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7494800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口腔预防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口腔预防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口腔预防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口腔预防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预防医学(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口腔预防重点1、口腔预防医学定义: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 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延续口腔健康和提高生 命质量的一门科学和艺术。2、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过程,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疾病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诊断 治疗。三级预防:是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为主要目的。3、WHO 提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中口腔健康的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 无出血现象。4、疾病发展史:病理形成前期,病理形成期

2、。5、爱牙日:九月二十6、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作用:定义: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 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的发展、发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 响因素,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为制订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方法提供依 据,它是流行病学一个分支。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研究口腔疾病的 病因和影响流行因素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用于疾病监测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 健工作规划和评价7、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特点:观察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法,理论研 究特点:观察法(只能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或疾

3、病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实验法(实验 者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并能控制其他混淆因素)。理论研究(是对疾病的病因,宿主,环境之间 的联系所作假设得到反复验证后用数学公式阐明疾病流行规律)。8、龋病常用指数:恒牙,乳牙龋失补指数,龋均,龋面均,患龋率,龋病发病率,无龋率,根龋指数 龋均(RCI)=龋失补牙数之和(DMF)/受检人数(dmf) 龋面均=龋、失、补牙面数之和/受检人数 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X100%龋病发病率=新发生龋的人数/受检人数X100% 无龋率=该年龄组全口无龋人数/受检年龄组人数X100%根龋指数=根面龋数/牙龈退缩牙面数9、WHO 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十二岁儿

4、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10、影响龋病流行的的危险因素:地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 响。11、牙周健康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社区牙周指数 (CPI)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12、牙周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区别:WHO以十五岁年龄组的少年牙石平均 检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13、牙周病流行危险因素:口腔卫生、吸烟、营养、系统性疾病。14、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症,是在芽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 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突出表

5、现。15、Dean 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面积来确定损害程度,从每个人的牙裂中找到受损 害最严重的两颗牙计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计分,将氟斑牙分为六度即正 常可疑极轻轻度中度重度16、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8-1mg/l为适宜浓度,我国0.6-0.8mg/l17、龋病四连致病因素:细菌宿主、时间、饮食.1 8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病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属,放线菌属19 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致龋特征:黏附,产酸,耐酸20 无菌斑则无龋而有菌斑也不一定有龋21嶠斑在临界PH(5.05。5)在这个临界值以下釉质易脫矿22 蔗糖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

6、发生的重要因素23龋病分级预防:一级预防( 1 促进口腔健康2实行特殊防护措施)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三级预防(1防止龋的并发症2恢复功能)预防方法:1控制菌斑2糖代用品3增强牙抗龋能力4 替代疗法24 洗必泰又名氯已定 特点:对细菌表面有亲和力,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对变 形链球菌,放线菌作用显著,可以和获得性膜蛋白的酸根结合,滞留于牙表面,阻止附着25 饮水是人体氟主要来源26 适宜总摄入量(适宜摄氟量):是指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是制定各种氟载 体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 安全总摄入量(安全摄氟量):是指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长期超过此 量将会导致

7、慢性氟中毒的发生27每公斤体重的摄氟量在0。050。07mg之间为适宜,一般不应超过上限28 氟吸收部位及影响因素分布排泄途径 吸收部位: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 氟在胃的吸收 机制和胃的酸度有关 分布:1血液2骨和牙3唾液和菌斑4 其他组织 排泄:1经肾脏排泄2 其他排泄通道如:粪便唾液乳汁眼泪头发指甲亦可排出少量的氟29氟生化功能:1 适量的氟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2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离 不开适量的氟3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作用4当氟缺乏时,可引起机体造血功能障碍 5 氟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作用6 氟能阻止类脂质的吸收.30 氟的防龋机制假说:抑制防龋菌代谢生

8、长,减少牙菌斑内酸的形成,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 牙釉质再矿化31氟牙症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临床特点:氟牙症多发生在恒牙,乳牙很少见氟斑牙病变特 点是多对牙齿甚至全口牙齿对称性受累氟斑牙数目的多少取决于牙发育矿化时期在高氟区生 活时间的长短牙釉质可出现白色斑纹甚至整个牙为白垩色釉质,有些牙呈现黄褐色,严重者出 现牙实质性缺损以及牙失去整体外形牙釉质和牙本质变脆耐磨性差,但对酸蚀的抵抗力强 鉴别诊断: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32氟化物防嶠的方法:全身应用:饮水氟化食盐氟化牛奶氟化食品加氟氟片氟滴剂 饮茶防嶠。局部应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剂局部涂氟含氟涂料含氟凝胶其他局部用 氟法33 含氟牙膏的种类

9、:氟化钠牙膏,氟化亚锡牙膏,单氟磷酸钠牙膏,氟化铵牙膏34自来水氟化物的防嶠效果和优缺点:效果:饮用氟化水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时间越长越好饮 用氟化水对恒牙的防龋效果优于乳牙饮用氟化水区恒牙无龋儿童是非饮水氟化区六倍从儿 童期一直饮用氟化水,效果可持续到中年和老年人氟对光滑面嶠的预防效果优于点隙窝沟嶠 错位牙和牙间接触不良减少饮用氟化水可使牙矿化程度更好,牙釉质更有光泽,釉质矿化不全和 非氟斑减少。优点:饮水氟化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可行的防嶠措施。缺点:人群饮用的氟化 水的量仅占氟化水总量2%-3%这样可能会造成氟的浪费或增加供水设备的额外费用没有自来 水共给装置的地区无法实施不能完全消灭嶠病

10、,只能综合防嶠措施的部分35 窝沟封闭定义: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 布一层黏结性树脂 ,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 ,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 法。用于窝沟封闭的高分子材料称窝沟封闭剂36 恒牙牙列中龋病好发牙位及好发牙面:下颌第一磨牙咬颌面37窝沟封闭的适应症与非适应症:适应症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患者其他牙,特 别是对侧同名牙患嶠或有嶠倾向。非适应性:牙合面无深的裂沟点隙,自洁作用好患较多临 面嶠损者患者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牙齿尚未完成萌出,被牙龈覆盖已作充填的牙38 封闭时机:牙萌出后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

11、一般萌出后四年之内封闭最佳时机是牙 齿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39 窝沟封闭剂类型与特点 类型:光固化,自凝固化 光固封闭剂特点:光固合成树脂有较大抗 压强度和光滑表面,比紫外光固化相比固化深度大 ,且花费时间较少,使用时不需调伴,可以调控操 作时间,操作方便,容易掌握 自凝固化特点:不需要特殊设备,花费较少 40酸蚀法使用酸蚀剂及时间:酸蚀剂: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胶,目前认为使用3538%的磷酸可获 得最佳酸蚀效果时间:恒牙酸蚀时间一般为20-30s,乳牙酸蚀时间60s41窝沟封闭操作方法与步骤:操作步骤: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 检查 方法:清洁牙面:在低速手机上装好锥形小毛

12、刷或橡皮杯沾取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彻 底冲洗牙面后冲洗漱口,再用尖锐探针清除窝沟内残余清洁剂酸蚀:清洁牙面后用棉沙球简易隔 湿,将牙面吹干再用细毛刷蘸取酸蚀剂放在要封闭的牙面上冲洗和干燥:酸蚀后用水枪或注射 器加压彻底冲洗牙面 10-15 秒.冲洗时应用吸唾器随时吸净口内唾液,冲洗后立即更换隔湿棉,不能 让患者自行吐出或漱口 随后用无油无水的压缩空气吹干牙面约1015s涂布封闭剂:一般自凝 封闭剂固化时间为12分钟,通常搅拌10-15s,完全混匀后应在45s内完成涂布光固化封闭剂不需 调拌,直接取出涂布牙面上,连续封闭多个牙,注意取样不宜过多固化:自凝封闭剂涂布后1-2分 钟后即可自行固化。光

13、固封闭剂涂布后立即用可见光源照射,距离牙尖约1mm,照射时间通常为 20-49S检查:封闭剂固化后,用尖锐探针进行全面检查42 窝沟封闭剂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封闭剂保留率 龋降低率43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定义及操作步骤:定义: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性,耐压和 耐磨性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ART)将龋洞填充.ART是一种阻止龋病进展最大预防和最小创 伤的现代治疗方法 步骤:洞形准备,清洁,混合与搅拌,充填44 牙周病致病因素:始动因素,促进因子 局部因素: 1 始动因素 2 促进因子 全身因素又称全 身性促进因子。45 牙菌斑定义及分类:定义:是一种牢固附着于牙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

14、态系,它不能被水冲去或 漱掉,但可通过刷牙洁、治等机械方法被清除 分类:龈上菌斑,龈下菌斑46 牙石定义及分类:定义:是指沉积于牙齿表面的钙化和部分钙化的坚硬物质,因它是以菌斑为 基质,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钙盐逐渐沉积在菌斑或软垢上形成,故又称为钙化的菌斑 分类:龈上 牙石龈下牙石47 食物嵌塞定义及分类:定义: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和压力楔入相邻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 塞分类:垂直型食物嵌塞,水平型食物嵌塞48 创伤牙合定义,与牙周病关系:定义:咬合时过早接触,牙尖干扰,夜磨牙以及正畸治疗加力不当 导致创伤的牙合关系,称为创伤牙合。 关系:牙周组织的健康有赖于功能牙合力刺激,当牙合力 超过牙周

15、组织对牙合功能的适应能力时即发生牙周组织损伤49牙周病三级预防主要内容:一级预防:促进健康(1.健康教育2.启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3.定期 口腔检查4.口腔卫生训练5.足够的营养6.饮食调节7.健康生活条件)特殊性防护措施(1.训练控制 菌斑方法2.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刷牙牙线清洁器3.去除不良修复体4.纠正不良习惯5.回复牙龈 组织的正常颜色、形态、韧性6.平衡咬合)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治疗(1.定期x线检查2.促进早期 牙周损害治疗,消除牙周袋3促进所有牙周损害治疗4治疗与牙周病有关的其他口腔病损)防止功 能障碍(1治疗牙周脓肿2袋内刮治和根面平整3牙周手术治疗4牙周固定5拔除不能保留大的 患牙

16、)三级预防(康复修复损失的牙槽嵴和失牙,改善美观和功能50 显示菌斑的方法百分率及意义:常用菌斑显示剂有: (1) 2碱性品红(2) 2-5%藻红(3) 酒磺(4) 1%-25%孔雀绿(5)荧光素钠:在特殊蓝色光源下,菌斑呈出黄色在日光下不显色,对粘 膜几乎无刺激,自然脱色液体菌斑显示剂使用方法:将蘸有显示剂的木棉球涂布牙面,滞留一分钟 后漱口无菌斑处显示剂被冲掉,有菌斑处显示剂不易冲掉而着色/菌斑百分率=有菌斑牙面数/被检 牙面数X100% 被检牙面总数=被检牙总数X4意义:如果菌斑百分率在20%以下,可认为菌斑 基本被控制10则已达到良好目标51 菌斑控制方法:刷牙、压线及牙签的使用、超声

17、波洁牙、牙根面平整术52超声波洁质工作端与牙面角度:15 手工清洁器与牙面角度8053牙膏作用:1增加刷牙的去污作用2帮助消除口臭3提高刷牙兴趣4有抑菌灭菌能力5美观作用 牙膏组成:摩擦剂、洁净剂、湿润剂、胶黏剂、防腐剂、芳香水和水.54刷牙常用方法:1巴斯刷牙法2旋转刷牙法3垂直颤动法4生理刷牙法5Fones刷牙法。55 自我口腔保护方法:由刷牙,使用牙线、牙签、牙间隙刷、橡胶按擦器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 清洁牙面,保持口腔卫生重要措施56 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营养嚼槟榔其他)环境因素(光辐射核辐射其他 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病毒感染和梅毒)57 口腔癌

18、警告标志口腔内溃疡两周以上尚未愈合口腔粘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口腔与 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口腔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不明面部咽部颈部出现不明原因 的麻木和疼痛58口腔癌的高危患者:口腔内有白斑、红斑、扁平苔藓、口腔内有荚膜、经常使用温度过高的食 物、吸烟等不良习惯。59 医院感染类型: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传染60HBV (乙肝)传播途径:经注射途径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其他传播途径61 感染实现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62个人保护措施:手套口罩保护性眼镜保护性工作服63WHO肝炎小组将2%戊二醛水溶液推荐为HBV污染物的消毒剂一般5-10分钟使HBV灭活 灭菌前器械的理想浸泡溶液为1: 32合成酚溶液 口腔器材灭菌安全系数最大方法:高压蒸汽 64器械灭菌过程大致为四个阶段:灭菌前预清洁,包裹器材,灭菌,无菌保存65 牙科常规使用四种: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熏蒸灭菌法,干热灭菌炉,玻璃球/盐灭菌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