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7662333 上传时间:2020-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化学实验报告篇一:(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竞赛 级班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 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 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 体,用玻璃片盖好,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 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

2、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 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实验装置图 疑问讨论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竞赛 级班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 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目的 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实验器材、药品 大试管(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 性。 4.

3、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 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 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 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实验装置图 疑问讨论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竞赛 级班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目的利用事先备好的一瓶氧气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验证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药品 集气瓶(125mL)木炭、澄清石灰水、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石棉网。 实验步骤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 炭,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烧 到发红,移开盛满气体的 集气瓶口的玻璃片

4、,慢慢 地把坩埚钳插入到瓶的底 部并观察木炭在氧气燃烧 的现象。 3. 待燃烧停止后,取出坩 埚钳。往集气瓶中加入少 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后观察现象。 4. 整理复位。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篇二:(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带报告 97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八年级班0801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 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

5、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 项准备工作。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 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 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 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图 疑问讨论 评语 教师签名: 97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八年级级班0802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装置图 疑问讨论 评语 好 教师签名 97中学化学实验报

6、告 八年级班0803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 篇三:初中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模板 _课程 实验名称姓 名学 号班 级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评 分 指导老师同组其他成员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等,可附页):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汇 总(一)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

7、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 例如: 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

8、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

9、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

10、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

11、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

12、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 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_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

13、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 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错误 1. 操作不当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点燃 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 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

14、,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6)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 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

15、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 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 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平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4)做 实验中,过早停止通入 。 (5)过滤时操作没有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致使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4. 其他方面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 (1)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内,玻璃管没有沾水或没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2)使用胶头滴管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内,并触及容器内壁,造成药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气体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得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4)用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