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7533565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姓 名:李向华指导教师:师保国专 业:应用心理学年 级:2010春层 次:专起本学习中心:房山分中心完成时间:2012年2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影响因素摘 要 随着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发生变化,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容易导致 心情紧张,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就业焦虑。就业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上心神 不宁、紧张烦躁,行为上茶不思饭不想、频繁翻看就业信息,严重者呼吸急促、心脑电图变 化等,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性别因素、经济因素、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等。如果能够 正确了解应

2、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识别其表现形式、知晓其中原因,就能有针对性地帮 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克服焦虑心理,顺利择业就业,从而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维 护校园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键词 就业焦虑 心理因素 外界调适 自我调适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普遍出现了 严重的就业焦虑问题。同时,就业压力甚至提前进入大一大二学生的心灵,导致了各种心理 问题的产生。毕业前这个特殊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择业焦虑成为应届大学 毕业生最多见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刻 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

3、焦虑的状况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富珉表示,除了以前通常提及的学习压力、 人际关系以及感情问题外,面临就业产生的危机感已成为近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心理咨询 的新热点。在2009年5月、010年6月、011年3月连续三年的调查测试中,分别有44.2%、 51.3%、57.4%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焦虑,显逐年上升的趋势。1、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性质焦虑是一种综合的负性情绪,是在人们主观预期有挫折、威胁、压力等事物和情境将要 来临而自己感到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体验。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焦 虑是大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就业目标所产生的焦躁不安情绪体验。应

4、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 焦虑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院校类型差异。调查表明,农村学生的焦虑程度 高于城市学生,女生的焦虑程度高于男生,处于中间层次的院校学生的焦虑程度高于重点院 校和专科学校学生。2、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表现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择业问题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情绪,与学生对自我和 择业能力的认知评价有着密切联系,因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择业刺激或就业压力的不同而存 在程度上的差异,是对未来的、即将发生的择业事件的担忧。应届大学毕业生容易担心自己的理想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 岗位,能不能有良好的办公环境,自己找到的工作跟父母希望的不一致怎么办,就业

5、后不能 胜任工作等等。这些担心给同学们带来的情绪体验、行为表现和生理变化就构成了就业焦虑 的表现:在情绪方面,表现为容易心神不宁、紧张烦躁、萎靡不振、忐忑不安、逃避现实等;行 为方面的表现则包括不知所措、茶不思饭不想、频繁翻看就业信息、一听到有招聘会就带上 一摞简历前往、害怕去招聘会、面试前夜无法入睡、甚至批判就业制度、夸大就业制度的不 公平等;严重的时候还会有生理变化,如冒汗、呼吸急促、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脑电图变 化、心电图变化等。3、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特点就业焦虑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就业焦虑有明确的原因,因择业过程而产生,随择业过 程的结束而消失。二是就业焦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择业的

6、场面、对自己的影响程度相关。 大场合的、对自己影响较大的择业面试,使得焦虑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小范围的、对自己 影响较小的择业面试,焦虑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三是就业焦虑较少伴有精神运动性不安和 精神神经功能障碍,而焦虑症常有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的精神运动性不安症状,也常伴有植 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二、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1、心理因素(1)自我评价不稳定,使应届大学毕业生容易自我否定,产生就业焦虑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是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知,包括 自我感觉、自我观念、自我分析等,其核心是自我评价。研究发现,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客 观评价过高或过低都对择业过程有

7、影响。因为择业过程中的大学生有的还未完成自我认同感 的统一,在自我评价上还不稳定,容易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等,表现为 过度自信或过度自卑。过度自信的同学容易有过高的择业期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就会 眼高手低,拉大“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自我否定感,产生焦虑 情绪。过度自卑的同学本来就有过度自我否定的倾向,总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在择业过程中 就会缺乏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产生就业焦虑。(2)职业价值观偏差,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定位矛盾,产生择业焦虑职业价值观指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 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

8、的追求和向往。 也可以成为“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 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在尺度”。在新形势下,受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社会文化变迁、学 校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们在择业时开始考虑个人的专业对口、特长 发挥、人际关系和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水平、发展前景等因素。甚至有了不正确的职业价 值观,如过于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追求个人利益等,而忽略了对自身个性、职业要求、 就业形势的了解,导致择业定位矛盾、求职受挫,从而产生焦虑。(3)择业自我效能感低下,使应届大学毕业生缺乏求职信心,产生择业焦虑择业自我效能感指择业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须的能 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

9、研究证明,择业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的人存在较低的就业焦虑,反之亦 然;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的同时,焦虑水平也降低。因为择业自我效能感高的 同学相信自己能克服求职过程中将经历的挫折,并据此做出积极的准备,善于收集信息、求 助于他人、准确定位、乐于沟通、缓解压力等。而择业效能感低的同学自觉无力应对,可 能选择逃避、自我封闭等消极方式,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引发焦虑情绪。(4)人格特征中的焦虑易感性,使应届大学毕业生情绪起伏较大,过度体验焦虑面对同样的择业情境,有的同学感到焦虑,或者焦虑的程度大,有的同学却不感到焦虑 或者焦虑的程度小,这跟人格特征中的焦虑易感性有关,容易引发焦虑的人格特

10、质是特质焦 虑和情绪稳定性。特质焦虑是相对状态焦虑的一种焦虑特性。状态焦虑是一种暂时性的情绪 状态或状况,它的紧张度和起伏性随时间发生变化。而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更像一种 动机或习得行为倾向,使个体容易将广范围的客观非危险环境知觉为危险情境,并以与客观 威胁不成比例的状态焦虑水平对这些情境做出反应。也就是说,人格特征中有特质焦虑的同 学,在择业过程中比没有特质焦虑的同学更容易感觉到焦虑,或者更容易体验过度的焦虑, 带来不好的影响。情绪稳定的大学生通常稳重、性格温和、善于自我控制,他们的情绪反应 缓慢且轻微,很容易恢复平静,所以较不容易焦虑;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通常担心、郁郁不 乐、忧心忡忡,

11、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容易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因此也更容易引 发就业焦虑。2、性别因素就业焦虑与男女性别有关。男女生在就业期的挫折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 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就业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生。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在追求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下,会全面衡量劳动力“性 价比”,而女生由于体力、生理、婚育、家庭、思维、能力等因素导致“性价比”低于男生 成为限制就业的一个“瓶颈”3、经济因素就业焦虑与经济条件有关。贫困生内心渴望早日就业、尽快脱贫,但个人贫寒的家庭背 景、成长经历、知识能力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又往往使他们成为求职场上的

12、弱势群体,在面试 环节被淘汰的比例很大。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变得更加自卑孤独,遇到困难和 挫折时容易出现泄气和沮丧的情感反应。 27.8%的贫困生已呈现出过度焦虑状态,这些同学 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比较容易走向极端,容易导致类似“案例二”的悲剧。4、就业形势著名国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把中国面临严峻就业形势描述为“世界上最大 的就业战争”。据不完全统计,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413 万人,2009 年将接近 610万,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大军预计高达 1000万人。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 应届大学毕业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

13、脱节,并且 院校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某些热门专业相对过剩,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现实需 求发生错位,学生就业时容易产生择业困难和焦虑情绪。5、就业观念不合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 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 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

14、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 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 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 自己的就业难度。(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 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三、解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对策与建议1、外界调

15、适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1)教育大学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我国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步入 了大众化教育时代,要做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大众化的 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政策教育。学校应该引导他们消除对改革的疑虑和误解,使其认识到在 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作为主体,将更加注意选择的双向性和人才的适应性,从而 使他们能在大学期间更加注意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2)实施全过程渗透式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仅凭借毕业 前介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能力需求、求职技巧等内容,难以在短期内提升大学生的综合 能力。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16、,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而逐步积 累起来的。因此,就业指导应实施渗透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一、二年级时,就应开始引导 大学生分析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进行未来择业预测和设计,让大学生了解求职就业所应具 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有机会在就业前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到三、四年级,大学 生开始专业课学习,兴趣爱好和个人设计定向趋于明确,这时就业指导应由浅入深,逐步引 导其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状况、社会需求及行业状况,加快个人社会化进程。同时,不断进 行角色调适,抓住机遇,顺利实现自己的求职理想和目标。(3)加强应届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认知判断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17、、管理协作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但能帮助大学 生缓解就业中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个人自信,还能使毕业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在 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有资料显示,美国人在其职业生涯中至少从事过四种不同性质岗位的 工作,变换工作单位的频率很高。一个人必须具备基本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才不会在激 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因此,高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 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或教育实习,使大学生多与社会各层面的人与事接触,了解 社会就业与职业的实际状况,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避免就业中的不合理选择,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香港高校开

18、展为期 2年至 3 年的“展才活动记录计划”,记录 大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毕业时可领取活动记录卡,并可以免费递交至雇 主手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受聘机会。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4)提升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服务功能。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 升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可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库,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 型企业,以及各省地市人事等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建立广泛的联系,整合各方信息资源,统 一录入就业信息库。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供需信息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准确度和管理 的规范性。遵循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要考虑各年级学生

19、的不同需求, 分年级分段设置信息发布区,提供不同的指导内容。应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就业咨询、招聘、 面试、签约等择业就业全过程服务,避免求职的盲目性,降低求职的成本投入。还要增强网 站的信息搜集功能,全面了解重点对口单位的需求,注意搜集非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 全面搜集本省、市、县人才需求,同时还要关注不同省份和地区的人才需求信息;把握当年 社会各行业对人才静态稳定需求,同时掌握一定时期内对各类人才的动态需求信息;确保就 业信息数量,更要注重就业信息的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力争为大学生提供与之匹配的就业 信息。2、自我调适解决应届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1)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适。解决大学

20、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帮助其学会自我 调适。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这是进行自我调适的基础。大学生要客观地分析自 己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了解职业要求,调整就业预期值,从而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 减少就业焦虑,学会理性决策。作为一名刚刚踏入社会的学子,要克服焦虑烦躁情绪,主要 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传统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大学生求职、择 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处在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职业,如果没 有竞争意识,不继续努力,也还可能丢掉这份工作。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 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得到缓解和克服。当然还应克服择

21、业心切、急于 求成的思想,否则就容易使择业失败,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忧虑的情感。客观地分析 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2)做好充分就业准备,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利用各种机会以及社会实践等提升 对社会以及工作职责的了解,储蓄成功经验。通过归因训练以及心理暗示等手段,提高自己 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了解别人成功就业的例子,寻找自 己的闪光点。通过以上的方法,都能一定程度的提高就业决策过程中的效能,有效降低就业 焦虑。(3)运用理性情绪方法消除就业焦虑。运用理性情绪方法来减缓和消除就业焦虑的基 本程序是:首先,

22、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然后,分析自己对它的解释、 评价和看法。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之间的 关系。扩展自己的思维视角,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 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紧张情绪开始减少,并产 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合理信念的巩固,使情绪变得轻松愉快。最后, 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紧张情绪的困扰。采用 注意力分散法。在胡思乱想、坐立不安时,找一本有趣的书读,或从事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 或进行体育运动,达到乐而忘忧。大学生可以

23、采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办法。达到消除焦 虑的目的。寻求支持与帮助。可以主动将自己所遇到的烦恼讲给同伴、同学听,这既可把心 中的烦恼、郁闷发泄出来。又可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从而缓解焦虑心理。3、社会援助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必要的人文关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有赖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个体所需要承受的心理负荷随着 社会的高速前进而不断增加。为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应届大学生毕业就业阶段的心 理问题,包括政府、用人单位、家庭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应给予积极的引导援助和必要的人 文关怀,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政府应尽快完善就业法规、 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行和深化劳动人事制度

24、改革,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就业工作涉 及教育、人事、劳动、安全、保险等方面,必须统筹考虑,多方配合,打破户籍、部门、学 历等因素的限制,运用市场经济机制,鼓励大学生到各类用人单位就业。要加强就业市场监 管,使人才资源配置真正体现出市场调节机制的效应,从而遏制就业竞争中的不正之风。应 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就业政策,特别要注重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保障大学 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侵害时能有法可依,维护就业者的正当权益。就业政策要给予应届大学 毕业生尽可能多的便利与优惠,提供尽可能多的择业机会。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在人员选聘上,必须坚持信息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抛开地方保护主

25、义,淡化地域因 素,消除性别、年龄、生理等歧视,为大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竞争平台。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知识失业和就业焦虑可能会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 国就业市场的一种特殊现象,将对人们产生重大的心理影响。但由于我国经济从总体上说并 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因此,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必对就业形 势过度悲观。我们应关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全面、深 入、个性、有效的就业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寻找和把握就业机会,开发自身潜能,展现自 身优势,以实现“充分就业”和“人职匹配”的目标,逐步营造有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人才 成长的社会环境,并为他们提供必要

26、的人文关怀。参考文献: 孙卓: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及其成因的调查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03期,第12页 林建衡: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心理研究学理论,2010年03期, 第 23 页 赵海霞,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综述,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5期,第35页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 生,宋三弦 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苏州大学2005年第1期,第2 页 姜乃强,崔立新: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中国教育报,第2008年第11 期,第 26 页 杨遇春,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的30年变迁,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1期,第16页 吴克明,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3 期, 第 3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