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李镇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上传人:ghus****ixh 文档编号:17538490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梅李镇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梅李镇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梅李镇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梅李镇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李镇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梅李镇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性别平等进程,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推动梅李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江苏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苏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常熟市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特制定本规划(以下简称妇女规划)。一、发展现状和趋势“十三五”期间,全镇上下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常熟市妇女发展规划(2016

2、-2020年),妇女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贡献率不断提升,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涉及妇女的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推进,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日益优化。2020年度统计监测显示,女性人均预期寿命达85.4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0,孕产妇健康管理保持较高水平;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93.7%,宫颈癌死亡率为4.9/10万,乳腺癌死亡率为11.7/10万,女性健康状况提升明显;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5.3%,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重提高;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57.5%,女性科技人才队伍持续扩大;镇正职干部中女性比例达24.4%,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

3、例达34%,妇女参与公共决策和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是常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关键五年,是常熟在新起点上高水平推进“美丽常熟”建设,打造全国现代化建设县级标杆城市的关键五年。这给梅李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妇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妇女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民生领域的资源性短板仍然存在,妇女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亟待优化,促进家庭生育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支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满足新形势下妇女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高质量全面发展

4、,仍然任重道远。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妇女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满足妇女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全面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有效增强妇女素质,奋力开创梅李镇妇女全面发展和妇女事业现代化新局面,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党对妇女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

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切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妇女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2 .坚持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常熟市“十四五”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落实妇女事业、妇女发展重大举措、重点项目、发展支撑和制度保障。3 .坚持男女两性平等发展。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中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缩小男女两性发展差距,消除歧视和偏见。4 .坚持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把妇女的现代化摆在核心位

6、置,统筹兼顾妇女在各方面的发展利益,统筹推进城乡、群体之间妇女的均衡发展,协调推进妇女全面发展。5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妇女的重要作用,促进妇女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踊跃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总体目标在梅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与社会建设和管理体系中进一步融入女性友好视角,妇女发展总体水平与梅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妇女在身心健康、教育科技、经济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生存发展环境以及法律保障方面获得更加平等、优质的发展,全面提升妇女生活品质,不断增强妇女获得感幸福感安

7、全感。三、优先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妇女与健康主要目标:1 .妇女在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妇女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2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10万以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3 .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70%以上。宫颈癌早诊率达90%以上,乳腺癌早诊率达60%以上。4 .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低于2%,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低于15/10万。5 .提升妇女心理健康水平。妇女焦虑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6 .全面普及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知识,减少非意愿妊娠,控制出生人流比。)7 .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3%

8、以上,妇女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4%o策略措施:1.建立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模式。构建预防一治疗一康复一护理服务链,针对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提供宣传教育、咨询指导、筛查评估、综合干预和应急救治等全方位的卫生健康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人均健康寿命。尤其关注贫困妇女、老年妇女、残疾妇女等重点人群的特殊需求。(责任单位:卫健科、民政科、残联、各村社区)2.健全妇女健康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医疗、医药和医保三医联动,构建妇女卫生健康共同体,保障妇女获得高质量、有效率、可负担的医疗保健服务。加大对妇女健康事业的财政投入。健全传染病防控救治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9、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满足妇女尤其是孕产妇、女医务工作者等重点人群的特殊需求。(责任单位:卫健科、各村社区)3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镇基层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规范化门诊建成率达80%以上。以医联体、医共体、妇幼专科联盟为抓手,缩小城乡服务水平差距。加强复合型妇幼健康人才和产科、助产等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使用。(责任单位:卫健科、各村社区)4 .提升围孕产期女性保健水平。提倡科学备孕和适龄怀孕,保持适宜生育间隔,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推进婚前、孕前、孕期保健服务,促进优生优育。提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加强对外来人口孕产妇的管理服务。全面落实孕产妇妊

10、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持续推进高龄高危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分类管理和服务。加大宣传普及遗传性疾病的知识,加强遗传咨询,增加女性学习、掌握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机会,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提高流产后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卫健科、各村社区)5 .加强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治。落实“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政策,保障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经费投入。扩大宫颈癌、乳腺癌筛查覆盖面,将城镇贫困和失业女性纳入检查范围,推动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体检中增加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开展筛查和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监测评估,提高

11、筛查和服务能力。逐步推行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诊治和救助相衔接的宫颈癌三级综合防治模式。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提升妇女防控意识和能力,宫颈癌、乳腺癌防控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卫健科、各村社区)6 .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工作。加强宣传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提高妇女防范意识和能力。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孕早期监测和早期干预水平,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均稳定在98%以上,艾滋病、梅毒孕产妇感染者治疗率达到95%以上。多形式为孕产妇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健康咨询、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服务。(责任单位:卫健科、各村社区)7 .促进妇女心

12、理健康。加强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拓展女性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完善女性心理健康资讯的传播网络,提升女性心理健康认知水平。加大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进一步减少青春期少女人工流产,为未婚人流的青春期少女提供心理援助。关爱孕产妇、女大学生、更年期妇女等群体的心理健康,为她们的健康需求提供咨询指导服务,缓解妇女在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和干预力度,提高女性心理调适能力。鼓励社区开展老年女性身心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心理和认知障碍知识教育普及率,逐步健全老年心理和认知障碍的筛查与监测干预体系。(责任单位:文教科、宣传统战科、卫健科

13、、妇联、民政科)8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普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疾病防控知识。在学校教育不同阶段以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实用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掌握生殖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男女两性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意识,倡导共担避孕责任。将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自主选择权。落实基本避孕服务项目,加强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预防非意愿妊娠。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婚前孕前保健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规范不孕不育症诊疗服务。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推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坚决制止非法鉴定

14、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责任单位:卫健科、文教科)9 .鼓励妇女参与全民健身。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导,引导妇女开展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和服务体系,推动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一体化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提倡用人单位开展工间操等健身活动。培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组织网络向基层和不同人群覆盖。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康评价公益服务,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责任单位:文教科)(二)妇女与教育科技主要目标:1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性别平等观念明显增强。2 .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15、到65%以上。3 .女性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3年。4 .壮大女科技人才队伍,增强女性科学素养。5 .提高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水平。策略措施:1.面向妇女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妇女,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领妇女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将思想价值引领纳入教育教学及管理全过程和校园生活各方面,融入到学校党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活动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巾帼党性教育基地作用,促进妇女更加

16、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力量。(责任单位:文教科、妇联、总工会、团委、各村社区)2 .将性别平等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提高决策者、管理者、工作者和教育对象的性别意识,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纳入性别视角。加强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的性别平等评估,加强对教师的性别平等培训,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思政教育、相关课程体系和讲座内容,融入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的性别平等意识。探索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持续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责任单位:文教科、妇联、组

17、织人事科、宣传统战科、总工会、民政科)3 .提高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水平。依法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女性自主选择能力;提高女性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中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鼓励女性突破专业选择的传统定位局限,破除性别因素对女性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责任单位:文教科、劳动保障科、总工会、妇联)4 .提高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水平。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探索推行中国特色的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女性参加职业教育学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女性人才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加强对农村妇女、生育

18、后返岗妇女、残疾妇女、待业妇女等人群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享受创业培训、技能培训补贴的女性比例。(责任单位:文教科、劳动保障科、总工会、妇联、残联、各村社区)5 .增强女性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推动科普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不断提高女性科学素质。关注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女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引导高中阶段女生养成科学兴趣和钻研精神,支持有意愿的女生报考理工类院校。加大女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女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女性从事科学和技术相关工作,增加女性科技人才参与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会。(责任单位:教育科、招商

19、和科技人才科、科协、劳动保障科、妇联、总工会)6 .建设灵活开放的妇女终身教育体系。引导妇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提升妇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拓宽学历教育渠道,打造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注册学习、弹性学习和继续教育网络,满足女性多样化学习需求。关注因生育中断学业和职业女性的发展需求。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快老年大学建设步伐。加强以社区教育中心为主阵地的市民学习场所建设,创建终身学习品牌。(责任单位:文教科、卫健科、劳动保障科、招商和科技人才科、科协、宣传统战科、民政科、总工会、各村社区)(三)妇女与经济主要目标:1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4

20、5%左右。促进高校女毕业生、生育后返岗妇女充分就业。2 .优化妇女就业结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40%左右。城镇调查失业人员中女性的比例控制在46%以内。3 .妇女自主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更加完善,企业法定代表人中的女性比例提高。每年参加创业培训妇女的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4 .提升女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比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40%以上。技能劳动者、高技能人才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5 .保障女性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和劳动安全。女职工职业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保障妇女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男女收入差距缩小。6 .保障农村妇女平等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

21、、土地征收或流转收益分配权等各项经济权益。策略措施:1.加大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保障力度。落实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参与经济建设、享有经济发展成果的法律法规政策。创新制度机制,为妇女充分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责任单位:财政局、经济发展科、招商和科技人才科、劳动保障科、市场监管局梅李分局、妇联、各村社区)2 .加大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工作力度。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性别平等的就业机制和市场环境。加强对决策部门、执法部门及其他重点人群的宣传和培训,促进性别平等就业法规政策的落实执行。畅通就业性别歧视投诉和处置渠道,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约谈、依法惩处。发挥

22、行业协会、商会的协调监督作用,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就业性别歧视自查自纠。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招录人员、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发挥男女平等的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组织人事科、总工会、市场监管局梅李分局、妇联、商会)3 .拓展妇女就业渠道。结合本市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加大对有就业意愿的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和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吸引和帮扶更多女性在新兴产业和行业实现就业。落实培训经费税前扣除政策,扩大企业新兴学徒制培训规模,全面推进企业女职工岗位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增效,推进职业培训改革升级,为女性生育后返岗或再就业提供多样化技能培训支持。(责任单位:劳动保障

23、科、妇联、各村社区)4 .促进妇女创新创业。深化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不断完善女性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健全培训学习、创业实践、咨询指导、跟踪帮扶等一体化创业培训体系,推动妇女参与“互联网+”创业行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女性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平台,为女性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继续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鼓励农村妇女参与发展本地特色的新兴产业,帮助妇女在乡村振兴中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农村工作科、农技动防科、经济发展科、招商和科技人才科、总工会、妇联、各村社区)5 .为生育后女性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禁止用人单位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

24、而违法降薪、调岗或解除劳动(聘用)关系。推动落实生育奖励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专项督查。为女性生育后回归岗位或再就业提供培训等支持。推动用人单位根据女职工需要建立女职工哺乳室、孕妇休息室等标准化母婴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托管服务。(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总工会、妇联、卫健科)6 .健全生育保障与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妇女生育的社会责任,合理提高生育保险待遇,实现生育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宜。将生育友好作为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的制度,保障生育妇女及男方按规定享受产假、育婴假,促进

25、育龄妇女就业与家庭平衡发展。提高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扩大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广覆盖,实现城乡妇女应保尽保。加强社会保障分性别统计、信息动态监测和管理。(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卫健科、总工会、妇联、各村社区)7 .保障女职工劳动权益。贯彻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女职工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安全监督。加强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巩固率,逐步实现全覆盖。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将女职工劳动保护作为劳动监察和安全生产监督的重点内容。完善各类女职工就业保障措施,支持女性生育后重返工作岗位。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体系,加强收入的分

26、性别统计,落实男女同工同酬,保障收入公平。(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总工会、妇联、各村社区)8 .保障农村妇女平等享有各项经济权益。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工作中保障农村妇女权益。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征地安置补偿分配等农村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村妇女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家庭成员在股权量化、征收补偿、权益流转各环节平等享有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收益权。保障进城落户农村妇女的经济权益。畅通经济收益受侵害农村妇女的维权渠道。(责任单位:农村工作科、房屋征收办、妇联、各村社区)(四)妇女与决策和管理主要目标:1.党代会女代表比例与女

27、党员比例相适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女性比例逐步提高。2 .镇党政领导班子中确保至少有1名女干部。镇部门条线配备女干部,其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正职。)3 .提高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中的女性比例。注重选派女干部参加教育培训和挂职锻炼。4 .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中女性比例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5 .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1名女性委员。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0%左右,社区居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女性村民代表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

28、的三分之一以上。6 .有效提升妇联组织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水平。7 .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培育,社会组织中的女性社会组织比例提高,社会组织女性负责人比例逐步提高。策略措施:1.加大对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水平与妇女地位作用相适应。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意识,把推动妇女参政纳入重要议程,明确目标措施,有效提升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党政工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女性比例。(责任单位: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科、各村社区)8 增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素质能力

29、。加大培训力度,在党校开展女性领导力培训,提升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拓宽参与渠道,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时,充分听取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妇联组织及其团体会员、女性社会组织和妇女群众的意见建议。推进城乡社区妇女议事会实现全覆盖并有效运行。探索打造妇女网上议事平台,引导妇女积极、有序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和基层民主协商。(责任单位:组织人事科、民政科、妇联、各村社区)9 .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及储备力度。优化女干部成长路径,注重日常培养和战略培养,为女干部参加教育培训、交流任职、挂职锻炼创造条件和机会。注重保持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中女干部的合理比例,加强对基层优秀年轻女性人才的培养。将女干部选拔配备工作

30、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考虑。注重选拔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领导职务,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选拔优秀女干部。加强对女大学生村官等基层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责任单位:组织人事科、劳动保障科、各村社区)10 推动妇女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管理。在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保障妇女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轮岗交流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培养选拔优秀女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进入决策管理层,提高卫生、教育、文化等女性集中行业决策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促进优秀妇女进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支持女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对涉

31、及女职工权益的事项,应当听取工会及其女职工委员会的意见。(责任单位:组织人事科、劳动保障科、文教科、总工会)11 推动妇女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注重从致富女能手、经商务工女性、乡村女教师女医生、女社会工作者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社区)干部,通过提名确定女性候选人、女性委员专职专选、女性成员出缺补选等措施,着力提高村(居)委会成员、村(居)委会主任中的女性比例。提倡村(社区)“两委”中的女性成员兼任妇联组织负责人。组织妇女参与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修改和协商议事活动。促进新社会阶层人士、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群体中的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责任单位:组织人事科、宣传统战科、民政科、妇联、各村社区)1

32、2 发挥妇联组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支持妇联组织履行代表妇女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职责,强化妇联组织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有关规章和政策,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在制定有关促进男女平等和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政策以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充分听取妇联组织意见和建议。(责任单位:组织人事科、妇联)13 发挥女性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联动、能力建设等方式,加大对女性社会组织的培育、指导、联系、服务。鼓励支持更多女性成为社会组织成员或从业人员。加强社会组织女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注重发

33、现培养女性负责人。支持各类女性社会组织承接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责任单位:妇联、民政科、各村社区)(五)妇女与社会保障主要目标:1.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大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制度供给,减轻家庭抚育压力。14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妇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加大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力度。15 .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妇女养老保险待遇合理增长,完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16 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水平适度提高,覆盖范围稳步扩大。17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

34、体系。困难妇女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18 健全多层次多形式养老服务和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保障老年妇女享有均等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对失能妇女的照顾服务水平不断提高。19 加强对妇女的关爱服务,重点为有困难、有需求的妇女提供帮扶。策略措施:1 .完善惠及妇女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和运行机制。持续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支持灵活就业女性参保,实现所有妇女应保尽保,缩小社会保障的性别差距。积极落实各项社保补贴,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社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社会保险转移接续便捷办理。加强社会保险分性别统计、动态监测和管理。(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各村社区)2 .完善覆盖城乡妇女的生育保障制度。完善

35、城乡、区域生育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巩固提高生育保险覆盖率,完善生育保险生育医疗费用支付及生育津贴制度。妥善解决妇女在就业和领取失业金期间生育保障问题。加强灵活就业妇女、新业态就业妇女等妇女群体的生育保障。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成效。(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总工会)3 .促进妇女享有可持续、多层次养老保险。提高妇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女职工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完善职业年金制度,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总工会)4 .健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女职工办理失业保险,提高女

36、职工参保率。保障符合条件的失业女职工按时享有失业保险待遇。强化失业保险促就业防失业功能,支持女职工稳定就业。及时贯彻落实特殊时期失业保障政策。增强工伤保险预防工伤、保障生活、促进康复的功能。探索建立新业态领域职业伤害保障机制,将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妇女纳入保障范围。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高风险行业单位依法为女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完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标准,合理提高工伤保险定期待遇水平。(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总工会、各村社区)5 .完善困难妇女的兜底保障服务。完善按户保与按人保相结合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向低收入家庭妇女延伸,加大支出型困难家庭妇女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力

37、度,完善急难社会救助,实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和符合条件的困难妇女应救尽救。建立统一的救助信息平台,加强社会救助分性别统计,精准识别救助对象。逐步提升高龄、失能老年妇女和残疾妇女等的津贴补贴待遇,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扩大适合妇女特殊需求的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残疾人专项福利政策,动态调整补贴标准。(责任单位:民政科、卫健科、文教科、劳动保障科、各村社区)6 .保障妇女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提高老年妇女生活照料、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水平。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

38、。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家庭延伸,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鼓励发展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式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等新模式。完善老年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和居家探访制度,全面开展以老年人为重点群体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改造提升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和智慧养老服务社区,提高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责任单位:民政科、卫健科、妇联、各村社区)7 .健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进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及相关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支持发展长期照护商业保险,推进

39、长期护理保险形成制度并与长期照护服务有机衔接。健全老年女性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支持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机构建设,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床位比例。为家庭长期照料者提供喘息服务、照护培训、心理疏导等支持。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的短期照料服务。(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民政科、残联、各村社区)8 .提高对妇女的关爱服务水平。以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拓展对妇女群体的关爱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团队等社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重点为生活困难、残疾、重病等妇女提供权益保护、生活帮扶、精神抚慰等关爱服务。(责任单位:民政科、妇联、各村社区)(六)妇女与家庭建设主要目标:1.树立新时代家庭观,弘扬爱国爱家、

40、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2 .充分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建设幸福安康家庭中的独特作用。3 .促进夫妻共担家庭教育、抚养、保护责任,为未成年子女身心发展创造良好家庭环境。4 .构建男女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降低婚姻家庭纠纷对妇女发展的不利影响。5 .拓展支持家庭与妇女全面发展的公共服务。6 .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各类家庭典型寻访创建活动普遍开展。策略措施:1.促进家庭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使妇女和家庭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41、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把“家庭梦”融入中国梦,把家庭建设与“美丽梅李”建设有机结合,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为大力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贡献力量。(责任单位:宣传统战科、妇联、各村社区)7 .鼓励支持妇女在家庭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持续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选树一批“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健康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家庭建设和社会治理。引导妇女带动家庭成员弘扬中华美德,践行良好家风,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用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责任单位:宣传统战科、妇联、卫健科、纪委、综合治理科、各村社区)8 .促进男女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倡导

42、夫妻在家务劳动中分工配合,共同承担照料陪伴老人、教育子女、料理家务等家庭责任,缩小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实现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增效,促进照护、保洁、烹饪等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研发家务劳动便利化产品,促进家庭增强智慧生活能力,便于夫妻平等分担家务。(责任单位:妇联、民政科、劳动保障科、卫健科、各村社区)9 ,增强夫妻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夫妻共同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共同承担子女教育责任,共同创造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的“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

43、,帮助父母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摒弃“重智轻德”等观念,关注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加强亲子交流,共同陪伴未成年子女成长。加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家庭教育专业社会组织。各村(社区)每年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活动分别不少于6场次。(责任单位:文教科、妇联、民政科、卫健科、各村社区)10 促进婚姻家庭关系健康发展。面向家庭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男女平等观念在婚姻家庭关系建设中落地落实。倡扬“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的夫妻关系,倡导夫妻平等参与家庭事务决策,反对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推进平安家庭建设。为适龄男女青年婚恋交友、组建家庭搭建平台,推广婚育健康宣传

44、教育、婚前医学检查、生育指导、婚姻家庭关系辅导等“一站式”就近就便服务。加强对各类婚恋活动和服务的规范管理。(责任单位:民政科、妇联、卫健科、综合治理科、司法所、各村社区)11 构建优化生育政策的制度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月嫂服务、育婴服务、家庭照护服务等家政服务,减轻家庭婚嫁、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种形式的社区托育服务,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用人单位落实父母育儿假、产假、探亲假、职工带薪休假、护理假等制度,提供托育托管服务,依法协商确定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制度,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创造生育友好型工作环境。加强对适婚男女

45、及其家庭的正确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劳动保障科、民政科、卫健科、总工会、妇联、文教科、各村社区)12 .健全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家庭政策体系。在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纳入家庭视角,为家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完善人口生育相关制度,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有力推进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促进工作家庭平衡和特殊家庭救助关爱等措施,形成支持完善家庭基本功能、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家庭关爱体系,增强家庭发展能力。建立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评估机制。(责任单位:卫健科、民政科、劳动保障科、妇联、各村社区)13 推动家庭家教家

46、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家庭建设工作格局,弘扬深化“孝爱梅李”文化内涵,将建设好家庭、实施好家教、弘扬好家风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及基层社会治理评价考核内容,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鼓励家庭成员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增强参与能力,提升家庭文明素质和社区治理水平。增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以良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责任单位:宣传统战科、妇联、各村社区)14 提高老年妇女的家庭生活质量。倡导养老、敬老、孝老的家庭美德,支持家庭履行赡养老人的主体责任。鼓励子女

47、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方便照料陪护。督促用人单位保障赡养义务人的探亲休假权利,探索建立子女护理假制度。依法保障老年妇女的婚姻自由和家庭财产权利,兼顾老年女性的身体照顾和精神慰藉。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推进智慧养老,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不断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责任单位:民政科、妇联、劳动保障科、卫健科、各村社区)(七)妇女与环境主要目标:1 .完善传媒、文化领域的性别平等监管与评估审查机制。媒体决策和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2 .妇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3 .全面提升妇女的媒介素养,提高妇女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4 .

48、提高环境对妇女的友好性。5 .增强妇女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6 .妇女使用的化妆品、卫生用品、保健食品、内衣等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策略措施:1.营造促进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重视网络和新媒体的普法作用,将制作和宣传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的广告纳入社会公益类广告制作总体计划,推动各类传媒主动承担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职责,推动以促进性别平等和尊重女性为主题的各类文艺作品的发展,大力宣传新时代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提升文化与传媒领域性别平等传播能力。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网络媒体宣传导向作用,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妇女发展和权益保障的重

49、要信息。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整合行业组织、专业性社会团体资源优势,为妇女发展创设友好型舆论环境。(责任单位:宣传统战科、妇联)2.健全文化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培训、评估与监管机制。在文化与传媒政策制定执行中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开展文化传媒从业人员性别平等培训,提高媒体决策和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提升文化与传媒领域性别平等传播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传媒涉及性别平等内容的监测、评估和监管,吸纳性别专家参与评估,消除网络媒体、影视产品、公共出版物等出现的歧视贬抑妇女、侮辱妇女人格尊严、物化妇女形象等不良现象,规范网络名人和公众账号传播行为。完善违规行为警示记录系统,优化线上舆情预警和线下评估处置机制。

50、(责任单位:宣传统战科)3促进妇女共建共享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妇女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建设,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文明风气培育和社会治理,将妇女参与度和满意度作为文明创评内容。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妇女儿童阵地文化活动功能。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办好女性栏目或专题节目,每年至少刊出/播出2个宣传性别平等的公益广告。(责任单位:宣传统战科、文教科、妇联、各村社区)4 .健全完善先进妇女典型的发现培养和表彰激励机制。激励妇女立足岗

51、位建功立业、倡扬文明,主动参与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手标兵、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及各行业先进评比表彰活动。加强对各类先进妇女的社会宣传,激励妇女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倡导女性先进典型反哺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责任单位:宣传统战科、妇联、总工会、团委、各村社区)5 .引导妇女提高媒介素养。加强面向妇女的媒介素养培训,提高妇女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妇女对媒介信息选择、辨别和利用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引导在校女学生加强自我保护,合理安排网络使用时间,防止网络沉迷。开展争做“巾帼好网民”活动,推动妇女弘扬线上正能量。重点帮助老年妇

52、女、困难妇女和残疾妇女等群体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责任单位:宣传统战科、文教科、妇联、残联)6 .充分发挥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妇女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环境科学素养,提升妇女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妇女积极践行绿色环保、节约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杜绝浪费。鼓励支持妇女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单位:生态环境科、宣传统战科、妇联、镇容村貌管理科、各村社区)7 .减少环境问题对妇女的危害。加强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测,深化环境污染因素影响研究,监测分析评估环境政策、基础设施项目、生产生活学习环境等对妇女的影响。推进城乡生活环境治理,开

53、发利用清洁能源,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广使用家用节能环保产品。加强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切实守护饮用水安全。城市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区域供水入户率稳定在99%以上。(责任单位:生态环境科、镇容村貌管理科、水务科、各村社区)8 .推进妇女友好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体现性别平等意识,将女性特殊需求融入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中。推动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内设置母婴室或增加母乳喂养设施,增加公共场所中针对孕期妇女和携带婴幼儿者的无障碍通道数量。逐步推进母婴设施的使用率。根据实际人流量,细化、增加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女厕位数量或比例,加大对环卫公厕和社会公厕男女厕位

54、比的审核和监管力度,有计划地推进单位男女厕位比改建工作,根据家庭照护需求,增设第三卫生间。(责任单位:规划建设管理科、宣传统战科、卫健科、妇联、文教科、镇容村貌管理科、各村社区)9 .加强对妇女使用的化妆品、卫生用品、保健食品、内衣等商品的质量监管与卫生监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及虚假宣传等各类违法行为。每年突出重点至少组织1次专项质量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梅李分局、各村社区)(A)妇女与法律主要目标:1 .增强妇女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妇女法律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2 .深入实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预防和制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3 .严厉打击性侵害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

55、4 .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对妇女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5 .有效预防和遏制针对妇女的性骚扰。6 .保障妇女在家庭关系中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保障妇女对婚姻家庭关系中共同财产享有知情权和平等处理权。7 .保障妇女依法获得法律救济和公共法律服务。对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女性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比例达到100%o策略措施:1 .推进男女平等宪法原则和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到法治常熟建设全过程。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加强执法检查和督察督办,增强全社会男女平等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强化司法和执法部门、妇女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

56、工作。加大执法和司法过程中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力度,加强保障妇女权益工作者队伍建设。(责任单位:综合治理科、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各村社区)2 .健全妇女维权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侵害妇女案件发现报告、多部门联防联动、涉侵害妇女舆情应对、侵权案件推进工作督查、重点人群和家庭关爱服务等工作制度机制。发挥维权联席会议作用,加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家庭暴力防治、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协商、就业性别歧视约谈、维权公益诉讼等制度机制的落实。加强社会化维权。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关注妇女侵权案件,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和救济。(责任单位:综合治理科、司法所、派出所、劳动保障看、民政科、总工会

57、、妇联、团委、各村社区)3 .加强妇女法治意识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普法活动,提升妇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面向妇女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鼓励妇女多途径参与司法和普法活动。充分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妇联组织及其团体会员、女性社会组织等在法治常熟建设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司法所、综合治理科、妇联、派出所、各村社区)4 .加大反家庭暴力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健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预防排查,建立社区网格化家庭暴力重点监控机制。加快信息员队伍建设,落实家庭暴力发现、报告、处置机制,强化相关主体强制报告意识,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探索将举

58、报家暴行为列入见义勇为范畴。加强家暴警情处置和警示告诫工作,提高人身安全保护令和家庭暴力告诫书审核签发效率,加大执行力度,对构成犯罪的施暴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严处理重大恶性案件。加强紧急庇护场所管理,提升庇护服务水平,及时为受暴妇女提供心理抚慰、治疗康复和生活救助。加强对施暴者的教育警示、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开展家庭暴力案件跟踪回访。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参与反家庭暴力工作。加强反家庭暴力业务培训和统计。(责任单位:综合治理科、司法所、派出所、民政科、总工会、团委、妇联、各村社区)5 .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综合治理,加大对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

59、法严惩强奸、猥亵、拐卖、收买、故意伤害、侮辱、虐待妇女特别是女童和智力、精神残疾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络治理,利用大数据完善违法信息过滤、举报等功能,鼓励群众监督和举报涉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加强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监管和查处,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对妇女实施猥亵、侮辱、诽谤、性骚扰、散布谣言、侵犯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妇女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对网络平台的规范管理,增强妇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能力,严厉打击采取非法网络贷款、虚假投资、咨询服务等手段骗取妇女钱财的犯罪行为。(责任单位:综合治理科、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宣传统战科、残联、各村社区)6 .预防和制止针

60、对妇女的性骚扰。加强防治性骚扰知识宣传,提升妇女自身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措施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预防和减少公共场所和工作、学习等场所的性骚扰,在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建立相关工作机制,预防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畅通受害妇女的救济途径。(责任单位:综合治理科、派出所、妇联)7 .依法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中的权益。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家庭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保障妇女依法享有财产继承的权利。保障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知情权、处分权。认定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认定和清偿夫妻共同债务时,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离婚时保障

61、妇女依法获得土地、房屋、股份等权益,保障承担较多家庭义务的妇女获得补偿、生活困难妇女获得经济帮助、无过错妇女依法获得损害赔偿。(责任单位:司法所、综合治理科、派出所、妇联、各村社区)8 .加强对女性违法犯罪人员教育矫治工作。加强矫治场所建设,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加强监禁服刑、社区服刑、刑满释放、涉黄涉毒等特殊女性的教育管理、心理疏导和帮扶工作,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关怀帮扶体系,预防和减少重复犯罪。加强对女性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有效预防和控制女性吸毒现象。(责任单位: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各村社区)9 .为妇女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融合发

62、展,为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老年妇女等提供便捷高效、专业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落实法律法规对妇女申请法律援助的相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中享有诉讼代理和维权指导服务。加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类组织和专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保障特定案件中生活困难妇女能够获得司法救助。(责任单位:司法所、综合治理科、派出所、妇联、各村社区)10 .发挥妇联组织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O支持妇联组织健全联席会议、联合约谈、信息通报、调研督查、发布案例等工作制度,推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建设,畅通妇女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及时发现报告侵权问题,依

63、法建议查处性别歧视事件或协助办理侵害妇女权益案件。开展妇女舆情尤其是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配合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妇联及其团体会员以及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作用,为受侵害妇女提供帮助。(责任单位:妇联、宣传统战科、各村社区)四、重点项目1.妇女心理健康关爱项目。建立公益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培育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社会组织,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重点为不同年龄段女性群体(中小学女学生、女大学生、孕产妇、女性科技工作者、困难家庭妇女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紧贴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完善镇心理健康服务社会支持网络。(责任单位:卫健科、妇联、宣传统战科、民政科、文教科

64、)2.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推进项目。构建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服务供给体系。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完善产休假、生育保险、医疗、教育、税收、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措施,推动落实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研究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房优惠政策,完善生育保险生育医疗费用支付及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制度,保障生育保健服务到位和生育经济支持落实。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落实父母育儿假、产假、护理假、托育托管服务等有利于职工生育的配套措施。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多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供给,探索托幼一体化、社区托育点等服务模式。鼓励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用好各

65、类社区服务儿童的阵地,普遍开展课后、假期托管服务。推进家政服务进社区,引导优秀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工作站点,加大社区家政税费减免、场地提供等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月嫂服务、育婴服务、家庭照护服务等家政服务发展。(责任单位:卫健科、劳动保障科、文教科、民政科、妇联、各村社区)3,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和救助项目。完善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扩大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覆盖面,推动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体检中增加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推行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诊治和救助相衔接的宫颈癌三级综合防治模式。扩大贫困“两癌”患病妇女救助面。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妇科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卫健科、民政科、劳动保障科、文教科、总工会、妇联、各村社区)4 .巾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扶持一批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孵化一批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绿色低碳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等创新项目,推进农业高质高效转型。落实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培树一批巾帼新农民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