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电缆的屏蔽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7565667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控制系统电缆的屏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控制系统电缆的屏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控制系统电缆的屏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控制系统电缆的屏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系统电缆的屏蔽(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控制系统电缆的屏蔽陈靖元;王瑞东;马玉亮;徐义亨【摘要】The electromagnetic noise in Control system mostly comes from the port via the external cables, the cable shield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anti-interference engineering of the control system. By introduction of grounding method for shielding layer, material selectio

2、n for inside shielding layer, stadia of twisted pair cables, burying cables through metal pipes, the application and principle of cable shielding for automation engineering are disclosed, and the noticeable things are also approached.%控制系统面临的电磁噪声,大部分是外部电缆从端口引入系统的, 电缆的屏蔽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电缆屏蔽层的接地

3、方 法、电缆内屏蔽层的材质选择、双绞电缆的绞距选择、电缆穿金属管的埋地敷设等 的介绍,阐述了自控工程中电缆屏蔽的机理和应用,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期刊名称】 石油化工自动化年(卷),期】 2012(048)005【总页数】3页(P44-45,55)【关键词】 控制系统;电缆;静电屏蔽;电磁屏蔽;辐射屏蔽;接地【作 者】 陈靖元;王瑞东;马玉亮;徐义亨【作者单位】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310053;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杭州310053;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310053;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46除了干扰源和感受体

4、之间导线的直接连接外,电磁干扰通过电缆的耦合途径有:静 电耦合(亦称电容性耦合或电场耦合);电磁耦合(亦称电感性耦合或磁场耦合); 辐射耦合(亦称电磁场辐射或远场耦合)。为抑制这三种耦合,对应于电缆的屏蔽 有静电屏蔽;电磁屏蔽;辐射屏蔽。在自控工程中,关于控制电缆的屏蔽,人们往往习惯作如下的选择:a)用屏蔽双绞线作直流信号电缆。屏蔽层一端接地(一般在控制室端)以抑制静电耦合和辐射耦合;用双绞线抑制电磁耦合。b)使用无屏蔽层、平行芯线的普通控制电缆作低压交流电源线。笔者近十年来对控制系统电缆的屏蔽,特别是对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作了大量的调 查研究,重点提出抑制电磁干扰的电缆屏蔽方法。1 电缆屏蔽层

5、的接地众所周知,如电缆的屏蔽层不接地,它只能抑制远场的辐射耦合。如将电缆的屏蔽层一端接地,既可以抑制近场的静电耦合,也可以抑制远场的辐射耦合。如将电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或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接地点),那么,在抑制近场的电磁耦合的同时,也可以抑制远场辐射耦合。这些抑制的机理可参阅文献12。为了更好地抑制工业现场的各种电磁干扰,电缆最好设两个屏蔽层,内屏蔽层一端接地,外屏蔽层两端接地,两屏蔽层间加以绝缘,这样可以起到抑制上述三种电磁干 扰的耦合作用。为了实现电缆的双层屏蔽,如选用总屏加分屏的电缆,则会增加投资费用,一般可以利用已有的金属介质作外屏蔽层,如:铠装电缆的金属保护层;金属走线槽;金 属保护

6、管。将这些金属介质作外屏蔽层时,一要保证外屏蔽层的电气连续性;二要 将屏蔽层的两端或每隔不大于 30m 的距离设一个接地点,最好将外屏蔽层直接埋 地敷设。2 电缆内屏蔽层材质的选择 目前,常用电缆的内屏蔽层有铜网编织带、铜带迭卷和铝聚酯复合膜三种。不同 的屏蔽材质其屏蔽效果和特点见表 1 所列。表1 不同屏蔽结构的性能?由表1 可知,铝聚酯复合膜的屏蔽效果最好,但是该屏蔽材料的接地较麻烦, 且使用时间长了,铝薄会剥落。将电缆的内屏蔽层在机柜内接地时,如果电缆是从机柜的底部进入,接地汇流排又 设在机柜下部的话,则该信号线有一段是没有屏蔽层的。此时,如果柜内有视频线 和交流电源线且和信号线又紧挨时

7、,会对信号线产生静电耦合,在文献3中称 “猪尾巴效应”。因此,在柜内布线时,要最大限度地减小中心导线延伸到屏蔽层 之外部分的长度。3 双绞线绞距的选择 无论是作为噪声导体,或者是作为受干扰的导体,双绞线是抑制近场电磁耦合的一 种手段,其抑制机理可参阅文献1。在使用双绞线时,国内大多的工程设计规 范,对绞距(或每单位长度的绞合数)的选择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双绞线的电磁 屏蔽效果随绞距的减小而提高,见表 2 所列(此表引自日本横河的企业标准)。表中的噪声衰减度指两芯线平行时的磁场干扰值和采用双绞线后的磁场干扰值之比 由此可见,双绞线的绞距宜小。但是,绞距愈小(即每单位长度的绞合数愈大), 耗资也愈

8、大,一般选绞距为50mm左右即可。表2 几种不同绞距双绞线与两根平行导线的效果比较注:此表是使用不同绞距的 双绞线后噪音衰减相对于两根平行导线的比值,平行导线作为基准值 1,然后通过 科学计算得出对应的衰减分贝数。?4 电缆穿金属管的埋地敷设 笔者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发现,当发生雷击电磁脉冲时,除了有静电耦合和辐射耦 合外,还有更强的电磁耦合,此时仅依靠双绞线来屏蔽电磁耦合,效果不甚理想。笔者调查过这样的一个雷击案例,如图1所示。该企业的两个工艺装置共用一个 控制室,两个装置采用同样机型的DCS,也采用同样型号的屏蔽双绞线。结果在 同一次雷击下,硫酸装置的DCS安然无恙,而离子膜装置的DCS的卡

9、件损坏了 许多。究其原因是因为硫酸装置的电缆全部是穿金属管埋地进控制室的;而离子膜 装置的电缆全部是用玻璃钢桥架架空敷设的,玻璃钢桥架没有电磁屏蔽作用。图1 雷击案例示意在新颁布的国家标准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特别强调电 缆用穿金属管埋地敷设来抑制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害。可见,电缆穿金属管埋地敷设 是一种极好的抑制强磁场耦合的手段1,4。5 单屏蔽层的电缆对于旧装置,当所用的电缆只有一个屏蔽层时,该屏蔽层采取一端接地、两端或多 端接地?笔者认为应该视工业现场的电磁环境而定,不要强求统一。如果周围是以 电场干扰为主,应该将屏蔽层一端接地;如果是以磁场干扰为主,应该将屏蔽层两

10、端或多端接地。特别是为了防雷,一定要将屏蔽层两端或多端接地,以保证重要设 备安全。曾经有个计算机站,原先的电缆屏蔽层均两端接地,使用很好。后来根据规范标准 的规定,将屏蔽层改成一端接地,结果经常发生死机现象。无奈之下,再改回去, 切又恢复正常。工业现场的计算机死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控制系统的I/O接 口对外部的电磁干扰很敏感,干扰信号一旦破坏了某一接口的状态字后,就会导致 CPU误认为该接口有I / O请求而停止现行工作,转而去执行相应的I / O执行程 序。但由于该接口本身并没有I / O数据,从而使CPU资源被该服务程序长期占用而不释放,导致其他任务程序无法执行,使整个系统“死锁”5。还有

11、美国 一家炼油厂,电缆的屏蔽层原先均为一端接地,后遭受了一次严重的雷击,损坏了 100多台变送器。经过研究分析后,将电缆的屏蔽层改为两端接地,再也没有发 生过类似的雷害事故。6 主动屏蔽和被动屏蔽将诸如信号电缆(如4 20mA ,15V等直流信号)等受感应导体进行屏蔽,称 为被动屏蔽。将噪声导体(如电力电缆、视频线、通信线等)进行屏蔽,不让电力 线或磁力线逸出屏蔽层,这种屏蔽称主动屏蔽。无疑,主动屏蔽比被动屏蔽更重要。 在过去的工程设计中,往往注意被动屏蔽而忽视主动屏蔽,这种观念应予纠正。因 此,作为噪声导体的交流低压电源线的选用,应该同于信号电缆,不要使用不带任 何屏蔽作用的控制电缆。参考文

12、献:1 徐义亨工业控制工程中的抗干扰技术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 诸邦田电子电路实用抗干扰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3 HENRY W O电子系统中噪声的抑制与衰减技术M 王培清,李迪,译.2 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4 高攸纲屏蔽与接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5何为,杨凡,姚德贵电磁兼容原理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6 徐义亨工程中电磁干扰的分类和其抑制途径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7 , 43 (06 ):1 -4.7徐义亨,刘华美,陈菁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防雷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3,39(4):12.8 徐义亨,刘华美,熊菊秀从DCS遭雷击的案例分析到防患于未然J.电 气时代,2005(06):8892.9 何宏,张宝峰,张大健,等.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7.10 (英)GOLDE R H.雷电M 周诗健,孙景群,译.北京:电力工业出版 社,198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