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的思考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7519962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对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的思考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涉及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粗、细骨料进 场控制不严格或者施工现场堆放不合理造成的二次污染等原因都会 导致粗、细骨料的含泥量超标。由于泥粒本身强度低,含泥量的增加, 会降低混凝土和易性、抗冻性、抗渗性,增加干缩。然而,在混凝土 施工过程中,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满足规范要 求。但是我们仍然遇到粗、细骨料其中一种料含泥量超标的现象,通 过二次筛洗的方式势必会增加工程成本。本文结合现场工程实例,深 入思考粗、细骨料含泥量指标的含义,对混凝拌合物粗、细骨料含泥 量提出新的见解。1对传统粗、细骨料清洗的认识1.1粗、细骨料的清洗细骨料采用

2、螺旋式洗砂机清洗,清洗后水工用砂主要检测砂的含 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粗骨料采用碎粗骨料清洗机,在振动筛 上用高压水对粗骨料进行冲洗,一般水压大于0.2MPa,采用振动筛、 筒式洗石机,并配备带式输送机、料斗,主要检测含泥量、泥块含量。1.2水回收利用与废水处理粗、细骨料的清洗用水量与粗、细骨料含泥量大小和需要达到的 清洁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洗It砂石需用水约0.5t,用水量较大。因此 在配备洗砂、洗石设备时会配套水回收与废水处理系统,设置三级沉 淀池。同时回收重复利用的水,其pH值、硫酸盐含量、碱含量等相 关指标应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的水不得利用,也不得随意排放,应 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妥

3、善处理。2常用标准对粗、细骨料含泥量指标规定的差异含泥量是粗、细骨料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均对其含量具有明确规定。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11)对粗、细骨料含泥量指标规定见表1。表1砂、碎石含泥量指标类别砂碎石r1.00.5rr竺3.0m5.01.5电力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对粗、 细骨料含泥量指标规定如表2。表2砂碎石含泥量指标类别天然砂人工砂碎石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up门/和有抗冻要求时W1混凝土强度030宅50/D如D艸粒径级/宅10D和。戲(1)丿粒径级/0.5

4、-建工行业建设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200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对粗、细骨料含泥量指标规定如表3。表2粗、细骨料含泥量指标类别细骨料粗骨料/竝混凝土强度030 0宅 31.0混凝土强度C30 C451.0混凝土强度050从各常用标准对粗、细骨料含泥量的指标规定来看,混凝土在骨 料含泥量方面,毫无疑问是越低越好。因为粘土具有较强的吸附水及 外加剂的能力,粘土的存在一定程度会增加混凝土拌合物需水量,减 弱

5、外加剂的效果,降低粗、细骨料与水泥石的胶结能力。因此有必要 对粗、细骨料的含泥量进行控制。3粗、细骨料含泥量偏高的控制措施对于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粗、细骨料,一般采用冲洗手段,但冲洗 在经济方面并不合算,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大量的 水。如遇缺水地区,还需要配备适量的节水设备和器具,在寒冷地区, 由于水易结冰,冲洗后的粗、细骨料施工非常困难。如若冲洗不当, 还会造成粗、细骨料数量的损失、影响粗、细骨料级配、污染环境。 经过长期工程实践,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采用的措施包括:(1) 定期检测粗、细骨料含泥量,并将其根据含泥量的不同进行 堆放;(2) 当粗、细骨料含泥量较大时,应尽量处理掉或

6、者过筛后用于 砂浆砌筑、低标号混凝土中;尽量将含泥量大的砂用于低强度混凝土 中,而含泥量小的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中;(3) 尽量采取洗石不洗砂的方式,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4) 必要时,可采取增加减水剂掺量、降低用水量、降低砂率、 增加水泥用量等方式。4粗、细骨料含泥量叠加方法试验验证针对混凝土施工现场出现含泥量超标的实际问题,通过试验验证 当粗、细骨料中一个含泥量超标时,可采用粗、细骨料含泥量叠加的 方式进行补救。4.1试验依据本试验依据的标准包括:(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

7、2011);(3) 建设用砂(GB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14685-2011);(5)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2015);(6)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4.2原材料(1) 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的“力士牌”水泥;(2) 细骨料:产自赣江的中砂;(3) 粗骨料:产自赣江级配连续的卵石,粒径不超过40mm;泥:通过0.15mm的标准筛;(5) 水:洁净水;(6) 外加剂:REA-1复合型外加剂。4.3试验过程按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要求,以强度等级C30的 混凝土为例,配合比拟定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为396: 178

8、: 608: 1270,砂率为32.4%,水灰比为0.45,具体参数如表4。度级 强等林比HH 外齐 泥 水叭料 彎C3045SO42b381773b369327860本配合比所采用的粗、细骨料经过彻底清洗并自然烘干,含泥量 为0。为比对含泥量叠加试验方法的效果,将烘干的粘土过0.15mm 的筛,根据GB/T14684-2011、GB/T14685-2011的要求:细骨料含泥 量不超过3%,粗骨料含泥量不超过1%,因此试验中通过人工混合 配备不同含泥量的细骨料和粗骨料,配备中要求叠加后的含泥量总量 不超过规范要求。以C30混凝土为例,设定1%、2%、3%、4%、4.5%五种不同含 泥量的细骨料

9、,根据提供的配比计算得出 C30粗骨料的含泥量为 2.12%、1.56%、1%、0.44%、0.16%共5份。通过均匀搅拌成型后, 将试块养护至3d、7d和28d,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不同含泥量的 试块成型3组,共成型15组试块,计算得出的不同含泥量下各龄期 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具体结果如表5。表5不同含泥量下各龄期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细骨料粗首料各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含泥量含泥量3 d7 d28 d16. 328.437. 51%2、12%14. 526. 332. 313. 525 230. 813. 123.428.92%1. 56%17. 229. 335. 313. 526.933. 82

10、0.430. 737. 23%L00%11.921. 226. 814. 324.032. 512. 226. 533.44%0.44%15. 622. 832. 516.423. 731.617. 328.932. 54.5%0 16%13. 630. 234. 716. 824. 732. 6-通过计算得出各不同含泥量下各龄期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如表6。表6不同含泥量下各龄期混凝土强度平均值结果细骨料 含泥量粗骨料 含泥量各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3 d7 d28 d1%2.12%14.826.633.52%1.56%14.626.532.73%1.00%15.525.332.24%0.44%14.

11、724.332.54. 5%0.16%15.927.933. 1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细骨料含泥量超过规范要求的3%时, 可通过降低粗骨料的含泥量进行调整,从不同含泥量下各龄期混凝土 强度平均值结果来看,混凝土早期3d、7d、28d强度均满足要求,考 虑到筛洗过程中,细骨料的清洗难度要远大于粗骨料,因此在含泥量 调整过程中,尽可能采取调整粗骨料的含泥量方式。试验结果证明, 采用含泥量叠加的补救方式,可有效避免因某一骨料含泥量不达标而 二次冲洗带来的施工成本增加。5结语粗、细骨料是混凝土中缺一不可的原材料,含泥量是衡量混凝土 品质的重要指标,各标准规范中均对含泥量指标有严格的控制。文中 从工程实践常遇到的某一骨料含泥量超标的现象入手,总结了一些常 用的粗、细骨料含泥量偏高的控制措施,并以C30混凝土为例,通 过人工配备含泥量,分析不同含泥量粗、细骨料对混凝土 3d、7d和 28d强度的影响,对今后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的使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