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杭州湾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7646631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宁波杭州湾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宁波杭州湾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宁波杭州湾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宁波杭州湾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杭州湾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宁波杭州湾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摘要: 悬挂式单轨具有占地小,开挖少,景观视野好等特点。作为国内新型 中低运量交通制式,不仅适用于旅游交通,同时对于城市公共通勤出行也具有其 特有的优势。国内悬轨车站仅为试验线内车站,车站建筑设计体系尚不成熟。传 统轨道交通车站标准无法满足悬挂式单轨车站更加紧凑轻盈的要求。本文对悬轨 车站形式及站内和站外空间进行分析,为宁波杭州湾悬轨及之后的悬轨车站设计 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关键词: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车站形式;站外连廊;站内空间1、悬轨发展与前景19 世纪末德国人发明了悬挂式单轨交通。20 世纪悬轨在德国,日本均有所 发展。德国西部城市伍珀塔尔的悬挂式单轨列车是

2、最早且目前仍然持续营运的一 条悬轨列车线路。日本至少六个城市有悬轨列车线路,其中东京的悬轨列车年平 均载客量超过一亿人次。目前国内仅有成都熊猫线、开封空铁试验线等几条线路 开通,尚无正式运营线路。悬挂式单轨这种交通制式,车辆运行位置高,视野好,适用于旅游交通,且 无需占用地面的交通路权,可有效利用道路中央隔离带,在解决交通堵塞等问题 方面不失为我国大中城市较好的选择。2、车站形式比选图1:悬挂式单轨列车悬挂式单轨(图 1)又被称为空中列车。轨道立于空中,车辆悬挂在轨道之 下。基于此种走行模式和结构,高架车站更适宜与轨道衔接。本次设计的杭州湾 悬轨项目线路总长 17.4 公里,共设置20 座高架

3、车站。悬轨车站根据站台形式主要分为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等形式。岛式站台车站(图 2)站台位于两条行车线路之间,这种车站站台利用率高,便于管理;乘客换乘 方便,在一个站台内就可以完成换乘;且车站集约,体量相对较小。但是此种车 站进站时线性弯曲,轮轨磨损大,对车辆和线路的耗损大;进站时车辆向心倾斜 乘坐舒适感不好;且轨道悬臂较长,桥梁钢结构在车站位置造价高。图 3:侧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图 3)站台位于行车线路的两侧。这种车站和区间线间距相同,区间线形较好;进站时直进直出,轮、轨磨损小,养护、维修费用低;无弯曲线性,进站时乘客乘坐舒适感好;轨道悬臂较短,桥梁钢结构造价节约;但由 于站台在

4、轨道两侧,车站管理不便;换乘不方便,乘客需经下层站厅才能去对面 站台换乘。对比两种车站形式,我们更重视整体线路线形,设备磨损及乘坐舒适度等因 素,20 座车站均采用侧式站台车站。杭州湾悬轨是为杭州湾新区量身打造的高品质旅游观光车系统,同时兼顾城 市公共通勤出行。线路串联多个旅游文化景点,车站位置均设在主要客流集散点 或靠近地面公交枢纽、商业区、旅游休闲区、住宅集中区和城市主要干道交叉口 悬轨所经道路的红线宽度在 26m 至 58m 不等,如采用路侧车站必定占用道路一侧 的用地红线内用地,与周边建筑贴邻过近,产生噪音污染,影响采光、视线;同 时遮挡建筑朝向街道立面的景观等。因此,本项目大部分车站

5、均选择位于路中的 高架侧式站台车站,节约用地。车站结构形式采用单柱双侧双悬挑结构。车站地 面层除必要的疏散楼电梯仅需在中央绿化带布置若干根柱子,对地面交通的影响 降低到最小。lis r -口ia - - i-图4:高架二层站剖面图a在明确了车站站台形式、位置之后,车站层数是本次车站设计的另一个重要 课题。高架二层站(图 4)是我们最初的选择。站厅层布置于高架一层,主要为 进出站站厅及设备用房;站台部分布置于高架二层。车站功能分区相对明确,且 站厅与站台竖向叠加设置,车站横向体量较小,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较小。但高 架二层车站轨面标高要做到 16 米以上,区间的轨面标高在 10 米左右,车站与线

6、路区间形成波峰波谷的变坡模式,车站附近轨道柱均需抬高,整体增加造价。U-.汽丨丨门.一丨 1i一一i图 5:高架一层站剖面图为了降低车站高度,我们设计了高架一层站(图 5),采用站厅合一的模式: 即站厅层与站台层设计在同一个平面内。此种车站仅有一层,可以降低车站高度, 同时降低车站位置轨面标高,缩小车站与区间的轨面标高差。但由于车站所有功 能都布置在一个平面内,车站所需横向空间较大,且换乘不便,乘客需出站去对 面站台进站方可换乘。两种车站各具特色,我们在线路中的 20 座车站结合使用 高架一层车站主要用于人流量较小的宽路幅车站,或是线路上对高度有所限制的 车站。高架二层站主要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

7、站、换乘车站,或是窄路幅车站。3、站外连廊如前所述,车站除需考虑在地面立柱外,另需在地面层布置楼电梯,满足通 行及疏散的需求。疏散楼梯主要可以布置于两个位置:中央绿化带及人行道侧。 中央绿化带内布置的疏散楼梯无法满足人员正常通行的需求,只能作为消防疏散 楼梯紧急时使用。车站主要满足使用功能的楼梯布置于人行道侧,每座车站需设 置连廊与位于路中的高架车站连通。公共交通通常会带来大量的人流,悬轨车站更适宜结合商业,办公等公共建 筑统一设计。悬轨车站二层位置设置连廊,与周边地块连接,方便乘客出入的同 时,会给周边商业带来大量的人流,同时连廊也可以起到方便过街的作用。站点 附属连廊设施未来必将是人流聚集

8、、交换的场所。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人流量较 大的站点,应充分考虑不同接驳方式之间客流的分离与引导。可将连廊与落客区, 停靠站结合设置;同时,注意协调车站连廊出入口与周边大型公建出入口的间隔 距离,管理形式,确保二者客流之间有人流缓冲区。车站设计还应考虑通过连廊与已有或规划中的交通枢纽、公交站点的衔接, 形成适宜步行的旅游城镇交通模式,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良好的换乘功能。 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在车站附近设置非机动车和小汽车的停放场地。本项目高架二层站站外设置连廊,满足疏散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和周边地块 衔接,方便乘客,促进周边地块的发展。高架一层站行车线路和过街流线在同一平面上垂直相交。如果两个站

9、台不能 妥善连接,势必此种车站存在严重缺陷。设计之初也考虑地面过街或上架连廊跨 越轨道过街,但是通过推算两种形式乘客行走路线都很长,换乘非常不便。于是 利用主体车站的站台下梁高空间,采用错层的方式,及上翻连廊两侧边梁的设计 手法在车站侧边做出一段下穿连廊(图 5),解决高架一层站通行及过街需求。4、站内空间车站设计在满足客流和车辆运行需求的同时,需保证乘客乘行安全、集散迅 速、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 防灾等设施。车站设计还应具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 环境。高架二层站站厅层通过连廊与地面层及两侧建筑相联通,连廊从车站站厅层 一端穿

10、过车站。二层(图 6)设置售检票设施、站厅、楼电梯、设备用房(配电 间、弱电机房、管理用房等)等;进站口和出站口位于连廊同一侧,分设于中间 服务用房两旁,保证出入分离。进站后首先进入进站大厅,通过垂直交通上至站 台层两端。无障碍电梯设置于两部楼梯之间,设备用房位于站厅层末端,减小对 于中央核心交通功能区的影响。三层站台层(图 3)(上、下行站台分设在中央 轨道两侧),为半开敞式结构,设屏蔽门。站台层垂直交通位于站台两侧,平行 站台布置。每侧站台设置两部楼梯和一部电梯。满足通行及疏散要求,另在电梯 两侧布置空调候车室,方便乘客使用。图 6:高架二层站站厅层平面图高架一层站(图 7)部分设备用房布

11、置于地面绿化带上,进站空间、服务用 房及部分设备用房布置在与站台垂直的连廊上。乘客通过楼扶梯行至连廊,可经 下穿连廊过街或去对面乘车,也可上台阶检票进站乘车。在站台远离连廊一侧端 部布置另一部疏散楼梯连接两侧站台,满足两个疏散口及距离要求。无障碍电梯 布置于机非分隔带内,采用贯通梯的形式,在连廊和站台检票位置均可停靠。JJJ.n cq LlTJ11 Ll图 7:高架一层站站厅层平面图5、车站造型高架车站是城市交通建筑的标志,应具备导向标识性、简约、维护便利等特点。在形式上不应过分追求新意,而应更加注重科技和人性化的功能特点,具有 一定的地域性文化内涵,并与城市环境和区域环境相协调。杭州湾悬轨立面(图8)材料主要采用铝板和玻璃,为避免建筑体量过大对城市空间景观的破坏,通 过设计手法的处理,尽量缩小车站规模,简化设备与运营管理模式,优化结构体 系,力求经济合理。图 8:杭州湾悬轨效果图6、结束语 悬挂式轨道交通在我国是新型的交通制式,悬轨车站是基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的衍生产物 。本文通过车站比选,车站设计的思考为杭州湾悬轨车站理清设计思路,也希望能为后续悬轨车站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参考文献: 康兴东;徐崇;张国栋;赵建.日本悬挂式单轨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国外铁道车辆.2019(05):1-7张蛟; 韩姗姗.基于旅游观光的悬挂式单轨车站设计.中国高新科技.2018(05):68-7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