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电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样式、各类接地装置接地阻值表

上传人:ghus****ixh 文档编号:17500058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物防雷电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样式、各类接地装置接地阻值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物防雷电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样式、各类接地装置接地阻值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物防雷电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样式、各类接地装置接地阻值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建筑物防雷电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样式、各类接地装置接地阻值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防雷电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样式、各类接地装置接地阻值表(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录A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C.1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见表A.1。表A.1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装置名称类型材料规格接闪器接闪杆接闪杆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材料杆型圆钢(mm)钢管(mm)杆长Im以下1220杆长1.2m1625独立烟囱顶上的杆2040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最小弯曲半径为宜为4.8mm,最大宜为12.7mm。接闪带(网)接闪网和接闪带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o扁钢截面不应小于5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2.5mm。独立烟囱上采用热镀锌接闪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而不

2、应小于IOOmm,其厚度不应小于4mmo架空接闪线(网)架空接闪线和接闪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2的镀锌钢校线。金属屋面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铅板的厚度不应小于2un,不锈钢、热镀锌钢、钛和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65Inm,锌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7mm.二、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不锈钢、热镀锌钢和钛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mm,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7mm。屋顶永久金属物体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除排放易燃易爆危险气体的管道)可作为接闪器,但其各

3、部件之间均应连接成电气通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旗杆、栏杆、装饰物等,其尺寸应符合接闪杆和接闪带(网)的规定。二、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三、利用屋顶建筑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应符合GB50057-2010第4.3.5条第3款规定。引下线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其厚度不应小于4mu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un;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IOOminz*厚度不应小于4mm。建筑物艺术要求较高者人工引下线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

4、应小于IOnrni,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o利用建筑柱钢筋作引下线应符合GB50057-2010第4.3.5条第3款规定。附录D附录E(资料性附录)附录F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样式F.1表B.1B.11给出了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的样式。F.2填写表B.1B.11的注意事项F.2.1项目信息及综合结论表(表B.1)F.2.1.1评价依据F.2.1.1.1图纸介质类别:填写蓝图”或“电子文档”F.2.1.1.2规范/标准”:填写设计评价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名称及编号。F.2.1.2单体评价结论F.2.1.2.1“单体名称”:填写本项目各单体的名称,例如:1#楼F.2.1.2.

5、2“评价结论”:所有项目合格的填写“合格”;不合格的填写具体不合格项编号,格式“不合格项:(编号),例如:不合格项:3.1.1、3.2.1F.2.1.3设计修改意见填写内容包括两部分:总体评价概述和防雷设计修改意见。格式如下:”本项目X单体按第X类防雷建筑物设计,X单体按第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其XXXXXXX防雷设计符合XXXX(标准)要求,但XXXXXxXX设计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具体修改建议如下:”F.2.1.4评价人和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人。F.2.2设计依据及防雷类别评价表(表B.2)F.2.2.1设计依据F.2.2.1.1“引用规范/标准”:填写设计单位进行防雷设计所依据的规范/标准名

6、称及编号。F.2.2.1.2“1.1评价结论”:填写“合格”、“设计依据不全”、“非现行有效”、“设计依据错误”等F.2.2.2防雷分类F.2.2.2.1“使用性质”:可分为民用住宅、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易燃易爆场所。F.2.2.2.2“雷击大地密度”:计算方式有两种,分别为雷暴日或监测数据,在相应的计算方式前打勾,并将对应的内容填写完整。F.2.2.2.3“规范要求”:指按规范标准确定的防雷类别F.2.2.2.4“设计类别”:设计单位设计的防雷类别。F.2.2.2.5“2.1评价结论”:将“规范要求”和“设计类别”对比,判断设计单位设计的防雷类别是否符合要求。如

7、果设计类别低于规范要求的类别,则不合格;高于或与规范要求的类别相同,则设计合格。F.2.3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评价表(表B.3)F.2.3.1“设计等级”:指设计单位设计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可以通过3种方式进行判定,分别为:按电子信息重要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判断;按雷击拦截效率判断;按雷击风险评估结果判断。选择其中1种方式进行判定并在口内打勾,填写对应的内容。F.2.3.2“3.1评价结论”:将“设计等级”和依据规范标准判定的雷电防护等级(3种方式之一)对比,判断设计单位设计的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设计等级低于规范要求的等级,则不合格;高于或与规范要求的

8、等级相同,则设计合格。F.2.4接闪器评价表(表B.4)F.2.4.1“接闪器类型”:接闪带、接闪杆、接闪网格、金属屋面、接闪线或某金属构件名称。F.2.4.2“保护对象”:接闪器的保护对象F.2.4.3“4.1材料规格”:常用表示符号圆钢6,螺纹钢中,钢管,角钢1_,扁钢一。F.2.4.4“4.2接闪器高度”F.2.4.4.1“设计情况”:填写接闪器设计的高度。如果接闪器为接闪带,可以填写“支架高度?m”F.2.4.4.2“规范要求”:填写按照规范要求能够保护建筑物的最低高度,例如“221.50m”;接闪带可以填写“支架高度20.15m”F.2.4.5“4.3敷设方式”:填写明敷或暗敷。高层

9、建筑接闪带一般不允许暗敷。F.2.4.6“4.4网格尺寸”:填写屋面接闪网格的最大尺寸,例如:最大尺寸15.2mX8.3m。F.2.4.7“4.5等电位连接“:若屋面有广告牌、水箱、杆塔、网架等金属构件,填写接闪器与金属构件等电位连接情况;若没有可划“二F.2.4.8“4.6接闪器与保护对象安全距离(Sa1.)”、“4.7接闪器与保护对象安全距离(Sa2)”、“4.8接闪器与地下管道、电缆等安全距离(Se1.)”F.2.4.8.1“设计情况”:指独立接闪器的设计安全距离F.2.4.8.2“规范要求”:根据规范要求的最少安全距离F.2.4.9“4.9接闪带应沿屋角、屋檐、屋脊、檐角等易受雷击的位

10、置敷设”:根据屋顶防雷平面图,确定是否合格。F.2.4.10“4.10屋面拐角处是否设计接闪短针”:填写是或否。不做评价结果,但可在防雷设计修改意见中建议设计接闪短针。F.2.4.11保护范围图:独立接闪杆、接闪线应当根据设计情况绘制保护范围图,并判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保护保护对象。F.2.5引下线(表B.5)F.2.5.1“5.1最大/平均间距”:填写最大间距和平均间距。最大和平均间距均符合要求或最大间距偏大但平均间距符合要求,可判定为合格,但后一种情况可在设计修改意见中提出增加防雷引下线要求。F.2.5.2“5.3敷设方式”:分为“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剪力墙或柱主筋做引下线”,本

11、栏目只需填“设计情况”,“规范要求”、“评价结论”划“/:F.2.5.3“5.5等电位连接“:若引下线附近有金属构件,填写引下线与金属构件等电位连接情况。若没有可划/”F.2.5.4“5.6防接触电压措施”:根据设计图纸,在相应口内打勾,都不符合,则不合格。F.2.5.5“5.7人工引下线应沿建筑物边角敷设”、“5.8人工引下线应设断接卡”、“5.9人工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OJn1,以及“5.10人工引下线远离电气线路”:根据规范要求,在“评价结论”中填写合格或不合格。F.2.6接地装置(表B.6)F.2.6.1接地体类型”:在对应类型的口内打勾。F.2.6.2“6.1

12、.3水平接地体周长”F.2.6.2.1敷设在混凝土内时,需要考虑不同周长的水平接地体对应的材料规格要求。见GB50057-2010表4.3.5和表4.4.5F.2.6.2.2根据设计方案中的土壤电阻率、埋设深度、垂直接地体的长度、水平接地体周长,计算接地电阻,能否符合要求。F.2.6.3“6.2接地电阻”:填写接地电阻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F.2.6.3.1“6.2.1独立接闪器冲击接地电阻(Q)”指独立接闪器的冲击接地电阻。F.2.6.3.2“6.2.2共用接地电阻”的“规范要求”填写“50HZ电气装置接地电阻”F.2.6.4“6.3安全距离”:指易燃易爆场所的独立接闪器的安全距离。F.2.

13、6.5“6.4防跨步电压措施”“6.5共用接地”“6.6接地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在相应口内打勾,都不符合,则不合格。F.2.7防侧击雷措施评价表(表B.7)“7.1从m/层开始,每隔层设置均压环”,把空的部分补填完整。例如:“从10层开始,每隔2层设置均压环”。F.2.8防闪电感应评价表(表B.8)表中列举了加油加气站、油库内的需要等电位的金属物,评价人员应当针对具体项目对金属物名称进行修改、增减,并在对应的口内打勾。F.2.9等电位连接评价表(表B.9)F.2.9.19.1接地端子表中的位置为设置等电位接地端子的常见场所,评价人员应注意检查这些位置是否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建筑物内大型金属

14、构架处”“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就近处”“金属管道附近”“室内大型设备安装位置”“屋面大型设备安装位置”“电子机房”可以修改成具体构件、管道、设备、机房名称。另外可根据具体项目对接地端子设置位置进行增减,并在对应的口内打勾。F.2.9.29.2机房局部等电位F.2.9.2.1“9.2.1等电位连接形式:S型或M型F.2.9.2.2连接导体、端子板的材料规格参考相应规范要求进行评价。F.2.10屏蔽及布线评价表(表B.10)F.2.10.11、根据屏蔽材料规格和网格大小,计算雷击最大可能的磁场强度,如果设计中提到电磁兼容要求,则将计算的结果与机房电磁兼容的要求比较,填写是否符合机房电磁兼容要求;如

15、果设计中未提及电磁兼容要求,则填写磁场强度。F.2.10.2“10.2.3信息系统机房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10.2.4设备和屏蔽体和结构柱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10.3布线”:根据设计情况填写是否合格。F.2.11防闪电电涌侵入表(表B.11)F.2.11.1“11.1易燃易爆场所户外管线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适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闪电电涌侵入,在对应的栏目评价是否合格。F.2.11.2“11.2电气系统SPD”F.2.11.2.1按第一级、第二级的顺序填写。F.2.11.2.2安装位置:填写具体安装位置,例如:“总配线柜”、“电梯配电箱”、“X层楼层动力配电箱”等。F.2.11.3

16、“11.3电子系统SPD”线路:填写安装SPD的线路名称,例如“电话线路”“有线电视”等F.2.11.4SPD要通过考察SPD的参数、安装位置以及建筑物的系统设备等,判断SPD设计是否合格。表B.1项目信息及综合结论表建设单位项目名称项目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设计单位资质证号评价依据设计图纸图号图纸介质类别规范/标准单体评价结论单体名称评价结论单体名称评价结论设计修改意见评价人审核人日期评价单位(盖章)表B.2设计依据及防雷类别评价表1设计依据引用标准/规范1.1评价结论2防雷分类建筑物使用性质长(m)宽(m)高(m)扩大宽度(In)等效面积(k?)雷击大地密度雷击大地密度为次kma依据雷暴日天计

17、算:依据监测数据计算,项目附近至年度公里范困,地闪次。校正系数(k)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规范要求设计类别2.1评价结论表B.3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评价表3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信息系统名称设计等级按电子信息系统重要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确定为级。按拦截效率C1C2C3C.C5Cb电源线路有效截收面积Ae1.(km2)信号线路有效截收面积Ae2(km)、(次a),(次a)、(次a)N(次a)E雷电防护等级根据雷击风险评估结果,应按级设计。3.1评价结论表B.4接闪器评价表4接闪器项目设计情况规范要求评价结论接闪器类型接闪器保护对象4.1材料规格4.2接闪器高度(m)4.3敷设方式4.4网格尺寸(m

18、)4.5等电位连接4.6接闪器与保护对象安全距离(Sa1.)(m)4.7接闪器与保护对象安全距离(Sa2)(m)4.8接闪器与地下管道、电缆等安全距离(Se1.)(m)4.9接闪带应沿屋角、屋檐、屋脊、檐角等易受雷击的位置敷设4.10屋面拐角处是否设计接闪短针保护范围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表B.5引下线评价表5引下线项目设计情况规范要求评价结论5.1最大/平均间距(m)5.2数量(根)5.3敷设方式5.4材料规格5.5等电位连接5.6防接触电压措施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的。

19、 引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 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OU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或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 用护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5.7人工引下线应沿建筑物边角敷设5.8人工引下线应当设置断接卡5.9人工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O.Im5.10人工引下线应远离电气线路表B.6接地装置评价表6接地装置项目设计情况规范要求评价结论接地体类型人工接地体口自然接地体6.1人工接地6.1.1垂直接地体材料规格6.1.2水平接地体材料规格6.1.3水平

20、接地体周长(m)6.2接地电阻6.2.1独立接闪器冲击接地电阻(Q)6.2.2共用接地电阻(C)6.3安全距离6.3.1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与独立接闪接地装置的距离(In)6.3.2地下管线与独立接闪器接地装置的距离(In)6.4防跨步电压措施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 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mo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 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 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6.5共用接地 第一

21、类防雷建筑物防闪电感应接地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雷电防护装置接地和防闪电感应、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接地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6.6接地形式当电源系统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总配电箱起供电给本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表B.7防侧击雷措施评价表7防侧击雷措施项目设计情况规范要求评价结论7.1从m/层开始,每隔层设置均压环/水平接闪带。7.2均压环/水平接闪带材料规格7.3第一类防雷建筑物30m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应

22、与雷电防护装置连接。7.4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布置接闪器,重点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突出的位置。7.5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按屋顶的保护措施保护。表B.8防闪电感应评价表8防闪电感应8.1较大金属物的防感应接地金属物名称金属物名称金属管道口卸液管口金属窗口烧(油)泵口电缆金属外皮口压缩机口放散管口冲装(抽残)枪口阻火器口呼吸阀口衡器口风管口槽车口加油(机)枪口鹤管口量油孔口8.1.1评价结论8.2长金属物跨接规范要求评价结论8.2.1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净距小于IOO

23、mmHj,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o8.2.2交叉长金属物净距小于IoOmm时,其交叉处跨接。8.2.3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用金属线跨接。表B.9等电位连接评价表9等电位连接9.1接地端子设置位置设置位置变压室口高压配电间口卫生间口人工接地装置引出处口电梯井道口电子机房口各层强电井口各层弱电井口低压配电间垂直金属管道附近口发电机房口建筑物内大型金属构架处口医院手术室游泳池口屋面大型设备安装位置口室内大型设备安装位置口地下室空调机房口消防及弱电设备接地口金属桥架口评价结论9.2机房局部等电位项目名称设计情况规范要求评价结论机房名称9.2.1等电位连接形式9.2.2局部等电

24、位接地端子板材料规格9.2.3设备与等电位连接网络连接导体材料规格9.2.4楼层端子板与局部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导体材料规格9.2.5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金属外层、电子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应与等电位网络连接表BJO屏蔽及布线评价表10屏蔽及布线项目规范要求评价结论10.1建筑物屏蔽建筑物金属框架、混凝土中的钢筋、金属墙面、金属屋顶等自然金属部件和雷电防护装置构成格栅型屏蔽10.2机房屏蔽措施项目设计情况屏蔽效果(磁场强度)机房名称10.2.1屏蔽材料规格10.2.2屏蔽网格大小(In)10.2.3信息系统机房选择在建筑物低

25、层中心部位10.2.4设备和屏蔽体和结构柱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10.3布线103.1应考虑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防雷引下线、保护地线、给水管、压缩空气管、热力管、燃气管、电力电缆的间距10.3.2布置电子信息系统线缆路由走向时,考虑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电磁感应环路面积。表B.11防闪电电涌侵入表项目规范要求评价结论11防闪电电涌侵入11.1易燃易爆场所户外管线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11.1.1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IOO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Q。I1.1.2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等电位连接到等电位

26、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I1.1.3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11.1.4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架空线与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且不应小于15m。11.1.5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Q。11.1.6电子系统的室外金属导体线路宜全线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其两端的屏蔽层、加强钢线

27、、钢管等应等电位连接到入户处的终端箱体上。11.1.7当通信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的架空线时,应使用一段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要求,且不应小于15mo11.2电气系统SPD型号I11.(kA)Up(V)安装1位置11.2.1评价结论11.3电子系统SPD线路型号11.3.1评价结论附录G附录H(规范性附录)附录I各类接地装置接地阻值表M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接地电阻值要求见表C.1o表C.1建(构)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接地电阻值接地装置的类别接地电阻值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C0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

28、其壁厚不小于力nm时,可不装设接闪器,但应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符合规范第4.3.6条的规定时,可不计及其接地电阻值。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Q,但第3.0.4条第二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o符合规范第4.4.6条的规定时,可不计及其接地电阻值。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IOQ0第3.0.3条5、6、7款规定的第二类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按50HZ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应为不大于按人身安全所确定的接地电阻值。电侵地闪涌接置防电入装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

29、宜大于30Q;架空金属管道距建筑IoOm内,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Q。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按50HZ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应为不大于按人身安全所确定的接地电阻值第三类防雷建筑物I.2电气设备(信息系统设施)接地电阻值要求见表C.2。表C.2电气设备(信息系统设施)接地电阻值接地种类接地电阻值独立接地共用接地电源线路、零线不大于4Q按最小值电子信息系统不大于4C按最小值不大于4Q按最小值不大于4。按最小值电视系统不大于4Q按最小值程控交换系统不大于4Q按最小值广播系统不大于4Q按最小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大于4QW1.Q微波系统不大于4Q按最小值I.3易燃易爆场所防静电接地电阻值要求见表C.3。表C3易燃易爆场所防静电接地电阻值内容及项目接地电阻值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I(M)C。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防静电和防雷电感应联合(共用)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乙焕设备、乙快管、乙焕汇流排,积聚液氧、液空的各类设备,氧气管道等的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