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629704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鹿照水有鹿饮于逐边,自照水影,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专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1最初,鹿引以为乐的是,两角高高耸起;不满的是_;当它被猎犬抓住以后,它在悔恨中明白了:救它命的是_的脚;害它命的是_的角。(用自己的话填空)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3我还想提出问题:_2. 文言

2、文阅读。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含义。(1)陶侃(尝)出游 尝:(_)(2)(聊)取之耳 聊:(_)(3)执而(鞭)之 鞭:(_)(4)汝既不(田) 田:(_)2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翻译下列句子。(1)用此何为?_(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_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

3、么特点?_3.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两小儿辩斗(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及其日中如探汤(_)(4)孔子不能决也(_)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4. 课内阅读。敏而好

4、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选自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请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敏( ) 知( ) 厌( ) 诲( )A满足 B聪敏 C同“智”,智慧 D教诲3请你说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_4选择句子的句式,填写序号。A反问句 B比喻句 C疑问句(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_)(3)问渠那得清如许? (_)5. 古文欣赏。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

5、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

6、启示?请作简要回答。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_6. 课外阅读。欲速则不达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注释:选自论语子路。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_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_7. 文言文阅读。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

7、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今见鱼肉,何及性命?_4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_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zh)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j)碾之,又不得。瞋(ch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破即吐之。注释王蓝田:即

8、王述,西晋太原人,袭封蓝由侯。鸡子:鸡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以箸刺之:_。 (2)乃下地以屐齿跟之:_。(3)瞋甚:_。 (4)啮破即吐之: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_(2)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_3短文把王蓝田(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动词“刺、(_)、(_)、(_)、(_)、(_)(_)(_)”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_)、(_)”进行神态描写,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给读者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4王蓝田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_。9. 文言文阅读。掩耳盗铃吕

9、不韦 撰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亡:_ 钟:_则:_ 负:_锤(chu):_ 况(hung)然:_遽(j):_ 悖(bi):_2写出句子的意

10、思:范氏之亡也,_恶人闻之,可也;:_悖也!_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有改动)(注释)卒:同“猝”,突然。操:琴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伯牙善鼓琴:_(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4处)伯牙游

11、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_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_11.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所宝”的意思是_,“锦囊玉轴”的意思是_。2用“_”画出体现杜处士很喜欢戴嵩牛这幅画的句

12、子。3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4读了短文,你从中学到了怎样的道理?_12. 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注释昔:以前,从前。君:对对方的尊称。抔:量词,把,捧。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句子是“_”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_13. 课内阅读。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

13、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之: A弈秋的教导 B天鹅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1)通国之善弈者也。(_) (2)一人虽听之。(_)(3)思援弓缴而射之。(_) (4)虽与之俱学。(_)2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3用“_”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14. 文言文阅读。宋人戒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_)(2)以示玉人(_)(3)故敢献之(_)(4)皆丧其宝也(_)2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_3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_4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