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发展史dec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7579152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据库发展史de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据库发展史de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据库发展史de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数据库发展史de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发展史de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摇篮和萌芽阶段:首先使用DataBase词的是美国系统发展公司在为美国海军基地在60年代研制数据中引用。1963年,CWBachma n设计开发的IDS(In tegra te Data St ore)系统开始投入运 行,它可以为多个COBOL程序共享数据库。1968年,网状数据库系统TOTAL等开始出现;1969年,IBM公司Me Gee等人开发的层次式数据库系统的IMS系统发表,它可以让 多个程序共享数据库。1969年10月,CODASYL数据库研制者提出了网络模型数据库系统规范报告DBTG,使 数据库系统开始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正因为如此,许多专家认为数据库技术起源于20世 纪60年

2、代末。数据库技术的产生来源于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数据技术的实现必须有理论作 为指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又不断地促进数据库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大量商品化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问世并被广泛的推广使用,既有适应大 型计算机系统的,也有适用与中、小型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这一时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也走向使用。1970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的EFCode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的 数据关系模型论文,开创了数据库的关系方法和关系规范化的理论研究。关系方法由于其 理论上的完美和结构上的简单,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地奠定了 关系数据理论的基石。1971年,美国

3、数据系统语言协会在正式发表的DBTG报告中,提出了三级抽象模式, 即对应用程序所需的那部分数据结构描述的外模式,对整个客体系统数据结构描述的概念 模式,对数据存储结构描述的内模式,解决了数据独立性的问题。1974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研制成功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并且 投放到软件市场。1976年,美籍华人陈平山提出了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实际(体)联系方法。1978年,新奥尔良发表了 DBDWD报告,他把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需求分析、信息分析与定义、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1980年,JDUlman所著的数据库系统原理一书正式出版。1981年已FCode获

4、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奖ACM图林奖。1984年,David Marer所著的关系数据库理论一书,标志着数据库在理论上的成 熟。三、成熟阶段:数据库理论和应用进入成熟发展时期易观国际发布IT产品和服务-2007年中国数据库软件市场数据监测,考察了中国 数据库管理软件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商业数据库市场2007年度整体规模达到21.72亿人 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 15%。从厂商竞争格局来看,国际软件巨头占据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Oracle、IBM、 Microsoft和Sybase牢牢占据国内数据库软件市场前四位,拥有93.8%的市场份额。国产 数据库的市场份额在本季度继续提升,正在抓住国家提倡自主

5、创新的机遇,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产品为契机,满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信息整合平台需求。预计中国商业数据库市场在2009年达到31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时,国产数据库在中 国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基础下,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包括Mysql等开源数据库 也占据了大量的政府及中小企事业用户,同时,盗版数据库更是占据了中国数据库市场的 较大份额,其数值不亚于整个商业数据库的市场份额。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 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四、再发展阶段:后关系型数据库崭露头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用关系数据库数据模型来处理复杂的数据类型、复杂的数据 关

6、系以及多种访问方法上,仍存在着诸多的能力限制。虽然传统的关系数据库能很好地适 合于处理相对简单的事务交易,但是却不能胜任来自不同表格的数据的处理。更多的数据 库应用开发者认识到了关系数据库的限制,并开始寻找适合的替代方案。但变革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实现的。在原有的两维表数据模型架构上,增加其它的功 能并不能解决问题,有的开始尝试网络化的解决方案。因此,国外的一些专家们也指出: 靠增加一些模块到一个已经很复杂的关系数据库上去的途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种更新的被誉为数据库新分水岭的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Pos t-Rela tionalDatabase,PRDBMS)逐渐出现并兴起,成为取

7、代传统关系数据库的途径之一。在脱颖而出的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采用了更现代化的多维模型,作为数据库 引擎。并且,这种以稀疏数组为基础的独特的多维数据库架构,是从已成为国际标准的数 据库语言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是已积累了实践经验的先进而可靠的技术。如上所述,以事务型多维数据模型和集成的面向对象功能为特征的后关系型数据库能 够提供事务处理应用开发所需的高性能和伸缩性,支持应用和数据的复杂性,正成为事务 交易处理的优先选择之一。五、总结1、数据库的四个发展阶段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 60年代中期,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 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8、;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 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第一代数据库的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 年代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0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层次数 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 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这两种数据库具有如下共同点:1.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 模式)。保证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2.用存取路径 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3.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4.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第二代数据库的主要特征是支持关系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关系

9、操作、数据完整性)。 关系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连系用关系来表示;2. 以关系数学为基础;3.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存取路径对用户不透明;4.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 程化的。第三代数据库产生于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领域对数据库技 术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关系型数据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于是产生了第三代数据库。主要有以下特征:1.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2.保持和继承了第二代数 据库系统的技术;3.对其它系统开放,支持数据库语言标准,支持标准网络协议,有良好的 可移植性、可连接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等。第三代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模型(比如关系

10、 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并和诸多新技术相结合(比如分布处理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人 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模糊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商业管理、GIS、计划统计 等),由此也衍生出多种新的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允许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把多个物理分开的、通过网络互联的数据库当 作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看待。并行数据库通过cluster技术把一个大的事务分散到cluster 中的多个节点去执行,提高了数据库的吞吐和容错性。多媒体数据库提供了一系列用来存储图像、音频和视频对象类型,更好地对多媒体数 据进行存储、管理、查询。模糊数据库是存储、组织、管理和操纵模糊数据库的数据库, 可以用于模糊知识处理。

11、第四代数据库早在 70 年代后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涉足了,但真正形成共识是进入 2000 年以来,该阶段的数据库主要以后关系型数据库为代表,并有一些结合了近期比较火 热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数据库。后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优势:后关系型数据库的主要特征是将多维处理和面向对象技术结合到关系数据库上。这种 数据库使用强大而灵活的对象技术,将经过处理的多维数据模型的速度和可调整性结合起 来。由于它独有的可兼容性,对于开发高性能的交换处理应用程序来说,后关系型数据库 非常理想。多维数据模型能使数据建模更加简单,因为开发人员能够方便地用它来描述出复杂的 现实世界结构,而不必忽略现实世界的问题,或把问题

12、强行表现成技术上能够处理的形 态,而且多维数据模型使执行复杂处理的时间大大缩短。而在多维数据模型中,可以将这些数据看做是存在于一个“立方体”中,这个“立方 体”有足够多的“面”,以便对数据进行完全分类,如款式、颜色、价格、库存等等都能 够立刻互相映射,获取数据极其迅速,而且由于清除了冗余的数据,多维数据库非常简 单,不仅好用,而且更经济。面向对象技术使用丰富的数据类型来反映现实世界的数据关系,由于它本身具有的模 块化和强有力的内部操作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开发者的生产率。面向对象技术的产生是 由于人们认识到,人类考虑问题时,想到的不是整数、字符串或其他计算机数据类型,而 是一个个的对象。比如说汽

13、车,人们每天驾驶、购买和谈论它时,并不需要深入了解内燃 机的物理过程。使用对象技术,计算机也可以只“谈论”“汽车”,而不必理会潜在的各 种细节。这样,一种强大的新编程方法就产生了。对象是模块化的,任何对象都可以内部发生变化,而不影响外部的其他编码。对象的 这种模块化能力大大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升级和维护处理。此外,对象还是内部可操作的。 一个对象建立后,它就可以被其他的应用程序理解、使用甚至更改,而不管这些应用程序 使用的是哪种程序设计语言。2、数据库未来的发展趋势数据、计算机硬件和数据库应用,这三者推动着数据库技术与系统的发展。数据库要 管理的数据的复杂度和数据量都在迅速增长;计算机硬件平台的发

14、展仍然实践着摩尔定律; 数据库应用迅速向深度、广度扩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数据库的应用环 境,向数据库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这些因素的变化推动着数据库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新的数据库技术,如Web数据 库技术、并行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技术、内容管 理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四高”即DBMS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可伸缩性和高安全性。数据库是企业信 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可靠性和性能是企业领导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一旦宕机会 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引起法律的纠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证券交易系统, 如果在一个行情来临的时候,由于

15、交易量的猛增,造成数据库系统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 数据库系统崩溃,将会给证券公司和股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我国计算机应用的早期,由于计算机系统还不是企业运营必要的成分,人们对数据 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为了经费上的节约常常采用一些低层次的数据管理软件,如 dBASE等,或者盗版的软件。但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化,计算机系统越来越成为企业运营不可缺少的部分,这 时,数据库系统的稳定和高效是必要的条件。在互联网环境下还要考虑支持几千或上万个 用户同时存取和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要求,提供联机数据备份、容错、容灾以及信息安 全措施等。事实上,数据库系统的稳定和高效也是技术上长久不衰的追求。此外,从

16、企业信息系 统发展的角度上看,一个系统的可扩展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业务的扩大,原来的系 统规模和能力已经不再适应新的要求的时候,不是重新更换更高档次的机器,而是在原有 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设备,如处理器、存储器等,从而达到分散负载的目的。数据的安全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课题,普通的基于授权的机制已经不能满足许多应用的 要求,新的基于角色的授权机制以及一些安全功能要素,如存储隐通道分析、标记、加 密、推理控制等,在一些应用中成为切切实实的需要。“互联” 指数据库系统要支持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 要支持信息系统间“互联互 访”,要实现不同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要处理以XML类型的数据为代表的网上数 据

17、,甚至要考虑无线通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互联网环境下 的数据库系统要具备处理更大量的数据以及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要提供对长事 务的有效支持,要提供对XML类型数据的快速存取的有效支持。“协同”面向行业应用领域要求,在DBMS核心基础上,开发丰富的数据库套件及应 用构件,通过与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等领域应用套件捆绑,形成以DBMS为核心的面向 行业的应用软件产品家族。满足应用需求,协同发展数据库套件与应用构件,已成为当今 数据库技术与产品发展的新趋势。规划中的Oracle lli的主要扩展方面据称主要也是各种 面向应用套件的支持。3、CACHE后关系型数据库的代

18、表后关系型数据库代表cache数据库是符合“四高”要求的优质数据库。cache面向对象多维数据结构能更好地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具有能节省硬盘存储空间和能提供高速响应的性能。采用Cache后的存储空间可能节省2/3,而基于Cache的应用程序,比原来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程序运行有可能快20 倍。开放性是 Cache 具有快速开发能力的关键。开发员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工作,使用他 们所熟悉的工具。习惯于关系型系统的开发员可以把数据模型设计为表,然后使用嵌入的 SQL 访问它。cache 包括了一个先进而成熟的完全对象模型,包括封装、多态、多重继承、结果集和blob,并且能够与对象建模工具如和r

19、ose软件等接口。更重要的是,cache的三种数据 访问方式可直接与 cache 中的数据进行交互。这样就没有额外层次的处理,提高了数据库 的性能。cache 还独一无二地提供了事务处理型的位图索引,通过提升数据仓库中实时数据的 查询效率来大幅度提高进行复杂查询的能力。它可以利用多维数据机构执行位图索引,提 高其查询速度,同时显著降低了占有的存储空间。cache运行的高性能和快速开发的高效率,可以为计算机用户带来巨大的受益。而且cache 能在各种操作系统支持下轻松完成数据库系统管理,包括在线实时重新分配和部署数据库服 务器及应用服务器。后关系型数据库能够将多维处理和面向对象技术结合到关系数据库上 能够将经过处理的多维数据模型的速度和可调整性结合起来。由于它独有的可兼容性,对于 开发高性能的交换处理应用程序来说,后关系型数据库非常理想。ANKK!昂楷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