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7487520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沭师附小 程颖我们关心天气是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来自平时的生活经验,但还不太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我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收获。一、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究活动,发展了形象思维,本节课探究活动即设计天气符号,在落实这一重点环节时,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我注重了3个环节:1是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天气符号,2是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符号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设计要求来评价,以求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形象思维。3是出示标准天气符号之后再次来评价标准的天气符号好还是自己设计的好?这里不但是发展了学生思维,更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二

2、、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入手,天气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天气预报都是从现实为出发点,并把科学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出天气现象的特征: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风速是个难点。上课时,当分析完天气预报图后,就概括出天气现象的特征,学生在最基本的天气现象不太清楚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就有些牵强。另外在叙述天气怎么样时,学生的语言较为单调,思路没有激发,还需要把各环节衔接好,环环相扣,并注重有层次地引导,加强观察与思考的有效训练,是内容更丰富。风向与风速教学反思 沭师附小 葛丽这节课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风的方向和速度。从前面这两个课时的情况

3、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知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当问及“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回答“很热”“今天好冷”“晴天”等等。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并且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大家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但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需要指导学生明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本节课目的是使学生了

4、解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因此,一开始主要是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对风的认识,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事物可以帮助判断风。接下来认识风向,本以为这样简单的问题靠生活常识就能解决了,而实际上在这儿用的时间很多,但仍然有学生不清楚,学生还自制了风向标和小风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制作的成品也很好。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在制作风速旗的时候,由于对制作旗面的材料要求不严,有的学生拿来很厚的布,由于旗面太重,没有办法进行测量。其次,学生因为到室外上课,感到很兴奋,有几名学生不遵守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

5、对以上的问题加以重视。云的观测教学反思沭师附小 陈建中这堂课的观测任务主要侧重两个方面:1.对云量的观测;2.对云的形状的观测1.对云量的观测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地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在这之前,对云量的观测主要注重感官体验,即云量少则为晴;云量稍多,则为多云;云量基本覆盖整个天空则为阴。但是随着观察的深入,学生会发现,在实际观察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比较难判断的情况,什么情况下,云量算是少?什么情况下云量算是多呢?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每个人的感觉体验不一样,这给天气现象的观察记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在此基础上,趁机为学生展现由气象学家约

6、定的判断标准显得很合时宜。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教材中借用了图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来判断云量的多少。即:将判断云量的标准用较为精确的分数手法表现出来,既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也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也为学生解决了心中的困惑,意识到观测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2.对云的形状的观测天空中的云千奇百怪,对于它们的观测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我主要从2个方面着手:A、借用谚语抓住特征,辩识云图片。“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临.空中云鳞天,不雨也疯癫,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引导学生根据谚语中对云的描述在云图片上找出对应的云.这一环节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7、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学会判断较简单的云,从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B、分类整理,将辩识能力应用到现实。不同种类的云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于这时候整理出的三种云需要重点说明,引导学生找出这三种云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对当天的云进行观测,到此时,对云形状的观测由之前对图片的辩识转化成了对现实中云的辩识,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科学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的能力,科学概念的建立虽然也重要,但是并非终极目标。教师必须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敢猜,敢想,敢说,敢做的意识。并且提高知识的应用率。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反思

8、沭师附小 耿丽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这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与观察得出了溶解的概念。本课重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与水的混合时的情形,借助高锰酸钾溶解时产生的红色慢慢在水中的扩散,把水染成红色,最后整个水都变成均匀的红色。这一活动,看似学生只是简单的描述高锰酸钾与水混合的现象,但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可以知道在学生头脑中物质在溶解时的微观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描述高锰酸钾与水混合的现象延伸到食盐与水的混合现象中,食盐的溶解过程的微观世界是怎样的。因为食盐在水中是无色的,我们不可能借助颜色来了解食盐溶解的微观世界。只有在理解了高锰酸钾溶解微观世界的基础上,来想象食盐

9、微观世界的溶解过程。再在食盐溶解的基础上推广到所有物质在溶解时是微观世界里是怎样溶解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产生新知的衍生点。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看似简单的观察活动,但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可以知道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想象能力,通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反思沭师附小 晏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材溶解的第三课,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和过程的基础之上,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让学生感知体验不同物质它的溶解能力是不同上。所以在让学生明确了“在同样多的水中物质的溶解量越多就是

10、溶解能力强。”后,就把重心放在了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比较上。老师动手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索自己的猜测的好习惯,也培养研究科学的严谨态度。在教学中,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所有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在水相同的情况下,溶解的能力是不是相同的?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有的说“相同”有的说“不相同”,此时就趁热打铁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猜测,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学生的方法,寻找简便方法,即“在20毫升(不宜过多)的水中不停的加入小苏打和食盐,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看哪一杯水溶解的物质多还是一样多”。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操作,学生就观察并做好纪录。最后得出实验结论食盐的溶解量比小苏打多,从

11、而得出最终的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在这次教学中由猜想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感觉到自主性得到体现,教师操作实验学生观察纪录实现了师生互动,最终共同得出实验结论。本节课的缺陷在于受到实验器材的限制,不能使学生人人都做实验,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相同水所能溶解的物质的多少,对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存在一定的影响。听听声音教学反思沭师附小 武一波听听声音是四年级教材声音单元的开篇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

12、小、高低、远近、方向有适当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把眼睛闭上,静静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有翻书的声音,有风的声音,有汽车鸣笛声音。通过老师拍手从远到近让学生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音叉只准备了教师演示材料,这一点还能勉强达到教学效果;学生敲打铁钉时所发出的声音高、低、强、弱不明显,致使学生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时有些困难。这对难点的突破带来了阻力。用铁钉固定在蛋架上实验,蛋架就像一个小音箱,音效较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科学教学必须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因地制宜的把握教学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最后通过本节课我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穿插了介绍了耳朵的保健和如何保护耳朵,通过示例让学生体会如何保护。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虽然学生有了很好的预有经验,但是没有真正体会整个实验的过程,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效果不好,科学是创造性的,教材只是根据但并不需要原班教材,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教学或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