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486120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要点目录:1、前言2、免疫学基本理论要点3、免疫学基本技能要点一、前言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历来十分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但是由于教 材和课时以及实验室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还略有不足。针对以上不足,该学科 教学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简练辅助教材和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特编写此辅助教材。 (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用黑体字)二、免疫学基本理论要点 免疫学的主要内容:共10 章,重点在 1(抗原)、3(免疫球蛋白)、7(免疫应答)章1、免疫概念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

2、识别自身与异己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系统功能:免疫防御(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情况:超敏反应、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肿瘤、持续的病毒感染2、抗原、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 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指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名词解释和理解)(建议采用更易理解的黑体字解释)抗原的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

3、 2、抗原性 相关概念有:半抗原、完全抗原、蛋白质载体3、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异物性:(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特异性:是指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以及与贸易与应答产物结合发生反应的专一性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及抗体结合的基本单位。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1)异物性(2)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3)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4)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的影响(剂量、途径、 次数、佐剂)5、抗原的种类 (不同研究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与佐剂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Th细胞辅助分:TD-Ag (胸腺依赖抗

4、原)TI-Ag (胸腺非依赖抗原)P12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临床诊断的应用、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异种抗原 (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如HLA、血型抗原) 自身抗原(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改变或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 独特型抗原:TCR、BCR或Ig的V区具有抗原特异性所形成的自身抗原,在同一个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在免疫网络调节 中起重要作用。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为:内源性抗原:与MHC- 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被CD8+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与MHC

5、-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被CD4+T细胞识别超抗原: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性物质,该类抗原能与多数T细胞结合并为T细胞活化提 供信号,极微量抗原可活化多克隆T细胞,产生极强的刺激效果,故称为超抗原。佐剂:当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 强剂。6、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关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应答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

6、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其它免疫相关细胞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指具有提取、消化、加工与提呈抗原功能的一群细胞。P29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 1、吞噬和杀伤作用 2、递呈抗原作用 3、免疫调节 4、免疫病理作用7、白细胞分化抗原、CD、粘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 记分子。CD:分化群的意思。将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称为CD抗原或CD分子。CD4: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与抗原提呈细胞表达的MHCII类分子结合、参与信号转导。CD8:辅助受体与靶细胞表达的MH

7、C I类分子结合、参与信号转导。 粘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接触的结合分子的统称。8、T 细胞亚群及功能CD4+T细胞:T (辅助性T细胞)、T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HDCD8+T细胞:Ts (抑制性T细胞)、TC (细胞毒性T细胞)9、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4条肽链组成的单体(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以二硫健连接呈Y字形)包括:重链和轻链、V 区和 C 区、功能区、铰链区重链:由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据重链的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的Ig 轻链:约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据轻链的不同可分为2型V 区:结合抗原C 区:结合细胞、激活补体等

8、多种生物学效应功能区:由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球形区域,有多个不同的功能区(VH、CH、VL、CL) 铰链区:富含脯氨酸,易导致构型变化10、免疫球蛋白的功能(Ig的生物学作用):(1)特异性结合抗原( 2)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通过各类细胞表面的Fc受体发挥调理作用、ADCC、介导I型超敏反应)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抗体包围的靶细 胞。(4) 穿过胎盘和粘膜11、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IgG:单体、血清主要抗体(抗菌、抗毒素)成分、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可和SPA结 合(协同凝集反应),用

9、于免疫学检测IgM: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合成最早、是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类风湿因子、抗菌、抗病毒抗 体IgA:单体(血清型)、二聚体(分泌型)(sIgA)、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IgD: mIgD 是 B 淋巴细胞成熟的标志IgE:亲细胞抗体、引起I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12、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高度均一的,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基的抗体。13、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14、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15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激活物:免疫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激活过程:识别阶

10、段、活化阶段、攻膜阶段16、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激活物: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的IgA和IgG等17、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 (3)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18、细胞因子的种类:(简要介绍概念)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生长因子 、趋化 性因子19、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P5820、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的MHC的表达产物。HLA1功能: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CD8结合,对CTL识别靶细胞起限制作用。HLA2功能: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CD4结合,对

11、Th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21、MHC多态性的基本概念:多个等位基因,群体有多种组合。22、单元型:指染色体上MHC不同座位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单元型遗传)23、MHC的生物学功能:(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MHC限制性的解释(2)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 免疫应答。24、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活性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被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25、免疫应答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按效应机制分为:B 细胞介导:体液免疫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26、免疫应答过程的三个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反应阶段)、

12、效应阶段27、T 细胞活化信号:第一信号(抗原识别信号)、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2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的作用):TdtH (Th1)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细胞因子,引起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TL:以细胞裂解或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直接破坏靶细胞。29、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一、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如下规律:(1)需经过一段潜伏期才产生抗体。(此期的长短取决于抗原性质、抗原入侵途径、机体状态等因素。)(2)一般先出现IgM类抗体,后出现IgG类抗体。产生的抗体量较低,持续的时间较短。二、二次应答(回忆应答):初次应答产生抗体一定时间后,机体接

13、受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少量抗原即可诱发免疫功 能较强的二次应答。抗体产生规律如下:( 1 )潜伏期短。(2)IgG类为主的抗体迅速大量产生,持续时间长。(3)抗体的亲和力高,且较均一。30、免疫耐受:是机体接触某一抗原后所呈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P79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害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31、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P89-9032、超敏反应的类型、常见病例:33、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凝集反应的原理、玻片凝集、试管凝集的主要用途34、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主要用途、ELISA概念35、人工主动免疫(生物制品、

14、用途、作用特点)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36、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剂37、新型疫苗的发展:亚单位疫苗(提取)、结合疫苗(化学连接)、合成肽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重组抗原疫苗:体外产抗原重组载体疫苗:体内产抗原(病毒、疫苗株)、DNA疫苗:转染宿主细胞,体内产抗原、转基因植物疫苗三、免疫学基本技能要点1、大、小吞噬细胞功能测定(了解测定方法和绘图)2、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E花环形成试验(了解试验方法和绘图以及应用意义)3、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掌握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判定及其应用意)4、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掌握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判定及其应用意义)5、免疫标记技术(

15、熟悉ELISA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意义)6、唾液溶菌酶试验(掌握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判定)7、掌握抗原抗体凝集反应的原理以及反应所需的条件8、掌握抗原抗体沉淀反应的原理以及反应所需的条件9、了解免疫血清的制备过程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要点二、微生物学基本理论要点1、微生物学概论:要点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作用、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史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一群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从细胞水平可将微生物分为三大类( 1)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等)(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

16、体等)(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原虫等)微生物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参与物质循环、工业、农业、医药工业等方面的应用、正常菌群对人体的保护 有害方面:物质的腐败、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和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之间的 关系的一门科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显微镜的发明、巴斯德、郭霍等科学家对微生物学发展的贡献、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重要领域2、细菌的定义: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并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要点包括: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细菌的基本

17、结构、细菌的 特殊结构、细菌的分类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为测量单位,观察细菌通常使用放大1000倍的显微镜油镜镜头。细菌的基本形态:三大类: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菌的不规则形态:细菌的形态受温度、 pH 值、培养基、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不规则形态。观察细菌的典型形 态通常选用对数期的菌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了解各基本结构的主要功能,了解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 细胞壁的主要区别,了解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的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了解各特殊结构的主要功能、鉴定意义、与致病性的关系。如荚膜的抗 吞噬作用、鞭毛的运动功能、菌毛的粘附作用、

18、是否能杀灭芽孢可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判断标准。细菌的分类:了解细菌分类的依据,种、型、株的概念、命名4、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要点包括:细菌的营养物质组成、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条件、细菌培养方法、细菌生 长曲线规律细菌的营养物质组成: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了解这些营养物质对培养细菌的意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pH值、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气体条件 细菌培养方法:了解培养基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平板、斜面、菌落等概念 细菌生长曲线规律:细菌生长曲线体现细菌群体生长的规律。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以细菌数的对数 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

19、绘得一条S形状的曲线叫细菌生长曲线。根据细菌生长曲线课将细菌的批培养分为以 下4 个时期: 迟缓期:是细菌适应新环境的时期,代谢活跃但细胞不分裂。制剂等的灭菌应选择在此期进行。对数期:是细菌快速生长的时期,代谢活跃、细胞数目呈对数增长、细胞形态和性状典型。此期的菌体适合用于研究, 如观察细菌形态、药物敏感试验应选择此期的菌体。稳定期:是细菌积累大量代谢产物的时期,活菌数大致稳定,发酵工业通常以加糖、补料等方式延长此期以获得较高 的发酵产量。衰亡期:是细菌死亡、菌体变形、自溶的时期,此期的菌体一般不适合研究或发酵生产。5、细菌的代谢:要点包括:细菌的酶、产能方式、代谢过程、代谢产物、代谢调控 细

20、菌的酶:组成酶、诱导酶 了解诱导酶的应用意义产能方式:有氧呼吸、发酵、无氧呼吸 代谢过程:结合生物化学加以学习 代谢产物:分解代谢产物、合成代谢产物,了解分解代谢产物的鉴定意义,熟悉一些常见的细菌生化反应 代谢调控: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和具有很强实用性的知识,但理论课教材多数在此方面知识较为缺乏和零散, 考虑到受课时限制和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在此作书面陈述。6、细菌的分布:要点包括: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在人体的分布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细菌的大本营)、水(大肠菌群数的检测意义)、空气(空气的净化意义) 细菌在人体的分布:正常菌群的意义7、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要点包括:细菌的感染类型、细

21、菌的毒力 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构成:侵袭力、毒素 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性质的比较8、细菌的检查方法:要点包括:革兰染色的方法及其应用意义、病原菌的检验程序 革兰染色的方法及其应用意义:方法:结晶紫初染(1 分钟)-碘液煤染(1 分钟)-95%乙醇脱色(适度)-沙黄复染(1 分钟) 应用意义:有鉴别细菌的作用、有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病原菌的检验程序:标本采集-直接镜检-分离培养-纯培养-生物学性状观察、细菌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动物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等9、消毒灭菌:要点包括:消毒、灭菌概念、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消毒剂

22、 消毒: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灭菌: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 巴氏消毒法:是一种对酒类、饮料等进行的低温消毒方法,有利保持食品的风味。联系高温瞬时法体会高温快速灭菌 的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法:掌握其操作要点(保持蒸汽流畅、排冷空气、零磅开盖)、一般的灭菌条件、理解湿热灭菌的优点。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特点(用于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主要的杀菌机理(破坏核酸);光复活(使 用紫外线杀菌要避免可见光的光复活的修复作用) 消毒剂:了解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杀菌机制及其使用10、质粒:要点包括:质粒的概念、质粒的特性、常

23、见的质粒类型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决定一些次要性状,可转移或消除)质粒的基本特性:小的环状DNA分子、自主复制、决定一些次要性状、可消除或转移、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常见的质粒类型:了解F质粒、R质粒等11、转座因子:要点包括:概念、三种类型、意义12、噬菌体:要点包括:噬菌体概念、温和噬菌体和毒性噬菌体的概念、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噬菌体感染的特异 性、噬菌体的应用意义噬菌体:感染微生物细胞的病毒。 毒性噬菌体:生活史中只有一个溶菌周期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生活史中有溶菌周期和溶原周期的噬菌体。 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噬菌体感

24、染的特异性是噬菌体分型的依据 。噬菌体的应用意义:了解13、基因突变的规律:自发性、不对应性、可诱发性、独立性、可遗传性、可逆性(性状回复而不是基因结构的恢复)14、DNA损伤的修复:4种修复机制及其意义15、营养缺陷型概念及其意义16、微生物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转化、转导、接合、噬菌体转变转化:受体菌吸收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入受体菌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供体菌的遗传性状。17、葡萄球菌:要点包括:是常见的化脓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据产色素情况分三类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

25、球菌、腐生葡萄球菌)、SPA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耐药菌较为多见(如MRSA)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要点(金 黄色、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发酵甘露醇)18、链球菌:要点包括:据溶血现象分三类链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丙型链球菌)据抗原结构分A-V共20 群,致病株大多是A群、抗链球菌溶素0试验辅助诊断链球菌感染(如风湿热)、链球菌感染易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如 急性肾小球肾炎)19、肺炎链球菌: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发酵试验阳性(据此区别于甲型链球菌)20、奈瑟菌属:革兰阴性双球菌,致病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培养常采用巧克力平板21、肠道杆菌:要点包括:大肠埃希菌、志贺菌

26、属、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是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的检测指标、是科研上最受到重视的一种 细菌。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易培养、代谢活跃、乳糖发酵试验阳性(产酸产气)(可区别于痢疾 杆菌、伤寒杆菌,有鉴定意义)、IMViC试验:+。了解致病的血清型(5种)。志贺菌属:俗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沙门菌属:沙门菌感染的三种类型:肠热症(伤寒)、食物中毒(胃肠炎)、败血症。肠热症的二次菌血症(理解病原 菌的感染情况)。肥达试验:血清学试验(试管凝集法)用沙门菌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以辅助诊断疾 病。肥达试验结果的解释有助理解血清学诊断的一

27、般原理。22、弧菌属:霍乱弧菌(霍乱)、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食物中毒)23、厌氧芽孢梭菌:破伤风梭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食物中毒等)、肉毒梭菌(食物中毒)24、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病原菌、抗酸性细菌、生长缓慢、罗氏培养基、油菌免疫、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意义、联合 用药25、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布鲁菌属(动物流产、波浪热)、鼠疫耶氏菌、炭疽芽孢杆菌(炭疽病)26、放线菌感染的特征:硫磺样颗粒、瘘管27、支原体:支原体概念、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8、立克次体:概念、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外斐反应的诊断意义

28、29、衣原体:概念、独特的发育周期、和性病的关系30、螺旋体:概念、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梅毒螺旋体(梅毒)31、真菌的形态结构:霉菌、酵母的概念;菌丝的三种类型(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生殖菌丝)32、真菌的培养:沙保培养基、2228C培养温度33、真菌的菌落类型:酵母型、类酵母型、霉菌型(菌落)34、真菌的繁殖方式:孢子繁殖、菌丝断裂繁殖35、病原性真菌:皮肤癣菌(嗜角质蛋白特性)、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新型隐球菌(深部感 染)36、病毒的概念(非细胞型微生物)和主要特点(极小、结构简单、细胞内寄生)37、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38、病毒的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 20面体对

29、称型、复合对称型39、病毒的增殖过程:(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40、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41、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干扰素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42、病毒的致病机理:对细胞的作用、对免疫的作用43、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44、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变异和流感流行的关系(抗原漂移、抗原转换)45、麻疹病毒: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 6 个月-五岁、飞沫传播、临床症状: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 粘膜斑(koplic斑)、全身斑丘疹为特征。46、副流感病毒(轻型流感样症

30、状)、腮腺炎病毒(腮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风 疹病毒(风疹、新生儿先天性畸形)、腺病毒(流行性角膜结膜炎)、鼻病毒(50%以上普通感冒)、冠状病毒(10-30% 普通感冒)、呼肠病毒(轻度上呼吸道感染)47、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48、乙型肝炎病毒(HBV): (3. 5亿无症状携带者,我国10%)49、乙型肝炎患者主要的血清标志物有哪些,并说明其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HbsAg:已感染乙肝病毒HbeAg :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强感染性指标抗-HBc: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抗-Hbe :恢复的标志,病毒停

31、止复制,传染性减弱抗-HBs:已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接种疫苗后获得免疫力50、HIV的致病机理:HIV通过损害CD4+T淋巴细胞以及影响其它免疫细胞功能导致免疫功能缺陷,在此基础上发生各 种机会性感染及淋巴系统的肿瘤。51、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以海绵状脑病(TSE)为特征的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 退化性疾患。如搔痒病、疯牛病、库鲁病、克-雅病、新克雅病52、抗生素概念: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用化学、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 选择性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53、研究开发新抗生素的工作步骤: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早期

32、鉴别、分离精制、临床前试验研究、临床试验54、抗生素发酵的一般流程: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55、次级代谢产物的特点:(1)对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无显著功能(2)与初级代谢紧密相连(3)在一定条件下 能大量合成56、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节与控制要点:(1)受产生菌生长速率的调节(2)受分解代谢物调节(3)需要合适的初级 代谢基础57、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抑制核酸的合成、干扰细 胞的能量代谢58、抗药性产生的遗传学机制:(1)自发突变加药物选择(2)抗药性基因的转移59、抗药性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1、)产生钝化酶(2)药物作用靶位改变(3

33、)细胞对药物的透性改变60、抗药性的控制措施:(1)合理用药(2)新药开发(3)抗药机制研究61、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测定法:管碟法(二剂量法) :计算公式、影响因素62、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氨基酸发酵的代谢调控、酶及酶抑制剂的生产意义、甾 体转化的意义、微生态制剂等63、药物生产中的微生物来源:空气、水、人体、土壤、原料和包装、厂房和制药设备64、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65、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1)加强药品生产管理(2)进行微生物学检验(3)使用合适的防腐剂66、测定药物MIC、MBC的方法:(1)连续稀释法(2)琼脂扩散法67、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34、(1)平板计数法(2)滤膜过滤法68、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1)试验菌(2)培养基(3)抗菌药物(4)对照试验69、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无菌检查、细菌总数和霉菌总数检查、控制菌检查等三、微生物学基本技能要点1、显微镜油境镜头的使用要点:(1)低倍镜对光(2)聚光器上调(3)将油镜头降至最低(4)用粗调缓缓上调镜头 至有物像一闪(5)用微调调至物象清晰2、革兰染色方法和应用意义: 染色方法:结晶紫初染1分钟后细流水冲洗-碘液媒染1分钟后细流水冲洗-95%酒精脱色(滴加酒精1-2次、脱色时间 15-30秒) -沙黄复染1分钟后细流水冲洗,甩干。应用意义:(1)细菌分类鉴定方面的意义:根据染

35、色结果可将细菌分成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两大类。(2)指 导临床用药方面的意义: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3、标本片的制作过程:涂片(在玻片上将细菌标本均匀涂布成1 平方厘米的薄层) -干燥(做到涂片上水迹完全消失)- 固定(缓缓通过火焰3次) -染色(采用相应染色方法)4、观察细菌典型形态的方法:根据对细菌的不规则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选择对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观察。这样 当拿到细菌标本后,通常一方面直接镜检,另一方面将标本中的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状态后再镜检。5、细菌接种的无菌操作技术:接种环的握持方法、烧灼接种环的方法、试管的握持方法、火焰保护下接种的注意事项6、培

36、养基制备过程:称量-溶解-过滤-调节酸碱度-分装-高压蒸汽灭菌7、细菌的接种培养方法及其主要用途:(1)平板划线的方法:分区划线法。主要用于分离细菌(2)斜面接种法:由 下至上涂布。主要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传代培养。(3)液体接种法:将粘有菌接种环在培养基内的试管壁研磨,以 使细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生长现象等研究。(4)半固体穿刺接种法:将粘有细菌的接种针穿刺与 培养基中。主要用于观察细菌有无动力。8、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平板划线(观察及描述菌落的形态)、斜面接种(观察细菌的菌苔)、液体接种(观察均匀混 浊生长现象、菌膜生长现象)、半固体接种(观察细菌有无动力)9、细菌的生化反

37、应(糖发酵、IMViC、硫化氢、尿素酶)的原理、方法以及结果判断(理解其在细菌鉴定方面的意义)10、高压灭菌锅灭菌方法的操作要点:蒸汽要流畅、排尽冷空气、零磅开盖11、紫外线灭菌的机理和特点:灭菌机理:主要是破坏细菌的核酸。作用特点:穿透力低,主要用于物体表面以及无 菌室空气的消毒。12、链霉菌菌落观察:菌落特点:小、致密、表面干躁、灰色孢子13、酵母菌菌落观察:菌落特点:大、厚、表面湿润、乳白色1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ELISA):包被抗体-加待检血清-加酶标抗体-加底物-比色法判断结果15、病毒培养的 3 种方法: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16、药物体外抗菌试验: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

38、试验)(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7C12-16小时普通肉 汤琼脂斜面培养物(2)培养基:MH (肉汤)、MHA (肉汤琼脂)(3)方法:斜面培养物接种MH-过夜(细菌处于对数生 长期)-涂布于MHA-加抗生素滤纸片-37C培养24小时-测量抑菌圈直径-对照表15-1判断药敏试验结果17、抗生素效价二剂量测定法计算公式:(UH+UL)-(SH+SL)Hlg 6 =* lg(SH+UH)-(SL+UL)L18、细菌总数测定方法:试液稀释-取两个合适稀释度试液1ml-平板-加15ml培养基-摇均-平板倒置37C培养48小时 -计数菌落-报告结果19、霉菌总数测定、无菌检查、热原质检查微生

39、物学与免疫学1、病毒的致病机理: 1、对宿主细胞的作用;2、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190 页2、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 194页3、最常用的培养病毒方法是:细胞培养194页4、核酶:是一类具有双重特异性的RNA分子,一是能识别特异的靶RNA序列,二是具有酶活性,连续特异性切割降解 靶 RNA。 200 页5、真菌的概念: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02页6、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沙保培养基7、真菌的菌落类型:酵母型、类酵母型、霉菌型(菌落) 205页8、真菌的应用:酵母菌:啤酒、酒精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核苷酸、氨基酸等制造

40、;毛霉菌属:污染、分解蛋白质 豆腐乳酿造;曲霉菌属:糖化、分解蛋白质、发酵、污染、条件致病、毒素;青霉菌属:青霉素发酵、污染;根霉: 糖化菌种 206页9、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 211页10、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220页11、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营养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促进免疫作用 220页12、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25页13、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25页14、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227 页15、发酵工业中,

41、常需要单独灭菌的营养成分是:糖(见课件)16、紫外线的特点和杀菌机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可损坏细菌的DNA结构、260-266nm杀菌作用最强、穿透力弱、 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29页17、生物安全防护最好的实验室是:BSL-4级实验室235页18、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235页1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240页20、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 240页21、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 244 页22、转化:受体菌直接获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

42、性状的过程。244页2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入受体菌,通过交换重组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 状。 245 页24、细菌的变异: H-O 变异、 S-R 变异、毒力变异、耐药变异等 248页25、诱变育种工作的三个环节包括:突变的诱发-突变株的筛选-突变基因的表达 262页26、理性化筛选(rational screening):是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产物已知的或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 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些筛选方法,以打破微生物原有的代谢调控机制,获得能大量形成 发酵产物的高产突变株。 263 页27、次级代谢产物概念:是指那

43、些由微生物合成的,但对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无明显影响的各种代谢物。次级代 谢产物的形成是一种代谢调控方式。 264页、 354页28、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特点:(1)受产生菌生长速率的调节( 2)受分解代谢物调节(葡萄糖效应)(3)需要合适的初级代谢基础(4)受代谢调控不严格(可大量产生、多组分) 264页、 354页29、“葡萄糖效应”的概念及应用意义。葡萄糖效应:葡萄糖效应是一种碳源分解代谢物调节,是指能够被优先或迅速利用的碳源(葡萄糖)及其分解代谢物 对其他多种代谢酶的调节作用。调解作用包括分解代谢物阻抑和分解代谢物抑制。该作用的强弱程度和该碳源(葡萄 糖)的分解代谢速率有关。(见课

44、件) 通俗地说:葡萄糖效应是指抗生素发酵过程中葡萄糖被迅速分解利用时,会产生对抗生素发酵的抑制作用。(见课件) 应用意义:因此抗生素发酵过程中现采用葡萄糖流加工艺来避免葡萄糖效应。30、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271 页(一)斜面保藏法(二)液体石蜡保藏法(三)固体曲保藏法(四)砂土管保藏法(五 冷冻干燥法 六)液氮超低温保藏法31、菌种保藏原理:人工创造条件使菌体的代谢活动处于休眠状态。如低温、干燥、隔绝空气或氧气、缺乏营养物质 等,以降低菌种的代谢活动,减少菌种变异,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271 页32、工业菌种容易发生生产性能衰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减产的负突变几率大 、菌种是由多个微生物个体

45、组成 、高 产菌株生长速率低于低产菌株 、菌种保藏方法不妥 、菌种传代次数过多 273 页33、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274页尽量减少传代次数;用单核细胞传代;优化菌种的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保藏方法。 工业菌种的特性:生长相对慢34、菌种的复壮方法: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1.分离纯化法 , 2.淘汰法 ,3.宿主体内复壮法 274 页35、葡萄球菌:要点包括:是常见的化脓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据产色素情况分三类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SPA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耐药菌较为多见(如MRSA)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要点(金 黄色、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发酵

46、甘露醇) 278 页36、链球菌:要点包括:据溶血现象分三类链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丙型链球菌、据抗原结构分A-V共20 群,致病株大多是A群、抗链球菌溶素0试验辅助诊断链球菌感染(如风湿热)、链球菌感染易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如 急性肾小球肾炎)281 页37、肠道杆菌:要点包括: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是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的检测指标、是科研上最受到重视的一种 细菌。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易培养、代谢活跃、乳糖发酵试验阳性(产酸产气)(可区别于痢疾 杆菌、伤寒杆菌,有鉴定意义)、 IMViC 试验: +-。了解致病的血

47、清型(5 种)。志贺菌属:俗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沙门菌属:沙门菌感染的三种类型:肠热症(伤寒)、食物中毒(胃肠炎)、败血症。肠热症的二次菌血症(理解病原 菌的感染情况)。肥达试验:血清学试验(试管凝集法)用沙门菌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以辅助诊断疾 病。肥达试验结果的解释有助理解血清学诊断的一般原理。285页38、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病原菌、抗酸性细菌、生长缓慢、罗氏培养基、有菌免疫、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意义、 联合用药 291 页39、厌氧芽孢梭菌:破伤风梭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食物中毒等)、肉毒梭菌(食物中毒)294页40、四体:297页支原体:支原

48、体概念、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立克次体:概念、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衣原体:概念、独特的发育周期、和性病的关系 螺旋体:概念、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梅毒螺旋体(梅毒)41、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变异和流感流行的关系(抗原漂移、抗原转换)308 页42、普通感冒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是:鼻病毒 311 页43、乙型肝炎患者主要的血清标志物有哪些,并说明其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322页表 16-6HbsAg :已感染乙肝病毒HbeAg :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强感染性指标抗-HBc: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抗-Hbe :恢复的标志,病毒停止复制,

49、传染性减弱抗-HBs:已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接种疫苗后获得免疫力44、HIV的致病机理:HIV通过损害CD4+T淋巴细胞以及影响其它免疫细胞功能导致免疫功能缺陷,在此基础上发生各 种机会性感染及淋巴系统的肿瘤。328 页45、其它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狂犬病病毒、登革病毒、出血热病毒 331 页46、抗生素产生菌多数是:放线菌239 页47、研究开发新抗生素的工作步骤: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早期鉴别、分离精制、临床前试验研究、临床试验241 页48、抗生素发酵过程中采用加糖、补料工艺是用来延长稳定期(抗生素合成期)346 页49、抗生素发酵的一般流程: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 346页

50、50、次级代谢产物的概念:是指那些由微生物合成的,但对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无明显影响的各种代谢物。次级 代谢产物的形成是一种代谢调控方式。354页51、次级代谢产物的特点: 354页(1)对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无显著功能(2)与初级代谢紧密相连(3)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合成(4)代谢调控 弱、产物常多组分52、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主要调节与控制机制:见课件 (1)受产生菌生长速率的调节(2)受分解代谢物调节(葡萄糖效应)(3)需要合适的初级代谢基础53、葡萄糖效应(见课件、 355 页)葡萄糖效应是一种碳源分解代谢物调节,是指能够被优先或迅速利用的碳源(葡萄糖)及其分解代谢物对其他多种代 谢酶的

51、调节作用。调解作用包括分解代谢物阻抑和分解代谢物抑制。该作用的强弱程度和该碳源(葡萄糖)的分解代 谢速率有关。通俗地说:葡萄糖效应是指抗生素发酵过程中葡萄糖被迅速分解利用时,会产生对抗生素发酵的抑制作用。 因此抗生素发酵过程中现采用葡萄糖流加工艺来避免葡萄糖效应。54、耐药性产生的遗传学机制363页 (1)自发突变加药物选择(2)耐药性基因的转移55、耐药性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1)产生钝化酶(2)药物作用靶位改变(3)细胞对药物的透性改变56、耐药性的控制366页(1)合理用药(2)新药开发(3)耐药机制研究57、保持生产菌株(营养缺陷型、基因工程菌、工业生产菌)稳定的措施: 379 页(1)定向增加菌种的遗传标记;(2)选育遗传上稳定的菌种;(3)提高菌种培养基的营养质量;(4)添加药物抑制回复突变株的生长58、MIC: 39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