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教案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7642815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安晚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安晚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安晚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长安晚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晚秋》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安晚秋教案 赵嘏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鉴赏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技巧。2、体会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我们学习过了晚唐“小李杜”的诗歌,今天我们来接触晚唐另一位诗人赵嘏,学习一下他的长安晚秋。二、 作者介绍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

2、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年)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赵嘏曾多次落榜,这首诗是他落榜后寄居在长安时所作。三、自读预习 1、内容把握:学生默读诗歌,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指定学生朗诵;赏析完成后齐读诗歌。 2、重点词语:拂曙 宫阙(建筑物)横(飞过)塞 3、典故:鲈鱼正美司马冏执政、张翰辞官回家,表达思乡之情。 南冠楚囚晋侯、钟仪(楚国俘虏),南,楚地;“南冠”代囚徒或战俘。 四、内容讲析: 1、首联:总

3、览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思考:“凄清”“动”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动”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宫殿高耸入云,显示出了迷蒙而壮阔的景象。 2、颔联:写仰观。晨曦初见西半天上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笛声悠扬、哀婉。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吹笛人只管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不曾想到笛声竟这样的使闻者黯

4、然伤神! 思考:赵嘏因此句被人称为“赵倚楼”,试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明确:(1)鉴赏表达技巧。“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以动衬静,既是环境的宁静,也是人物神情专注,入迷入痴的心情之静。突然一声长笛穿空而来,多么惊心动魄,揪人柔肠,撕心裂肺。)(2) 体会用词之妙:比较鉴赏,如果把“倚”字换成“临”“靠”“立”会有什么不同?“临”字不符合七律对仗的平仄规范(因上句对应位置处“

5、横”字是平声,下句不可再用平声),“靠”字没有“倚”字表意明确,而“立”字没有“倚”姿态优雅,所以“倚”字的妙处在于:合规、确切、优美。品读“倚楼闻笛”对照“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和“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白居易江上笛)来品读颔联,在联想中进入“玉笛横吹,乡情万种”的悠远意境,逐渐走近本是情境,体会“闻笛”意象的精妙之处。这样,“倚”字的妙处在于:有情调。揣摩“倚楼之人”“人倚楼”中的“人”是作者还是作者所见之人?作者自己登楼,又写远望中的倚楼之人,有何妙处?引发学生联想卞之琳的现代诗断章,让学生建构起“你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纵深画面

6、,从而理解本诗作者遥望远处“倚楼”之人更添无尽相思愁绪的心境。这样,“倚”的妙处在于:有诗意。领略“倚楼”意境 引导学生将颔联两句联系起来品读,将“倚楼”之人、长笛之声放置于“残星几点雁横塞”的高远背景下,让学生领会画面的阔大苍凉,进一步体会诗人创作的高妙和苦心。这样,“倚”字的妙处在于:有境界。 3、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 思考:“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明确: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

7、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4、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五、思考:这首诗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又是怎样以景传情的(景物描写特点)?明确:(1)总览仰观俯察(高

8、低)远景近景 动景静景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2)意境辽阔、迷蒙、静寂、凄凉。景语即情语:“云物凄凉”“残星几点”不仅是秋的凉意、星的寥落,更是内心凄凉的反映。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常景,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有思乡归隐的情绪,以这些意象入诗,给人丰富的暗示:思归。“长笛”和“篱菊”不仅是所见所闻,更是内心的思念和乡情的反映。莲之愁,更是人之愁。红莲凋谢,以“愁”状莲,是移情与物,含主观色彩,红颜易老,好景无常。(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加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使全诗意境深远。六、 课后作业将本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作比较,看看两诗在艺术境界、情感及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板书设计:长安晚秋 赵嘏远 高 云物凄 宫阙高 动 暗 近 低 星残雁横 笛长人倚 静 明菊静莲愁 思 归 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