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科疗效评价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7481917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风科疗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风科疗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风科疗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风科疗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科疗效评价(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十三、2009-2011年度 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总结1、2009年中风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2009 年 112 月份我科室共收住院病人 129 例,其中出 血性 中风 13 例,缺血性中风 94 例,中风后后遗症 22 例。 全部病人均 釆用西医西药、中药、针灸、功能康复锻炼、中 草药烫疗综合治 疗。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 证施治;针刺主要采 用头皮针针法、灵龟八法针法、醒脑开 窍针法或(和)体针针法, 灸法主要采用温和灸百会以及壮 医药线点灸法。功能康复锻炼主 要根据现代康复理论的中风 康复六段理论指导康复,中草药烫疗 则采用我科协定的中风 烫疗处方烫疗。对于中风

2、的运动障碍,我 科总结了三位一体 的康复技术,收到良好的效果。治愈 20 例,治 愈率 15.5 %, 好转 103 例,好转率 79.84%,无效 6 例,治愈好转率 95. 35 %o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126例,有3例辨 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 97. 67 %0 有 103 例服用中 药 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79. 5%o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 中风证系急性脑血管病,其发 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仍居髙不下,如何有效降低 “四 高”,是目前中风病难点和焦点,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提高 救治 效果和康复效果又是关键所在。2、2009 年眩晕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2009 年 11

3、2 月份我科室共收住院病人 34 例。全部病人 均 采用西医西药、中药、针灸、综合治疗。中药包括中成药 辨证施 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针刺主要釆用耳针针法、子 午流注针法、 体针针法,灸法主要采用直接灸或温和灸四神 聪以及壮医药线点 灸法。治愈 15 例,治愈率 44. 2%,好转 1 7 例,好转率 50 %,无效 2 例,治愈好转率 94. 12 % 辨 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 o 32 例,有 2 例辨证分型 不 正确,准确率为 94.12 %o 有 28 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 率为 o82. 35 %o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主要难点是预防眩晕复发。中医 药在 其缓解期的辨证论

4、治,求因治本的治疗较有成效,主要 以“缓则 固其本”为原则。缓解期多偏虚,有气虚、血虚、 肾虚的不同, 对中气不足,清阳之气不能上荣者,予以益气 健脾,升清荣脑, 药用黄英党参升麻根蔓荆子细辛等,或用 补中益气汤;对血虚不 能上荣予以益阴补血养肝,药用生地 当归白芍首乌,脾胃不足者, 可用四君参苓理中建中归脾实 脾等,一言敝之,对证补之不足。 久病易虚易瘀,无痰不作 眩也是经验之谈。痰瘀之邪也不可轻视 之。同进,应提高身 体素质,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尤其是针对 性的抗眩晕锻 炼也是治疗之本。3、2009年腰痛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2009 年 112 月份我科室共收住院病人 56 例。全部病人

5、 均采 用西医西药、中药、针灸、综合治疗。中药包括中成药 辨证施治 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针刺主要采用耳针针法、子 午流注针法、 体针针法,灸法主要采用直接灸或温和灸四神 聪以及壮医药线点 灸法。治愈 39 例,治愈率 69.6%,好转 1 7 例,好转率 30. 4 %,治 愈好转率 100 % 辨证分型:本组 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 56 例,准确 0率为 100 %。有 45 例服用 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80. 3%o 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主要难点是如何解决腰椎间盘突 出症 急性期加重及伴随的疼痛症状。治疗上主要穴位采用腰 椎夹脊穴、 膀胱经穴和下肢作古神经沿线穴位,急性期以每 日针 1

6、次,以泻 法为主;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 用脱水、止痛、消除 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4、2010年中风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 缺血性中风是我科优势病种之一,也是我科收治患者的 主要病种。2010 年我科共收治缺血性中风患者 126 例,其 中治愈 3 例,占 2.4%;好转 92 例,占 71. 15%;未愈 29 例, 占 23. 1%;死亡 2 例,占 1.6%。其中风痰瘀阻型 61 例,占 48. 79%; 痰热腑实型 14 例,占 11.40%;痰热闭型 9 例,占 7.10%;痰湿 蒙神型 4 例,占 3. 18%;气虚血瘀型 33 例,占 26. 54%;阴虚风 动型

7、5 例,占 4.86%。其中风痰瘀阻型和气 虚血瘀型所占比例较 大。通过临床治疗,我们发现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数量较 多。 中风后肢体瘫痪在急性期多为弛缓性瘫痪,随着病程的 延续,逐 渐出现痉挛,痉挛妨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恢复,如不 积极治疗可 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 异常,从而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 年我科中风后肢 体痉挛的患者 58 例, 占总病例数的 46%。我科以神经生理学 及针灸学为基础,在针刺 取穴时,主要以患肢拮抗肌侧取穴 为主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拮 抗肌能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 改善中风病人运动功能,明显提高 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其总 有效率为 76%,

8、显效率 30. 13%o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在我科中风患者中的发生率占总 病例 数的 25.6%,中风后吞咽困难易造成误吸、肺炎、营养 不良和脱水 等并发症,而且可独立的影响病死率从而严重威 胁到患者的生命。 吞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 一旦患者发展到鼻饲给 食,经济费用将大幅提高,极大增加 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所以 应对中风后吞咽困难进行积极治 疗。我们认为中风后,若脑窍蒙 闭,神不导气于口舌咽喉等 关窍,则不能发挥正常语言吞咽功能。 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 易产生误吸,采取中药口服方法不易执行, 且存在一定危险 性,因此我们联合针灸科选用安全、有效的针刺 联用推拿的 中医外治法为治疗方

9、法。我科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 采用针刺双侧合谷,双侧太溪,关元,气海。推拿手法:揉法;滚法;点穴;功能训练。配合康复疗法(分为间接方法和 直接方法)以及电刺激治疗和中频电流模式。具体方法: 治疗前首 先利用其诊断程序进行病情诊断,然后根据诊断值 选择适宜的治 疗参数)。 70%的患者可以改善其饮水发呛,进 食减少的状态,25.6%的患者可以完全解除本次中风所致的 吞咽障碍。所治患者 发生吞咽障碍时间最长 3 个月,最大年 龄 81 岁,取效时间最短者 仅 3 次治疗即取效。5、2010 年眩晕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2010 年以来我科室共收眩晕住院病人 78 例。全部病人均 采 用西医西药、中

10、药、针灸、综合治疗。中药包括中成药辨 证施治 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针刺主要采用耳针针法、子午 流注针法、 体针针法,灸法主要采用直接灸或温和灸四神聪 以及壮医药线点 灸法。治愈46例,治愈率58. 9%,好转 30例,好转率38.4 %,无效 2 例,治愈好转率 97.3 %。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主要难点是预防眩晕复发。中医 药在 其缓解期的辨证论治,求因治本的治疗较有成效,主要 以“缓则 固其本”为原则。缓解期多偏虚,有气虚、血虚、 肾虚的不同, 对中气不足,清阳之气不能上荣者,予以益气 健脾,升清荣脑, 药用黄英党参升麻根蔓荆子细辛等,或用 补中益气汤;对血虚不 能上荣予以益阴补血养肝,药

11、用生地 当归白芍首乌,脾胃不足者, 可用四君参苓理中建中归脾实 脾等,一言敝之,对证补之不足。 久病易虚易瘀,无痰不作 眩也是经验之谈。痰瘀之邪也不可轻视 之。同进,应提髙身 体素质,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尤其是针对 性的抗眩晕锻 炼也是治疗之本。6、2010年腰痛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2010年一年来共收集 97例腰痛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 病人。 全部病人均采用西医西药、中药、针灸、综合治疗。 中药包括中 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治愈 53例, 好转 21例。通过这一年的疗效分析本年度诊疗常规的应用中发现的 问题 有,腰痛病急性期单纯脱水消肿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合并有焦 虑抑郁的患

12、者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改善不显。部分腰 痛病病灶较深, 单纯手法和针灸治疗改善不显。计划在来年 引入针刀及中药泡洗 治疗,并进一步完善诊疗方案。7、2011年中风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2011年我科共收治中风患者 256例,其中治愈 15例, 占0. 5%;好转 187例,占 73.04%;未愈 53例,占 20. 7%; 死 亡 1 例。2011 年中风的诊疗方案在我科得到了广泛良好应用,发 挥 了临床指导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针刺拮抗肌治疗中风 后肢体 痉挛及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在临床得到应用,疗 效很好,体 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并提出早期的康复 治疗与否,直接 影响患者的愈后转归。中

13、医药治疗中风病通过急性期熄风、开窍、化痰、活血、通 腑及恢复期的益气、康复以及针刺等综合疗法提高了疗 效,经过 临床实践及研究证明:中医治疗中风病能明显提高 总有效率,提 髙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急性期缩短 复时间;恢复期明 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如中风积分、 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显 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较快,明显改善 中医证候;明显改善患者 的血液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 减少副反应如:电解质紊乱、 高渗性药物性肾病等并发症的 发生;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的发生,远期随访发现可 以降低病人的病残程度。8、2011 年眩晕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2011 年以来我科室共收眩晕住院病人

14、146 例。治愈 88 例, 好转 58例。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主要难点是预防眩晕复发。中医 药在 其缓解期的辨证论治,求因治本的治疗较有成效,主要 以“缓则 固其本”为原则。缓解期多偏虚,有气虚、血虚、 肾虚的不同, 对中气不足,清阳之气不能上荣者,予以益气 健脾,升清荣脑, 药用黄英党参升麻根蔓荆子细辛等,或用 补中益气汤;对血虚不 能上荣予以益阴补血养肝,药用生地 当归白芍首乌,脾胃不足者, 可用四君参苓理中建中归脾实 脾等,一言敝之,对证补之不足。 久病易虚易瘀,无痰不作 眩也是经验之谈。痰瘀之邪也不可轻视 之。同进,应提高身 体素质,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尤其是针对 性的抗眩晕锻 炼也是治疗之本。9、2011年腰痛的年度评价、分析、总结2011 年共收集 150 例腰痛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病人。 全 部病人均釆用西医西药、中药、针灸、综合治疗。中药包 括中 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治愈 50 例,好转 92 例。通过进一步完善诊疗方案并运用于临床治疗,发现腰痛多 数 气滞血瘀型,所谓不通则痛。针对患者腰痛容易反复发作 问 题,对患者进行深入的健康宣教,嘱患者长期卧硬板床, 忌弯 腰劳累及搬、背、挑重物,平时注意休息,在腰部疼痛 刚发作 时及时用腰围保护腰部,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而至 病情进一 步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