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系数测试仪使用说明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601602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导热系数测试仪使用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导热系数测试仪使用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导热系数测试仪使用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导热系数测试仪使用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热系数测试仪使用说明书(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导热系数测试仪使用说明书北京恒奥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100142 电话: 传真:一、概述 导热系数(热导率)是反映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它不仅是评价材料的 热学特性的依据,而且是材料在应用时的一个设计依据,在加热器 、散热器、 传热管道设计、房屋设计等工程实践中都要涉及这个参数。因为材料的热导率 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热导率 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对材料的热导率常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测量热导率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稳态法和动态法两类。本测试仪采用稳态 法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其设计思路清晰、简捷、实验方法具有典型性和 实用性。测量物质的导热系数

2、是热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测试仪由加热器、数显温度表、数显计时器等组成(采用一体化设计)二、主要技术指标1、电源:AC (22010%) V, (50/60) HZ2、数字温度表:测量精度:0.2%1个字.3、数字计时秒表:计时范围:0100min;最小分辨率IS;精度:10-54、测量温度范围:室温500C (最高加热温度550C)5、加热电压: 36VAC6、散热铜板:半径:65mm厚度:7mm质量:815g(以上的参数已在每一块铜板上标注,以上提供的仅为参考值)7、测试材料:硬铝、橡皮、空气等8、连续工作时间:8小时三、仪器维护与保养1、使用前将加热盘与散热盘的表面擦干净。样品两端面

3、擦净,可涂上少量导热 硅油。以保证接触良好。2、实验过程中,装样、卸样请注意热面温度,以免烫伤手。3、实验结束后,切断电源,保管好测量样品。不要使样品两端划伤,以至影响 实验的精度。数字温度表数字出现不稳定时先查热电偶及各个环节的接触是 否良好。4、仪器在搬运及放置时,应避免强烈振动和受到撞击。5、仪器长时间不使用时,请套上塑料袋,防止潮湿空气长期与仪器接触。房间 内空气湿度应小于 80%。6、仪器使用时,应避免周围有强烈磁场源的地方。7、长期放置不用后再次使用时,请先加电预热 30min 后使用。四、成套清单1、导热系数测试仪1台2、电源线1根3、测试样品(硬铝、橡皮、胶木)1组4、使用说明

4、书1份5、产品合格证1份6、计算软件1份五、售后服务在用户遵守保管和使用规则的条件下,从发货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因产品质 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无偿地为用户修理或更换零部 件。导热系数的测量导热系数(热导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物理量,导热是热交换三种(导 热、对流和辐射)基本形式之一,是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固体物理及能源 环保等各个研究领域的课题之一,要认识导热的本质和特征,需了解粒子物理 而目前对导热机理的理解大多数来自固体物理的实验。材料的导热机理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微观结构,热量的传递依靠原子、分子围绕平衡位置的振动 以及自由电子的迁移,在金属中电子流起支配作用,在

5、绝缘体和大部分半导体 中则以晶格振动起主导作用。因此 ,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材料的物质种 类密切相关,而且与它的微观结构、温度、压力及杂质含量相联系。在科学实 验作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粗略的估计, 可从热学参数手册或图表中查寻)1882年法国科学家J 傅里叶奠定了热传导理论,目前各种测量导热系数 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基础之上,从测量方法来说,可分为两大 类:稳态法和动态法,本实验采用的是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实验原理为了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首先从热导率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入手。热 传导定律指出:如果热量是沿着Z方向传导,那么 在Z轴上任

6、一位置Z0处到一个垂直截面积dS (如图1)以dT表示在Z处的温度梯度,以dQ表示在 ddtdQ一入(正)Z0dSdt该处的传热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积dS的热 量),那么传导定律可表示成:式中的负员表示热量从高温区传导(即热传导的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式中比例系数入即为一个单位的情况下,单位时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截面的热 量。利用(S1-1)式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两个:一个是 在材料内造成一个温度梯度dT并确定其数值;另一个测量材料内由高温区向 dz低温区的传热速率dQ。dt1、关于温度梯度dTdz为了在样品内造成一个温度的梯度分布,可以把样品加工成平板状,并把夹在

7、两块良导体-铜板之间(图 2)使两块铜板分别保持在恒定温度 T 和 T ,就可能在垂直于样品表面的方向 上形成温度的梯度分布。样品厚度 可做成hD (样品直径)。这样, 由于样品侧面积比平板面积小得 多,由侧面散去的热量可以忽略不 计,可以认为热量是沿垂直于样品 平面的方向上传导,即只在此方向 上有温度梯度。由于铜是热的良导 体,在达到平衡时,可以认为同一 铜板各处的温度相同,样品内同一平行平面上各处的温度也相同。这样只要测出样品的厚度h和两块铜板的温度T1- T2T、T,就可以确定样品内的温度梯度度T1J2当然这需要铜板与样品表面的 12h紧密接触,无缝隙,否则中间的空气层将产生热阻,使得温

8、度梯度测量不准确。为了保证样品中温度场的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把样品及两场铜板都加 工成等大的圆形。2、关于传热速率dQdt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截面积的热量如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 dt 将这个量转化为较为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 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块,低温侧铜板则要将 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 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 内的传热速率。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T下散热的速率,也就2间接测量出了样品内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

9、测量,还需要 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已经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共冷却速率(温率变化 率dT )有关,其表达式为dtdQ |tdT |t( 2)|T = me |T(Sl2)dt 2dt 2式中的n为铜板的质量,C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度方向传递。 因为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 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 后,移去样品,用加热不镑钢板直接对下金属铜板加热,使其的温率高于稳定 T2 (大约高出10C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T2,测出温 度在大于T2到小于T2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10、T-1曲线,曲线在 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T2下的冷却速率。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得出的是在铜板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dt率,其散热面积为2nR 2+2nR h (其中R和h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然 而在实验中稳态传热时;铜板的上表面(面积为nRp2)是样品覆盖的,由于物 体的散热速率与它们的面积成正比,所以稳态时,铜板散热速率的表达式应修 正为:dQdt = me dtdtn R 2+2nR hpp p2nR 2+2nR hpp pS13)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量就是样品的传热速率。将上式代入热传导定律表达式,并考虑到ds= n R2可以得到导热系数:2h+R1hdTpp入二

11、me-|T = T (S14)2h +2Rppn R2TT12dt式中的R为样品的半径、h为样品的高度、m为下铜板的质量、C为铜块的比热 容、R和h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右式中的各项均为常量或直接易测量。pp实验步骤1、用自定量具测量样品、下铜板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等必要的物理量,多次 测量、然后取平均值。其中铜板的比热容C=0.385KJ/(K.Kg)2、先放置好待测样品及下铜板(散热盘),调节下圆盘托架上的三个微调 螺丝,使待测样品与上下铜板接触良好。热电偶插入铜盘上的小孔时, 要抹上些硅脂,并插到洞孔底部,使热电偶测温端与铜盘接触良好。3、温度表控制升温步骤:(一)设置程序:按“一”键一

12、下即放开,仪表就进入设置程序状态。 仪表首先显示的是当前运行段起始给定值,可按“一”、“I”和“f” 键修改数据。按“)”键则显示下一要设置的程序值,每段程序按“时间 -给定值-时问-给定值”的顺序依次排列。按“一”键并保持不放2秒以 上,返回设置上一数据,先按“一”键再接着按“)键可退出设置程序 状态。在程序运行时也可修改程序。在运行中,在恒温段如果改变给定 值,则要同时修改当前段给定值和下一段给定值,如果要增加或缩短保 温时间,则可增加或减少当前段的段时间。在升降温段如果有改变升降 温斜率,可根据需要改变段时间,当前段给定温度和下一段的给定温度。 例如:C01=开始实测温度,T01=(实验

13、温度-开始实测温度)/升温速率, C02二实验温度,T02=恒温时间(可设8000),C03二实验温度,T03=-121。(二)运行:如果程序处于停止状态(下显示器交替显示“stop”),按“I” 键并保持2秒钟,仪表下显示器将显示“run”的符号,则仪表开始 运行程序。(三)停止程序运行:如果程序处于运行状态,按“ f ”键并保持2秒钟, 仪表下显示器将显示“stop”的符号,此时仪表进入停止状态。(参 照智能温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四)合上“加热开关”,对上不锈钢板进行加热。4、上不锈钢板加热到设定温度时,(1)观察上不锈钢板的温度。当上不锈 钢板的温度保持不变时(可通过加热板温度显示来

14、观测),记录下此时 上不锈钢板的温度(T),在不断地给高温侧不锈钢板(上不锈钢板)加1 热,热量通过样品不断地传到低温侧铜块(下铜块),经过一定的时间 后,当下铜板的温度基本不变时,记录下此时下铜板的散热板温度值(T)。此时则可认为已达到了稳态。(大约在五分钟内下铜板的温度保2持不变)5、移去样品,继续对下铜板加热,当下铜盘温度比T高出10C左右时(高2温时要多些),移试样架,让下铜盘所有表面均暴露于空气中,使下铜 板自然冷却。每隔30秒读一次下铜盘的温度示值并记录,直至温度下 降到T以下一定值。作铜板的T-t冷却速率曲线。(选取邻近的T测量22 数据来求出冷却速率)。6、根据(S1-4)计算

15、样品的导热系数入,或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7、设置上不锈钢板不同的加热温度,在设定加热温度时,须高出室温30C。 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测量出不同温度下样品的导热系数入。实验注意事项1、稳态法测量时,要使温度稳定约要40分钟左右,同时每隔30秒记下样品上、下圆盘A和P的温度T和T的数值,待T的数值在2分钟内不1 2 2变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记下此时的T和T值。122、测金属(或陶瓷)的导热系数时,T、T值为稳态时金属样品上下两个 面的温度,此时散热盘P的温度为T。因此测量P盘的冷却速率应为:3TTh1 |T=T 入二 me|T=T 33 tAtT-TnR212测T值时要在T T达到稳定时,将上

16、面测T和T的热电偶移下来进行测31、212量。3、圆筒发热体盘侧面和散热盘P侧面,都有供安插热电偶的小孔,热电偶插入小孔时,要抹上些硅脂,并插到洞孔底部,保证接触良好,。4、样品圆盘B和散热盘P的几何尺寸,可用游标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散 热盘的质量m约0.8Kg,可用药物天平称量。附录一:部分材料的密度和导热数材料名称(20C)导热系数W/(mK)导热系数密度温度(C)W/(m K)(Kg/m3)-1000100200纯铝2362700243236240238铝合金107261086102123148纯铜3988930421401393389金31519300331318313310硬铝146

17、2800橡皮0.13-0.351100电木0.231270木丝纤维板0.048245软木板0.044-0.079附录二:导热系数单位换算千卡/米*时*卡/厘米*秒*瓦/米*焦耳/厘米*秒*英热单位/英尺*时*Fkcal/m*h*Ccal/cm*s*Cw/m*kj/cm*s*CBtu/ft*h*F12.78X10-31.161.16X10-20.6723601418.74.1872420.85982.39X10-3110-20.57885.980.239100157.81.494.13X10-31.731.73X10-21导热系数测试仪制样附加说明材料的范畴很广,有金属和非金属、均质的和非均质的

18、、单体的和复合材 料、液态、固态、粉料等,导热系数范围非常宽。通过制取不同形状的试样, 利用导热系数测试平台,可检测大部分材料。高导热材料的检测方法:平板稳态法导热系数测试仪测量材料导热系数时, 主要是测量冷热面温差和热流两个参数量,仪器测量这两参数量时,都有测量 量程和精度的限制。通过制样可使材料的冷热面温差和热流都落在仪器的量程 和精度范围内。在测量高导热材料时,要减小热流传递和提高冷热面温差。减 小热流可通过减小试样的传热面积来获得,提高冷热面温差可通过增加试样厚 度来获得。试样与冷热板的接触热阻相对高导热试样热阻是非常大的,测量时 必须消除接触热阻。方法是在试样测量面两端打 2 个温度

19、测量孔,把测量冷热 板温度的热电偶插在试样的温度测量孔内,这样,测量的冷热温差值就不包含 接触热阻形成的温差了,试样厚度数据要以试样 2个温度测量孔的间距来计算。 如果热面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很多,就要考虑试样表面散热,可在试样表面包上 保温层。测量铝合金导热系数制样如下图所示:粉状或胶状材料的检测方法:测量胶状物时,要做一个围框,装样时,装满并稍高于围框边。粉状料的紧实度与导热系数有很大的关系,要考虑测量什么状态下的导热 系数,测量自然状态下的导热系数,要做一个围框,装样时,装满并稍高于围 框边。有些粉状料通过压机制样,可测量不同紧实度下导热系数。 粉状料还可调粘结剂进行测量。粉状或胶状材料检测方法简图薄试样的检测方法:非常薄的试样可采用叠层的办法进行测量。以上是特殊试样的取样方法,一般取样是散热板面积和一定厚度,导热系 数高的取厚一点,导热系数低的取薄点。总的规律是:导热系数低的试样取薄、面积大、冷热温差大,导热系数高 的试样取厚、面积小、冷热温差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