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7494113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何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一、学生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的不同(一)为什么需要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教师在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既可能是品德问题,也可能是心理健康方面的 问题(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比如同样是偷东西,有时是品德问题, 有时则是心理问题。一位住校女生偷了同宿舍同学的钱去买手机,我们说这是 品德问题。一位住校男生多次偷女同学胸罩,我们判断这很可能是心理问题。此 外还有心理性质与品德性质混在一起的问题,这一类问题更加复杂,我们将在后 面再行讨论。分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属于心理健康方面还是属于品德方面,有助于教师 采取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分不清这两类问题,会导致

2、处理失当,不 仅空费力气,而且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有一个小学生因为有 多动症,所以上课不遵守纪律,教师错误地判断为该生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破 坏集体,有意为难教师,于是对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给予一定惩罚,结 果反而强化了该生原来的多动行为。又如,一个中学生有抑郁症倾向,情绪低 落、郁郁寡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卑自责,感到活着没有意思,但是,这位 忧郁症学生并没有明显的思维障碍,可以坚持学习,生活上可以自理。由于教师 缺乏心理学知识,于是以为这种学生是闹情绪、对现实不满,思想有问题或者人 生观有问题。相应地,他对这位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费时费力,却不见一 点效果,甚至有

3、反作用。上述两个例子所发生的混淆,属于心理问题品德化。把心理问题品德化一部 分来自缺少心理学知识,一部分来自陈旧的教育理念。不难看到,碰到心理问 题扣上品德的大帽子,对学生是很不公平的,非但不能解决学生已经存在的心 理问题, 很难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 加重学生的思想 负担,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个中学教师反映过如下情况,“班里有一个学生, 在听说过人格分裂的词之后,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到了借口。他每次犯了错误之后假装全部忘记,并声称自己被宾斌即他给自己的所谓第二人格起的名字 所控制了,自己没有任何印象。”这位教师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发 现了真实问题所

4、在。但若这位教师没有能力分辨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任随学生将品德问题归为心理问题,其结果就只会纵容学生的错误,使学生逃避责任和惩罚,其错误则得不到纠正。在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中的描述的一个孩子也 是这样,他打着精神病的旗号,做出各种不良行为。以上两例中的情况,属于品德问题心理化。品德问题心理化的弊病也是明 显的,明明是学生有不良的习惯或嗜好,甚至有品德缺陷,却躲在“心理问题” 的挡箭牌后面,放任自己的坏毛病而不改正,反倒要求得到别人的理解。如果教 师不具备识别能力,及时揭开事情的真相,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不能得到制止,严 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触犯刑法的法律问题。总之,无论心理问题品德化,还是品德问题心

5、理化,都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 不利影响,都不利于学生未来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不过总的来 说,品德问题心理化不那么常见,我们需要重视这个方面,主要是防范性的。(二)典型的心理问题与典型的品德问题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 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 映。例如,某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若是根据学生守则的要求,一贯诚实坦白、 明辨是非、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我们便说这个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特 征是符合道德规范(学生守则)要求的(俞国良2004 )。以下情况通常属于品德问题:有意破坏班级纪律,借打闹故意伤害同

6、学,损 人利己,倚仗自己的个高,力气大,欺负弱小同学,欺负女同学,将自己的鼻 涕涂于前桌同学的头发上,当监考教师发现看周围同学的答案后,用很难听的话 漫骂教师,等等。对学校教育而言,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品德问题是作弊,这几 乎肯定是品德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以下情况通常属于心理问题:在人际交往上处处防备别人,易被激惹,时时处于攻击状态,别的同学笑,就觉得是在笑自己,于是就冲那个同学吵;在性格 上有些不良倾向,或自卑、或冷漠,苛求完美;在认知上看问题偏激,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教师批评几句就想跳楼,当不上班干部就想自杀;在学习上,考试焦虑,一到考试,脑子里就出现杂七杂八的怪念头:我的笔不好用,怎么写的

7、字 这么难看?这个题目是否出错了,怎么读了三遍还不懂。等等。三)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交织学生中更多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品德因素混在一起的。而且,有时候心理 问题会引致品德问题,反过来,品德问题也可能引致心理问题。在这些情况下, 教师要注意避免把同时混杂着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行为简单归结为某一单一 因素。北京青年报上曾提供心理问题引起的品德问题的一个实例:有一个学生,从 小曾连续受过伤害,于是对周围人极不信任,觉得世界很黑暗,形成了对世界消 极的、敌视的歪曲的认知图式。上学后她学习很好,也很有能力,还是个班干部。 她会主动帮别的同学打水喝,但是同时她又会偷偷往里吐口水,结果被学生们发 现,她们表示

8、大为不解。又如,新华社电:“因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畸形心理, 12岁女孩在村内先后纵火40余起。(北京青年报,06-1-9 )品德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的实例:有个女生她经常偷班里同学的东西,这次 又发展为偷别人的手机,然后给卖掉了,她的偷窃行为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发展 到不偷手机不舒服,恋上偷手机的行为了。同时既有心理又有品德的问题的典型莫属闻名的马加爵案了。马加爵既是一 个极端心理缺陷、又有极端品德缺陷的特例。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 化学院2000级学生马加爵在自己的宿舍内连杀四名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大 学同窗,被绳之以法。马加爵尽管学习很好,但是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不知何为自我

9、 约束或遵纪守法;因为一点点小事去算计他人,甚至精心策划谋杀过程,他在品 德方面的问题,恐怕无大异议。但是,马加爵同时也明显有心理缺陷。专家们分析,使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 题在于他强烈的极压抑的情绪特点,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报道上如此 描述马加爵:他比较内向,不太和人交往,内心情感体验细腻,但不擅长通过言 语表达,高度压抑,一旦做出情感情绪反应就相当强烈,与引起这一情感、情绪 的诱因完全不成比例。在连杀四人被抓获后,他谈到犯罪动机时,竟然仍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他性格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 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从不会站在 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