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工程工作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7503193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防洪排涝工程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防洪排涝工程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防洪排涝工程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防洪排涝工程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排涝工程工作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防洪排涝工程工作方案一、 基本原则(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落实顶层设计相结合,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三)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决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全省一盘棋,

2、更好发挥各级各方面积极性,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二、 指导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总定位总目标,持之以恒实施1+1+9工作部署,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

3、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三、 防洪排涝工程1、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大湾区内堤防约2000公里。2、大江大河治理工程:加快潖江蓄滞洪区、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建设,推进东江干流治理工程、韩江干流治理工程,开展省主要江河临时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江河主要支流及独流入海河流治理,完成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建设,开展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三期)实施方案编制。4、生态海堤工程:推进1800公里生态海堤达标建设。5、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64宗和新增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248宗。6、重点涝区排涝建设工程:治理

4、重点涝区64处,建设惠州市白花河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和封开县江口镇、南丰镇及大埔县茶阳镇防洪工程等。四、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形成12312交通圈,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强化多向连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全面推进沿海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建设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湛江、广州经汕尾至汕头、珠海至肇庆高铁,推进柳州至广州铁路、广州至珠海(中国澳门)高铁、南宁至玉林铁路至广湛铁路连接线前期工作,规划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延伸至永州,谋划推进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

5、京广高铁与京九高铁韶关至龙川连接线,推进沈海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粤境瓶颈路段改扩建,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东联海峡西岸、联系长三角地区,西通桂滇黔、连接成渝地区,北达湘赣鄂、连通京津冀地区的三横四纵综合运输通道。到202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6500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36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500公里。(二)完善便捷高效的区域交通网提升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竞争力,统筹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莲花山通道建设,构建以广佛港深、广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为主轴

6、,覆盖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主要城镇的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强化汕头、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韶关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加快建设粤东城际铁路网,建设汕头澄海至潮州潮安、湛徐高速乌石支线、信丰(省界)至南雄高速公路,提升汕头、湛江、韶关等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水平。完善覆盖广泛、通畅便捷的普通干线网,提升普通国省道、普速铁路运输服务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加快危桥改造,建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城乡基础交通网。(三)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以汕头港、湛江港为核心推进粤东、粤西港口资源优化整合;优化内河港口布局,加快西江、北江等内河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形成

7、全省港口协同发展格局,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港口群。继续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推进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研究并适时建设,更好发挥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功能,积极推进绿色航运发展。统筹推进沿海主要港口疏港铁路和出海航道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内河港口引入铁路专用线,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以沿海港口为枢纽,面向全球、辐射内陆的交通物流网络。到2025年,全省万吨级以上泊位超380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21亿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能力7500万标准箱),高等级航道达到1445公里。(四)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按照功能互补、运营协同的要求,统筹推进全省航空发展,提升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加

8、快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增强珠海机场功能,新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实施惠州机场改扩建,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机场服务能力,研究布局若干支线机场,构建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区域支线相互支撑的航线网络。坚持市场主导、以资本为纽带,以珠海机场为试点,推进全省机场资源整合,探索推动形成统一的机场运营管理主体,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机场群。积极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引入枢纽机场,强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在广州、江门、清远、潮州等地布局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到2025年,民航旅客年吞吐能力达25亿人次,货邮年吞吐能力达650万吨。(五)发展高品质的客货运输服务按照零距离换乘的要

9、求,以大型铁路枢纽为重点,规划建设广州枢纽能级提升工程、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多方式衔接、立体化设计、多资源整合的新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发展旅客联程运输,推行客运一票制一卡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粤东地区等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按照无缝衔接的要求,依托港口、铁路、机场等货运场站,统一标准和规则,规划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汕头广澳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等一批铁路物流基地、港口物流枢纽、航空转运中心,大力发展一单式货运服务。加快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及内河铁水联运,以南沙港铁路为试点,探索海铁联运运营组织新模式。研究货物空铁联运,积极发展航空货运和高铁货运。(六)加快交通新

10、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600公里时速高速磁悬浮系统、400公里时速高速轮轨列车、250公里时速高速货运列车等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通道规划布局。加快发展智能交通,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广东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广州港和深圳港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工程、骨干机场智慧化改造工程、广州等地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改造试点等项目;完善广东省综合运输管理服务云平台和公共信息大数据平台,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鼓励交通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研究推动无人驾驶等交通新业态健康发展。五、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发展支撑能力聚焦结

11、构优化、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牵引作用,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资源共享、空间共用、互联互通、协同高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六、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能源保障体系重点建设工程(一)能源供应保障工程核电方面,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项目,新开工建设陆丰核电、廉江核电、太平岭核电二期等项目,推进铀资源保障重点建设工程。抽水蓄能方面,建设阳江、梅州、惠州、云浮、肇庆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气电方面,建设东莞宁洲天然气热电联产、广州珠江天然气电厂二期、深圳光明燃机电源基地等项目。清洁高效煤电方面,建设河源电厂二期、江门新会双水

12、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等项目。(二)绿色低碳能源工程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建设阳江沙扒、珠海金湾、湛江外罗、惠州港口、汕头勒门、揭阳神泉、汕尾后湖等地海上风电场项目;积极发展光伏发电,适度开发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陆上风电。(三)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工程推进广东电网目标网架和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完成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工程。推进粤湘赣成品油管道建设,积极开展粤闽、肇庆至云浮成品油管道前期工作。(四)应急储备设施工程加快建设广东大鹏扩建工程、珠海金湾扩建工程、潮州华瀛、惠州LNG接收站和广州、阳江、潮州等地调峰储气库,积极推进珠海、江门、茂名、揭阳、汕头等地LNG接收站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天然气供应及储气能力。新增湛江、茂名、揭阳等地原油商业储备库容830万立方米。优化调整成品油库布局,新增成品油库容80万立方米。推进广州港、珠海港煤炭储备基地改造升级,增强煤炭储备能力。推动建设一批灵活性高、抗灾保障能力强的电源项目,提升电源侧调节能力。(五)智慧能源工程实施智能电网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提升配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电网数字化平台和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资料整理来源: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