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述、简答、案例分析题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17578917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论述、简答、案例分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学论述、简答、案例分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学论述、简答、案例分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论述、简答、案例分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论述、简答、案例分析题(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P40(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特定身心发展的需求,有不同的 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2)同伴群体的影响: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有同年龄段的群体, 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 (3)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 活中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生的反映也随之各异。(4)家庭 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一些特殊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学生也难免受影响。(5)社区的影响:学生在无形中会收到社会团体的规范与制度的影响。2、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22(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

2、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P51(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 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 个性的功能1、论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P48: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 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一,遗传对个体的影响提供了物质前提

3、、生理基础遗传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 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第二,遗传素 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成熟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 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 提供可能和限制。此外,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

4、样有不可忽 视的作用。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一重大影响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第一,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第二,环境对个 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第三,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一一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 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功能。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五,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一一决定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个体 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性 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论述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12-15岁左右,危机期,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少年期的总体特征: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 加强,他们似懂非懂,渴求自主、力求摆脱成人。改变了少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与成人的关系,不再愿意做适应者、服从者、模仿者、

6、执行者,力求成为生活中的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具有重要性、艰巨性教师:要有正确的少年观、高度的教育艺术与机智。任务:“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 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认知方面:抽象思维、概括能力;情意方面:道德理想和情感体验,自我认识能力。1、王安石所作伤仲永一文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什么?提示: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 展提供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

7、现实的发展。 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 “日扳仲永环谒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 岁已“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 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1、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 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有别 于应试教育。(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

8、美等 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 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 都有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 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 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这是素质

9、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 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培养创 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 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5、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作用.答: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关于人的培养质量、规格的总规定,是教育的核 心问题,是指导、调节教育活动的根本因素,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作用: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教育目的具有引导受 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制约受教育者的发展进程的作用。2,激励作用:目的反映

10、人的需要和 动机,是人们在一起活动的基础。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 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 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 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进行。1、简述师生在教学上的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 地位。首先,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 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第三,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 主发展。1、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即教师职业

11、专业化的条件。教师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 师质量的集中体现。1、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 了解与该学 科相关的知识;(3)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 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包括要具有时 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2)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 的教育能力。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知识;(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1、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表现在:第一,

12、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一方面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 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把所传授的知识处理成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 求,又适合自己和学生。第二,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这表现在:语言表达能 力,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组织管理能力,组 织和管理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是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2、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 的人。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特定群体的人的称谓,又有其特殊的本质属性。1.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3、(1)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这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 要条件。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不是盲从,任何教育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单独完成,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的特殊素质及个人的独立意志。教师只有在尊重并调 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合理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权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才能 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1、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答: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

14、面:(1)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的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将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 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2)对社会的研究。在课程领域里通常采 用的方法是把社会生活划分为若干有意义的方面,再分别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3)对学科 的研究。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 的支柱。由于不同的学科专家熟悉该领域的基本要领、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以 及该学科的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 据之一。2、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

15、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确定并 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与学 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及结构进行规 划;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 信息。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 构。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答: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

16、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 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 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如古代,学校教育重语言、政治、伦理和宗教等学科。至近 代,自然科学学科、技术性学科、社会科学学科才逐渐在学校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的 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2)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 概念。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

17、统性。(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 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和 谐发展。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及课程的历史,对课程产生重 要的结构性影响。1、教学过程的结构。(一)引起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 系在一起。引起学习动机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个阶 段不宜费时过多。当学生学习的动机被激发起来以后,应立即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二)引

18、导学生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 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的基础并发展学生 相应的能力。其次,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引导学生在感知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 抽象概括以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的加工,形成概念、原理。理解教材通常有两种途径:(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由已知到 未知,不必都从具体事物开始。(三)巩固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只有巩 固已学的内容,才能不断吸收新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巩固知识往往渗透在教学的全过 程,不一

19、定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四)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 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五)检查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改 进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1、试述教学过程的任务。教学的一般任务。它指明的是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共同应实现的目标要求。在我国, 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其他

20、任务的 完成都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既是顺利、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 件,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要求。(3)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青少年正处在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急速发展和 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方 面起着重要作用。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4)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

21、动性,不仅能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 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上述教学的四项任务,本身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知识、智力、思想、观点与态度以及个 性发展,都交织在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各门学科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所承担任务的不同, 又各有自己的重点。(简答: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教学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就是要协调好学生知识、智力、兴 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教学的作用表现为 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包括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技能,发展一定能力另一 方面,教学在促进学生

22、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在影响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情感智慧涉及人的 需要、兴趣、动机、情感、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倾向和注意力、意志力、气质、性格等个 性心理品质,认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而情感智慧对于人工作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更重要。 为此,通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的智力活动,还要注意促进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培养学 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发展学生的自我 情绪管理能力等。上述教学的四项任务,本身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知识、智力、思想、观点与态度以及个 性发展,都交织在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各门学科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所承担任务的不同, 又各有自己的重点。2、试述教学过

23、程的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直接经验为基础。(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要求。掌握知识是发展 智力的基础智力;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 在机制(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 互作用,同时介入,因此要处理好知识学习和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赫尔巴特 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 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

24、响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4)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 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 学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3、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 动学习的持久动力。(2)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问、激励,启发他 们的思维。然后,

25、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以获取新知。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 的过程中,要有耐心、有重点,要深入下去,提出补充问题以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启发学生掌 握获取知识的方法。(3) 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 用于实际,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别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创造才 能。(4) 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 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1、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2、怎样才能备好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

26、,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 本保证。要备好课,必须按备课要求来操作。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写 好三种计划。(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教学大纲是 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钻研教学 大纲,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然后,要细读教科书,对每一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 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除此之外,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教师应随时将阅读所得 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学习方法和 学

27、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的 特点,启发学生。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等。 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具体地说,要编写三个计划:1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这种计划应当在学期或学年开始时就编写出来。内 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学期或学年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教学大纲(课程 标准)和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章节或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考试和考查的次数 和时间,各个章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

28、设备和教具等。2)单元(课题)教学计划。在学期或学年计划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中每章或每个课题制定出单元或课题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单元或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 程类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所需教具等。3)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这种计划一般按一节课为单位编写,是上课的具体方案。内 容主要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日期和时间、课题、教学目的(目标)、课的类型、教 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其中教学进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详细设计安排教学内 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时间的分配等 1、根据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习(或见习)的体会,谈一谈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才 算上好课?)教师进

29、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落实到教好课上。教 师上好课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明确。是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 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2)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的 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3)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 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 加以纠正。(4)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

30、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 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5)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 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6)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 然,课堂秩序良好。(7) 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 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 泼的教学局面。2、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问

31、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 列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 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分量要 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 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 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

32、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 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及时改进教学。1、学校德育的途径有哪些?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渠道或形式。我国学校德育的途径 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政治课与其他 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 活动。(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4)共青团活动。(5)班 主任工作。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 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种德

33、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 的整体功能。2、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3、举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 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第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 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第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34、。(3) 举例说明(略)1、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是培 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 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可总结为四句话,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的思想 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这些活动和交往具有引 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而且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等。(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 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道德外化为社会

35、道德行为 的过程。要实现矛盾转化必然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 和反复性规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是一个需长期反复培养、实 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3、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 使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改变这种情况即要做到: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 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 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36、1、班级管理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严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 施教学活动,因此,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 秩序,形成良好班风。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 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 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 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 其重要的。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的要求。 (1)以满足学生的发

37、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 理班级的能力。3、良好班集体有那些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或员之间平 等、心理相容的氛围。1、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假如你接手了一个新班,你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 班集体?班集体并非自发形成,须由班主任以及各方面教育者合作进行耐心组织和精心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 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 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

38、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 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凶此,建立一支 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 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 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 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 一。(5)培养正确的舆沦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牛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 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 用,是形成、巩同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