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初中生数学学习案例的透析与启示yixiugai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7642983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几个初中生数学学习案例的透析与启示yixiugai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几个初中生数学学习案例的透析与启示yixiugai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几个初中生数学学习案例的透析与启示yixiugai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几个初中生数学学习案例的透析与启示yixiuga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个初中生数学学习案例的透析与启示yixiugai(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者的话:本刊2005年5-6期刊发了徐州市潘塘中学曹开忠老师提供的几个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案例,其后收到一些老师的反馈,本期我们将这些反馈及曹老师对这几个案例的透析与启示一并看出,希冀引起老师们更深入的思考。几个初中生数学学习案例的透析与启示徐州市城南开发区潘塘中学(221111) 曹开忠发生在我们学校的几个案例,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没有教师教、教师教得少,学生成绩反而提高了”,这好像有悖常理,为此,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对这几个案例进行了进一步的透析,希冀能从中获得一些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案例透析与案例1中李某及其家长的谈话得知,她刚住院时,担心功课落下太多,于是让父母把课本带到病房自学;学习

2、中又担心其他同学在学校能听到老师的详细讲解,还可能补充一些课本以外的例习题,比自己学得多。这种危机感,促使她更加努力、主动地学习,有时即使躺在床上不看书,脑子还在思考有关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受危机感的驱使,学习成为李某的一种内在欲望,从而更为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重返校园后,这种危机感随之消失,学习的自主性也就下降,成绩的回落就十分自然了。因此,个人认为,李某病休期间学业成绩明显提升的内因在于危机感驱使下的自主学习意识。当然,病休期间教师进行定期的面授面批,面授面批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只是一位学生,能根据她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

3、途径,双向交流更为频繁、有效。因此,教师的个别辅导也成为该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外因。案例2中张某的进步,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种责任心,一种荣誉感。虽说她担任的不是班长,但“课代表”对许多同学(特别是中下成绩的学生而言)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及的。她争取到这一荣誉后,十分珍惜这种荣誉,力求做得更好。于是,她努力学习(对自己负责),积极工作(对工作负责),并力所能及去辅导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对他人负责),这对于一位原来只有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多么不容易!特别是对一位“没有问题”的学生,也能“趁到办公室拿作业本的机会提出几个问题”,这是一个多大的进步!这本身就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她的进步、她的工作得到老师的肯定,

4、得到了同学的赞赏,这更激发她的学习、工作热情,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案例3,看似反常,实质反映着教学的本质。从教师方面看,代课教师并不是不教,而只是少讲!教师把原来“不放心”学生而想自己讲解的内容“放心”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尝试,出现问题再去分析,结果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因为这样的少教、不教,增加了学生自主练习、思考的时间。这个时间,若在课外,也许会被“惰性”所占领;而在课堂内,在同学、老师所营造的课堂学习氛围下,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学习更为自主,时间自然有了更高的利用率。此外,外界的高度关注也促进了这两个班级数学成绩的提高!从与班主任及家长的交谈中得知,一个学期内,老师

5、、家长提醒学生最多的学习话题就是数学,同学之间谈论最多的也是数学,这种广泛的关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投入,自觉性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2教学启示特殊的案例反映着普遍的教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教学规律,既引起我们的深思,也给我们以启示。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个人认为应做好下面几点:(1)开发学生的情商。决定一个人学习成败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即情商(EQ)。美国行为科学家和脑科学家丹尔戈尔曼博士认为情绪智力包括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的能力,三个案例中同学都表现出较好的“了解自我、管理自

6、我、自我激励”的能力。为此,教学中教师就有必要创设情景,有意引导,使学生的情商得到有效开发。(2)渗透忧患意识。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条件的改善,多数家庭都能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但也助长了部分学生娇生惯养的坏习气,他们难能体会父母的辛劳,只顾眼前利益,贪图享受,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在教学中,应及早渗透忧患意识,进行挫折教育。如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3)关注每一位学生,将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并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爱一位学生容易,爱所有的学生不容易;把爱洒向学生容易,让学生感

7、受到你的爱不容易。平时常有“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常听到“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 ”等话语。表扬、鼓励是一种爱,批评教育也是一种爱,而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同样可以传递爱的信息,而这种基于心灵的沟通可能更为有效。因此,教师应讲究方式方法,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应加强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的学习,关注日常经验的积累与反思,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自身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4 多一份表扬,多一点鼓励,实施成功教育。“说学生好,并不是学生真的很好了,而是希望学生好。比如唱歌,你说他唱得不好,他就会越唱越没信心,结果真的唱不好,你说他唱得好,有进步,也许他就会天天唱,结果是越唱越

8、好”,这么浅显的道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又运用得如何?曾听很多老师说“上课前是满怀信心,可一踏进教室,看到学生的面孔,想起学生的作业(差错多),心早已凉了半截,哪有心情表扬”,这样的教师又如何能培养出成功的学生呢?聪明的教师,应对学生多一些欣赏与鼓励。5 研究讲的策略。教师讲授的方式多样,可以是滔滔不绝的,也可以是画龙点睛的,可以富有启发性的,也可以是点拨性的、归纳性的,教师应研究讲的策略,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讲授策略。教师不可以不讲,但多讲决不是好老师。个人认为,教学中,可讲可不讲的不要讲,可多讲可少讲的少讲,从“多讲多练”到“少讲少练、简讲简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

9、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读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几个奇特案例有感安徽省无为县刘渡中心学校(238341)丁浩勇读了时代数学学习(教研版)2005年第5、6期49页刊登的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三个奇特案例,不能不让我们这些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们有所感悟下面是本人的一些思考,与同行交流1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和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它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强化等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案例1中,学生李某由于住院缺课,非常害怕跟不上班,产生了努力学习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形成了她学好数学的内部动力(动

10、机),有了这个动机的直接激励、驱策,她在家认真自学,加以任课教师的辅导,她的成绩自然会突飞猛进同样,案例2中的学生张某通过竞选担任数学课代表后,意识到自己与“名副其实的课代表”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促使她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这样也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同时老师对她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更加强化了她的学习动机,使她更热爱数学,勤学好问,成绩提高也是顺理成章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取决于情感智商案例3中的初一(A)、(B)两班的学生一开始由于不适应代课老师的教学,成绩有所滑坡但班主任适时地给他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给代课老师留下好的印象由于每

11、一个学生几乎都有一种内在的表现自我的欲望,人人争取在代课老师心目中烙上美好印象,这种愿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动力,所以,这两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2 学习动机产生的条件决定其作用的持久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动机产生的内驱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如果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的需要,那么其效应强烈而持久;如果学习动机来处自学习活动之外的某种需要,那么其效应相对微弱而短暂案例1中学生李某由于养病期间缺课较多,害怕今后跟班困难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来自于她对学习活动本身的需要,虽然在自学期间产生了非常好的效应,使她成绩突飞猛进然而这是短暂的,当她返回学校正常上课后,这种

12、学习动机产生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动机随之消失,从而渐渐地她的成绩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案例2中学生张某学习动机的产生同样是来自学习活动之外的需要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数学课代表,当她谢任后这个学习动机消失,所以数学成绩又逐渐返回到从前的位置3 案例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启示(1)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直接承担着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任务,新知识和原数学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直接由它来完成;而非智力因素起着动力性作用,它能推动知识的加工和处理,促进新知识和原数学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二者必须协同作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时,既要注意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同时也要加强对学

13、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其教学任务的完成(2)学习动机的激发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入手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起来,同时还要设法使这种学习动力强烈而持久案例1和案例2中学生提高的成绩不能维持,就是因为他们产生的学习动力是外部的、暂时的要想学生的学习动力强烈而持久,就要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入手,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把学生暂时的、阶段性的学习动机发展为长远的、持久的、强有力的学习动力(3)善于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挥评价的功能,鼓励学生所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案

14、例2中的学生张某就是由于受到了老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了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导致她成绩稳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除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电子信箱:dinhy163Com编者的话: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素材、学习氛围,教师应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何保持学生相对持久的主体性?在一些偶发现象中发

15、展起来的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何得以保持下去,避免所谓的“回头现象”?个别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但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加强师生的交流?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发挥这些因素的促进作用?教师讲授是必要的,但过度的讲授会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什么样的内容该讲授,什么样的内容不该讲授,讲授的内容又该如何讲授在这些方面老师们有哪些好的做法,有哪些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期待着老师们奉献出来,与同行分享。我刊开设问题探究这个栏目,主要是加强刊物的互动性,希冀给大家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老师们在这个平台下就某个话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欢迎老师们在刊物刊出3个月内踊跃投稿。为此,本期我们再次提出

16、一个案例,供老师们研讨。学生认为“(3)(4)=9”,该怎么办?2003年10月,在河北省某堂有理数乘法课上,利用乘法法则进行巩固练习时,出现了下面的一段师生对话:教师:(-3)(-4)等于多少?学生1:9教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2:不对,应是12。教师:你是怎么做的?学生2: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负负得正,绝对值相乘,得12。我想,这也是我们极为常见的一些课堂现象。学生发生了错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教师并不给予批评和答复,而让其他学生继续回答问题,通过其他学生的交流对前者给予回答,这种处理,一般听课者也感到极其自然,司空见惯了。可一位敏感的教研员(北师大版初中教材编写组成员),课后与学生1进行了交流:教研员:你为什么说(-3)(-4)=9呢?学生1:老师,(-3)(-4)表示-4个-3相加,因此就是从-3开始沿相反方向走4个3(边讲边在图上演示),这不是9吗? 0 3 6 9 -3 9这个案例,不禁使我们思考,学生认为“(3)(4)=9”,该怎么办?对此,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孝达老先生在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4年第5期发表了学生认为“(3)(4)=9”,该怎么办?一文,也有读者就该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教师思考这一问题,从中有所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