国内龙头企业在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并具备了产业化能力,逐步开始国产替代进程。随着国内电

22、子玻璃制造技术逐渐成熟,生产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国产化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国内产业链上下游规模也将相应增长。3、输变电行业精细氧化铝粉体是生产高压和特高压电器绝缘材料的重要原材料,高压电器和特高压电器广泛应用于生产输变电设备,是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输变电行业介绍输变电是指电厂向电网输电的电能传递过程。输变电分为高压输电和变电,高压输电是发电厂通过变压器将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升压后传输的一种方式,在相同输电功率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高压输电能减少输电时的电流从而降低因电流产生的损耗;变电是为了满足电力用户安全的需要,又将电压降低,并分配给各个用户。高压和特高压输变电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

23、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能大大提升我国电网输电能力。特高压电器是指在特高压线路中实现关合、开断、保护、控制、调节、测量功能的设备,可在特高压电路中起控制或保护等作用,属于输变电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将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和运行安全。(2)特高压电器产业链及精细氧化铝所处位置精细氧化铝具有绝缘和耐热的特性,可以用于生产输变电系统中高压和特高压电器里绝缘材料。高压和特高压电器包括变压器、换流阀、控制保护系统、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高压开关、高压串联补偿装置、特高压互感器、平波电抗器、特高压电容器、避雷器、绝缘子、套管、导地线等。高压和特高压电器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高压和高压电

24、器原材料主要包括传感器、金属材料、绝缘材料、电子元器件等。中游为高压和特高压电器生产制造商,主要负责高压和特高压电器的生产、销售、研发和售后服务,主要业务来源于高压交流项目建设以及高压直流项目建设。下游应用为电网建设和用户工程,高压和特高压电器行业下游市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基本来自于国家电网建设单位,下游行业的需求直接影响行业发展状况,因此下游议价能力较强。精细氧化铝处于特高压电器上游的前端,可作为填充材料用于生产特高压电器用绝缘材料,起到导热和绝缘的作用。(3)输变电行业市场规模输变电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

25、系列配套政策支持电力电网建设,如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国智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有力地推进了配电网建设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国家电网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提出,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2022年1月13日,国家电网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计划2022年电网投资达5,012亿元,同比增长5.96%,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每年投资金额有望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在新基建需求、地缘能源转移和“一带一路”输出电网建设的驱动因素下,电网建设

26、和转型升级需求强烈,电网投资金额稳步增长将带动了输变电行业持续发展,高压电器和特高压电器市场亦将受益,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4、锂电池隔膜涂覆行业锂电池隔膜用精细氧化铝是锂电池隔膜无机涂覆材料,可有效提升隔膜的热收缩性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1)锂电池隔膜涂覆介绍锂电池隔膜是锂电池的关键材料,用于分隔正、负极,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允许电解质离子自由通过,以完成电化学充放电过程。其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隔膜制造工艺来看,隔膜基膜制造根据微孔成孔机理主要分干法和湿法两种。相对于干法工艺,湿

27、法工艺技术制备的隔膜微孔分布均匀性好,孔隙率高,亲液性好,内阻较低;同时具备闭孔温度低、双向拉伸强度高的特点,可以制备较薄的隔膜,符合锂电池高能量、轻量化发展趋势。湿法隔膜的主要原材料聚乙烯的热变形温度低于干法隔膜主要原材料聚丙烯,因此热稳定性相对较差,但经涂覆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其在性能上超越干法隔膜。因此,目前湿法隔膜配以涂覆技术逐步成为隔膜的主流技术。(2)锂电池隔膜产业链及精细氧化铝所处位置精细氧化铝是锂电池隔膜涂覆的关键材料,锂电池隔膜主要原材料聚乙烯和聚丙烯熔点相对低,热稳定性较差,其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明显的收缩甚至破裂,从而导致电池发生短路。隔膜表面单面或者双面进行涂覆可以显著

28、提高高温稳定性,缓解隔膜热收缩造成的电池正负极接触、燃烧、爆炸的安全问题,经涂覆后隔膜厚度增加,隔膜的稳定性和寿命都有显著改善。在涂覆技术路线方面,涂覆材料主要包括无机物涂覆、有机物涂覆和功能性多层涂覆。无机物涂覆指的是以氧化铝、勃姆石为代表的无机陶瓷粉体,能够提高隔膜的耐髙温性能。与有机涂覆和功能性多层涂覆技术相比,无机涂覆隔膜的可拉伸强度和热收缩率更好,且技术更加成熟,下游客户已形成产业化应用。根据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白皮书(2020年)数据,2019年中国锂电池涂覆材料出货量为1.55万吨,其中无机涂覆材料出货1.40万吨,占比达90.32%,无机涂覆材料为市场主流的涂覆材料。2014

29、年以前,涂覆隔膜主要用于高端数码产品,市场需求较小,此后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涂覆隔膜销量快速增长。随着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对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涂覆隔膜的市场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根据GGII统计,2021年无机涂覆膜用量为15.7亿平方米,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17%。考虑到动力电池领域和储能领域磷酸铁锂电池涂覆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消费电池领域逐步采用新兴涂覆技术,预计涂覆隔膜市场仍将维持迅速发展态势。根据GGII预测,2025年预计无机涂覆膜用量为39.0亿平方米,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54%。(3)锂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状况及

30、市场规模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根据GGII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50万辆,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47.85%,且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仍将维持稳步增长趋势,2025年达到2,100万辆,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07%。从中国市场来看,随着国内新能源电池和整车技术不断提升,用户驾乘体验提升的同时解决了车主里程焦虑,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实现从政策驱动向产品驱动切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6.90%,市场增速超过预期;预计2022年销量达到500万辆,同比增

31、长42.05%。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带动动力锂电池行业持续增长。根据GGII统计,2021年全球和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分别为375Gwh和226Gwh,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50.23%和48.78%。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放量、锂电池技术的进步及锂电池厂商逐步扩产,预计动力锂电池行业仍将维持快速发展趋势,根据GGII预测,到2025年全球和中国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到1,550GWh和1,070GWh,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2.59%和47.51%。近年来,随着动力锂电池出货量的提升和出口量的持续增加,国内锂

32、电池隔膜出货量逐年提升。2021年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达到78亿平方米,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50%。根据GGII预计,2025年锂电池隔膜出货量将达到330亿平方米,其中湿法隔膜出货量达到260.0亿平方米,占比接近80%。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

33、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根据上面的分析,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以下4个模块。(一)信息数据仓库和相应的数据管理方案模块用于收集和累积风险管理信息。主要负责对与风险相关的所有当前和历

34、史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与存储。就企业而言,其信息源主要包括6个部分,即国家政策和法律、市场、行业、竞争对手、供应商、用户和企业自身。该模块主要搜集对企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且要分门别类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加工整理过程中判定信息的真伪和虚实,达到信息过滤的目的。通过所建立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能够找出企业风险之所在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专业的模型库对其后果作出定性分析。(二)风险分析工具模块用于建立风险模型设计及实施,包括内部评级、可预见损失、不可预见损失、压力测试、风险值及风险资本平衡收益率等方面的模型。主要是根据第一模块中提供的风险信息,认定风险的来源和类型,并对其进行充分的评估

35、,确定其轻重缓急。做好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系统中对共性的东西采用统一模块处理,对个性的东西采用设置参数的方法来定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以及周期,最终提出风险点。因为企业每一种风险的大小到底如何,必须依靠一定的数据指标,构建测算风险程度的计量模型。因此,所构建的风险管理系统必须有相应的模型库和方法库,通过二者的协同运算,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概率及其风险程度作出定量估算,对某些不确定因素确定其变化范围。(三)业务管理系统模块实现业务风险决策的电子化和自动化,确保业务得到及时处理,并有效监控相关风险。风险克服决策模块。主要针对第二模块中提出的风险点进行对策研

36、究。具体而言,包括:把握风险可能产生的真正原因;把握由风险影响可能使企业遭受的损失;克服风险策略的制定;消除风险所需的经营资源及重新配置;实施策略与监督;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可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数据支持,能够提出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对策。可由外界人士分析,也可建立储备有一定专家知识的知识库。通过该模块,企业风险管理办公室可以据此编制相关的风险管理报告并可以检索日常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四)在线数据分析及报表处理模块实现组合层面的风险管理、收益测算、定价、对资本充足率(含压力测试)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类型风险管理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备以上基本功能模块。五、

37、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应用结构、数据结构和技术结构3个部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亦如此。(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架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架构上包括应用层、数据层与技术层3个重要部分。(1)应用层架构提供企业所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功能。(2)数据层架构定义应用系统所需的资料及存取界面,应考虑资料库建造与资料的完整性。(3)技术层架构定义系统运作之软硬件环境,建造时应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其中技术结构涉及的主要是技术环境所涵盖硬件平台和相关基础设施,以实现三层应用要求:客户服务、业务服务、数据服务。系统通过对综合业务系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量化和控制,完

38、成在业务系统中的风险衡量和评估、风险的监管和汇总,从而为企业在资产组合管理和全面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完成内部资金定价、资本、资产分配和企业业绩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辅助。(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界定1、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层架构设计有关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层架构设计,须考虑企业各层级目前与未来可能的风险管理功能需求。原则说明如下。(1)应用层架构的功能应包括:市场、经营与信用风险等管理,资本配置,资产负债管理,绩效评估及相关管理报表等。(2)使用者应参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与系统测试,以确保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3)除界定功能外,亦需确认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所采用解决问题方法之可行

39、性。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分配企业所使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根据组织内的控管层级,明确规范及分配集中式风险控制处理及个别业务单位分散式风险控制处理的形态与层级。原则说明如下。(1)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风险控制处理组织架构及控管方式相搭配。(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采用集中式(中央层级向下分派)信息管理方式,以确保跨部门与跨产品间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与模型及资料的一致性。(3)企业若采用分散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必须注意不同单位间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与市场资料是否具有一致性。(4)选择集中式或分散式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取决于企业对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要求,控制程度的要求,以及集中式系统执行

40、的可行性。3、信息传送频率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时,应考虑不同风险报告书显示的频率,对象与格式。原则说明如下。(1)产生及时的信息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但是实际产生的频率仍应参照使用者的需求而定;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应有不同的信息内涵与报告格式。(2)信息呈现方式可以是报表或线上查询,而线上查询的格式则可由使用者自己定。(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必要时,亦可考虑包含以下功能:交易前风险评估流程、交易前情景分析及相关交易之后的资料及时更新等。(三)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的完整性1、数据库的建立企业建造数据库时应考虑数据结构,数据明细与数据存放地址。建立数据库的关键要素有:按照企业的决策目标

41、,选择需要包含的数据类别及每种数据类别所应搜集的数量,这些数据类别的多少及数量取决于经济单位认为是否能够满足决策;决定数据的格式、类型及执行RMIS预期功能所要求的随机存取,直接调用能力;修改和定期检查实际数据。原则说明如下。(1)数据库基本框架应考虑风险信息传输的格式与频率,也要减少重复数据以提高效率。(2)选择数据应考虑数据的形态,数据形态可分为动态资料与静态资料两类。动态资料是指与交易相关及必须定期更新的资料。包括:交易资料一包含详细的交易信息,如交易对手、产品类型、交易日期、交易金额、现金流量、币别及汇率等;交易部位及价格等资料。静态资料则是指更新频率不高的相关资料,如产品类型(代码)

42、、客户资料、风险限额与风险模型等资料。(3)建立规则时还应考虑:资料储存的详细程度、分析方法的复杂程度、数据库系统本身的效能。这些因素将影响资料库的执行效率。2、数据的完整性与所有权企业应经过验证与确认的程序,以确保风险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并规定相关资料的所有权与维护责任。原则说明如下。(1)经过使用者端系统与管理中心系统,进行资料完整性确认。使用者端系统:必须确保风险信息来源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于信息更新时进行自动检查。管理中心系统:应确认风险信息整合建立在一致性的基础上,特别是业务单位对获利及损失的信息必须与会计部门的资料一致。(2)为了确认风险管理程序所使用资料正确性,必须指派专职部门负

43、责资料维护与更新工作。(四)技术架构的建造与系统的安全性1、信息技术搭配企业建造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框架时,应确认该系统与企业原有信息平台的相容性,其框架应包含硬件平台,作业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与通信基础架构等。原则说明如下。(1)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框架应包括:硬件平台一须考虑企业既有平台,以及跨平台间的连接效率;作业系统主要考虑为对开放式环境的需求,以及设定多功能以确保最大效率;通信基础框架必须考虑不同部门间数据转移的网络连线需要,同时须考虑应用程序间数据传输的中介软件;数据管理系统一应依据企业技术程度及资料库复杂程度,决定采用数据库类型;风险控制软件风险控制软件的开发或采购应配合风险管理

44、的需求;图形化使用者界面一力求使用界面的人性化。(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框架的设计,其复杂程度与本身需求相配合,应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缓,外购需要及新产品与新业务未来的扩展性。2、系统与模型的安全性企业建造的风险管理技术框架必须规范所需的安全程度,以确保企业信息,系统与模型的完整性与机密性。完全性相关领域包括:存取权限、使用者控管、线路安全性与模型安全性。3、系统备份,恢复和紧急应变措施企业通信设备故障时仍能正常运作,事故的处理并应制定完整的紧急应变措施。主要范围应包括:灾难恢复、容错、备份与应对策略。4、风险管理信息专业人才为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作,企业应有专职的信息人员从事风险管理信息

45、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5、信息技术的开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委外购买,皆应在可管理的状况下,注意其功能的实用型、可扩充性与可执行性。在选购已编好的RMIS软件或雇用其他软件企业编制或经济单位自己编制RMIS软件时,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可靠性、友好的用户界面、灵活性、综合性、容错性、兼容性、分析能力、安全性、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开放程度、供应商或系统商的专业能力及支援能力。六、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系统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RMIS储存与风险相关的数据并允许进行数据的检索。该系统可以为报告的编制提供输入信息,它肩负着存放与企业风险相关的所有当前和历史信

46、息的重要作用。其中存放的信息包括风险识别文件(通过使用模板文件)、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文件、合同可交付成果(如果适用)以及其他风险报告。风险管理办公室将使用该系统的信息,编制提交给高层管理层的报告并检索日常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通过使用风险管理模板文件,每个风险项目都可以编制一套标准的报告,用以定期汇报使用,并且能够针对特殊要求编制特殊报告。该信息与失败报告信息系统和经验教训信息系统息息相关。具体而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

47、报告、披露等。(2)采取措施确保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输入的业务数据和风险量化值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对输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未经批准,不得更改。(3)能够进行对各种风险的计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测试;能够实时反映风险矩阵和排序频谱、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监控状态;能够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报警;能够满足风险管理内部信息报告制度和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要求。(4)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既能满足单项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能满足企业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5)确保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

48、改进、完善或更新。(6)补充、调整、更新已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风险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业务流程及管理软件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同步运行。七、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原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对于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领域知识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对企业风险的成因、分析与评估方法、模型的建立等要十分了解;其次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和过程也要十分清楚。国外很多银行开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是自主开发、借助外力、积累经验、调整改进,很值得国内企业参考借鉴。企业的风险管理涉及单位的各个部门、整个运营和管理流程和全体人员,是一

49、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除了要遵循信息系统设计时的一般原则之外,还要根据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特殊性及其对风险管理的特殊要求,遵循一些特殊原则。1、一般原则(1)规范系统开发过程。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软件工程的规律来组织系统的开发、必须建立严格的软件工程控制方法,要求开发组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软件工程规范。经验证明,没有规范就不可能开发出用户满意的系统。(2)正确的开发策略与方法。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降低开发费用及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必须借助于正确的开发策略和科学的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很多种,如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战

50、略数据规划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对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以采用复合的开发策略、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以原型演化法作为系统开发的过程模型,以面向功能开发方法为主、结合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的方法进行开发,在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中借鉴项目管理的管理思想。(3)整体性原则。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必须从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企业的风险,从整体目标和功能出发,正确处理各风险管理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为了使这一大系统能够协调地运行,前提条件就是所有子系统的信息要素必须

51、有统一规定,有一套公认的标准和规范。(4)分解协调原则。企业经营和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面临的风险在种类、风险因素的来源上都更加复杂、多样,因此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可想而知。分解协调原则,就是要求在建立信息系统时,要把复杂问题转化成若干相对简单的子问题以方便求解。在处理各类子问题时,还必须根据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行为、功能与目标,以保证整体功能目标的实现。(5)目标优化原则。所谓目标优化原则对简单系统来说,是求最优解,对复杂系统来说,求的是满意解。鉴于目前在理论领域,某些风险还不能用准确的量化指标来加以衡量,有些风险即使理论上已经有了评估模型,但也可能由于现实的数据问题,

52、还不能实现。因此,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在目前的条件下,最大可能性地去实现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即达到目前所能达到的最满意的风险管理目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5原则是系统方法中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5个主要原则,并非全部原则。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需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求解的具体方法和策略。2、特殊原则(1)易用的原则。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于财务、人事等业务软件,只需要少数人经过培训、掌握使用方法就可以,而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岗位、多个人员的工作。因此,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风险因素的录入系统,要在保证全面、完整地基础上,容易操作,简单易用。(2)整体性保障原则。企业

5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数字神经系统,影响到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每一个风险要素都应纳入此系统,因此,它需要与各项业务系统有通畅的信息接口,充分利用原有的系统资源。新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虽然与其他各业务系统有交接,但又独立于其他任何一个系统,其他系统的运行本身并不影响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它自身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专门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完整系统。并且,此系统内部的各功能模块,也可以独立升级、增添或自行设计开发,以保证整体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3)实用性与适应性原则。由于风险管理的复杂性,所以构建的该系统必须更加注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

54、供技术支撑。由于很多风险是不可预知的,随着企业与环境的发展,新的风险随时可能出现,所以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从最开始就应该适应于多种运行环境,而且还必须具有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变化的环境和需求。例如,对某类风险及没有考虑到的风险因素,要在技术设计上为留待以后的系统改进做好准备。(4)先进性与发展性原则。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业务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的。企业的各项业务信息,是在业务活动中产生、通过业务信息系统采集处理的。其收集和提供的信息,既有企业经营管理中产生的内源信息,又有社会经济的外源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在企业内部交流传递,而且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进行交换,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保证风

55、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获得足够的基础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必须建立一个快速有效的风险信息收集网络。因此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要采用当代最新技术,建立一种新的、开放的现代风险管理系统。八、 损失程度的估计风险损失程度是指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值,即风险价值。在衡量风险损失程度时,除了需要考虑风险单位的内部机构、用途、消防设施等以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损失形态、损失频率、损失金额和损失的时间。(一)同一原因所致各种形态的损失同一原因导致的多形态的损失,不仅要考虑风险事件所致的直接损失,而且还要考虑风险事件引起的其他相关的间接损失。一般来说,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更严重。例如,尽管汽车碰撞发生的次数大

56、于因碰撞所致的潜在损失,但是因责任诉讼所致的责任损失往往大于汽车因碰撞所致的损失,因此,一般来说,汽车责任风险的所致损失大于财产损失风险。(二)单一风险事件所涉及的损失单位数单一风险事件所引起损失的单位越多,其损失就越严重,损失程度和风险单位数大多呈正相关关系。(三)损失的时间一般来说,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越长,损失频率越大,损失的程度也就越大。估计损失程度不仅要考虑损失的金额,还要考虑损失的时间价值。(四)损失金额一般情况下,损失金额直接显示损失程度的大小,损失金额越大,损失程度就越大。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损失金额的大小使损失频率、损失时间的估计变得微不足道。1、单次风险事故所致损失金额单次风

57、险事故所致的损失金额一般来说不能全部列举出来,它可以在某一区间内取值,因此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对于损失金额的概率分布,很多经验数据表明可以利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帕累托分布等来进行拟合估计。2、一定时期总损失一定时期总损失是指在已知该时期内损失次数概率分布和每次损失金额概率分布的基础上所求的损失总额。一定时期总损失金额为发生一次损失时的损失额,加上2次损失发生时的损失额,等等。为简单起见,以例子说明。3、随机模拟法的应用现实中,企业财产损失次数的分布和损失程度的分布可能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以上逐个分析各种可能的方法太烦琐,甚至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应用到随机模拟的方法。随机模拟法是一

58、种仿真的方法,通过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模拟企业财产在较长时间内(如100年)发生损失的情况,从中得到年总损失额的分布。具体过程是:首先规定随机数大小与损失次数的关系、随机数大小与损失程度的关系,然后开始第一轮模拟。产生一个随机数,看其代表的损失次数,假如这个随机数代表该年发生N次损失,则再生成N个随机数,对应于每次损失中的损失额,把这N个损失额累加起来,就得到了第一轮模拟中的损失额。接下来开始第2轮,第3轮,一直模拟下去,直到达到要求的轮数。这样就可以得到年总损失额的概率分布。当然,由于总的模拟轮数偏少,表中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在这种少轮次模拟中出现的损失额其概率是偏高的。在实践中,可以采用计算机

59、进行模拟的计算,因而可以进行上万轮的模拟计算,以得到比较可靠的模拟结果。4、均值和标准差的估算有时人们只关心损失幅度的某个特征值,如均值和标准差。这时就可以直接对总体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区间估算。不同的数据量,采用的方法也不同。(1)样本容量较大,已知样本均值和抽样误差,估计总体均值。(2)样本容量较小,总体为正态分布而o未知时,估计总体均值。(3)样本容量较小,总体为正态分布时,估计总体方差。(五)所需暴露单位数量的估算根据大数定律可知,随着暴露单位的数量趋于无穷大,实际的损失频率将会趋近于期望的真实损失频率。但在实际中,一个组织的暴露单位的数量绝不可能无穷大,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而

60、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数字几乎称不上“大”。因此,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当样本不够充分大时,会导致多大的错误?也就是说,风险评估并不是百分之百地以一种概率的说法对未来进行预测,尽管概率就已经体现了不确定性,但实际中由于许多统计原理所需的条件不能满足,这种预测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情况,风险经理可能会有另一种问法:“为了有95%的把握使最大可能损失的估计值与真实值的差别不超过5%,必须有多少暴露单位?”或者说,如果风险管理者希望有(1a)的把握保证,企业面临的某种实际损失率与给定的预期损失率之差的变动程度不超过E,则风险单位数要多大才能满足上述要求?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假设损失是以二项

61、分布假定的方式发生的,即风险单位发生损失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每个风险单位损失发生的概率不变。这样,当n足够大时,损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从以上影响损失的因素可以看出,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损失的程度而不是损失发生的频率。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的大小具有随机性,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是衡量风险的两个重要指标。但是,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损失的程度而不是损失的概率。九、 损失频率的估计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估算损失次数和损失幅度的概率,并建立一定形式的概率分布。常见的方法有两种:根据经验损失资料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应用理论概率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根据经验损失资料建立损失概率

62、分布表。利用经验损失资料构造概率分布的首要任务是使收集的资料足够多,并且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当企业自身缺乏经验数据时,可以利用来自保险公司、同业公会、统计部门等的经验数据作补充。风险管理人员应该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相关的经验损失资料,包括风险单位的特性和数量、事故发生的日期、造成事故损失的原因、每次损失金额、每次损失事故涉及的风险单位等数据。当风险管理人员掌握了大量在相同条件下风险单位发生的损失资料后,可以通过统计整理和分析,获得经验损失概率分布,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生的损失情况。根据“大数法则”随着观察样本量的不断增加,实际观察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将逐渐减小,估计精度不断提高。应用理论概率

63、建立损失概率分布表。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通常没有足够多的观察资料来建立损失概率分布,但是可以从中发现某些类型的损失结果呈现出某些统计规律。比如,损失事故发生的次数可以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服从二项分布或泊松分布,损失金额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通常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等。由此,利用经验数据来拟合模型的待定参数后,就可以得到损失概率分布表,进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损失情况。在衡量损失频率时,需要考虑三项因素:风险单位数、损失形态、损失事件(或原因)。这三项因素的不同组合,会使风险损失频率的大小不同。下面举例说明风险单位数,损失形态、损失事件不同组合下的损失频率估计。(1)一个风险

64、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单一损失形态的损失频率。如果某一事件发生,另一事件不可能发生,这两个事件是相互排斥事件。(2)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多种事件所致单一形态的损失频率。如果两种或多种事件能在同一时期内发生,那么这些结果共同发生的概率就需要计算得到。(3)一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多种损失形态的损失频率。(4)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单一形态的损失频率。多个风险单位遭受单一事件所致损失的概率取决于这些风险单位是否独立。如果两个风险单位具有这样的特性,其中一个风险单位遭受事件的损失,不会影响另一个风险单位损失的概率,则称这两个风险单位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两个风险单位是相关的,可以用条件概率来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两个风险单位A、B都发生损失的概率是两个概率的乘积:A风险单位发生的概率;在A风险单位发生事故的情况下,B风险单位发生的条件概率。在A风险单位发生的条件下,B风险单位发生的概率,称为A风险单位对B风险单位的条件概率。如果两个风险单位不相互独立,那么,计算多风险单位遭受一个风险事件的损失概率,就需要考虑条件概率。根据相关性风险单位的计算,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条件概率越大,风险单位的相关性越强。一个风险单位发生事故,另一个风险单位不发生事故的概率越小。如果两个风险单位完全相关,则一个风险单位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