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7484256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6.9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资源描述:

《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课件(1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数码摄影与后期制作 讲义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叶明辉叶明辉 第一章摄影概述第一章摄影概述摄影简史摄影简史摄影语言特性及其风格演变摄影语言特性及其风格演变摄影语言风格流派简介摄影语言风格流派简介摄影简史摄影简史从化学光学感光到电子光学感光:从原从化学光学感光到电子光学感光:从原始的针孔型到经典相机、数码相机始的针孔型到经典相机、数码相机摄影对绘画、雕塑、设计等的巨大影响摄影对绘画、雕塑、设计等的巨大影响绘画对摄影的巨大影响绘画对摄影的巨大影响2.2.摄影语言特性及其风格演变摄影语言特性及其风格演变什么是摄影自身的独特语言特性什么是摄影自身的独特语言特性?1

2、.决定性瞬间:典型瞬间的一次性静态图像2.光的造型:虚实相生、动静对比3.边缘艺术:客观记录性和主观创造性的结合 游离于记录工具和艺术表现媒介之间和绘画的亲缘关系 历史上“画意”摄影风格最为多见美学特性:美学特性:言简意赅 有意味的形式3.3.摄影语言风格流派简介摄影语言风格流派简介画意派画意派(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以“高艺术”(模仿绘画经典)、“自然主义”(重视原创性)、“印象派”(朦胧感)为主纯粹派纯粹派(始于20世纪初):反对主观、重视细节表现、大景深;对广告摄影影响很大主观摄影风格主观摄影风格:不重形式重主观感受;不重结果重过程(如LOMO相机风格)多元化风格:多元化

3、风格:抽象摄影、超现实摄影、拼贴第二章第二章 相机分类相机分类1.相机分类(胶片机)2.APS系统简介3.数码相机分类4.相机发展概述1.相机分类(胶片机)传统相机:传统相机:以单反单反取景型和旁轴旁轴取景型为主35mm照相机:照相机:单镜头反光型为佳 旁轴取景型、“傻瓜”全自动型即时拍型120照相机照相机(有即显摄影功能)5 X 7、8 X10尺寸的超大型照相机尺寸的超大型照相机(有即显摄影功能)单镜头反光相机(35MM相机)使用35MM相片(36X24)SLR是相对于TLR(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旁轴取景照相机的众多缺陷而出现的,利用同一个镜头进行取景和拍摄(也称为TTL取景,Through

4、 The Lens)100%取景/极小时滞:所见即所得先进的光学取景结构:基本避免了取景视差问题。2.APS系统简介APS是Advance Photo System的缩写,在国内译为:先进摄影系统。135系统不足:胶片有效利用面积太小,两条齿空占去了胶片面积的35%;暗盒体积大、暗盒里的空间有浪费现象,暗盒的“庞大”阻碍了相机的近一步小型化;摄影者和洗印者之间缺乏沟通信息,照片应该是多大密度、该是什么样的色彩;还有常有胶片挂不上,或把未拍的胶卷搞错冲出的胶片是白卷,误把拍过的再拍一次等等。APS系统简介小型化革命APS的胶卷盒比135胶卷盒缩小了许多,因此,APS相机的体积较135小,非常便于

5、携带。如:Fuji开发的APS相机Fotonex 1000ix,体积仅为8452.527.5mm,比香烟盒还小,重量只有135g。APS系统简介 APS定位于业余消费市场。为了提高大众对摄影的兴趣,APS一改135系统的单一画幅格式,设计了三种(C、H、P)底片画幅:H型是满画幅(30.316.6mm),长宽比为16:9;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是长宽比为3:2,于135底片同比例;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挡去个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1,被称为全景模式。3.3.数码相机分类数码相机分类小型小型DC:口袋机为主流口袋机为主流,变焦比变焦比3-5倍倍大倍率大倍率DC:变焦比变焦比10倍

6、左右倍左右,有手动功能有手动功能DSLR单反机:单反机:3/4系统、系统、APS系统、准系统、准全幅(全幅(35MM)、全幅()、全幅(35MM)4.4.相机发展概述相机发展概述胶片相机:大中幅尺寸相机、胶片相机:大中幅尺寸相机、35MM相机相机胶片相机:胶片相机:APS尺寸革命尺寸革命数码摄影早期:小型数码摄影早期:小型CCD/CMOS相机相机数码相机发展期:口袋机、大倍率机、单反数码相机发展期:口袋机、大倍率机、单反数码相机体积发展: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数码相机体积发展: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数码相机传感器发展:从小到大数码相机传感器发展:从小到大数码相机数码相机LCD发展:从小到大发展:从小到

7、大数码相机像素发展:从低到高数码相机像素发展:从低到高第三章第三章 镜头镜头1.1.镜头的有效口径镜头的有效口径2.2.镜头视角镜头视角3 3 镜片镜片4 4 镜头焦距镜头焦距5 35mm5 35mm照相机镜头种类照相机镜头种类6 6 数码镜头与通用镜头数码镜头与通用镜头1.1.镜头的有效口径镜头的有效口径如变焦口径:F=1:3.5-4.5等 指变焦镜在广角一侧时和在长焦时的最大光孔口径。恒定口径:F=1.4 F=3.5 F=2.8口径大的为快镜头,反之为慢镜头。通常慢镜头制作工艺更复杂,也更贵。快镜头主要优势在于应付弱光的能力更强2.2.镜头视角镜头视角标准视角:跟人眼覆盖范围接近,畸变很小

8、广角视角:比标准视角更大,有畸变望远视角:比标准视角更小,压扁画面透视视角示意图DSLRDSLR数码镜头与数码镜头与135135镜头等效焦距:以镜头等效焦距:以NIKON D70NIKON D70图例为示意图例为示意DX镜头焦距 X 倍率=相当于全幅镜头焦距 DX18-70MM=27-105MM135135镜头与镜头与APSAPS相机的等效视角转换:相机的等效视角转换:135相机相机50MM镜头镜头在APS尺寸机器上 X 1.5倍率相当于75MM视角中长焦镜头特点:气势大、压缩透视、景深小3.3.镜片镜片镜片透镜种类:镜片透镜种类:凸透镜(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凹凸透镜)功能:汇聚光线 特性:凸

9、度大于凹度凹透镜(双凹透镜、平凹透镜、凸凹透镜)功能:发散光线 特性:凹度大于凸度非球面透镜莹石透镜和超低色散透镜D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透镜片组:透镜片组:1片以上都可成组:如3片3组、6片4组4.4.镜头焦距镜头焦距镜头焦距:镜头焦距:镜头中心到胶片上所形成的清晰图像上的距离。(焦点至透镜的距离)f=50mm f=28mm f=35mm135mm镜头焦距越短,视角越大,反之越小。镜头像差:镜头像差:球差、色差、畸变等5 35mm5 35mm照相机镜头种类照相机镜头种类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普通广角28-35mm 超广角10/12-24mm 视野广/夸张/变形标准镜头标准镜头:50-55mm(相当于

10、底片对角线)进光量大,解像佳。镜头视角与人眼 视角接近。望远镜头望远镜头:70-105为中远,180-200为远摄。视野小/气势大/景深短/透视压缩。85mm-135mm为肖像“镜头”。变焦镜头CANON24-70/2.8L 优质镜头以红圈为标志35-105mm/135mm 17-35mm“金广角”70-200mm(XZP)80-200mm(XGP)70-300mm(普通如G头)变焦方法:手动变焦(转动或推拉方式)两种。优点:远近进退方便,不必常换镜头。外出轻便。缺点:最大光圈偏小;拍摄、聚焦在弱光下麻烦些;质量优异镜头:有恒定光圈/最大光孔大微距镜头等专业微距镜头近摄接圈:一般镜头都有一定近

11、距摄影。如配上近摄接圈(国产仅50元/套),可放大至1:1等比距离。透视调整镜头:多用于建筑摄影柔焦镜头:由清晰和虚像两个影像重合而成远摄变距镜、广角变距镜、微距变距镜:使物体放大或缩小。数码相机:微距是其优势。配合角架和MF功能使用数码镜头与通用镜头数码镜头与通用镜头DX字样为标志 AF-S ED IF VR G D ZOOM等字样的含义定焦镜头:以沿用传统镜头为主 50mm F/1.4D/1.8D 85mm F/1.4D/1.8D 105/F2.8D 35/F2 变焦镜头:DX18-70mmF/3.5-4.5G DX17-55mmF DX12-24mm 通用型如:24-70/2.8L 70

12、-200mm F/2.8G 17-35mmF/2.8G原厂镜头与副厂镜头原厂镜头与副厂镜头前者有佳能前者有佳能/尼康尼康/美能达美能达/莱卡莱卡/蔡氏等;蔡氏等;如如DX12-24 DX17-55 DX18-55 DX18-70DX12-24 DX17-55 DX18-55 DX18-70 DX18-135 DX18-200VR DX18-135 DX18-200VR 后者有适马后者有适马/腾龙腾龙/图丽等,价格便宜很多图丽等,价格便宜很多如如SIGMA10-20 F/4-5.6GSIGMA10-20 F/4-5.6G但成像质量不如原厂头但成像质量不如原厂头“牛头与狗头”最大光圈越大,或者是恒

13、定光圈的镜头最最大光圈越大,或者是恒定光圈的镜头最“牛牛”带带“D”或或“L”的镜头一般最好的镜头一般最好CANON的牛头以红圈为标志的牛头以红圈为标志NIKON的牛头有的牛头有“小竹炮小竹炮”、“金广角金广角”、85mmF/1.4D、105mmF/2D等等高级的,考虑高级的,考虑17-35/55mm、70/80-200mm之类的之类的 定焦镜头以定焦镜头以f/1.4/2/2.8等最大光圈的为好等最大光圈的为好业余的,考虑业余的,考虑18-55/70/135/200mm 70-300mm这样的这样的定焦镜头以定焦镜头以f/1.8等最大光圈的为好等最大光圈的为好推荐镜头资料:色影无忌/摄影镜头h

14、ttp:/ 光圈与景深光圈与景深1.1.光圈大小及级数光圈大小及级数2.2.聚焦控制聚焦控制3 3 景深控制景深控制4 4 超焦距超焦距1.1.光圈大小及级数光圈大小及级数光圈:代表光孔大小系数代表光孔大小系数f/1.4 f/2.0 f/2.8 f/4/f/5.6 f/8 f/1.4 f/2.0 f/2.8 f/4/f/5.6 f/8 f/11f/16f/22 f/11f/16f/22 每挡曝光量相差每挡曝光量相差1 1级级(1EV)(1EV)要点:在要点:在聚焦较近时,大光圈可虚化背景。光圈大小与数字大小成大小与数字大小成反比反比 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小;数值越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

15、光量越小;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2.2.聚焦控制聚焦控制聚焦:聚焦:俗称对距离,有俗称对距离,有MF/AFMF/AF两种方式两种方式AFAF自动对焦:一般半按快门锁定对焦(不够精确)自动对焦:一般半按快门锁定对焦(不够精确)MFMF手动对焦:传统胶片机方式有磨砂玻璃式、裂像手动对焦:传统胶片机方式有磨砂玻璃式、裂像式、微棱镜式、重影式等(精确式、微棱镜式、重影式等(精确/较慢)较慢)镜头镜头MF/AFMF/AF调焦环:多见于可更换镜头上调焦环:多见于可更换镜头上MFMF手动对焦:多用于近手动对焦:多用于近/微距、画面干扰多情况微距、画面干扰多情况单次单次/连

16、续对焦:连续对焦:AF-S/AF-CAF-S/AF-C各种对焦优先模式:单次各种对焦优先模式:单次/多次多次/区域区域/最近最近数码对焦的数码对焦的合焦合焦提示:有声提示:有声/无声无声3.3.景深控制景深控制景深:焦点前后的一段较清晰范围前景深小于后景深,两者比例约为1:2景深预测装置的使用最小景深最大光圈尽可能小的摄距长焦镜头最大景深最小光圈短焦镜头超焦距聚焦半自动曝光模式:光圈优先可控制景深大小4.4.超焦距超焦距 指镜头聚焦到无限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当聚焦在超焦距上,景深便扩大为1/2超焦距至无限远。精确地说,景深最近清晰点至镜头的距离(用符号h表示),称为超焦距。超焦距取

17、决于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光圈大,超焦距大;反之,则越小。如将镜头调至超焦距处,则由1/2超焦距至无限远之间的物体,均可成像清晰。这是区域调焦的手段。例如,50mm镜头拍大场面,对焦距离在6米,用f/8光圈,则在3米以远景物均清晰。方法:公式h=f/Fh超焦距(用米表示)=镜头焦距f/光圈系数F 如h=50/8=6米第五章第五章 快门速度控制快门速度控制速度越快,越容易凝固图像;反之,则趋于模糊。B门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1/4000 1/8000 单位:1/Xs流行的数字简述:省略1的简化(只保

18、留倒数);符号代表秒数;B代表长时间手控曝光;旧DC的时限性(如30)每挡曝光量相差1EV(还可微调1/3-1/2EV)快门类型快门类型:镜间、焦平面、电子程序快门/机械与电子混合快门速度优先的曝光模式快门速度优先的曝光模式适合于控制动态物体的清晰与模糊程度弱光下配合大光圈可提高清晰度小DC的快门延迟或时滞缺陷自拍模式的实用价值快门线的实用价值:方便慢速摄影和长时间曝光手动/运动傻瓜模式等1/2-1/8秒秒1/125秒1/250秒1/125秒1/250秒1/15秒实验作业一用光圈优先的方法,(或全手动模式)拍摄对比性佳作2张(题材不限)。要求景深明显不同。全自动相机可在镜头长焦端+微距获得小景

19、深。用速度优先的方法,(或全手动模式)拍摄对比性佳作2张(题材不限)。要求物体凝固程度明显不同,并在画面中有动静对比。全自动相机可用闪光灯/夜景等模式来模拟特定效果。(最好配合三角架)保存在“基本练习”作业文件夹中(JPG大小在200K内)。f11 1/60秒秒f2.8 1/250秒秒第六章第六章 注意多余光的干扰注意多余光的干扰摄影中不可忽视的要素:镜头遮光罩及代用品用黑纸尽量减少明亮背景的多余光线干扰摄影中不可忽视的要素镜头遮光罩及代用品用黑纸尽量减少明亮背景的多余光线干扰第七章第七章 滤镜和摄影附件滤镜和摄影附件偏振镜(PL CPL)中灰滤镜(ND镜):平衡上下景物光比近摄接圈(国产较便

20、宜)快门线/遥控器三角架、独立云台偏振镜的作用 PL CPL消除/减弱非金属物体反光压暗天空/加强天空对比度阻光作用(补偿1EV左右)PL CPL适合于任何相机CPL更适合数码机(尽量买薄的)中灰滤镜(ND镜)下面景物曝光多,上面物体曝光少;逆光下人物拍照数码业余软件Turbo Photo里有模仿ND渐变效果第八章第八章 曝光控制曝光控制1 1 测光表与相机测光原理测光表与相机测光原理2 2 测光测光/曝光模式曝光模式3 3 曝光互易律及失效补偿曝光互易律及失效补偿4 4 克服曝光误差的几种方法克服曝光误差的几种方法5 5 数码相机曝光控制数码相机曝光控制6 6 曝光控制小结曝光控制小结1 1

21、 测光表与相机测光原理测光表与相机测光原理曝光计测光:曝光计测光:独立式 反光式(内置式TTL)自动测光工作原理:自动测光工作原理:18%灰反光率灰反光率 当画面平均亮度在18%中间亮度时,一般曝光较准确。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大光比、暗调或亮调主导时),相机会出现测光不准的偏差。思考:用什么方法矫正曝光偏差?2 2 测光测光/曝光模式曝光模式半自动模式:光圈先决/景深先决A、速度先决S、手动M、程序自动P/程序自动*弹性模式等简单模式:人像/风景/夜景/夜景人物/近摄/全自动等测光模式:3D矩阵/中央重点/点测光*数码像机才有3 曝光互易律及失效补偿曝光互易律曝光互易律:不同光孔和速度的组合,在

22、理论上可达到同样的曝光量。当进光量增强而时间减少,或进光量减少而时间增加,都可使曝光量保持不变。如光圈与速度的曝光组合:f5.6、1/125秒 等于f8/和1/60秒、f3.5和1/250秒的组合倒易律失效:倒易律失效:过长或过短的曝光时间将影响感光性、反差、宽容度,造成色彩平衡的偏差。补偿:补偿:曝光组合尽量落在互易律适用的范围内倒易律失效:F32 50秒倒易律失效:F3.5 10秒倒易律失效:F5.6 1/15秒倒易律失效:F32 8秒4.4.克服曝光误差的几种方法克服曝光误差的几种方法摄影测光的“傻瓜性”:18%灰的反光率、测光不准的客观性近测法近测法尽量接近主体。用于逆光时还要加大一级

23、曝光量18%18%灰板测法灰板测法理论上更专业和准确,特别是大光比或特殊场景。18%18%灰代测法灰代测法手背法。用于无法接近主体或反差大物体,但光线角度要一样点测光点测光适宜于特殊场景如大面积亮调或暗调中的主体;特别对晴天风景容易曝光过度相当有效。亮暗兼顾法亮暗兼顾法(高反差场景)如高光1/60秒,f/16 暗部1/60秒,f/2.8 可按f/4或f5.6拍摄*注意:不要平均选中,要偏向于暗部测光值一方。*一般法则:因负片暗部的宽容度小于亮部,负片主要对暗部曝光,以保证暗部细节。“宁过而不足”(对曝光不足的宽容小)如亮暗兼顾法两读数:1/60秒、f/4和1/60秒、f/16,一般按f/5.6

24、曝光。这使最暗部分曝光不足1级,在宽容度内。反之,高光方面曝光过度达3级,一般也在负片宽容度内。正片相反,主要对亮部曝光因为“宁不足而勿过”是其宽容度的特性。(对曝光过度的宽容小)多拍选优法多拍选优法:多用于亮暗兼顾法(数码的曝光包围等)利用感光度拨盘测光(胶片为主)利用感光度拨盘测光(胶片为主)在弱光下原定感光度片无法测光时,可调到感光度高的设置下测光,再按所增挡数来增加曝光量。如ISO100片在ISO800处测光为1/2秒,回到原感光度设置时要增加3级曝光量,为1.5秒。数码机:用自动挡可测光,记下数据后再回到手动模式。曝光补偿(曝光补偿(“白加黑减白加黑减”原则)原则):大面积特殊主体/

25、影调曝光的矫正(如海滩、白雪、深黑物体等)最普遍适用的调整曝光的方法5 5 数码相机曝光控制(一)数码相机曝光控制(一)AF/AE默认锁定:半按快门同时锁定AF/AE机智锁定:好处在于对焦对焦/测光分开测光分开进行1.选择只锁定AE(自动测光);2.对中灰区域或主体测光(半按快门)3.然后按机身AE-L/AF-L键锁定,可得到准确曝光4.再半按快门锁定对焦拍照,或半按不放,重新构图后拍照。5.还原AE-L键5 5 数码相机曝光控制(二)数码相机曝光控制(二)利用AE-L键(多见于不可换镜头相机)新型DC提供了更简单的曝光校正键:当你移动相机半按快门时,会出现实时曝光预览画实时曝光预览画面面效果

26、!将你的相机指向合适区域,达到较好实时曝光预览画面实时曝光预览画面时,半按快门不放,按下AE-L,即得到准确曝光。再随意构图对焦拍摄。有利于批量拍摄和合理曝光!不同场景记得要还原AE-L键5 5 数码相机曝光控制(三)数码相机曝光控制(三)利用曝光补偿键:EV+/-傻瓜机只有该键能控制曝光大小EV值=曝光值 如光圈、快门各档的级别可用EV值来简单表示。如f/1.4到f/8有5EV的曝光量增减。利用18%原理,“白加黑减白加黑减”的实用价值。大面积特殊主体/影调曝光的矫正(如海滩、白雪、深黑物体等)6.6.曝光控制小结曝光控制小结最简单的准确曝光方法:加减曝光补偿最传统的准确曝光方法:近测/灰板

27、/手背法最直观的准确曝光方法:机背直方图最先进的准确曝光方法:AE-L键等实验作业二根据自己相机情况,选择特殊场景(如大光比/暗调或亮调中的主体曝光/有意暗调或亮调等),用上述方法来控制合理曝光作业1-2张,要求有调整曝光前后的原图对比。作业存在“基本练习”文件夹中第九章第九章 胶卷胶卷/CCD/CMOS/CCD/CMOS1 1 感光度高低与记录媒介感光度高低与记录媒介2 2 照片宽容度照片宽容度3 数码照片照片宽容度4 DC/DSLR直接出片效果设置5 理解直方图1 1 感光度高低与记录媒介感光度高低与记录媒介感光度感光度 ISOISO 感光速度越慢,颗粒感越少感光速度越慢,颗粒感越少ISO

28、20-50慢速片 ISO100-200中速片 ISO400高速片感光度设定装置:按钮式/机内式ISO级数(通同):50/100/200/400/800/1600 每档相差1EV记载媒介种类记载媒介种类黑白片:宽容度大彩色负片:日光型/灯光型 宽容度较大反转片:密度高,清晰,层次好,宽容度小CCD/CMOS:感光度级数可作1/3-1/2EV调节2 2 照片宽容度照片宽容度宽容度:宽容度:胶片对不恰当曝光所能允许的限度 负片最重要的是针对暗处曝光(对曝光不足的宽容度小)、正片相反动态范围动态范围(影调层次级差/光比):比起人眼来,对大光比、高反差的影调层次级别而言,相机所能表现的最大极差通常有限制

29、,记载的信息也有限制动态范围与动态范围与后期调整后期调整(详见后期制作章节)(详见后期制作章节)3 3 数码相机宽容度数码相机宽容度数码相机类似于反转片的宽容度(曝光过度容易造成不可挽救的高光部分损失)DC偏向于曝光过度的特性:直接出片效果优先DSLR偏向于曝光不足的特性在宽容度有限情况下,保护高光优先,宁可欠曝 最好用RAW无损文件格式拍摄,有利后期 调整 RAW文件后期调整可挽救0.5EV左右过度曝光所损失的高光细节4 DSLR4 DSLR直接出片直接出片效果设置效果设置适用于JPG文件为主时光线较暗时增加0.3EV-0.7EV曝光补偿光线较强时用点测光针对亮部测光测灰版或手背确定曝光值后

30、+曝光补偿利用自定义曲线/对比度等利用机内直接出片模式设置拍摄前利用曝光预览模式拍摄后用机背/软件直方图调整合理曝光 5 5 理解直方图理解直方图用机背/软件直方图调整合理曝光正常曝光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反差过低反差过高曲线调整:在不改变整体影调范围的前提下减小中间层次的反差 特殊曲线调整:U型结构直方图 U型结构分成左、中、右三个部分;左面对应着暗部,中部对应着中间调,右面对应着高光部。直方图的阴影部分,代表着像素的堆积。即:U型结构所描述的是,在暗部和高光区域分别有较多的像素堆积,而中间调十分的平缓。高反差是其特点。反差可以用光圈的级来 描述,也叫光比光比;级差 越大,反差也越大。U型 结构的

31、意义,在于在同 等反差的情形下,人为地 加大了视觉对比冲击视觉对比冲击。高反差效果:非典型U型结构 1.典型结构为深U结构。2.“非典”平U结构(形成的两座山比较矮)3.“非典”斜U结构,又分左斜和右斜。U型结构可通过人为的有意调整来达到特定效果。人为地调整曲线,甚至于按下列模式将数字输入曲线图获得量化的控制,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图显示了图像和直方图的联系,我们用工具对图像局部进行加亮或变暗操作,会观察到直方图相应部位的变化。7是比较常见的一种,3、4、5、6是一种类型,弯曲的幅度可以大一点或小一点,1和2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在黑白上可以试试。胶片尺寸对照图CCD/CMOS感光元件尺寸不可

32、换镜头DC:1/1.8-2/3英寸的CCD感光元件 等效焦距4-5x可换镜头DSLR:奥林帕斯O家为代表的3/4系统:1/2全幅(135)等效焦距2xN/C/K家的APS尺寸约3/4全幅(135)等效焦距1.5-1.6xC家全幅尺寸(顶级/准专业DSLR)等效焦距1x什么是CCD?与传统的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数码相机使用光敏元件作为成像器件,将图像中的光学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目前光敏元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耦合)元件;另一种是新兴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数码

33、相机的分辨率是指相机中光敏元件的数目。目前市场上常见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是CCD(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它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相机的CCD内含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分辨率也越高。CCD的分辨率像素数常被用作划分数码相机档次的主要依据。诚然,CCD的分辨率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数码相机成像的质量,但正像颗粒度不能完全概括胶卷的质量一样,分辨率也不是评价CCD质量的唯一标准。其色彩深度,芯片本身的制造水平等,对最终成像质量带来的影响都不容低估。实验作业三将自己拍摄的一张一般反差的JPG照片,调整成U型结构图片。(文件大小在20

34、0K内)提供原图进行对比。保存在“后期制作”作业文件夹中。第十章第十章 色温色温/白平衡白平衡色温:光源颜色的一种数字表达。如手电筒灯泡的变化。偏冷色为高色温,反之则为低色温。色温以K作单位。简单说,如果在任何光线下,白色能还原为人眼认可的白色,就是色温准确,也叫白平衡。标准色温:白金是一种很稳定的金属,所以一般用它来定色温。白金加热时发光的色彩,如加热温度3000度,色温为3000K。加热温度5000度,色温为5000K。温度低时波长较长的红色光突出,温度高则波长较短的青色光增多。色温转换滤光镜是补正或纠偏的,否则就不能正确地显色。数码机与白平衡设置/自定义白平衡/白平衡包围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35、 构图与用光构图与用光1 构图的一般原则2 光与造型3 多重曝光4 闪光灯5 闪光控制模式6 外接闪光灯1 1 构图的一般原则构图的一般原则思考:什么是好的构图?主题鲜明:(包含主次分明)、言简意赅 新颖独特:除了创意性外,还包括善于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非同一般的视角来表现主题对比为主:虚与实、疏与密、动与静、冷与暖、大与小、明与暗、远与近等。注意对比中的统一协调为主:对立要素的统一;注意统一中的对比2 2 光与造型光与造型平光平光:正面来光,一般为效果较差的光照条件侧光:侧光:早晚才出现的自然光照条件,质感强烈斜侧光:斜侧光:一般最多的自然光照条件(前/后侧角度)适合于一般摄影效果逆光逆光(

36、斜逆光):也称轮廓光、造型光,效果独特顶光:顶光:一般忌用的自然光;广告摄影中多用硬光硬光/直射光:直射光:对比强,中间色层次少软光软光/漫射光:漫射光:层次柔和,影调丰富平光:一般为效果较差的光照条件光线来自于身后色彩较饱和物体层次平淡侧光:早晚出现的自然光照条件,质感强烈前/后侧光:自然中最常见的良好光线45度角度左右光线逆光:戏剧式光线大光比分离主体与背景的轮廓光影调优美3 3 多重曝光多重曝光先决条件:黑背景/较暗背景胶片机/DSLR高端机一般都有该功能DC模拟多重曝光:将f值调到最小,镜头前放置稍大的黑卡纸+胶布,可自由开合;用快门线/B门控制曝光时间(多达几秒以上);如:黄昏背景下

37、的建筑群+入夜后的建筑群 静物组合实验作业四实验作业四室内用正侧光/侧逆光拍石膏像2张,人像1张,体验光的造型提示:尽量使用半自动/手动曝光模式;设置手动白平衡、低感光度、最大文件格式、是否需要增减曝光补偿、稳定机身等作业存在“基本练习”文件夹中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专题摄影专题摄影1.一般人像摄影2.静物摄影3.小品摄影4.风景摄影1.一般人像摄影拍摄角度:一般影棚人像为平视镜头焦段:中长焦最佳肖像/半身/全身像经典人像用光:蝶型光、三角光等室外风景人像用光:漫射与直射光利用相机的人像设置(优化/自动模式)根据脸型特点的室内布光方式硬光与柔光的结合1.自然光侧光、逆光等为主要光源,背光处用闪光灯

38、、反光器材或自然光补光(增加曝光补偿)2.室内灯光:加蜂巢的闪光硬光+柔光箱或反光板闪光灯石英灯(3200K)+闪光灯2.静物摄影2.1 一般产品拍摄要求清晰度高,多用大景深2.2 自然光拍摄(可结合亮棚)2.3单灯或双灯以上+反光板拍摄法2.4 用亮桌拍摄透明物体2.5 透明物体亮背景暗线条法2.6 透明物体暗背景亮线条法2.7 亮棚拍摄金属等强反光物体2.8 局部特写、微距2.9 采用背景光的拍摄2.10 机内、离机的闪光灯拍摄课程作业一课程作业一室内外均要有:多拍选优室内外静物摄影4张佳作;人像3张佳作。提示:尽量使用半自动/手动曝光模式;设置手动白平衡、低感光度、最大文件格式、稳定机身等作业存在“课程作业”文件夹中3.小品摄影最佳体现:从平凡中见不平凡敏锐眼光:察觉某种独特视角或意味以小见大:小题材人文、风景等为主格调多样化:轻松、幽默、纯形式感等4.风景摄影4.1 数码相机的色彩设置(鲜艳/柔和/标准)4.2 如何自定义机内调整配置4.3 利用各种曲线和对比要素来构图4.4 善用曝光补偿控制相机容易曝光过度的设置 所谓“风景不要过曝”4.4 全景拼图课程作业二课程作业二室外为主人文、小品、风景摄影 佳作8张作业存在“课程作业”文件夹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