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周版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578038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代文学史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文学史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周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词解释:1、诗六义:指诗经的六义,即即“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这些名称在先秦就已出现,毛诗序明确提出“六义”说。一般认为风、雅、颂是按不同 乐调的分类,是诗经体制;赋、比、兴是按不同表现手法的分类。“风”本是乐曲的统称,国 风即各地区的民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有一小部分是民歌;“颂”,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 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2、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在汉 惠帝时设有“乐府令”,到汉武

2、帝时已经扩充为大规模的专属。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 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 “乐府”或“汉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后 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3、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 相近,没有题目的无名氏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诗,编在一起,起名古诗十九首。这些诗非 一人一时之作,内容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 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及时行乐的情绪。4、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

3、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 为骚体赋。骚体赋以抒情为主,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内容多 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于 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5、比兴:比兴指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侧重于艺术表达的形式方面。在诗 六义中“比”和“兴”并称: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 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 的发端。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

4、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 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情感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6、七体:“七”作为一种文体,起源很早,在楚辞七谏中已见端倪。赋的体裁之一, 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枚乘所做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 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7、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 来的汉代诗歌。两汉乐府诗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在表现人 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田园小雅的余韵;而在抒

5、发 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是庄子离骚的遗响。其诗歌体裁以五 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8、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 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 语言刚健爽朗。代表作家为三曹、建安七子、蔡琰,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 用五言形式。后人把他们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特点称为建安风 骨。9、山水田园诗派:中国唐代的诗歌的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重要内容, 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 水

6、诗。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 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 生活的向往。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10、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者骈偶文,汉族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六四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 于南北朝。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代表作家有徐陵, 庾信。11、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年

7、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 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其 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江淹等。12、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 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13、竹林七贤:指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七人,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会等指放任不羁的欢 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 代表,采用比兴、象征、神话

8、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填空题:1:文学史分期:上古期(先秦,秦汉)中古期(魏晋至唐中叶,唐中叶至南宋末,元初至 明中叶),近古期(明嘉靖至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2:三家诗亡佚之后的经典本:毛诗3:谁将屈原、宋玉等人编成集楚辞译注:刘向4:两汉时代是什么的昌明时代:经学5:什么是纪传体文学的奠基之作:史记6:通常人们把三张二陆称为什么派作家:太康诗风7:杨雄诗赋的最咼成就是:甘泉赋8:孟子散文最重要的风格是:气势浩然9:枚乘最有影响的作品:七发10:诗经除了叙事诗外,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11:我国散文的源头:甲骨卜辞12:先秦说理文最有价值的是:庄子13:张华曾批评陆机说

9、: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作文,乃患才多也14:东汉抒情赋有哪两类:纪行赋,述志赋。15:庄子的内外杂篇,哪一篇是他写的:内篇16:诗经收录的时间:收录了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时间17:左传是什么的简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18:孟子散文的主要特征:长于论辩1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20:左思作品又有什么之称:左思风力21:洞箫赋作者:王褒22:永明体的倡导者:沈约,关键者:谢朓简答题:1、1简述汉赋发展中相应的代表作家。卷一 P39-41 P55-67(1) 第一个阶段,形成期。汉赋形成于汉初,承接屈原的楚骚传统,主要以抒情明志为主。 取得较高成就的为贾谊和枚乘。代表作分别为吊

10、屈原赋七发,其中七发标志着 汉体赋的正式形成。(2) 第二个阶段:全盛时期。在汉武帝、宣成帝,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代表作 家为司马相如,其作品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其特点是: 以状物叙事为主,篇幅加长,规模宏大,铺排描绘,不用兮字,散文意味浓厚。(3) 第三个阶段,模拟时期。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 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作,这时期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最为著名。(4) 第四个阶段,转变期。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 转变。抒情赋为这一时期文士们刺世疾邪和寄概述志的重要载体。代表作家为张衡,其作品归田赋初步奠定

11、小赋基础。东汉中叶之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 起,句法类似大赋但篇幅较短,描绘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大增的赋作,其思想性增强。汉赋 至魏晋定型于小赋,志南北朝演变为骈赋,至唐宋转变为律赋与文赋。2:简述陶渊明在文学诗歌史上的地位陶渊明的出现,打破了诗歌才使诗歌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从而偏离艺术的状态,使艺术的 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 更纯熟的境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第一次将官场和田园作为两个对立的世界来表达他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 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

12、创 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2) 他在诗歌形式上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现货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的僵化的形式注入 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名,如饮酒、归园田居 其语言中的冲淡是苦难之后的升华和诗化,看似平常却大味存焉,正如苏轼所说,癯而实腴, 质而实绮。对后世的影响巨大。(3) 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仆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 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精神的家园。一方面可以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 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他们对陶渊明的强烈认同感,使陶渊明成为一个 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3:简述国语、战国策在文学上

13、的各自特点。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主要 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一、长于记言。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食,讽谏,辫诘、应对之辞,记言文字在形 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二、有虚构故事情节。虽然在语言上较为质朴,但从文学的发展角度来看,应该说比左传 前进了一步。三、国语中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利用穿插大小故事来表达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 上的特点。在叙事时侧重议论,忽略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战国策战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突出表 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

14、了纵横家的人生观。1.人物刻画生动。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办法,又有所发展,出现 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如苏秦的“读书欲睡”也是为了高官厚禄,客观 上揭露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士的丑态。2语言风格独特。战国策富于文采,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描写细腻,以波澜起伏 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 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3战国策还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典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其文风铺张扬厉,善于 使用夸张排比、行文恣肆而明晰。书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等流传 至今为习用的成语。4善于讽喻。善

15、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例如“邹忌讽齐 王纳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进行讽刺。5记录策士们的言行时,对其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功名富贵的行为,及其在外交上挑拨是非, 的种种阴谋,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赏的态度加以描绘,是不足取的3、简述谢灵运山水诗歌的创作特点。1:创作了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他力图将山水景物的 自然美的每个细节都勾勒出来。“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或为其主要艺术追求。2:创作了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先叙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 感慨。诗歌结构形成叙事一写景一说理的单调模式,造

16、成情、景、理的分离,但他注重炼字 与句式的整齐。3:在局部景物描写中表现情思韵味,朝着情景交融的方向发展。4:对山水景物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注意到诗中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不仅写意, 而且写实。4、简述庄子散文的精神实质与风格面貌。卷一 P96-99精神实质:要超然物外,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自由,通过“无功”、“无名”、“无己”,即一 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以此达到“无待逍遥”的境界。(1) 安实处世的人生态度(2) 虚而待事的处事原则(3) 强调个体的价值意义,以“保全自己”为第一要义。风格面貌:(1)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的主体风格。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精神,,用诡奇想象表 达哲学思想,反

17、映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其丰富的语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 诡的艺术境界。“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为其主要特征。例如内篇的逍遥游。(2) 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3) .思想贯串与形式多变的结构态势。庄子散文采用了论证式、归纳式和连锁式这三种结 构方式;其中那种使论证一层深似一层的连锁式结构,则是庄子的天才的独创。(4)纵横跌宕与富于逻辑的语言特色。韵散相间,以散句为主,有时杂以韵语,使得韵散交 错,疏密相间。作者在阐明哲理、讲述寓言时多用散文而在引出结论时,则或用韵语。文章 富于逻辑力量,用“三言”形式说理,论辩性极强。5、简述史记、汉书文章

18、风格上有何不同。卷一 P214-218(1)感情色彩不同,史记爱惜感情,主观色彩明显,汉书常常是不露声色的客观叙 述。在叙事方面,史记基本上是用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2)为文取材不同,史记是雅俗并收,而汉书侧重尔雅之文,且史记之文带有 生活气息,带有独创性,汉书更倾向于文献的保存。(3)二者在叙事笔法方面,史记笔法万千,不拘一格,叙事详略得当。汉书则以整 严工练见长,重视藻饰,倾向排偶。(4)文章语言文字风格不同。史记语言色彩浓烈,气势奔放,简炼畅达,文字多以当时 之语解释古时文学,兼取口语,行文多用散体。汉书简洁典雅,规范严密,文字崇向藻 饰,好用古字。7:简述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1)

19、战国时期,由于地处偏远,周公治理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受到的影响比平原诸侯国 小。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楚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有很大 的一致性。(2)而且楚国士人自觉学习中原文化,中原礼乐文化在楚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和中原文 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楚国贵族的政治思想、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习俗和审美趣味 上,楚国则显示出“信巫鬼,重淫祀”的特点,楚地的艺术很多与祭神有关且充满了奇异的 浪漫色彩。(3)战国中期,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间相互倾轧,奸佞专权,排斥贤能,由此 走向没落,屈原正是在这艰难的政治环境中创造出名垂千古的巨制。8、简述骚体诗的特点。(1),以“

20、兮”字句式为主要句式的楚歌和“辞”、“曲”、“操”、“引”等命名的乐府古辞以 及以诗名篇的作品,构成骚体诗的主体,有“悲歌呼号”的功能特征。(2)从自由体式向整齐体式发展,句式严谨整齐。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 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3)底蕴风格凄清典雅,点缀以绮丽的文辞,呈现出自然优柔与典雅的面貌。(4)以忧为主的情调,怨而不悱,伤而不怨。蕴含楚骚美学、先秦儒家的理性精神和先秦 道家的浪漫色彩。在章法的革新和体制的扩展上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色彩。(4)以“悲”、“自然”、“理”为美的三点审美趋向。作家对悲情的认识以及通过作品表现 出来的以悲情为美的倾向以顺应自然为安身

21、处世之道、以物体的自然形态为美。9、简述古诗十九首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卷一 P230-235它的出现开创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代新风,是我国五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我国诗歌由“叙事言志”向“缘情”的方向发展的开端。(1)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传统和“感于衰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民歌 语言中汲取营养,为建安风骨的出现做准备。(2)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出现并且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为五言诗歌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五言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标 志着五言诗的成熟。它的崭新的诗歌形式以及圆熟的艺术技巧在我国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影 响。(4)对生命意义的深

22、切思考和率真表达是超越其前期任何作品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 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 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10、简述枚乘七发与其后汉大赋的共同点。卷一 P155-160从“七辞”文体话语表述方式及其结构形式来看,铺陈宏衍,设论问答,物情的渲染与夸 饰都与汉赋表述手法与技巧有直接的渊源关系。(1)篇幅都较长,结构宏大(2)都善用铺陈,夸张的手法,辞藻富丽(3)在遣词造句上整齐,使用骗偶或者繁难(4)都使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11、简述阮籍咏怀诗的风格特点。卷二P35-37(1)长于抒情充满苦闷孤独,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2)风格隐约曲

23、折,在艺术表现上主要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以及借助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来 表达感情,寄托怀古。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因而显得含蓄委婉也有陈述,但做到 了言近而旨远。(3)由于政治上的恐怖政策,加上自己思想感情上的种种矛盾,阮籍的一些诗歌较为隐晦,但 总体上仍可概括为含蓄、委婉、曲折。“阮旨遥深”正是对阮籍咏怀诗的艺术风格的最 好概括。论述题:1、论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生成环境。政治原因1、朝代更迭,动乱不断。汉末战乱,三国纷争,各国混战,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 征,使得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成为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 换代。敏感的作家们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福祸的无常,以

24、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 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 或沉迷声色。2、门阀制度下士族与庶族的对立。东汉后期逐渐形成的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 士族和庶族的对立成为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特点,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成为这 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如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 茎,荫此百尺条。”形象地反映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情况。文化原因1、玄学对文学的渗透。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 学。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纯哲学的思考。玄学中对文 学有直接影响

25、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形的一派。反映在文学上 就是进一步确认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创作理念。2、佛教和佛经翻译的影响。在汉末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和佛经 的大量翻译震动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和各领域,两者已经为魏晋南北朝文学造成了一种新 的文化氛围1、想象世界的丰富。佛教带来了因果轮回等观念扩大了人的思想世界。2、 故事性的加强。佛经中记载的大量故事流传到了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3、 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梵语的拼音启发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产生了反切。 4、词汇的扩大。反映佛教概念的词语也大量涌入汉语,使汉语词汇丰

26、富。5、文学观念 的多样化。佛教中关于真与空的观念,关于象和象外的观念等丰富了这个时期的文学观 念。民族的融合频繁的民族交往、斗争和融合、同化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使先后入居中 原的匈奴等少数民族,到南北朝时期逐渐丧失原来的共同体特征,成为汉民族的成员。南北 文化交流的扩展和渗入使盛唐出现了文学新高峰。社会风气和习俗:服用五石散、服药饮酒,等社会习俗更能将人带入身与物化、物我的两 冥高远境界,忘怀个人得失,逃避现实2、论述史记在文学地位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后世文学道路的影响。地位: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标志中国古代文学史传记文 学的发展已达顶峰。2史记是传记

27、文学名著,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3. 史记继承诗经、楚辞借鉴战国散文酣畅淋漓的风格,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丰富营养和强 大的动力,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深远的影响。1司马迁在史记中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其所渗透的人文精神, 如积极入世。进取精神、牺牲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人格自尊等,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给予 后世作家鼓舞和启迪。2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宝贵经验,影响后世 小说人物类型、体裁和叙事方式等。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 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

28、,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 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些重要特征,主要源于史记。 后世小说多以史记为取材之源,比较典型的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等。 3,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 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 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在后代小说、 戏剧中,所写的帝王、侠客、等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 4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其故事的强烈戏剧 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成为戏剧取材的宝库。在现存132种元杂剧

29、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包括赵氏孤儿这样的名作。京剧中,仍 然许多取材于史记,如霸王别姬等。5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令 后代散文家借鉴。此外,史传以外的别传、家传、墓志铭等各种形式的传记,也与史记所开创 的传记文学传统有渊源关系。3:比较阮籍和嵇康各自的特点。阮籍与嵇康性格特点:(1):阮籍追求庄子的纯精神自由的境界,而嵇康更关注的是现实人生和现实生活,力求 在此岸的世界中拥有独立人格和超越精神。阮籍回避现实,在向着“神仙”生活的目标追 寻过程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稀康则直面现实,在体验“隐逸”生活的境界中完成了生 命的升华。(2) :阮

30、籍之韬光养晦的“向生而死和嵇康之龙性难驯的“向死而生”阮籍饮酒无 度、借酒避世、因酒越礼来逃避现实的残酷,并以此为手段得以生存。嵇康却十分喜爱 服药,体现了醒悟生命价值,渴望延长生命。五石散等药物类似毒品,服用过程痛苦, 实质类似于自杀,是向死之举。而嵇康对生命意义的醒悟比阮籍更明确,他对生命自由 的追求,也比阮籍更彻底。(3) :阮籍以“游世”的态度选择了对当权者敷衍,嵇康以傲世”的态度选择了与当 权者宁死不屈的抗争。阮籍的一生与曹魏和司马氏两大政权都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 系,没有深陷当时的政治斗争旋祸,嵇康则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且公开反抗,言辞激烈。 阮籍嵇康诗歌的特点:(1) 在内容上

31、,阮籍的诗歌真实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思想感情,大都为忧生之嗟。而 嵇康的诗歌主要是言志,表现其追求自然,高洁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为主要内容,表 达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人生的否定,表达向道的复归。(2) 诗的艺术风格上看,就诗的旨意来说,阮籍的诗隐晦,常用比兴象征手法,有“阮旨 渊深”的评价,心中的愤恨和情感只能用隐秘的象征来表达。嵇康的诗在意旨上则是高 远纯洁,诗风峻切,许直露才。(3) 艺术表现上看,阮籍的诗势逐情起,不刻意雕琢,骨气高而辞采不华茂,清新自然,多用比兴。他的诗由具体走向含蓄,大大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技巧。而嵇康的诗歌则是 辞气锋烈,一方面言必尽意,另一方面又略形取神、得像

32、忘言,得意忘像。故在都艳逸壮 丽的基础上,阮籍的文章清而丽,嵇康的文章则清而壮。(4) :题材形式上看,阮籍的是82首咏怀诗都是五言诗。而嵇康的53首诗歌中以四言 诗为主,有30篇;其他五言、六言、骚体等题材都有。4、论述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 精彩的论辩方类比推理 譬喻演绎孟子中的文章善辩,有较高的论辩艺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巧妙灵活地运用了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将对方引 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孟子从王之臣托其妻子于其友到士师不能治士最后类推 到四境之内不治巧妙设问,以劝谏齐宣王,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缓缓道来。2 .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孟子常常用比喻的

33、手法,化抽象的道理为具体的形象,用寓言故 事阐述抽象的道理,贴切深刻。齐人有一妻一妾以齐人的言行比喻官场中钻营富贵 利禄之徒的卑鄙无耻与丑恶,“缘木求鱼”的荒唐可笑等等。(2) .磅礴的风格特征凌厉浩然之文风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 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势磅礴。孟 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言辞或悲壮或洋溢,气势渐生,使文章具有强烈 的感染力。(3) .语言特点精炼生动 明白晓畅 平实浅近孟子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一种精炼简约, 明白晓畅 平实浅近的语言风格

34、,大量运用排比、感叹等修辞,有口语的特点,爽朗明 快。如孟子教导学生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读来如见其人。(4) .刻画出人物形象孟轲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从他与门人弟子和其他一些人物的交谈中,以及书典籍中对孟子行为的一些描述中,我 们都可以感受到孟子自傲自负,好辩善辩的性格特征,此外孟子性格上的仁爱、与民同乐 在孟子的言行中也是显而易见的。5、论述魏晋风度的内涵。1、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是魏晋时期文化哲学 最直接深刻的体现。由于魏晋时期为乱世,思想开放和自由论辩的风气使得魏晋风度应运而 生。2、狭义的“魏晋风度”主要指魏晋文学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

35、:所谓清峻,通脱,华丽,壮 大,或华丽好看的文采词章。广义的魏晋风度包括整个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文学创作、 文化心理结构及具体的人生态度。3、内涵包括二个层面:一是它的社会内涵,即它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产物,是那个特殊时代社会的文化心理 的产物。魏晋人士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厌倦改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 外界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一是它的美学诗学内涵,即它是魏晋士人内在品格、精神气质的美学显现;是魏晋文章 所负载的文辞之美。在魏晋名士身上,具体表现为:玄妙其心,至大其神,放达其身。 魏晋风度的产生以人的觉醒为前提,文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对自身和自我本体的探

36、究与追求 上,他也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代表了魏晋士人文化的发展趋势,轻 名淡利的率真自然是魏晋风度的精神本质与内在追求,潇洒放旷和风流蕴藉是魏晋风度的外 化表现。二者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 想产生深远影响。6:论述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影响陶渊明的出现,打破了诗歌才使诗歌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从而偏离艺术的状态,使艺术的 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 更纯熟的境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第一次将官场和田园作为两个对立的世界来表达他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 言诗注疏老庄

37、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在自然与哲学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 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其诗文重抒情言志,他的语言, 看似质朴,实则绮丽,为诗歌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4) 他在诗歌形式上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现货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的僵化的形式注入 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名,如饮酒、归园田居 其语言中的冲淡是苦难之后的升华和诗化,看似平常却大味存焉,正如苏轼所说,癯而实腴, 质而实绮。对后世的影响巨大。(5) 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仆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 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精神的家园。一方面可以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 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他们对陶渊明的强烈认同感,使陶渊明成为一个 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