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装工艺守则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7615914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换热器组装工艺守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换热器组装工艺守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换热器组装工艺守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换热器组装工艺守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组装工艺守则(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标准编号编制:代号技术标准修订:修订号换热器组装工艺守则审核:实施日期批准:1 总则本守则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耐酸钢制换热器、冷凝器。本守则依据 GB150、GB151 及有关标准编制,若与产品专用设计工艺文件有矛盾,以产 品专用设计、工艺文件为准。2 通用要求2.1 所用材料及各零部件的加工、组焊或装配的质量均应按规定检验合格。2.2焊接应遵照MG0604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规程2.3不锈钢制设备除按本守则外还应遵照MG0507不锈钢容器组装工艺守则2.4 热处理a、按图样工艺文件规定进行;b、符合GB150的10.4条规定。2.5 无损探伤a、按图纸工艺文件规定的探伤百分数

2、及合格标准;b、符合GB150第10.8条规定;c、符合“规程”第85条规定。2.6 设备法兰、接管法兰的螺栓孔应与壳体主轴线或铅垂线跨中装配(图样另有注明者除外), 相对于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 。2.7 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圆筒的主轴中心线,安装接管法兰应保证法兰面的垂直或水平, 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径的 1(法兰外径小于 100 毫米时,按 100 毫米计算),且不大于 3 毫米。为此可利用胎具组对(如图 1、图 2)。亠且命胎3 零部件的制造3.1 壳体3.1.1壳体组装遵照MG0504容器组装工艺守则3.1.1.1 圆筒内直径允许偏差用钢板卷制的圆筒其外圆周长允许上偏差为 10 毫米

3、,下偏差为 零,以此来控制圆筒内直径偏差。3.1.1.2用钢管作筒节时,其尺寸允差应符合GB/T8163和GB/T14976的规定。3.1.1.3圆筒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cW0.5%DN,且当DNW1200 mm时,其值 应W5 mm; DN1200 mm时,其值应W7 mm。3.1.1.4圆筒直线度允许偏差为L/1000 (L为圆筒总长)。且:当LW6000 mm时,其值应6000 mm时,其值应W8 mm。3.1.2 设备法兰端面应与圆筒轴线垂直,其垂直度按图3要求。图33.1.3 接管法兰与管壳组焊为防止壳体下凹,一般用千斤顶在筒体内部支撑好再进行焊接(如 图 4。3.1.

4、4 壳体内部焊缝不得影响管束顺利装、抽,否则应予修磨至与母体表面齐平。3.1.5当壳体采用DnV426毫米无缝钢管时,折流板(支持板)的外直径为无缝钢管的实际 内径减2毫米,当对传热影响不大时,折流板外径的允差允许比其值大1 倍。3.1.6折流板加工遵照MG0503管板、折流板加工工艺守则。3.2 管箱3.2.1 将设备法兰与短节至于平台上,为保证焊缝间隙,在设备法兰与短节间用厚度等于环缝 间隙加 0.5 毫米的板条垫好,进行对称点焊,当短节椭圆时可用“顶针”调整。其余类似部 件也用此法组对,如图 5图 4 图 53.2.2 碳钢、低合金钢制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浮头盖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超过1/

5、3 圆筒内径 的管箱应作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对奥氏体不锈钢制管箱、浮头盖一般不热处理)。当有较高抗 蚀要求或在高温下使用时,可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按MG0613热处 理工艺守则。3.2.3 需热处理的管箱浮头盖,其容器法兰及隔板的密封面,待管箱组焊和热处理后加工。法 兰第一次加工留量一般按图6所示。3.2.4隔板按样板号料,端面留1015毫米加工量,隔板装配前应校平,其平面度不超过1/1000 且不大于1.5毫米。3.2.5 隔板相对于管箱中心线的偏差不大于 1 毫米。它与法兰连接的焊缝在密封面处应齐平, 不得凹下。3.2.6管箱(浮头盖)法兰密封面加工至成品并同时加工隔板封面

6、“A”长,A等于50毫米, 如图9。隔板密封面除“A”以外的其余部分根据下述情况决定是否配制。a、换热管与管板为焊接,或焊接加胀接,管板直径大于1000毫米,管板厚度小于15毫 米,应考虑隔板留加工余量“B”值然后配制,其方法是:将管板的变形反应在样板上,通 过样板划在管箱隔板上,按直线加工,然后按实际形状打磨(如图 7)。b、换热管与管板为胀接,管板最大上凸变形大于等于2毫米,应考虑配制,其方法是: 隔板按密封面水平加工(B值=0)然后按实际形状打磨。当法兰外径W800时,f=3mm岸岳;tp工践r当法兰外径800时,f=4mm图6图73.3 换热管3.3.1 换热管应符合 GB151 中

7、4.4 及 6.3 条的规定,胀接用换热管的硬度值一般须低于管板203OHB硬度值。换热管切口端面不应有毛刺,其端面与管中心线垂直度Af不大于0.5毫米,如图 8。3.3.2 换热管的直线度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3.3.3 换热管一般采用整根钢管。对接的换热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接的换热管最短管不应小于 300 毫米,其对接焊缝不得超过一条(直管)或两条U 形管)。对接的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焊前应清洗干净。其坡口型式按图 9,用氩弧焊或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盖面。对口错边量不超过管子壁厚的 15,且不大于 0.5 毫米。并按 表 1 选取钢球直径对焊接接头进行通球检查,以钢球通过为合格。对接接

8、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数量、尺寸、试验方法按 JB4708 的规定。图9(2)对接管必须全部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2倍(U形管在煨曲完后进行水压试验)。(3)接头应进行射线探伤,抽取数量不少于接头总数的 10,且不少于一条,以 JB4730 的III级为合格;如有一条不合格时,因加倍抽查;在出现不合格时,应100%检查。3.3.4 凡是通过管板孔的管子外表面应彻底清除油污、锈蚀,使之露出金属光泽。管端外表面 清理长度,穿管时在前边的一端不小于管板厚度的 2倍,后端不小于 1.5 倍。3.3.5 首次煨制的 U 形管应先通过工艺试验来确定工艺方法和进行质量鉴定。(1) U形管弯曲处

9、的圆度偏差应不大于管子名义外径的10%。但弯曲半径小于2.5倍换 热管名义外径的U形管弯管段可按15%验收。(2) U 形管不易热弯,否则须征得用户同意。(3) 当有耐应力腐蚀要求时,冷弯U形管的弯管段及至少包括150 mm的直管段应进行 热处理。碳钢、低合金钢作消除热应力的热处理;奥氏体不锈钢管可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 进行热处理。注:1)用工艺试验所确定的工艺方法煨制的管子,其壁厚减薄量可以用工艺试验时检查 的数据代替。2) 工艺试验时的U形管煨曲质量应通过对弯曲处的解剖来鉴定。表 1m换热管外径ddW2525VdW40d40钢球直径0.75di0.8di0.85di注:di换热管外径3.4

10、 管板3.4.1 管板应尽量采用整块钢板制造。如需拼接其焊缝须经100%射线或超声波探伤检查,按JB4730射线检测不低于II级,或超声波检测中的I级为合格。3.4.2 除不锈钢外,拼接后管板应作消除应力的热处理。3.4.3 堆焊复合钢板在堆焊前应作堆焊工艺评定;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复层材料加工后(钻孔前)的表面应按JB4730进行表面检测,检测结果不得有裂纹、成排气孔,并应符合II级缺 陷显示;不得采用换热管与管板焊接加桥间空隙补焊的方法进行管板堆焊。3.4.4 用钢板做管板毛坯时,毛坯的加工量及平面度见表 2。表2m管板直径厚度方向加工量直径方向加工量整个管板平面度1000451523.4

11、.5管板的加工遵照MG0503管板、折流板机加工工艺守则3.5 折流板、支持板3.5.1折流板、支持板的下料遵照MG0501下料工艺守则3.5.2折流板、支持板的加工遵照MG0503管板、折流板加工工艺守则3.6 管束装配3.6.1 管束装配应在专门的胎具上进行,两管板互相平等,管板倾斜如图 10。当管板直径DW1000 mm时,fWl mm;当管板直径D1000 mm, fW1.5 mm。图103.6.2 穿管前应将管板孔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污、污物、锈蚀。3.6.3 当工艺文件规定折流板(支持板)“整圆下料”,铆工组装时应按照折流板(支持板)外 圆上顺序号(钢印),使单、双数量分别在管束的同

12、一侧,并使 1 号为穿管板时的入口端。3.7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3.7.1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形式按图纸、工艺文件规定。首次生产的结构形式(或图纸工艺文件 有规定),应分别作焊接工艺评定、胀接工艺试验及实际模拟试验,然后参照所得工艺参数及 操作方法进行实际生产。3.7.2 管子与管板连接形式一般有:(1 )强度胀接,图 11 示意;(2)强度焊,图 12 示意;(3)强度焊加贴胀,图 13 示意;(4)强度胀加密封焊,图 14 示意。它们的连接形式及特性要求按图纸、工艺文件规定,也可参照GB151表32、表33。当采用“胀接”如须开槽时按图纸、工艺文件及 GB151 中图 33、图 35 要求加工

13、。图 11图 123.7.3 胀接率用管子壁厚减薄量表示P= (d-d 内)- (D-d 夕卜)/2tX100%式中:P胀接率:X100%d一胀后管子内径;d内一胀前管子内径;d 卜一胀前管子卜径;D管板管孔内径;t管子壁厚。3.7.4 采用滚柱、前进式(由管程侧向里胀)胀管器。 所有胀管器应经常更换,放入煤油中冷却和清洁,当胀杆、胀柱表面有超过 0.1 毫米的 压痕,影响胀接质量时不得使用。3.7.5胀接质量应进行抽查,抽查数量不少于管孔数的5%。且不少于5处,防止过胀。3.7.6 胀接过程中为控制管变形应按照图 15顺序进行定位胀接,在胀接过程中还应注意检查 两管板的平行。然后按圆心圆由卜

14、向内依次推进胀接完毕。3.7.7 胀接后的管端伸出管板长度超过规定值则应用电钻铣削到允许范围内。3.7.8 管子管板连接操作顺序见表 4表4一序号名称内容强度胀焊接强度胀+ 密封焊强度焊 +贴胀1组装符合图纸或GB151规定结构尺寸11112外观符合图纸或规定结构尺寸22223试胀第一块管板的管子334检杳膨胀率P,胀接长L,管子扩径处内径光 滑无起毛,过渡处无明显棱角445焊接第一块管板的管子(见焊接工艺)3836外观无气孔、裂纹、保证0.85d内通球4947强度 胀接第一块管板的管子55贴胀58检杳同4669焊接第二块管板的管子510710外观同6611811强度 胀接第二块管板的管子77

15、6贴胀912检杳同4887103+%-串串 一 +爭 + -+ +10串+串图 154 装配4.1 各部件制造检查合格后进行装配,管束采用立装或卧装,下列情况考虑用胎具试装检查(1)折流板间距小于等于 100 毫米;(2)每台折流板块数多;(3)圆筒直径大;(4)图样有特殊要求。4.2 重叠式换热器应进行予装:4.2.1 予装顺序如图 16。a、下管箱接管法兰1、下圆筒接管法兰4及支座6先分别各自点焊固定;b、上管箱接管法兰2、上圆筒接管法兰3及支座5分别与1,4, 6用螺栓紧固;c、座之间加6毫米左右厚的垫板整体研装,上下换热器纵轴中心线应平行(检查方法 可测量两筒体间距),其平行偏差为hT2毫米,垂直轴应在同一中心线上,其倾斜度Af不超 过总高的 1/1000 且不大于 3 毫米;d、检查合格后再定位焊接1,4,6。4.2.2 重叠予装后每台均作标记。图 165 压力试验和气密试验按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工艺守则6 表面处理6.1 碳钢设备按油漆工艺守则执行。6.2 不锈钢容器的酸洗钝化按不锈钢压力容器酸洗钝化工艺守则。7 设备铭牌 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图纸要求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