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6448586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 及()ASO2BNO2C. CO2D.可吸入颗粒物2. (2010山东师大附中模拟)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 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 对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 氧化氮的摩尔质量为30C.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D. 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3. 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原因结果A植树造林温室效应BSO2和no2大量排放酸

2、雨C汽车尾气的排放光化学烟雾D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赤潮4. 将盛有N2和N02(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 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A. 1 : 1B. 1 : 2C. 1 : 3D. 3 : 15.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A. N OB. NO2C. NOD. N O2 2 56. (2010厦门模拟)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NO、C02、N0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气体甲经

3、过如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A. NH 、 NO 、 NB. NH 、 NO、 CO3 2232C. NH 、 NO 、 COD. NO、 CO 、 N322227. 标准状况下将盛满NO2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045 mol/LB. 0.036 mol/LC. 0.033 mol/LD. 0.018 mol/L二、非选择题8.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 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

4、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转化.(1) 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 催化转换器” 的缺点 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 的 酸度, 其原因是(3) 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A.开发氢能源B.使用电动车C.植树造林D.戴上呼吸面具9. NO 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 NO 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 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被 称为“明星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 NO 的危害在于(填编号).A.破坏臭氧层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C.造成酸雨D.与人

5、体血红蛋白结合(2) 在含Cu +的酶的活化中心里,亚硝酸根离子(NO-)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 根 离 子 在 酸 性 水 溶 液 中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3)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 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如下:3O2 + O Cl + O3=ClO+O2 C10 + 0 Cl + 2总反应:2O3=3q;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研究当地酸雨的形成过程,于是取来雨水进行测定,随时间 的推移,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时间(h)开

6、始81624324048pH5.04.84.54.34.24.04.0(1) 雨水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此可以得出酸雨的类型可能是 如果将刚取来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二氧化硫表现性(2) 下列各选项是酸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其中不正确的是()A.腐蚀建筑物、雕塑等B.污染水源C 改良碱性土壤D 损害庄稼(3) 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少用煤作燃料 把工厂的烟囱修高 燃料脱硫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开发新能源A B C D (4) 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不同的地方往往采取不同的“固

7、硫”方 法火力发电厂常用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吸收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并用来制取石 膏(CaSO4 2H2O),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工业中常用浓氨水吸收二氧化硫,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些工业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国际上最新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法”,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11.常温下盛有10 mL NO 2和10 m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于水中,当缓缓 通入02段时间后,试管内残留2 mL气体,则通入02体积可能为多少毫升?详解答案1.C2选C A项NO无色,B项单位为g/mol D项NO不溶

8、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3选A温室效应是CO 2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植树造林可降低空气中CO 2的浓度,缓 解温室效应;B项,SO 2和NO 2等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C项,汽车尾气中含 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可引起光化学烟雾;D项,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引起赤潮.4选C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只有NO 2和H2O反应,生成的NO与不反应的N2为剩 余气体设原气体的体积为V,NO 2的体积为x,根据差量法求解:3NO 2+H2O=2HNO 3+NO &3x解得:x = 3V.故 v(n2)=v-3V=4V (N2)V (NO 2)5选B设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x,由题意得:2N

9、O x + 2CO=催化=N2 + 2CO 2,先写 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再写出N2、CO 2的化学计量数1和2,然后分别根据N、C原子守恒得 出NO x、CO的化学计量数是2和2.6:选B气体无色,不含NO 2,通过浓H2SO4后体积减小、说明含有NH 3,通过Na2O2 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和CO 2,最终无气体剩余,说明不含N 2 .7.选A由方程式3NO 2+H2O=2HNO 3 + NO,假设试管内NO 2为3 mo;则生成HNO 3 2 mo;稀 HNO 3所占体积为 2x22.4 L 则 c(HNO 3)= 22;刊皿 mol/L.8. 解析:由题给信息“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

10、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并促使SO2的转化(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可联想到CO和NO反应,生成的气体一定是 CO2.结合SO2的催化氧化,使用“催化转换器”,提高了空气酸度的原因是SO2转化为SO3, 产生H2SO4的酸雾.答案:(1)2CO+2NO催=kCO2+N2(2) SO2转化为SO3,产生了硫酸的酸雾(3) AB9. 解析:(1)NO气体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NO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而使人中毒;NO被o2氧化生成no2, 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可形成酸雨.no2转化 为NO时氮的化合价降低,则Cu +在反应中化合价必升高转化为Cu2 + .答案: (1)A

11、CD(2) Cu +NO + 2H+=CW +NO f+H2O(3) 催化剂10. 解析:(1)pH逐渐变小是因为SO2和H2O生成的H2SO3被氧化成H2SO4: 2H2SO3+O2=2H2SO4.若上述雨水和自来水混合,会发生反应,H2SO3+Cl2+H2O=H,SO4 + 2HC1,酸性增强,SO2体现还原性.(3)减少酸雨可采取少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和开发新能源等措施答案: (1)2H2SO3+O2=2H2SO4还原性硫酸型酸雨 减小H2SO3+Cl2+H2O=H2SO4+2HCl(2)C (3)C SO2+Ca(OH)2=CaSC3+H2O 2CaSO+O=2CaSO324CaSO

12、+2H O=CaSO 2H O4 242 NH + SO + H o=nhhso.322432NH+SO+HO=(NH)SO32 242 3 S+O =SO CaO+SO =温=2aSOo22232CaSO+O=2CaSO324Na SO +SO + H O=2NaHSO2322311. 解析:残留2 mL气体可能是NO也有可能是O2,应予以讨论:(1)若残留气体是NO,则转化为HNO3的NO为10 mL-2 mL = 8 mL. 则: 4NO +O +2H O=4HNO22234110 mL V1(O2)4/10 mL = 1/V(O2),解得 V1(O2) = 2.5 mL.4NO+3O +2H O=4HNO223438 mL V2(O2)438L=V (O ),解得 V2(O2) = 6 mL.22共耗氧气 WO?) = 2.5 mL + 6 mL = 8.5 mL.(2)若残留气体2 mL是O2,则: 4NO3O 2H O=4HNO2 2 34310 mL V3(O2)4=310 mL V3 (O2),解得V3(O2) = 7.5 mL;同理与NO2反应的O2体积为2.5 mL. 故通入 V(O2) = 2.5 mL + 7.5 mL + 2 mL = 12 mL.答案:通入O2为8.5 mL或12 m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