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栽培技术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484697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8.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丹参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丹参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丹参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丹参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参栽培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丹参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又名血参、赤参、紫丹参、红根等, 是常用的中药,是世界公认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年需求量15000 吨左右。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 安神等功能。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 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症的治疗。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初 心肌梗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对心绞痛、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骨折及断肢再植术后疼痛等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及伤寒杆菌

2、等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丹 参还具有降血糖和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活性成分主要有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 隐丹参酮等)主要用于治疗脓性、感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性疾病。水溶性成 分主要为芳香酸、多酚芳香类,如丹参酸甲乙丙丹参素、丹酚酸A、C等,主 治抗心肌缺氧类疾病。丹参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等省,我国大部分省、自治区有分布和栽 培。闽北部分县市有栽培。常见的品种有滇丹参、甘肃鼠尾(甘丹参)、鲁丹 参等,一般情况下,它们的产量依次为500 公斤、420 公斤、 350公斤。鲁丹 参栽值当年就可开花结籽。肉质根细长,直径 052 厘米,长可

3、达50厘米, 须根较多,根条皮红质白。干品红色,断面粉白色,是市场上最抢手的丹参 耐寒、耐旱能力很强,伯涝,很适合在丘岭地区发展。鲁丹参既可以用上面 的方法进行分根繁殖,也可以用种子繁殖。比较起来,根繁的产量不如种繁 的产量高。(一)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 厘米,全株密被柔毛。根粗长,肉质,外皮朱 红色,内部白色。茎直立,四棱形,紫色或绿色,具节,上部多分枝。奇数 羽状复叶,对生,小叶 37,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卵形顶端小叶较大,边缘 具圆锯齿。轮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每轮34 朵,多轮排列成疏离的总状花序; 小苞片披针形,被腺毛。花冠钟状,蓝紫色或白色,M唇形;雄蕊2,内藏 成微外

4、露,花丝长3.54mm,药隔长1520mm,上臂长约为全长的4/5,2 下约室败育黏合,花柱外露,柱头2裂不相等,子房上位4深裂。小坚果4, 黑色或褐色,椭圆形。花期58 月,果实68 月陆续成熟,成熟果实落地。 种子不耐贮藏,无休眠期,容易萌发,干粒重 1.64g。丹参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条件。野生丹 参多见于向阳山坡草丛、沟边、路旁或林边等阳光充足、较湿润的地方。耐 寒,初次霜冻后叶仍保持绿色,茎叶能经受短期-5C左右低温,气温在-15C 左右,最大冻土深度43 厘米左右,可安全越冬。但气温低的地区,植株生长 发育不良,幼苗出土亦慢。春季5厘米地温10C丹参开始返

5、青,温度2026C、 相对湿度80%时生长旺盛,秋季气温降至10C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怕旱又忌涝,秋季持续干旱,会影响根部发育,降低产量,低洼积水引起烂 根死苗。丹参在年平均气温17-20C,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生长良好。 气温偏低生长期短,生长缓慢。但在北京年平均气温11C也能正常生长。丹 参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发育良好,在阴蔽的条件下植株生长极为缓慢, 主产地全年日照约1200小时。主产区四川中江县多栽培于海拔400700m的 丘陵小山丘周围,年平均气温16.7C,相对湿度80%,年降雨量950mm,年 日照时数1200小时。种子在1822C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陈种发芽率

6、极低。根段在地温 15 17C时开始萌生不定芽,根段上部发芽、发根均较下部早。二、关键生育时段适宜气象条件指标及气象灾害种类和指标 (一)适宜气象条件指标1、温度:在年平均温度12.517.1 C的条件下均可种植,最适温度 2025C,高于32C生长受阻,低于-15C会遭到冻害,播种期(6月上一7 月上)要求平均温度1820C,分根繁殖移栽期(11月上或3月)要求温度810C,旺盛生长期(68月)要求平均温度2025C,年无霜期大于190 天,$0C积温 4700C,$10C积温大于 4000C。2、降水 要求年降水量650800 mm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 大于80%或小于60C

7、生长受影响,播种期要求降水2025mm,才能保证正常 出苗。移栽期要求降水大于30mm旺盛生长期降水量需大于350mm秋淋季节注 意田间排水,以防水渍烂根减产,降低品质。3、光照 喜光植物,要求年日照时数17001900小时,旺盛生长期总 日照时数大于600小时为宜,日照时数68小时最好。(二)气象灾害种类,时段及指标 丹参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和秋淋1、干旱时段及指标4月中旬5月中旬正是丹参花蕾形成期,也是植株生长旺期和扦插育苗 期,如遇干旱,对种子形成和育苗繁殖影响较大。气象指标为最高气温$32C 或平均气温小于10C,降水量小于40mm,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5%,生长发育 将受到一定影响。2

8、、秋霖时段及指标8月下旬9月此时正是丹参根茎生长的转折期,也是根系逐渐膨大期,如遇 秋霖,光照条件差,一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二是多雨、土壤湿度过大,水 渍易烂根。气象指标为平均温度小于14C,降水量大于220mm,相对湿度大 于85%,连阴雨时间大于15天以上。现代研究开发: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重要中药。现代研究表明,丹参根含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丹参酮IIB,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酮IIA 及二氢丹参酮I等菲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活性成分原儿茶醛及丹参酸、维生 素 E 等成分。具扩张血管、降压、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及抗菌作用,此外尚 具镇静、安神、镇痛作用。其菲配类化合物对治疗

9、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 塞、心动过速等症疗效显著,许多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成药,丹参都是主要成 分之一,为此丹参的临床需要量极大。丹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等症,亦有很好的疗效。此外丹参酮为红色色素,可供化妆品等用。丹参用 途极为广泛,具很大开发潜力,值得深入研究开发。(二)选地与整地丹参是深根植物,根部可伸入土层30 厘米以上。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 土壤均能生长,黄沙土、黑沙土、冲积土都可种植,零星的“十边”地也可种 植,但土质黏重和低洼积水的土地不宜种植。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 肥沃,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栽培为好,利于根部生长、发 育。土壤过于肥沃,则枝叶徒长,根条反

10、不粗壮,土壤为中性或微酸性为宜 土壤的 pH 值等于7 或稍大稍小于7 均可。整地。丹参为根类药材,生长期长,尽量多施迟效农家肥和磷肥作基肥, 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条件。前茬作物收获后,先在地上施好基肥,每亩入厩 肥 1500 2000 公斤作基肥,然后进行深翻 30 厘米以上。种植前,再行翻耙、 碎土、平整、作畦,宜作成宽1.2 米的高畦(南方)或平畦(北方)。在地下水位 高的平原地区栽培,为防止烂根,需开挖较深的畦沟。过长的畦,宜每隔20 米距离挖一腰沟,并保持排水畅通。(三)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丹参种子很小,千粒重 1.64 克,发芽率 70左右,种子出苗不齐,因此 多采用育苗移栽法。贮藏时

11、间延长发芽率降低,生产上最好随采随播。种子 繁殖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直播:育苗田除草技术福建省于5 月下旬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穴播按行距3045 厘米和株 距 25 30 厘米,穴深 1 厘米,覆土 0 。6 厘米,每穴播种子 5-10 粒;条播沟 深 1 厘米左右,覆土 0.6 1 厘米,每 1/15 公顷播种量 0.5 公斤左右。如遇干 旱,事前先浇透水再播种。播后半月出苗;苗高6 厘米时进行间苗定苗。采 用这种方法,生产成本低,种源丰富,可以大面积发展生产。每115 公顷 用苗 40006000 株。育苗移栽:生产上最好随采种随播种。68 月,种子成熟后,分批采下种 子,将种子

12、均匀撒在畦面上,用扫帚轻轻拍打,使种子进入浅土层,立即浇 水,并盖草保湿。35天后,丹参出苗达50时,揭去盖草,浇一次水。也 可在备好的畦上按行距25-3Ocm,开l-2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 内,覆土荡平,以盖住种子为度,浇水,覆盖稻草保湿。约半月后便可出苗。 也可催芽播种:将丹参种子置40度温水中浸泡40小时,捞出瘪籽后,将种 子和洁净的河沙按1: 2的比例拌匀催芽。35天后,当有1/5 1/ 4种子 “露白”时即可播种。以后注意除草、防虫、防旱,待35片叶子、当苗高 6-10cm 时间苗,株距35厘米。间出的幼苗可另行假植、培育。间苗后,每 亩撒施30公斤磷酸二钙,精心管理,第

13、二年二月下旬就可移栽。每亩用种籽 5公斤。北方于3月下旬条播,按行距815厘米横向开沟,沟深约1厘米,将种 子均匀撒入沟内,覆一层薄土,稍加镇压后浇水,畦面加盖薄膜,温度20C 左右时,半月可出苗,出苗后逐渐揭去薄膜。苗高510厘米时,按行株距 30厘米X 20厘米移栽于大田。2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也称芦头繁殖。在种植的丹参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 剪下粗根作药用,剪去地上部分茎叶,留取长 20cm 的芦头,将细于香烟的根 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大棵的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 分割成24株,然后再种植。在备好的畦上接行株距(3040)cmx(25-30)cm 开穴种植,每

14、穴1-2 株,芦头向上,覆土,浇水即可。 40-45 天芦头便可生根发 芽。此外,还可采挖野生丹参,连根带苗移植。如有粗根,也可在移栽前先取 下作药用。种植季节一般在立冬至第二年惊蛰。行、株距与种子繁殖法的定 植距离相同。每1/15 公顷需用家种或野生种苗150公斤。3分根繁殖作种栽用的丹参一般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直径0.3-1 厘米 左右、粗壮充实,色泽鲜红,无腐烂、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不宜选用空 心的老根和生长不良的细根作种根。于 12 月至翌年 2-3 月栽种,也可在 11 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 3045 厘米和株距2530 厘米穴栽,穴深34 厘米。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

15、成46 厘米长的根段,边折边栽,将根段直立栽 种,大头朝上,小头朝下,不可倒置,每穴栽 12 段。栽后随即覆土,早春 栽种一般覆土厚度为3cm,秋冬栽种覆土 15厘米左右(年后发芽时退土), 稍压实即可。用根的头尾做种栽则出苗早,而中段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 便于田间管理。每亩需种根 506Okg。4、地膜覆盖丹参种根育苗移栽法 北方地区3 月上、中旬采用地膜覆盖种 根育苗,可保持苗床内土温在15C-26C,又能促进丹参种根萌发生根,且比 大田分根繁殖生长期提早45-50 天,从而使丹参及早进入生长旺季。选避风 向阳的地块,做成宽度比地膜幅度稍窄的苗床。将苗床内20cm厚的表土挖出, 混入适

16、量的土杂肥。在苗床底部铺一层5cm厚的牛、马粪肥,再将混肥表土 填入苗床,耙细整平,略低于地面。3 月上、中旬,取上年留种的种根的上、 中段,剪成3-5cm长的小段,按行株距2cmxlcm,将种根斜插1/2于床上中, 随剪随插,且保持原种根的上下方向,不能倒置。随后覆土,以不露种根为 度,浇透水后,用竹片做成弧形支架,上面覆盖地膜,两边用土封闭严实。 每周浇水 1 次,保持床土湿度 40%左右。晚间加盖草帘,白天揭去,以利保 温保湿。1个月左右便可出苗。当苗高22.5cm时,中午可将地膜掀起练苗 12小时, 57天后,将地膜撤去,让幼苗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适应1 2天, 即可移栽于大田。一般育苗l

17、Om2,可移栽大田1亩。5、扦插繁殖 南方 45 月,北方于78 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茎枝,截成 172Ocm 长的插穗,剪除下部叶片,上部保留 23 片。在备好的畦上,按 行距 2Ocm 开斜沟,将插穗按株距 1Ocm 斜放入沟中,插穗入土 1/21/3,顺 沟培土压实,得另一扦插沟,再扦插,培土压实,依法进行扦插。最后浇水, 搭矮棚遮荫,保持土壤湿润。一般20 天左右便可生根,成苗率90%以上。待 根长 3cm 时,便可走植于大田。栽种鲁丹参与滇丹参不同的是:一是栽鲁丹参耕地要深,耕地深度在40 厘米以上;二是鲁丹参栽植密度较大。在垄上挖的穴,穴心距应控制在2530 厘米;三是鲁丹参在4月初

18、要抽薹开花,消耗大量养分。除留种地外,要分 期分批剪除,以利养分集中于根部。苗期抗旱灭荒,保证苗全苗旺,丹参覆膜栽培,能提高产量3050。但是,丹参幼苗非常娇嫩,稍 有不慎,极易造成“烤苗”,导致缺苗断垄。所以,覆膜后立即用直径0.30. 5 厘米的硬棒在苗子上方扎一小孔,就可有效防止“烤苗”。待长到56片叶 子时,再打孔放苗。移栽时间以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较为适宜。移植前,在整好的畦面 上以25厘米X25厘米的株行距开穴,穴深视幼苗根部的长度而定。每穴栽 种12株,栽种深度以微露心芽为准,不要过深,也不要使根头露土。种后 覆土至平穴,稍压实,并及时浇水稳根。丹参早移栽,早生根,至寒冬来

19、临 时早已成活,来年早返青,尽可能不要推迟到严寒季节才移植。(四)田间管理1. 排灌 地面积水易造成烂根,干旱植株生长不良,因此,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排 灌。整个生长期都要注意清理沟道,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多雨季节丹参受涝。 挖沟清沟可结合施肥进行,将沟泥覆在肥料上。伏天或遇持续秋旱时,可行 沟灌或浇水抗旱。沟灌应在早晚进行,并要速灌速排。2. 中耕除草丹参前期栽种后至出苗时间为40 天左右生长较慢,这期间杂草生长较快,要做好除草工作。栽种后1天3天可用芽前除草剂禾耐斯或拉索喷雾,如土 壤湿润,效果更好。在出苗前后可用盖草能喷雾杀死2叶期3叶期的禾本科 杂草。中耕除草,一般在封垅前要进行两或三次,

20、可结合施肥进行。封垅后 杂草要及时拔掉,以免杂草丛生,影响丹参生长。3施肥丹参开春返青后,要经过长达9 个月的生长期,才能收获。除下种时应尽 量多施基肥外,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追肥几次。第一次在返青时施提苗肥, 每1/15公顷用沤腐的人粪尿400 公斤冲水浇,或用尿素5公斤或硫酸铰10 公斤施入。第二次于4 月中旬至5月上旬施,不留种子的地块,可在剪过花 序后施,每1/15公顷施腐熟人粪尿500公斤、饼肥50公斤。第三次在6、7 月间剪过老茎秆以后,施长根肥,宜重施,每1/15 公顷施入浓粪800 公斤、 过磷酸钙 20 公斤、氯化钾10 公斤。第二次和第三次追肥以沟施或穴施为好, 施后即覆土盖

21、没肥料。4摘蕾除留种植株外,花葶抽出时,应及时摘除,以抑制生殖生长,减少养分消 耗,促进根部的生长发育。不准备收种子的丹参,从4 月中旬开始,要陆续 将抽出的花序摘掉,以保证养分集中到根部。最好在花序刚抽出半寸长时, 就用手指甲掐掉。如摘得迟,花序长得老而长,则需用剪刀在花序基部剪掉。 花序要摘得早,摘得勤,最好每隔10 天摘或剪一次,连续进行几次,注意选 晴天无露水时摘除花薹。这是丹参增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剪老秆:留种 丹参在采收过种子以后,植株茎叶逐渐衰老或枯萎,对根部生长不利。如剪 掉老茎秆,则可使基生叶丛重新长出,促进根部继续生长。因此,宜在夏至 到小暑,将全部茎秆齐地剪掉。(五)病

22、虫害防治1叶枯病叶枯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在病残组织中越冬,成为 翌年的初侵 染源。生长期产生分生抱于,借风雨传播危害。病害 于5 月上旬始发,持续 到 11 月。多雨高湿,有利发病。发病初 期,叶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随 后病斑不断扩大,中心呈灰褐色、最后,叶片焦枯,植株死亡。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健壮的种栽,下种前用5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 毒处理。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湿度,增强植株 抗病力。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2叶斑病 叶斑病是一种细菌性叶部病害。叶片上病斑深褐色,直径18 毫米,近 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

23、时病斑密布、汇合,叶片枯死。 5 月初开始发生, 6-7 月发病严重,可延续到秋末。防治方法:剥除基部发病的老叶,以加强通 风,减少病源。发病初期喷1:1:150波尔多液。多菌灵、托市津、代森锌防 治,发病严重时,喷50%多菌灵500- 1000倍液,或70O托市津800借液, 7-10天1次,连续2-3次。增施磷钾肥,或于叶面上喷施0. 3%磷酸二氢 钾,以提高丹参抗病力。3. 根腐病此为一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丹参栽种后、遇适宜条 件,病菌开始侵染危害根部,使根条发黑腐烂。一般4月下旬发病, 5-6月 进人发病盛期, 7-8月高温,地面积水易发病, 8 月以后逐渐减轻。地下

24、害虫 危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发生初期,个别支根和须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 扩展,主根发病后,导致全根腐烂,地上部分茎叶枯萎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选用无病苗栽,栽种前严格剔 除病苗,种用苗用 50%托布津1000倍液、25%多菌灵200倍液浸5-10分钟, 晾干后栽种。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防涝,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防治地下害虫,减轻病害发生。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或 50%甲基托布律 1000倍液浇灌病株。4. 菌核病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首先侵害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使这些 部位逐渐腐烂,变成褐色常在病部表面、附近

25、土面以及茎秆基部的内部, 发生灰黑色的鼠粪状菌核和白色的菌丝体。与此同时,病株上部茎叶逐渐发 黄,最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做好选种工作。发生菌核病的地块不收取 种苗,根茎提早收获。剪根茎作种时,注意剔除基部腐烂的茎秆。加强田 间管理。及时清理沟道,保持沟深出水畅通。保持土壤干燥,及时排除积水。 实行轮作。发过病的地块,不宜重茬,可与水稻轮作,淹死种核。药剂 防治。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合剂喷雾;也可用50利克菌1000倍稀 释液喷雾或浇注,或用50氯硝胺可湿性粉剂 0.5 公斤加石灰7.5-10 公斤, 撒在病株茎基及周围土面。但施药后要隔10 天以上才能翻挖根茎,以保证药 用安全。用50

26、速克灵1000 倍液浇灌。5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在丹参须根上形成许多瘤,是由于根结线虫寄生而引起,植株 矮小,叶片退绿,逐渐变黄,最后全抹枯死,造成丹参严重减产。根结线虫 可通过丹参种根和土壤传播,为害程度又与土质有一定关系。沙性重的土壤 透气性较好,对线虫生长发育有利,线虫病也较严重。丹参被害时,须根上 形成大大小小的根瘤,呈念珠状一串,内有根结线虫害生,用针桃开,肉眼 可见白色小点,此为雌线虫,瘤的外面黏着土粒,难以抖落。防治方法: 实施植物检疫:建立无病留种田,无病区不从病区调人种根。实行轮作: 不重茬,不与花生等易感染本病的作物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药剂 处理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施

27、入 3甲基异硫磷5 公斤,撤于地面,翻入土中, 进行土壤消毒。或用滴滴混剂(D-D混剂)熏蒸土壤。6丹参疫病症状与危害:生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辽宁、内蒙古、河 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 湖北、贵州、云南等省(区)。发 病初期地上部植株下部叶片变 黄,顶部叶片于中午高温天气则 失水萎垂,早晚仍可恢复,至后9期整株叶片萎垂且不恢复,并从 基部开始腐烂。挖出地下部,可涨 见植株的主根表皮水渍状,稍变 为淡黄色;剥开表皮,可见髓部完全腐烂,腐烂的髓部颜色不变,稍有臭味, 呈湿腐状。此类型病害的扩展速度较快,一般染病植株在12周内可造成死 亡。土壤潮湿时,栽苗后不久便可发生,蔓延很快,根部可断续产

28、生白霉状 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或子实体。发病原因:病原 Phytophthora cactorym (Leb. et Cohn) Schroet.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在V8汁培养基上,气生菌丝体稀疏,淡色,分枝较少,幼菌丝无 色,无隔,较细,宽24ym。老龄菌丝较粗,略呈浅黄色,后期可出现稀疏 的隔膜,宽56呵,分枝呈直角状;抱子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合轴分枝,抱 子囊顶生或间生,数量较多,未见层出现象;抱子囊洋梨形或近球形,大小 为20 一 34x1828(ym),长宽比值1 一 1. 2,抱子囊乳突明显或不明显,单 个或双个,尤以间生抱子囊具双乳突为多见,乳突高0. 56ym,宽3.5

29、6呵, 成熟抱子囊易脱落,基部近圆形,不具柄或具柄,柄长0. 53ym,抱子囊 在水中易萌发,释放出游动抱子,游动抱子肾形,休止时近球形。同宗配合, 藏卵器数量多,球形,淡黄色,表面不光滑,直径1826(21)ym,雄器棍棒 形,大都同丝生,侧生,较小,6一10x4一7(ym);卵抱子球形,淡黄色,近 满器,直径1420ym,壁厚1. 54ym。生长最适温度2328,不形成 厚壁抱子。在CMA及PSA上,菌丝体繁盛,可形成抱子囊及藏卵器、雄器, 但变异大。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翌年菌丝 或卵抱子遇水产生抱子囊和游动抱子,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丹参上萌发 芽管,产生附着

30、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遇高温高湿条件23 天 出现病斑,其上产生大量抱子囊,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 侵染。病菌以两种方式产生抱子囊:一是从气孔抽出较短的菌丝状抱子囊梗 顶端形成抱子囊。二是由气孔抽出菌丝,菌丝分枝,在分枝上长出菌丝状抱 子囊梗,顶端形成抱子囊。抱子囊释放出游动抱子在叶面上静止2 小时后萌 发或抱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开始从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菌丝在叶片 细胞间和细胞内扩散,也有从气孔伸出菌丝,再从气孔侵入或在叶面上扩展 蔓延,经几天潜育即显症。该病发生轻重与当年雨季到来迟早、气温高低、 雨量大小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遇

31、 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连作或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长 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防治方法:(1) 实行3 年以上轮作。(2) 采用高畦栽培,可减少与病菌接触,如能采用地膜覆盖,效果更好。(3) 加强水肥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 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撒生石灰消毒。(4)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或 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 一1000 倍液、 56靠山水分 散微颗粒剂8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乙膦锰锌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2、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L,隔10天左右1次,视 病情防治23 次。银纹夜蛾 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孔洞,老龄幼虫取食叶片,严重危害时,仅 剩下主脉。每年发生5 代,以第2代幼虫于6一7月开始危害丹参, 7月下旬 至8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以老熟幼虫在土中或枯枝下化蛹越冬。防治方法:收获后将田间残核病叶集中烧毁,冬季进行翻耕整地,可以杀灭在土中越 冬的幼虫或蛹。灯光诱杀成虫。栽培地于夜间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蛾。7 8月在第二、第三代幼虫低龄期,喷施农药防治,隔7天1次能收到很好的 防治效果。使用的药物及浓度为:1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40 乐果乳油1000倍液, 50杀螟松乳油

33、15002000倍液, 90敌百虫1000倍 液。7蚜虫成、幼虫吸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茎叶发黄。防治方法;冬季清园, 将枯株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病期喷50%杀螟松10000 2000倍液或40%乐 果乳油1000n2000倍液,每7 10天1次,连续数次。8棉铃虫(又名钻心虫) 幼虫为害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留种田要注意防治。防治方法:现蕾期开始喷洒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杀虫眯水剂500倍液、50% 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西维因600倍液防治防治。9蛴螬 以幼虫为害,咬断苗或取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危害严重。防治 方法:冬前清除杂草,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虫口;施肥要充

34、分腐熟,最 好用高温堆肥;灯光诱杀成虫。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洗灌。 用氯丹乳油25克拌炒香的麦麸5公斤,井加适量水配成的毒饵,于傍晚撒于 田间诱杀。小地老虎:春季危害幼苗。可用90%敌百虫100克拌入炒香的茶籽饼5 公斤作毒饵,撒入田间诱杀。中国菟丝子:生长期及时铲除病株,清除菟丝子种子。(六)采收加工与综合利用1种子的生产、采收丹参越年开花结实,栽植后的第二年,从 4 月底或 5 月初开始,种子陆 续成熟。在花序上,开花和结籽的顺序是由下而上进行,下面的种于先成熟。 种子要及时采收,否则会自行散落地面。采种

35、时,如留种面积很小,可分期 分批采收,即在田间先将花序下部几节果萼连同成熟种子一起捋下,而将上 部未成熟的各节留到以后采收。如留种面积较大,可在花序上有23 的果萼 已经褪绿转黄而又未完全干枯时,将整个花序剪下,再舍弃顶端幼嫩部分, 留用中下部的成熟种子。花序剪下后,需即行曝晒,打出种子,扬净。经晒 过 3 个晴天的种子,播种后发芽率较高,出苗较整齐。种子晒干后,装人布 袋,挂在阴凉、干燥的室内保存。如种子不晒就贮藏,则易发热,丧失发芽 能力。种子不耐贮藏,最好当年播种。建阳等地,多用新鲜种子,随来随播, 发芽、出苗均很好。2.根和根茎的采收与加工丹参在大田定植后,经过 1012 月生长结束,

36、即可收获。从年底茎叶经 霜枯萎至翌年早春返青前,是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丹参于栽种当年1011 月上旬收获。过早收获,根不充实,水分多,折干率低;过迟,则重新萌芽、 返青,消耗养分,质量也差。采挖:选择晴天进行。丹参根条入士深,质脆,易折断,须小心挖掘。 整个根部挖起后,抖去泥块,放在地里曝晒几天。待根部失去部分水分发软 后,再除去根上附着的泥土,运回加工。产地加工 将鲜根剪去芦头、细尾,置太阳下晒或通风处晾至五成干变软时,用手 理顺成束,堆放23 天,摊开再晒或晾至顶端老根透心时,用火燎去根条上 的须根及毛茸即可。一般亩产干货200 一 300公斤,高产时可达400-500公 斤,单株可重达8

37、00克。鲜干比为3.14.4: 1。 南方有些产区在加工过程中有堆起发汗的习惯。根据科学研究,采用堆起 发汗的方法加工,会使丹参根中的一种有效物质丹参酮含量降低,故此法不宜采用。一等:干货,呈圆柱形或长条形。偶有分支。表面紫红色或黄红色,有 纵皱纹。质坚实,皮细而肥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无纤维。气弱,味甜 微苦。多为整枝,头尾齐全,主根上中部直径在1 厘米以上。无芦茎、碎节、 须根、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干货,呈圆柱形或长条形。偶有分支。表面紫红色或黄红色,有 纵皱纹。质坚实,皮细而肥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无纤维。气弱,味甜 微苦。主根上中部直径 1 厘米以下。但不得低于 0.4 厘米、

38、有单支及撞断的 碎节。无芦茎、须根、杂质、虫蛀、霉变。贮藏丹参用麻袋或竹筐包装,每件装30千克40千克。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防潮、霉变、虫蛀。丹参的商品安全水分为11%14%,贮藏适温30C以下, 相对湿度 70%75%。丹参成品质脆易折断,要防止重压及吸潮,吸潮后变软,不易折断,容 易变色。易虫蛀,被害虫蛀食的丹参表面可见细小蛀洞,堆垛间可见碎屑。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发现受潮或温度过高,要及时翻垛、摊晾,虫情 严重时用磷化铝熏杀。高温、高湿季节前可进行密封抽氧充氮养护。3、综合利用丹参为临床上最常用中药材之一,不仅对治疗脑栓塞、宫外孕、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慢性肝病、肝硬化、脉管炎、

39、硬度病等疾病有良好 的疗效,还是 10 多种剂型、几十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丹参中含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铜等。这些成分能促进毛发黑色素的 生长,亦能补足因微量元素等不足而造成的白发黄发。头发于燥等症。主要 成分丹参酮为红色色素,在化妆品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可用于研 制生产各种养发、乌发、护发的系统化妆品和保健品。丹参的用途广,用量大,除内销外还是大量出口创汇的中药材。丹参适 应性强,对土壤、环境条件要求不严,种植技术难度不大,成本低,适合闽 西北各地栽培。因此,扩大发展丹参栽培,既可增加药源,又能增加农民的 经济收入。炮制 (1)处方用名 丹参、酒丹参。(2)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

40、丹 参的干燥根及根茎。(3)历史沿革 唐代有熬令紫色(千金)的炮制方 法。末代有炒制、炙制(总录)、焙制(宝产)等方法。明、清有酒洗 (入门)、酒浸(原始)、酒炒(辨义)、酒蒸(笔花)、猪心血 拌炒(害利)等炮制方法。现行,有酒炙、米炒、炒、酒润麸炒等炮制方 法。(4)炮制方法 丹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 厚片,干燥。筛去碎屑。酒丹参 取丹参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 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丹 参片每100kg,用黄酒10kg。(5)成品性状 丹参为类圆形的厚片,片面红 黄色或黄棕色,见有散在黄白色筋脉点,呈放射状排列,中心

41、略黄,周边外 皮暗红棕色。气微,味微苦涩。酒丹参表面黄褐色,略具酒香气。(6)炮制 作用 丹参多生用。生品祛瘀止痛力强,并能通行血脉,善调妇女经脉不匀, 因其性偏寒凉,故多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疮痈,产后瘀滞疼痛,经闭腹痛, 心腹疼痛及肢体疼痛等症。如用于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的丹参饮(医 学金针);治乳痈肿痛的消乳汤(参西录);或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的 清营汤(条辨)。酒制后,缓和寒凉之性,增强活血祛瘀、调经之功,并 能通行血脉,善调妇女经脉不匀。多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恶露不下, 心胸疼痛,癥瘕积聚等症。如用于月经不调的丹参散加减(妇人明理论) 和治气血凝滞,心胸疼痛的活络效灵丹(参西录),以

42、及治风湿痹痛的独 活散(普济方)。(7)炮制研究 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对丹参切片前后 水镕性成分的分析证明,丹参切片前经水浸泡,水镕性成分损失严重。总酚 类成分损失约97 ,原儿茶醛损失约5 5 。浸泡24 小时与72 小时情况基 本相同。由于酚性成分易氧化变质,用闷润法软化时,总酚类成分也损失近 50。但总丹参酮含量,浸泡者较未浸泡及闷润者要高,系由于水镕性成分 的损失,导致脂溶性成分易于溶出所致。 对丹参饮片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水 溶性总酚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丹参饮片经酒、醋炙或炒炭后,水溶性总酚 浸出量显著增高,尤以丹参炭最为显著,为生品的5 倍多。说明丹参经酒、 酷等辅料炮制后,能显著提高丹参水溶性总酚浸出量,这一点与文献所载, 酒制助其活血调经,能增强活血、镇痛作用悬相符的。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观察生丹参、酒丹参、醋炒丹参三种不同炮制品对由四氯化 碳造成家免急性肝损伤,中毒性肝炎模型的ARP(谷丙转氨酶)变化,肝脏病 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生品、酒炙品对兔模型的ARP升高具有显 著的降低作用,尤以生品为优,而醋炒丹参作用不显著。肝脏病理学观察结 果与此相一致。(8)贮存 贮干燥容器内,酒丹参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 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