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分析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175670537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36.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信行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通信行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通信行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通信行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行业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通信行业是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行业。通信行业可分为通信服务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服务业的主要主体为内容提供商和电信运 营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主要主体为通信终端制造和 通信产品制造。产业链主体产业链主体功能功能网络设备供应商是电信技术进步的原动力,推动通信行业技术的进步,并且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影响着市场的需求和选择。电信运营商是通信行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可以重新整合各方关系,是通信行业的中心力量所在,推动着通信行业的演变和发展。内容提供商是通信行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通过扩展自己的服务器数量和向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来吸引客户,拉动用户需求,为电

2、信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终端供应商是连接用户最直接的媒介,其发展程度决定了整个通信行业服务能力的高下。现在终端的发展已不仅仅是电话机的作用,而是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智能终端,带动着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消费者群体是电信行业的核心。电信业的发展取决于技术驱动和需求拉动。目前通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终端用户的需求。政府作为监管者,为各企业搭建一个公平的平台,促进各企业公平竞争。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者。目前,我国通信行业正处于新旧模式并存的过渡阶段。通信行业产业链在不断的进行细分,产业分工更加细化,新的相关主体不断涌现,形成了技术提供商、网络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提供商、应用聚集

3、商、内容开发/提供商、内容聚集商、虚拟运营商、应用平台提供商、IP网络运营商、接入网络运营商等众多主体。现在通信行业的产业链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营商之间和设备商之间的竞争,而是个通信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有很多主体之间的关系也从传统的供需关系逐步演变成平等的伙伴关系,他们共同面对最终用户。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处于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期阶段。有线产品技术更新慢,市场份额稳定。例如宽带、有线电话等,大部分被三大运营商所垄断。无线产品技术更新快,还处于成长阶段。一、技术因素二、市场因素二、政府因素技术的进步能推动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往往会带来一次革新,提高行业集中度。随着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的高

4、速发展,通信行业与媒体、娱乐、金融等行业不断融合,促使多种合作研发项目。多行业合作研发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因素,是多行业合作研发的动因和目的。通信技术有所突破,才能促使多行业合作的进行,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通信行业的发展要考虑到市场发展的因素,从社会总体水平、物价水平、经济环境、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信心等方面。当经济环境稳定,消费者的购买力加大。通信行业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的创新,刺激消费需求,新市场才有开发的潜力,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通信行业是一个受政府管制政策因素极大的行业。2008年重组后,工信部出台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共享共建的政策,对部分子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信行业是国家

5、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国家对3G、4G、光纤等非常重视。4G牌照的发放对带动国内4G相关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有一定激发。“宽带中国”战略带动了光纤市场的发展。一、全景经济分析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三、外部因素分析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业绩显示,三大运营商的运营收入均有所增加。中国移动2014年上半年营运收入达到3247亿元,同比增长7.1%。中国联通上半年营运收入1495.7亿元,同比增长3.6%。中国电信上半年经营收入为1660亿元,同比增长5.3%。与2013年上半年业绩相比,中国移动营运收入增加了215亿元,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分别增加了52亿元和85亿元。2014年中国移

6、动4G用户增加到9000多万,国内移动设备数据流量消费20.62亿G,同步增长62.9%,用户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05M,同比增长47.1%。但全球智能手机去年平均数据流量达到819M。仅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2014年我国智能手机销售量约4.06亿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创下接近13亿台的出货量。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19.1亿。到2016年,该指数将增长12.6%,达到21.6亿。通信行业是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期阶段。这一特点决定了通信行业的有线产品行业中的销售增长率不会有太大波动,市场趋于稳定。而在无线产品行业中,这一特点决定了无线产品具有超出一般水平的销

7、售增长率。2014年国内移动设备数据流量消费增长62.9%。2014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销售量增长20.3%。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GDP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加大。4G用户的增多和4G套餐的数据流量资费下降,刺激移动数据流量的使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低价智能机的推出。一、行业的集中程度二、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三、行业容量通信服务行业集中度较高,在2008年发布的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重组后,目前国内有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和中国电信。通信设备制造业经历一轮洗牌后,许多智能手机品牌已经在市场上消失,手机出货越发集中,手机生产集中化趋势明显。国内手机厂家从20

8、14年初的80家以上,发展到2014年底已经缩减到59家。预计2015年,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品牌集中度还会继续提升。进入通信行业的难题主要在于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通信行业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对于通信服务业,技术的研发和掌控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通信技术更新快,通信服务商一方面要掌握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进行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还需对运营商和市场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掌控,而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很难从运营商那里得到很全面的信息。对于人才方面,通信服务行业所需求的技术服务人员须具备通信技术理论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精通各种网络和设备。目前此类人才的数量远小于市场的需求。新进入者很难在短

9、时间内组成具有竞争力实力的团队。对于资金问题,通信行业具有项目周期时间长、资金回收滞后等特点,所以新进入者需要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来实现公司的运作,往往新的公司很难拥有雄厚的资金来作为保障。另外,通信设备制造业还面临着品牌因素,用户往往会选择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终端设备,例如ipone、samsung、oppo、中兴、华为等。新品牌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用户的接受,从而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得以发展。2014年,在4G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增长和流量套餐资费持续下降的影响下,移动互联网接入总流量达到20.62亿G,同比增长62.9%。用户月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05M,同比增长47.1%。未来的

10、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需求主要由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的便携式产品产生。预计2015年全球年度移动数据流量达到每月63亿GB或每年750亿GB。其中连接到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预计产生每月24800万GB的移动网络流量。移动网络连接速度是支持移动数据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2015年全球移动网络连接速度将会提升一倍。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20132014201420152015平均移动网络连接速度101kbps215kbps359kbps584kbps934kbps1465kbps2220kbps平均智能手机连接速度613kbps1036

11、kbps1443kbps1953kbps2608kbps3424kbps4404kbps手机市场呈现饱和状态。2014年上半年我国手机生产放缓,全国全行业生产手机8.46亿部,增长14.0%(2013年14.6亿部,增长23.2%)。截止2014年6月30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06亿。而中国拥有1.2亿老人、2.2亿儿童,移动用户增长基本饱和。一、供给与需求分析二、成本因素通信服务行业:运营商4G基站的建成,4G移动用户增多和套餐内数据流量资费的下调刺激了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接入量的大幅度增加。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移动数据业务使用量增长98%。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趋于饱和和微信等社交

12、软件的高速崛起,语音通话业务和短彩信业务持续下滑。通信设备行业: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国产手机销量占比已达整体手机市场的78.3%。苹果、三星等国际手机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少。国内几大手机品牌的出货量和品牌认可度有所提升。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售量排名中国销量排名中国销量排名品牌品牌百万台百万台份额份额1小米60.814.97%2Samsung58.414.38%3联想47.311.65%4Apple46.611.48%5华为41.310.18%6酷派40.19.88%7Vivo27.36.72%8OPPO25.56.28%9ZTE18.24.48%Others40.59.98%2014年将电信业纳入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降低了企业税收,增加了企业利润空间。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网络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随之不断降低。如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通信的传输成本。随着竞争的加剧,套餐内数据流量资费和套餐外流量资费的下调,增加了通信服务的运营成本。通信行业整体缺乏盈利增长点,通信设备和通信终端无法从硬件设备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