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恢复案例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17531527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7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据恢复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数据恢复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数据恢复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数据恢复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恢复案例(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案例1.佳能相机EOS5D CF卡 提示格式化 恢复成功今天客户拿来相机说 卡提示格式化 想要里面的视频,插在电脑上一看 的确提示格式化,按着杜老师教的用Winhex打开一看MBR 还在DBR全部变成FF了搜索F8FF 只找到FAT表2 FAT1 只剩下后面部分了分析了一下FAT表2很完整并得知为FAT32文件系统。接着搜索2E20 到根目录看一下 有一个名为DCIM的文件目录项 且没有损坏接着到3号簇和4号簇5号簇看一下都没发现问题计算簇大小为64Sec , 接着计算FAT表大小 为3811Sec 利用FAT表大小得知 分区扇区总数为31219584 好了 接着从别的硬盘Copy一个FAT3

2、2 分区的DBR 分别填入以上参数簇大小64SecFAT大小3811Sec和分区大小31219548Sec保存弹出从新插拔一下 进我的电脑已经可以打开了 数据恢复成功。总结:需要对分区结构、基础知识牢固。利用winhex软件案例2. 加1减1,数据恢复有时就是这么简单!昨日去办事情,偶遇一客户。手机8GB卡由于热插拔导致提示“未格式化”。找了一台电脑下了一个WINHEX。打开U盘,发现分区开始位置没有DBR,而DBR却被向下移动了一个扇区。这个很简单,我并没有把DBR向上复制,而是把分区的开始扇区号加了一个“1”,把DBR里的保留扇区减去一个“1”。好了,点保存,WINHEX提示IO错误。最终

3、解决了IO错误,弹出卡,然后再插入,分区正常打开,数据很完整。IO问题是tf卡有保护总结:灵活利用知识案例3最近流行的U盘病毒,导致WORD打不开的恢复方法最近接到几个U盘.问题基本都是一样,里面的WORD文件基本是打不开的,原本以为是什么大问题,可能想着要设计到重组碎片,价格就报了几百元,打算不弄,后来我就随便用WINHEX打开看了一下,发现文件头的前面每6个字节都破坏.我就打开个好的WORD把前面6个字节覆盖到坏的里面.文件就可以正常打开.我运气还是算好,去年老遇到前面的扇区很有规律的被覆盖。虽然这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希望可以对其他人有帮助。总结:文件损坏,分析文件结构损坏规律案例4实际数

4、据恢复案例-手工修复FAT32文件系统 找来的一篇好文章,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今天接到一个朋友的客户做数据恢复,原来是4个分区CDEF。客户由于觉得C盘小,利用PQ分区大师将D盘部分区域划分给C盘,重启系统后,原C D F三个分区数据正常,E盘分区找不到。朋友用R-Studio扫描全盘,E盘数据始终找不到。 拿到盘后看到情况如下,用Winhex查看发现分区4只是联想硬盘中的隐藏分区(用来还原系统的,不在客户所说的四个分区中)。分区 3 文件结构和磁盘大小都正常正常。分区2的DBR显示大小和实际大小不一致只有80GB,所以初步判断客户需要的E盘应该是和原来D盘合并成了现在的分区2。但如果仅仅是简

5、单的合并 利用R-Studio应该可以直接扫描出来,现在却没能正常扫描到,需要进一步分析。磁盘分区分布图 根据分区2DBR显示大小找到实际结束位置,在194579343扇区发现了一个NTFS的DBR,但是这只是个孤立的DBR没有紧接着并没有NTLDR,可能是个备份。而且继续向下查找,发现一个FAT32分区的DBR。 继续向下分析,在194579351 位置发现了 NTFS INDX文件,并且向下发现了更多的NTFS分区信息。本来以为这只是个孤立的事件。但在向下查找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类似 FAT表的数据,找到头部,发现居然然是 一个完整FAT表,而表后是目录项。然后对刚刚发现的那个 FAT32 D

6、BR进行解析,如果把这个FAT32 DBR 当成备份的话,刚刚看到的这个FAT应该是FAT2。而且显示的分区大小和到分区3之间的扇区数相等。而且从分区3开始的位置,从后向前找NTFS分区备份,也未能找到,说明丢失的E盘应该是FAT32分区。 通过以上分析我猜测,丢失的分区正是个FAT32分区,分区DBR和 FAT1 在PQ移动过程中被覆盖掉,现在盘上发现NTFS DBR的位置正好是原来 FAT32DBR的位置。根据这个想法,把备份FAT32 DBR 贴回,计算FAT1的实际位置,将FAT2还原到FAT1,如表 恢复后 所示。用Winehx 展开当前恢复的分区,数据正常访问,用工具恢复数据,恢复

7、完成。总结:1、不能盲目相信恢复工具,在文件系统关键信息丢失的情况下,恢复工具无法智能分析出文件系统结构;2、使用PQ工具是一定要注意备份当前数据;3、对文件系统结构要非常熟悉。案例6硬盘在电脑上无法识别到盘符故障1硬盘检测不到有很多问题:就先讲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对新手很有用今天接到一个ST 80G的台式机硬盘,把故障盘接到电脑上,电脑就好像死机一样,故障盘拔了电脑有可以正常使用,原本一般我遇到这样的问题大部份是坏道导致,当然也有其他问题也会导致以后案列中会讲到, 我用MHDD检测没有发现任何坏道,用指令看也是正常的,然后又用SPFDISK查看分区表也是正常的,后来没有办法,我就在DOS下用S

8、PFDISK这个命令把分区给删除。在插到电脑上,电脑没有死机了。winhex打开后,分区都看不见。当然要做的是把分区表信息填好,分区表出来以后直接用WINHEX拷数据出来就可以。如果不用WINHEX把数据拷出来。重新启动电脑一样会卡死。所以这个方法是很使用的。数据拷完重新分下区硬盘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案例7通过查找$MFT反推DBR位置手工构建DBR一次手工恢复误GHOST严重损坏的分区实例两天前下午,我在淘宝店()接到一个客户,他介绍说他用GHOST安装系统,结果安装两三次系统都不能正常启动,然后用他原来系统的GHOST备份恢复,系统起来了,但系统中就只有一个C分区了,还有两个分区D和E不见了

9、,让我给他恢复原来E分区中的数据。想到这种问题一般都很简单,就是恢复一下分区表就完事了,所以也没有先远程看一下,就接了下来。远程连接到客户电脑上,打开事先让客户下载好的Winhex,再在Winhex中打开待恢复的硬盘,硬盘在Winhex显示就只有一个分区。根据经验,这种情况在Winhex中是看不到原来的分区的,于是决定先用PTDD扫描一遍看看再说。用PTDD扫描分区信息,扫描完成后,只在硬盘的后面部分有一个原来的分区信息,大小为99.7G,这个分区可能就是原来的E分区。根据客户的描述,原来的三个分区是C分区45G左右,D分区25G左右,E分区230G左右。显然PTDD扫描出来的分区并不是原来的

10、分区。但还是不死心,万一是客户记错了呢?于是重建这个分区。接下来在Winhex中打开硬盘,此时在目录浏览器中显示出了刚才重建的那个分,但单击这个分区,跳转到它的起始扇区,结果发现这个扇区数据全是0,现在很明显重建的这个分区并不是客户的E分区。看来用软件扫描不到原来的分区了,只得手工恢复了。通常情况下,XP在分区时会将第一个分区分为主分区,其余分区分为逻辑分区,D、E两分区很有可能是逻辑分区,于是首先尝试查找扩展分区表。在Winhex中打开待恢复硬盘,根据客户所说C分区大约45G,于是从40G位置开始,设置搜索条件为512508,向下查找000055AA。通过一翻搜索,倒是搜索到一个扩展分区表,

11、但经查看,却是PTDD中搜索到的那个分区,看来没有这两个分区的扩展分区表项。搜索扩展分区表失败,接下来想到直接搜索DBR。搜索了一部分扇区后,想到PTDD都没能搜出来,这两个分区的DBR扇区应该是已被破坏没有了,于是停止了搜索。由于客户要的是E分区的数据,E分区大小为230G左右,应该是NTFS文件系统。由于客户不清楚这个分区是什么文件系统,因此只有先按NTFS文件系统尝试。是NTFS文件系统就一定有$MFT这个原文件(当然前提是$MFT没被损坏),于是去搜索这个原文件的文件名的十六进制值24004D0046005400,这次从50G位置开始向后搜索,搜索到若干个24004D004600540

12、0后,终于在155698795扇区找到了一个$MFT的文件记录。接下来要确认这个扇区是$MFT还是$MFTMirr的起始扇区。由于$MFTMirr只是前四个MFT项的备份,因此只要确定一下155698795扇区之后的若干个连续扇区中的MFT项是不是超过四个就能基本确定155698795扇区是$MFT的起始扇区还是$MFTMirr的起始扇区了。于是搜索NTFS文件记录的特征字节值46494C45,结果在155698795扇区后的部分连续扇区中找到找到了二三十个MFT项,可以确定155698795扇区就是$MFT的起始扇区了,没再往下搜索了。在这些MFT项中随便找了几个文件名给客户看,确定了那就是

13、原E分区的文件。找到了$MFT的起始扇区,接下来的工作便是确定E分区的起始扇区号了。而E分区的起始扇区号只有通过$MFT的起始簇号和簇大小扇区数去反推。首先计算簇大小。分别查看80属性182F字节处的8个字节的值(属性结束VCN)和282F字节值(属性内容分配大小)再用“属性内容分配大小/(属性结束VCN+1)/512”得到簇大小扇区数为8(其实NTFS文件系统的簇大小一般都是8,这里只是为了确认一下)。这里对属性结束VCN和属性内容分配大小这两个值没做记录,只记得计算出来的簇大小扇区数了。接下来需要根据$MFT的80属性中记录的$MFT起始簇号和从簇大小扇区数去反推E分区的DBR位置了。查看

14、80属性的第一个运行,得出起始簇号为3754787(这个与常见的$MTF起始簇号786432还不一样)。由于NTFS文件系统的0号簇是从DBR开始的,因此用3754787*8得到E分区的$MFT距DBR的扇区总数为30038296(3754787*830038296),再用$MFT所在扇区号155698795减去30038296得出E分区的DBR扇区应在125660499(15569879530038296125660499)。跳转到125660499扇区,这个扇区有数据,但显然不是原来E分区的DBR,看来只有在这个扇区把写一个DBR。为以防万一,先把125660499扇区做一个备份。首先拷贝

15、一个正常的NTFS的DBR到125660499扇区,接下来要修改的几个参数有:簇大小(前面已计算为8)、隐藏扇区数(即该分区前的扇区数,就为125660499),分区大小扇区数,$MFT起始簇号(为3754787),$MFTMirr起始扇区号。现在还差两个参数:分区大小扇区数和$MFTMirr起始扇区号不知道。先查$MFTMirr起始扇区号。$MFTMirr的文件记录项是$MFT的后面一个MFT记录项,跳转到155698797扇区查看该扇区中的文件记录项,从文件名属性(30属性)可看到它确是$MFTMirr的文件记录项,查看80属性运行列表,得出它的起始簇为23979812。然后确定分区大小值

16、。根据客户所说E分区是最后一个分区,于是只需将后面的全部扇区全分配给E分区就行了,在这里我也没全部分配,从目录浏览器中看到有一个未分区空间起始扇区为625137282,与硬盘总扇区数相差不过数千扇区,于是便以它为E分区结束位置。则E分区大小扇区数取625137281125660499499476782。跳转到125660499扇区,用NTFS的引导扇区模板修改以上参数(分区大小扇区数为499476781,一会儿在分区表中分区大小填写为499476782)后保存,DBR就写好了。最后要做的就是写分区表了。分区表的三个主要参数分别为分区类型(NTFS为07),分区起始扇区号和分区大小扇区数。经客户

17、同意,D分区不要了,只要把C分区和原来的E分区的分区表写出来就好了。确定C分区和原来的E分区的起始扇区和分区大小就可以了。C分区起始已有了的,为63,大小为原E分区起始扇区12566049963125660436。E分区起始即为125660499,大小为499476782(因为DBR的备份位于分区的最后一个扇区,这个要比DBR中描述的多1)。得到这些参数后,把两个分区表写上就行了。跳转到63扇区,修改C分区DBR中的分区大小值为125660435(C分区也是NTFS格式,因此这个值比分区表中描述的少1)。最后,跳转到125660499扇区,将该扇区中的DBR数据拷贝下来写到625137281扇

18、区做一个DBR备份。修复到此就结束了。在Winhex关闭硬盘,重新打开硬盘,分别打开两个分区,第一个分区就是原来的系统了,经客户确认,第二个分区就是原来的E分区的数据。经客户重启计算机,确定数据完全正确,至此本次恢复完毕。由于远程操作太慢,此次恢复竟然用了6小时左右时间。顺便抛出一下问题大小讨论一下:一般情况下,误GHOST后造成只有一个分区的情况下是不会损坏后两分区分的DBR的,而且客户的系统分区有45G左右,一个XP系统怎么也不会有45G吧,也就是说应该不会覆盖掉后两个分区的DBR,这两个分区的DBR怎么会损坏呢?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还没弄明白。Ntfs手动修复删除文件对于数据恢复来说,虽然

19、文件删除后所有的数据运行都能够在残留的MFT中找到,但是数据运行的个数越少即文件碎片越少或者没有碎片,文件被覆盖的可能性就越小,数据恢复的概率也就越高。以下是手工恢复NTFS卷中误删除文件的过程。1. 需要恢复的文件NTFS卷中一个文件被删除时,其MFT并没有被删除,前面已经介绍过,这里以恢复一个NTFS卷中一删除的文件为例,假设在用户的NTFS卷D盘中有一个名为photo的目录,该目录下有一个名为“penquan.jpg”的文件,如图5-1所示。假设用户不小心将此文件删除。图5-1 NTFS卷中将被删除的文件2. 找到要恢复文件的MFT首先通过WinHex选择文件所在的逻辑磁盘将其打开,如图

20、5-2所示。图5-2 选择磁盘分区打开磁盘的分区后找到该分区的MFT,如图5-3所示。 图5-3 转到MFT的起始位置3. 恢复数据找到分区的$MFT后,通过文件名查找文件的MFT,如图5-4所示。图5-4 查找文件的MFT查找到的结果如图5-5所示。图5-5 已删除文件的MFT先来看看MFT头,偏移15.16H为0表示该文件已经被删除了,系统根据这个标志来决定建立新文件时是否能够覆盖这个MFT而创建自己的MFT。10H属性就不分析了,除非希望恢复的文件所有的时间属性和以前一样,用户对此要求一般没有那么高,所以跳过10H属性不分析。30H属性这里也不分析。关键是要分析80H属性,即数据属性,在

21、该属性所有的描述中,对恢复数据最有用的信息有两个,一个是偏移00C12DD160H开始的8个字节的属性是该文件的实际大小506E,单位是字节。还有一个地方是偏移00C12DD170H开始的数据运行位置描述,这里为十六进制数41H 06H 83H 0BH 90H 00H。其中41H定义了其后面有1个字节表示该文件的数据运行所占的簇的个数,4个字节表示该数据运行的起始逻辑簇号,这里定义了其运行占用了06个簇,其起始逻辑簇号为900B83H。知道了起始簇号和数据运行的真实大小,甚至知道运行所占的簇的个数,要恢复文件数据就很容易了。在WinHex中选择“位置”|“转换到扇区”命令,打开对话框,在“簇”

22、文本框中输入9440131(900B83H转换后的十进制数),然后单击确定,即可找到数据的起始位置,其中FFH DBH是.jpg照片的文件头标志。在找到的数据起始位置右击,选择“选块开始”命令。如图5-6所示。图5-6 文件的起始位置继续在WinHex中选择“位置”|“转换偏移量”命令,打开“转到偏移量”对话框输入20590(506EH转换成十进制数)如图5-7所示。图5-7 转换偏移量单击确定后会跳到文件的结尾位置,单击右键选择“选块结尾”命令,如图5-8所示,即可完全的选择到用户要恢复的文件数据。图5-8 找到文件的结束位置选中所有要恢复的数据内容后,在选中的任意块上右击,选择“编辑”|“

23、复制选块”|“进入新文件”命令如图5-9所示。图5-9 复制所有数据然后将文件命名并保存到指定的路径,如图5-10所示。图5-10 保存文件保存成功后,关闭WinHex,按照刚才保存的路径打开文件,数据恢复成功,图5-11是恢复后的文件。图5-11 文件恢复成功案例Oultlook文件修复今天接到一个网友的求助 ,说是一个outlook.bft文件恢复出来打不开 。问我怎么办。说实在 的,这样的问题还没弄过,但是 ,数据恢复 ,异曲同工,我于是远程了他。将他 的损坏 的这个文件用outlook打开,提示损坏。用winhex查看 其结构 ,发现其文件尾丢失, 复制好的文件尾 ,并修改相应参数后,

24、问题解决。佳能照片损坏恢复案例存储介质:4GSD卡佳能数码相机故障描述:朋友介绍,照片在相机上显示正常,所有图片均能预览,但拷到电脑上后,部分照片打不开,如图1所示:图1. 名为IMG_0683.JPG的大小为3965K的图片无法打开于是朋友就把拷出来的照片又全部拷回去,以期能重新打开,后果可想而知,进一步扩大了照片损害程度。恢复软件:WinHex、FinalData恢复思路:由于损坏图片较大,初步判断为文件头损坏,手动修复文件头即可。恢复过程:现以图片IMG_0683.JPG为例,简要描述恢复过程。首先,用Winhex做磁盘镜像,避免进一步损坏数据。把损坏文件拷到本地,共58张(正常文件已被

25、朋友剪切到本地),如图2所示:图2.58张损坏的图片用Winhex打开IMG_0683.JPG,如图3所示图3. Winhex打开IMG_0683.JPG打开后吓我一跳,前面近1M的数据几乎都是有规律的数字,显然是被篡改了,恢复并不像预想的改改文件头那么简单了。曾试过N多次把好的JPG文件头以不同长度拷到损坏文件,均不见成效。在近乎绝望时我想到了FinalData,于是用FinalData恢复磁盘上所有文件,果然有新发现!在恢复出来的照片中通过对比58张损坏文件,发现有12张可用文件!至此成功恢复12张,还剩46张待恢复。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恢复!在“Deleted Files”下面出现一个的“.

26、JPG”文件夹,里面全是大小一样,以所在扇区号命名的.JPG文件,如图4所示:图4. 用FinalData恢复的355个大小为1036K的JPG文件细心的我通过对比已损坏文件与.JPG下的文件属性,发现:两者图片尺寸相等为4000X3000,图2中的照片“修改日期”竟然有20张与图4中的“相片拍摄日期”完全一样!而且有预览,但只能打开一半,如:图2中的IMG_0683.JPG同图4中的#69655.JPG。图5、图片#69655.JPG只能打开一半于是我大胆猜想:图4中那20张日期相同的图片极有可能是从原图片中复制而来,原图中随机填充乱码。那是不是把#69655.JPG的数据覆盖IMG_068

27、3.JPG的前半部就好了呢?说做就做,用Winhex分别打开#69655.JPG和IMG_0683.JPG,如图6所示:图6,用Winhex打开#69655.JPG复制#69655.JPG中的16进制数据,写入(不是粘帖)到IMG_0683.JPG中,保存。再打开IMG_0683.JPG如下图7:图7,恢复好的IMG_0683.JPG恢复成功!分别用此法恢复另外19张图片。至此58张图片共恢复32张,其它由于数据被覆盖,无法恢复。恢复心得:数据丢失不可怕,千万别回写数据,此案例中,若朋友别把损坏数据重新拷到卡上,说不定就能全部恢复了。前段时间,接到一某大型医院的数据恢复单子。因为是设备连电脑的

28、,现在硬盘出现坏道,且连系统都无法进入,要求恢复到能够使用到某检测软件。因为仪器是德国进口,而且已经联系不上,估计是关门了。现在软件备份也没有了。麻烦呀*)_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发+ 首先上MHDD检测,16,000,000之前坏道大概上100个且不是连续的,上PC3K,直接做硬盘对拷。拷贝完成之后发现C为raw,意料之中的了。D盘文件全在,但是D盘资料是没用的,客户只要求需要恢复到系统的检测软件能够正常使用。无奈之下,只有把拷贝好的硬盘挂电脑做副盘,然后用自己的XP系统进去做扫描,一段时间之后,扫描完毕。然后用windows xp的安装盘进去做安装修复。结果提示找不到原来的系统。把硬盘做主盘看

29、了一下硬盘启动提示什么先,结果提示c:windowssysstem32configsystem文件丢失,好了,直接拷贝一个好的xp的下面的system文件进去,结果xp能够看到滚动条了,兴奋啊。但是刚有画面出来就提示系统的当前的密码与之前的不对。不到3秒就自动重启。反复这样的重启,安全模式也一样。想想,试着找c:windowsrepair下面的文件是否存在,结果还真的有,结果把其下面的文件全部拷贝到c:windowssystem32config下面,然后把system.bak直接改成原来的system文件,覆盖了。OK,系统能进去了,只是提示windows注册要激活而已,想想那台机器是某品牌机

30、器,所以也不着急了,直接用光盘启动做个ghost备份现。下一步就是到客户那,把新硬盘挂上去,OK顺利进入XP,而且野没有提示xp需要激活,开心呀。顺利进入XP,打开软件,进入客户的检测软件,运行,一切正常。客户使用了大概30分钟,很满意,和以前一模一样。至此,数据恢复加修复完成。某客户送来U盘恢复数据,客户描述,昨天还用的好好的,早上就发现打不开了,里面有很重要的文档资料,废话不说,上图看情况。3 U/ z- R |( f/ Bk6 3 VW: j# 6 H. |; k7 v地球人都知道,提示要格式化,说明DBR有问题了$ ) B% q6 hi- n6 ?2 N打开WINHEX查看一下DBR看

31、看; k1 gZ9 s6 G9 P N& F9 f5 Z+ ?T |% x/ k5 s# m& h# p5 - 仔细查看了一下DBR,开始标志肯定是错误了,在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开始标志,会不会就是这个呢? fc( j% R6 s9 P) z7 n ( ) / M/ ) 7 K, M# v. J ?4 w4 N0 _t- A通过仔细查看,确实是一个完整的DBR2 % R9 u+ ?# ? z% X) X! Q看来,是DBR偏移了。$ % o3 B L) V# N* I5 C7 4 r& - B& m5 g- U2 V7 Y; F# W n& M% 7 m/ N; O$ L) |6 e( g把DBR移回正确位置,保存好,就能正常看到文件了。, Jz2 U, z4 i4 y4 : M. N$ 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