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判断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486117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免疫学判断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免疫学判断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免疫学判断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判断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判断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判断题一、抗原1.传统与现代的免疫都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指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不是:传统免疫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指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防御。现代免疫认为:免疫 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 一种生理反应。2免疫稳定是指机体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错,免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并进行免疫调节,以 维护体内生理平衡3固有性免疫是机体幼时从环境中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错:固有免疫是通过遗传获得的4机体接受多种抗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免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错:机体接受多种抗原刺激后诱导产生的免

2、疫为特异性免疫。5适应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等特点。对1具有异物性的一切物质都是抗原。错,抗原有异物性,但有异物性不一定是抗原2只有免疫反应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半抗原。 错,仅有免疫反应性,无免 疫原性的物质叫半抗原,不一定是小分子物质3所有自身成分都不是抗原物质。错,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年自身成分、经理化生物因素修饰过的自身成分均具有 抗原性4蛋白质不管其化学结构如何,都是良好的抗原。错、抗原要能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物质5.T细胞表位必需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被TCR识别。对、其需经过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并与MHC分子结合后,才能被

3、T细胞抗原 受体所识别。6TI-Ag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错, TD-Ag 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7TD-Ag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对,属完全抗原(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及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8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或蛋白质抗原与人类结肠黏膜之间有共同抗原。错: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或蛋白质抗原与人心肌、心瓣膜等有共同抗原。二、抗 体错:抗体一定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是抗体。(抗体是由 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 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免疫 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错,每一 Ig 单体分子两条重链必

4、须同类,两条轻链必须同型。3根据Ig H链的抗原性的不同,Ig可分为五类 对、根据重链氨基酸组成、序列及结构的差异,将 Ig 分为五类:错,CDR是位于VL、VH的超变区受链内二硫键作用而折叠成特定的空间构型,供抗原决定 簇互补结合对,IgG在血清中占75%,分子量最小6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IgG错,IgG是再次免疫的抗体,最先产生的是IgM错,胃蛋白酶使Ig消解成F(ab)2与抗原特异结合,pFc无任何生物活性的多肽碎片(木 瓜蛋白酶使Ig水解成2个相同的Fab段和1个Fc段)分泌片是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作用:保护SIgA抵抗外分泌液蛋白酶的降解。 利于SIgA分泌到粘膜表面

5、。)三、补体对,补体是可被激活物激活、产生生物活性片段,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免疫病理作用的 生物分子体系。2补体性质很不稳定,多种理化因子及微生物污染均可使其灭活对,性质极不稳定,易灭活(56 C,30min)。3血清各补体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且结构最为复杂错,C3含量最高,但结构不是最复杂的(C1分子量最大,血清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 最低。)对,补体的激活过程是一系列扩大的连锁反应。错,旁路途径产生的是C3b正反馈环路6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机体后,最先激活的是补体经典途径错,最先激活的是实体旁路途径【经典途径:Ag-Ab复合物C1q启动;C1C9激活的 途径MBL途径:由MBL 细菌,

6、激活MBL途径(C3C9),旁路途径:由病原微 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C3C9)。】对,补体性质极不稳定,8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CR1)在免疫黏附和清除免疫复合物中起关键作用为何旁路途径和MBL途径在感染早期就可发挥作用,而经典途径需抗体产生后才能 发挥作用?这需从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来分析。旁路途径的主要激活物质是G-菌细胞壁成分一 脂多糖(LPS),当细菌进入机体,细菌即快速繁殖,同时快速死亡,因此在感染早期 就有大量LPS,旁路途径便可启动;MBL是感染早期机体急性期反应的产物,MBL 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 酶(

7、MASP),后者即可作用于C4、C2,并激活后续补体成分,因此,上述两条途径都 在感染早期、抗体产生以前发挥效应。而经典途径的激活物质是抗原抗体复合物(IC), 必需在抗体产生以后,才能形成IC,启动经典途径,因此,在感染中后期才能显示 效应。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的a链和B 2m都由MHC I类基因编码错,6号染色体相应I类基因编码a链、15染色体一基因编码B 2微球蛋白错,HLA复合体具有高度多态性I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成熟体细胞错、HLA I类分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II类分子主要分布于APC主要分布于抗原递呈细胞、胸腺上皮细胞、活化的T细胞表面 II类分子I类分子.II类

8、分子在APC表面都有表达7.CTL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错,HLA多态性反映不同个体在同一基因座位上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由此产生不同的基因 产物。第九章: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和辅助分子对、 ITAM 可引起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导致细胞活化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时的辅助受体错,是T细胞识别MHC II类分子错,CDR3识别抗原肽,CDR2, CDR1识别肽-MHC复合物中的a螺旋对、在协同刺激信号的作用下,已活化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第 一信号:抗原信号通过CD3分子传入胞内,第二信号:APC (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表面 分子的配对)II类分子及CTLA-4分

9、子错,活化T细胞可表达CTLA-4分子,不能表达MHC2类分子6.CD4+T细胞就是指Th细胞错,CD4+T细胞和CD8+T细胞指表达TCR aB的T细胞,CD4识别MHCII类分子;CD8识别 MHC I 类分子错,起始T细胞指从未接受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a /Ig B的功能是辅助BCR识别结合抗原错,Iga/lgB的功能是参与BCR装配及表达、转导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9. CD28与CTLA-4的结合,诱导T细胞活化错,CD28与B7分子的结合,诱导T细胞活化第十一章 抗原的加工与递呈错,巨噬细胞是APC,但不是具有吞噬功能的所有细胞都是APC。APC是能够摄取、加工、 处理抗原并将Ag

10、信息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2凡能表达MHC:抗原肽复合物的细胞均属于专职APC错,能表达MHCII类分子的细胞属于专职APC。(广义APC表达MHC I类分子;专职 APC(professional APC)表达 MHCII类分子;兼职 APC(non-professional APC)某些因素刺激后 表达MHC-II类分子)3.B细胞以其高亲和力受体BCR,有效的摄取浓度非常低的抗原对、抗原浓度低时,BCR直接识别抗原II类分子不会在内质网中与内源性抗原肽结合是由于其肽结合槽被Ii辅助分子所封闭错,MHC2类分子不会在内质网中与外源性抗原太结合是由于其肽结合槽被l

11、i辅助分子封闭。 粗面内质网中MHCII类分子合成,II类分子肽结合槽内移去,促使抗原肽与II类分子结合对、HLA-DM催化,CLIP与肽结合槽解离、HLA-DM编选,高亲和力肽与II类分子结合(HLA-DM 可驱逐与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低亲和力结合的肽,直至有高亲和力的肽与II类分子结合,才 与II类分子分离,使其抗原结合槽恢复闭合状态。HLA这种对肽的选择作用称为HLA-DM 的编选 作用,保证II类分子递呈高亲和力的外源性抗原肽。CLIP: II类分子相关的不变链 多肽、能与所有MHC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相结合第十二章 B 淋巴细胞活化与抗体产生对、TCR识别自身MHC分子的多态性部位是

12、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自身MHC限制性的原因【TCR 识别抗原肽一MHC分子复合物,具有双重特异性,识别抗原肽的表位,也识别自身MHC分 子的多态性部位。】错、【BCR特异性识别天然抗原的抗原决定簇、直接识别,无需APC加工处理、无MHC限制 性】3.穿孔素单体在靶细胞上聚合构筑的小孔与补体 C5b-C9 形成的小孔,以相同的机制使靶细 胞裂解对、补休 C5b-C9 形成攻膜复合物类似于穿孔素,最终使靶细胞以溶细胞效应解体。4活化T细胞表达的FasL,只与靶细胞的Fas结合,导致靶细胞凋亡,对T细胞自身则具有 保护作用5在Ig类别转换中所出现的各类Ig(如IgG、IgA等),具有各自的抗原结合特异

13、性 对、不确定6进入外周的对自身抗原有应答的B细胞克隆,可通过Ig的二次重排(抗原受体编缉)而消除 对、自身反应B细胞发生Ig基因二次重排,使BCR被修正为针对非自身抗原错,是记忆B细胞对、初次应答抗原为TD或TI抗原,抗体以IgM为主,亲和力低,潜伏期长;再次应答抗原 为TD抗原,抗体以IgG为主,亲和力高,潜伏期短。IgG半衰期长免疫学填空题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自身耐受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表现为:反复感染、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人体中枢免疫器官有:胸腺和骨

14、髓。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TCR。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成熟;B细胞发育成熟于骨髓。人类的淋巴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有: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T细胞按CD抗原不同分为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两大类。巨噬细胞在摄取抗原性异物后,即可将加工处理的抗原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 达于细胞表面,供(CD4+T或CD8+T) / T细胞识别。抗原分子具备的两种特征是:免疫原性 和免疫反应性。半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是抗

15、原决定簇。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可将抗原分为三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的辅助.可将抗原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和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人类医学界重要的同种异型抗原包括:红细胞血型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根据Ig重链恒定区(C区)所含抗原表位的不同,可将免疫球蛋白分成五类【多GAMDE少】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得到两个Fab片段和一个Fc片段。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包括: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结合Fc段受体、穿过胎盘和黏 膜。个体发育过程中最先合成和分泌的抗体是IgM;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 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抗体是Ig

16、M; 天然ABO血型抗体属于IgM; 新生儿脐血中 IgM 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抗体是IgG;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抗体/免疫球蛋白是IgG;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唯一抗体是IgG; 能介导ADCC的抗体是IgG;IgG:中和毒素、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参与I型超敏反应反应的抗体是IgE;能与肥大细胞结合的(亲细胞性)Ig是IgE;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IgE;与黏膜局部抵抗力/黏膜抗感染相关的抗体是SIgAo补体系统由: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三部分组成。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有: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活化物是:抗原抗体复合物:C3转化酶是:【

17、C4b2b】;C5转化酶是: 【C4b2b3b】人的MHC称为HLA复合体,定位于6号 染色体。MHC-I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提呈内源性抗原肽:MHC-II类分子主要功能是提呈处源性抗原 肽。人类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供、受者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二者差异越小成功 率越高。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阶段、抗原清除/效应阶段, 三个阶段。免疫应答类型可分为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对TD-Ag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参与的细胞主要有:抗原提呈细胞、B淋巴细胞 和Th细胞。细胞免疫应答中,产生免疫效应的T细胞是:CD4+T细胞和CD8+T细胞。

18、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主要是由APC表面B7分子与T细胞表面CD28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TC细胞攻击由靶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并受MHC分子限制。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参与I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IgM无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有I型、W型超敏反应。血清病属皿型超敏反应,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丄型超敏反应。参与W型超敏反应的效应细胞是Thl、CTL。临床上错输异型血,可发生溶血,其发生机制为I型超敏反应。人工免疫包括: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三类。人工主动免疫制品包括:疫苗、类毒素 等。人工被动免疫制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免疫血清。免疫标记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人工免疫 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