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495636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课件(9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综合考点 多维探究 栏目索引高考题组一全球气候变暖高考题组二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高考题组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高考题组四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命题感悟真题回放 命题报告1.(2015重庆文综)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右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高考题组一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雾霾严重珊瑚退化海平面上升A.B.C.D.解析马尔

2、代夫远离大陆,主要由众多珊瑚岛礁组成,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珊瑚礁面临退化的风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而马尔代夫地势低平,存在被淹没的风险。该国地处热带,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该国以旅游业为支柱,环境好,基本无雾霾。答案D(2015海南地理)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23题。2.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

3、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A3.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小;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B4.(2015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高考题组二地表形态

4、与人类活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

5、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解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一方面与二者相差较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青藏高原海拔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弱,加之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导致其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解析由图可看出,

6、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且更接近0等温线,因而使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答案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解析热捧的工作原理是: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能够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至地表大气中,从而起到“主

7、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作用。答案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2015全国文综)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57题。高考题组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5.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由图可知四地中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

8、甲、乙两地,而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结冰较困难,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海水较浅,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故B正确。B6.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 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解析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最长,冰层厚度最大,所以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最大。故A正确。A7.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开采海冰资源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所以没有大规模开采。故C正确。C8.(2015上海地理)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9、1)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解析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在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答案1999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2009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2)“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举

10、例说明这一判断。解析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由图可见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来弥补储量不足所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已进入中晚期。答案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3)概述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2009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解析通过各地石

11、油生产量相加得到的数据和各地石油进口量相加得到的数据,两数据进行对比可知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地区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与华东、华南地区石油生产量小,两地区经济发达,石油消费量大,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有关。答案关系: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差异:华东、华南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原因:华东、华南石油生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2015北京文综)下图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910题。高考题组四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9.“帕姆”()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

12、面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解析由图示经纬网可知该海域为南太平洋海域,A项错误;该天气系统属于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项正确;气旋的前进线路与西风漂流并不一致,并且风向决定洋流而不是洋流决定风向,C项错误;气旋前进的方向为自西向东,D项错误。B10.该气旋()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解析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故A项错误;赤潮是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与气旋活动无关,B项错误;监测气旋活动主要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C项错误;热带气旋与强热带气旋

13、集中在瓦努阿图附近,所以对该地区危害最大,D项正确。D11.(2015四川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材料二“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解析“蓉欧快铁”从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到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沿线经过纬度较高的内陆地区,有寒潮、暴雪、干旱、风沙等灾害;经

14、过四川北部山区,为季风气候区,有暴雨和各种地质灾害等。答案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本专题是体现“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地形、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经常出现。命题感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当今世界热点地区的环境变化、资源开发和利用、重大自然灾害等,尤其当今备受关注的能源问题、气候变化和重大自然灾害更易成为考查的重点。专题网络 点拨思维 网络构建 本专题是联系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纽

15、带,复习过程中结合一个核心自然要素;四个重点: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危害及防御;重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及利用;地表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及防御措施 名师点拨核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核心点二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的影响核心点三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核心点四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核心突破 考向预测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2)人为原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核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主干精讲2.主要影响(1)海平面

16、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3.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

17、识之间的联系。在高考时,比较注重思路的考查,应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在分析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时,主要从全球变暖会引起水循环环节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两方面展开,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94.6,将使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加。读下图回答13题。命题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预测演练1.18602005年,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是()A.持续降低 B.波动上升C.持续升高 D.波动下降解析由图可知,全球平均气温总体是上升的,但有个别年份气温是下降的,这样的变化状况可以用波动上升来描述。B2.利用大气的热状况原理解释全球气温变化,合理的是()

18、A.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B.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C.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辐射作用减弱D.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减弱解析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但并不是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是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所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就越多,气温就越高。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只与二氧化碳增多有关B.全球变暖会导致温室气体减少C.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增多D.自然环境的自然调节速度很快解析全球变暖除与温室气体增多有关外,还与森林破坏有关;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增多有关;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大气环流紊乱,极端天气会增多

19、;自然环境的自然调节速度很慢。C1.地形特征描述方法(1)以地形为主(最多写2种),(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走向),(3)起伏大小(相对高度大小),(4)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5)特殊地形特征描述(喀斯特地貌,海岸线平直)。核心点二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的影响主干精讲2.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影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影响气候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河流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河流的落差及流速;河

20、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土壤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农业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蓄水源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交通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的影响;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城市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下图为“某半

21、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命题点一地形对聚落和交通运输的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1.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A.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解析结合图示知,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T1107公路在甲段多处连续弯曲,是为了减缓公路坡度。A2.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D.地形平坦宽广,交通

22、便,风景好解析乙城市地处沿海,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自然风景优美,为城市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D命题点二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完成35题。3.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A4.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B5.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

23、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解析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应该穿行;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核心点三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主干精讲1.水资源的利用(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1

24、)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3.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平衡;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能源(石油)

25、价格上涨,对我国冲击较大。(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建立能源(石油)储备体系;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稳定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方法技巧(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

26、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丹麦的风电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营方式全球领先,2014年丹麦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已经达到39.1%,政府计划将来还要进一步发展风电产业。除了陆地,丹麦还在附近海域建立了大量风电场。下图示意“丹麦海上风电场分布状况”。命题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1)分析丹麦在附近海域大力建设风电场的原因。解析结合丹麦所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根据大气环流提供的风力大小、土地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处于西风带,海上摩擦力小,风力强劲;占用陆地少;对陆上生产生活影响小;海域辽阔;处于大陆架海区,海水浅;技术资金实力雄

27、厚。(2)分析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对丹麦的积极作用。解析从风电对区域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加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说明。答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输出风电设备、技术和电力,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收入;风电属于洁净能源,利于保护环境。1.气象灾害核心点四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危害主干精讲气象灾害成因危害防御台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特大暴雨:造成河堤决口,水坝崩溃,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村镇。特大风暴潮:破坏海堤,淹没岛屿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预防;营造沿海防护林暴雨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大暴雨淹没工厂、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造成地

28、面建筑物倒塌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护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强烈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牲畜遭受冻害;交通、通信受到影响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预报和警报,提前为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类型成因多发区危害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分布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

29、程建设频繁的地区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1.自然灾害的分布(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

30、合分析。灾情的大小与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方法技巧3.防灾措施(1)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2)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完成12题。命题点自然灾害的产生及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预测演练1.与乙地相比,甲地高温天气的原因有()深居内陆,沙漠广布,吸热快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地形封闭,不利散热A.B.C.D.解析甲、乙分别位于塔里木盆地和江

31、淮地区,甲地地形封闭,沙漠广布,吸热快且不利散热,比乙地温度高。C2.该月的高温酷暑对乙地造成的损失比甲地大,其原因是()甲地资源储量较乙地小乙地人口密度较甲地大甲地防暑措施较乙地好乙地经济发达,能源紧张A.B.C.D.解析乙地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能源消耗量大,高温酷暑使其损失大。D例1(2015广东文综)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探究点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类试题的答题

32、技巧综合考点 多维探究典题例析解析该区域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昼夜温差比阴坡大,导致冻融作用比阴坡大,而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居民点阴坡多于阳坡。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不利于牲畜越冬;采光条件差。故选A。答案A例2(2015天津文综)读图,回答问题。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地点地震时间震级震源深度地形状况植被状况人员财产损失甲8月6日16:306.5级12 km高山峡谷稀疏大乙10月17日21:496.6级5 km丘陵为主茂密小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灾

33、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解析据表分析,甲地地震震级小于乙地,震源深度大于乙地,而地震损失大于乙地,说明甲地地震引发了次生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滑坡、崩塌的发生不一定要有水的参与,而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表格中的地震时间可用于判断降水状况。滑坡发生的机制是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泥石流发生机制是充足的水、足够多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崩塌发生则要求有一定坡度和凌空面的存在。本题中关于次生灾害的形成原因,可根据三种次生灾害的发生机制,提取甲地地震时间、地形状况、植被状况加以分析说明。答案滑坡(崩塌;泥石流)A信息:高山峡

34、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若答崩塌,则AB必答。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自然环境要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影响人类活动的方式也是多样的,特别是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明显。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地形对聚落发育和交通线路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分析该类试题的思路大致相同:方法技巧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陕西省太阳能分布图(图1,单位kWh/m2)、201020

35、50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和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图(图2)。预测演练材料二陕西省目前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在榆林建成并网发电,每年可发电2.7亿度,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1)说明陕西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解析结合陕西省太阳能分布图,可直接读出其分布特点。从天气和昼夜分布特点分析原因。答案南部少、北部多。南部降水量(云量)大于北部;夏季南部白昼时间比北部短。(2)简述陕西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落户榆林的区位优势。解析从太阳能资源丰歉程度、土地租金、交通和政策等方面说明区位优势。答案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荒漠面积较大,土地价格低;对外交通较便利;政策扶持。(3)说明2

36、0102050年世界光伏装机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解析结合20102050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和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图直接读出变化特点。结合石化能源等常规能源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人们的环境意识及光伏发电的成本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持续增加。化石能源资源数量减少,成本上升;化工等产业对石油等化石燃料需求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低。(4)简述陕西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解析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环境、经济、基础设施及改善人们生活等方面说明影响。答案减少煤炭资源消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当地GDP;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