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从汉乐府看民生的疾苦和反抗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528969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任务二:从汉乐府看民生的疾苦和反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任务二:从汉乐府看民生的疾苦和反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任务二:从汉乐府看民生的疾苦和反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任务二:从汉乐府看民生的疾苦和反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二:从汉乐府看民生的疾苦和反抗(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师姓名 贾建红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授课时数4累计课时24授课日期授课班级环艺141旅游141课题项目二:秦汉文学任务二:从汉乐府看民生的疾苦和反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技能目标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 方法态度目标理解汉乐府中爱情诗、思妇诗所表达出的真挚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来鉴赏诗歌。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教学资源大学城教学参考书大学语文作业见拓展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

2、间任务导入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 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 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 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 绵多情。讲授法5分钟任务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技能目标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 达的感情;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掌握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3情感目标理解汉乐府中爱情诗、思妇诗所表达出的真挚的情 感。讲授法5分钟任务实施步骤一、关于汉乐府二、主要内容:三、艺术特色四、同学自读,积累字词五、分析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六、上邪七、饮马长城

3、窟行讲授法155分钟任务拓展练习1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2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练习法15分钟课后 小结项目二:秦汉文学任务二:从汉乐府看民生的疾苦和反抗任务导入: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 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任务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技能目标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 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3. 情感目标理解汉乐府中爱情诗、思妇诗所

4、表达出的真挚的情感。任务实施步骤:一、关于汉乐府1. 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 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 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汉乐府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 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 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 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

5、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 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 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 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 “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 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 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

6、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 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 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二、主要内容: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 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 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 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

7、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 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 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 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汉族民间歌谣在乐府演 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 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 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 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

8、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 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 没有乐府建制。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 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隶属于少府。黄 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 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 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汉乐府分为: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没有什么思想内容。 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

9、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 国音乐。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 内容庞杂。主要是汉族民间创作。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 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 民歌。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 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 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 生活中的具体事件, 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

10、,道出了那 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 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此,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 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 有的家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逼得男主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 抗道路。(东门行)有的是妇病连年累岁,垂 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病妇死后, 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妇病行)还有的写孤儿受到 兄嫂虐待,尝尽人间辛酸。(孤儿行)这些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 的贫穷,劳

11、作的艰难,并且 还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 感情上遭受的煎熬。东门行的男主人公在作出最终抉择之后,不得不割舍夫妻之爱、 儿女之情,夫妇二人的对话是生离死别的场面。妇病行中的病妇临终遗嘱伤心刺骨, 而丈夫无力赡养遗孤的愧疚、悲哀,也渗透于字里行间。至于孤儿行中的孤儿,因 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竟然有生不如死的想法,小小年纪便对命运已经完全丧 失信心。 两汉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情感 世界的严重创伤。尤其可贵的是,诗的作者对于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 切的同情,是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同是收录在相和歌辞中

12、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三诗,与东 门行等三篇作品迥然有别,它们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把人带进另一 个天地。这三首诗基本内容相同,都是以富贵之家为表现对象;三首诗的字句也多有重 复,最初当是出自同一母体。相逢行的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人员,两度把人引入侍郎 府。第一次见到的是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洒,作使名倡,中庭桂树,华镫煌煌。 第二次见到的是鸳鸳成行,鹤鸣噰噰,两妇织绵,小妇调瑟。这首诗在渲染主人富有的 同时,还点出了他的尊贵身份:“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这是一个既富且贵的家 庭,而且宝贵程度非同寻常。黄金为门,白玉为堂,是富埒王侯的标志,不是一般的富, 而是巨富。侍郎是

13、皇宫的禁卫官或天子左右侍从,是皇帝信任的近臣,其特殊地位不是 普通朝廷官员 所能相比。鸡鸣和长安有狭斜行把表现对象的显赫地位渲染得更 加充分,或云:“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或云:“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 无 官职,衣冠仕洛阳。”诗中的富贵之家不只是一人居官,而是兄弟几人同时宦达;所 任官职也不限于俸禄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秩达二千石的高官显宦。相逢行和长 安有狭斜行二诗,作者是用欣赏的笔调渲染富贵之家,鸡鸣一诗则警告豪门荡子 不要胡作非为,以免触犯刑律,带有劝谏和批判的成分。上述三诗对富贵之家气象的展 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具有示范性,后来许多同类作品都是以此作为蓝本。黄金为门, 白玉为

14、堂,到红楼梦中演变成贾府的“白玉为堂金作马”。至于三妇织绵鼓瑟的段 落,则被单独划分出去,名为“三妇gou”,在古代乐府诗中频繁重复出现,成为富贵之 家的象征,积淀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这就形成对比 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一边是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一边是奢侈豪华,不 知人间还有忧愁事。一边是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养活,一边是妻妾成群,锦衣玉食,而 且还豢养大群水鸟。这两组乐府诗最初编排在一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它们的客观效果 是引导读者遍历天堂地狱,领略到人间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汉代乐府诗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

15、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 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汉族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 人之手, 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鼓吹曲辞收录的上 邪系铙歌18篇之一,是女子自誓之词:“上邪!我欲与君相 知,长命无绝衰。山无 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用语奇警,别开生面。 先是指天为誓,表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 反常的自然现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 都是不会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则更不可能了。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 度,内心的情感如

16、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两汉乐府诗中的女 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可是,一旦发现对方移情别恋,中途变心,就会 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而绝不犹豫徘徊。另一篇铙歌有所思反映的就是未婚 女子这种由爱到恨的变化及其表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 “双 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毅然决然地毁 掉 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 思。”她爱得热烈,恨得痛切,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 无反顾。孔雀东南飞所写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诗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 对恩

17、爱夫妻,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恨。他们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焦母不喜欢 兰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刘兄逼她改嫁,太守家又强迫成婚。刘兰芝和焦仲卿分手之 后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们之间的爱愈加炽热,最后双双自杀,用以反抗包办婚 姻,同时也表白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恋之情。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在叙述这一婚姻悲剧 时,爱男女主人公之所爱,恨他们之所恨,倾向是非常鲜明的。两汉乐府诗还有像陌上桑和羽林郎这样的诗。在这两篇作品中,男女双方 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男方企图依靠权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 女方。于是,出现了秦罗敷巧对使君、胡姬誓死回绝羽林郎的场面。这两首诗的作者也 是爱憎分明,对秦罗

18、敷和胡姬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嘲笑了好色无行的使君和 金吾子。三、艺术特色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 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 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 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 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 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 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

19、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 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 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上山采蘼芜和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如果和诗经 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 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汉 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 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 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

20、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 一连串的生立即将回归带和纠风办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由于有声有色, 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 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 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 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卷一)正说明了这一语言的特色。汉乐府民歌一 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 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

21、叙事和抒情便很自 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孤儿行是很好的范例: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 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 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如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 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 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翻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 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

22、,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 父母:兄嫂难与久居!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 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 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这话很实在,并没有冤枉“后贤”, 但他还未能指出这是一个生活体验的问题。孤儿行对孤儿的痛苦没有作空洞的叫喊, 而着重于具体描绘,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特点。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 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 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

23、如公无渡河、 善哉行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从那时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新体 诗。这新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杂言体。杂言,诗经中虽已经有了,如式微等篇, 但为数既少,变化也不大,到汉乐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篇之中,句式、字数不 一,有整有散,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灵活多变,如孤儿行“不 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的。而铙歌十八曲全部都是杂言,竟自成一格 了。另一是五言体,形式十分整齐。这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在此以前,还没有完整的 五言诗,而汉乐府却创造了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行等完 美的长篇五言。从现存薤露、蒿里两篇来看,汉乐府民歌中当有完整的七言体, 可

24、我们已看不到了。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 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 暴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在汉乐府民歌中,作者不仅让死 人现身说法,如战城南,而且也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如乌生,甚至使腐 臭了的鱼会哭泣,会写信,如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所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更显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的特色。陈本礼汉诗统笺 评铙歌十八曲说:“其造语之精,用意之奇,有出于三百、楚骚之外者。奇则异想

25、天开,巧则神工鬼斧。”其实,并不只是铙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相结合的因素。诗中的主人公秦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又是有蔑视权贵、 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高贵品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 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 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

26、可谓妙笔生花。它一方面使诗歌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 绪,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样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 借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 “风流”。人们对容貌美的标准,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诗人这样 写,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十分 明显,如果没有疾恶如仇的现实主义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的有机结合,以 及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和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这两种艺术方法的相互渗透,是不可能塑 造出罗敷这一卓越形象的。尽管这种结合,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但作为一种创作经

27、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薤露、蒿里是汉代流行的丧歌,送葬时所唱,都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薤 露全诗如下:“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这首诗认为 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死 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蒿里把死亡写得更为凄惨:“蒿里谁家地?聚敛魂 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这首诗是用有神论的观念看待人的死 亡,写出了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心情,是以无可奈何的态度看待魂归蒿里这个不可抗拒的 事实。正常死亡尚且引起如此巨大的悲哀,夭折横死产生的巨痛更是难以诉说,铙歌战 城南表现的是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将士战死以后的景象是:

28、“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墓场之后的苍凉、凄惨,是一幅近 乎死寂的阴森画面。尤其令人目不忍睹的是,“野死不葬乌可食”,阵亡者暴尸城外, 无人掩埋,乌鸦任意啄食。人生之惨,莫过于此。虽然诗中的死者故作豪迈之语,但战 争对生命的摧残依然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以上几首诗在描写死亡的凄惨悲哀时,表现 出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对死亡的疏远和拒斥,死亡被写成是无法回避而强加于人的残 酷事件。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 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作主 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得特别

29、充分。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两汉乐府诗坦率地传达了人 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郊祀歌日出入由太阳的升降联想到人的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日,年复一 年,永远没有穷尽。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便走 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于是,作者大胆 地想象,太阳是在另一个世界运行,那里一年四季的时间坐标与人世不同,因此,太阳 才成为永恒的存在物。诗人期待能够驾驭六龙在天国遨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驮载自 己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收录在杂曲歌辞中的艳歌描绘出一幅进入

30、天国的理想画面。 诗人幻想自己升上云宵,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种神灵都为他的到来而忙 碌,天公河伯、青龙白虎、南斗北极、嫦娥织女都殷勤备至,甚至连流霞清风、垂露奔 星也都载歌载舞,张帷扶轮,热情地为诗人服务。这首诗表现的是超越个体有限生命, 到达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给许多天体对象注入了生命。使天神地只和诗人聚集一堂。同 类诗篇还有相和歌辞中的长歌行、董逃行,不过这两首诗中的长生之乡不是天 国,而是仙山,是靠神药延年益寿。两汉乐府诗在表达长生幻想时,有时还写神界的精灵来到人间,和创作主体生活在 同一世界。郊祀歌练时日、华烨烨二诗的都是来自天上,铙歌上陵中的仙 人来自水中。在描写神灵莅临

31、的时候,乐府诗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刻画得非常细致。练时日通过对灵之游、灵之车、灵之下、灵之来、灵之至、灵已坐、灵安留等多方 面的依次铺陈,展示出神灵逐渐向自己趋近的过程及风采,以及自己得以和神灵交接的 喜悦心情。华烨烨在写法上和练时日极其相似。上陵中的仙人则是桂树为 船,青丝为笮,木兰为?翟,黄金交错,显得超凡脱俗。这些作品表面是写神灵来到世间, 神灵向创作主体趋近,实际是暗示诗人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得长生属性,即将成为神仙世 界的一员。两汉乐府诗无论是写举体飞升进入神国仙乡,还是写神灵来到人间,都把人和神置 于同一层面。神灵不再是高高在上,和创作主体很疏远,而是人神同游,彼此亲近。两 汉乐府诗是

32、通过人的神仙化、神仙的世俗化,表达作者沟通天人的理想。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 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愿望时,主要是继承楚文化的传统,是庄、 骚的遗响。四、同学自读,积累字词读音:上邪 ye2 雨雪 yu4 饮 yin4 马 夙 su4 夕自媚 mei4 遗 wei4 烹 peng1 调 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词类活用夏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 “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青青河

33、边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五、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 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 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六、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注释】 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 相知:相爱。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

34、,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 永不衰绝。陵:大土山。震震:雷声。雨雪:降雪。雨,音yU,动词。天地合:天与地 合而为一。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 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 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 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 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 到混

35、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 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 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 之神品”。1. 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明确:直抒胸臆2. 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明 确: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 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3. 体会:上邪的诗风明确:刚健、质朴、自然4艺术特点:明确:想象:神奇直抒胸臆:热

36、烈大胆七、 饮马长城窟行1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明确: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 信使我欣喜2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青草一思远道(不可)一梦见一我旁一他乡一 各异县一不相见 枯桑 海水一一 各自媚 相为言客来一一 双鲤鱼一一烹鲤鱼一一尺素书一一读素书一一言3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4. 本诗的艺术特点抒情诗中夹杂叙述写感情的变化:相思一 孤独一 欣喜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任务拓展练习:1.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2.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