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473468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一:永远的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阅读答案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下面是准备整理的关 于永远的尹雪艳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永远的尹雪艳 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读者。他的永远的尹雪艳和金大班的最后一 夜,在我眼里就像两棵灿烂的花树。尹雪艳是株梅花,而且是雪光中的,极端 的娇艳,又极端的朴素,香气淡淡,久经回味;金大班呢,是一簇夜来香,香 气扑鼻,那在月夜下闪烁的花朵,恰如多情的眼,在半梦半醒间,温暖着迷茫 的人。 梅花不管多么经得起风霜,它终有花容不再的时候;夜来香呢,它也终 归有寂灭的一天。可是白先勇先生用那支生花妙笔,让尹雪艳和金大班这两个 花树般

2、的人物,获得了地久天长的绚丽。 四月底,青岛的春天正热闹着,白先勇先生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我刚 好在那里给文学院的学生讲额尔古纳河右岸,得以相识。白先生初来青岛, 可他似乎并没特别的兴致看风景,他喜欢呆在屋子里。王蒙先生请他出来参加 活动时,他才会下楼。天凉时,他披着一件人字呢大衣,天暖时,则是一件中 式便服。他闲闲的,淡淡的,似乎与春天有着某种隔膜。 我曾经看过白先生的树犹如此,是怀念他的同性朋友王国祥的,写得 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文章中,他多次写到花和树。王国祥离去了,白先生家 花园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树也随之枯死,花园荒芜了。那株青烟般消失的 树,在花园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这道缺口,

3、被白先生形容为“一道女娲炼 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其内心的苍凉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 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 此的超然、安详。 但他还是爱花的。海大校园中的樱花开得正盛,那天我们去报告厅,路 过一树又一树的樱花,他一再驻足观赏,叹息着:“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 的眼神是怜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崂山的太清官去,在一处殿门前,逢着一丛 朝霞般鲜润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说:“这是芍药。”白先生走过去,大 叫:“不是芍药,是牡丹啊!”芍药和牡丹虽然在花朵上相近,但叶片却是不一 样的。我仔细一看,哦,确实是牡丹。白先勇先生自从将汤显祖的牡丹亭 搬

4、上昆曲舞台后,对牡丹可谓情有独钟。对于即将要去北京参加青春版牡丹 亭百场演出的白先生来说,这丛牡丹,无疑是老天为他写就的福音书啊。那 丛牡丹姿态灼灼,开得恰到好处,飘洒,浓艳,馥郁,蓬蓬勃勃的,没有一朵 呈凋敝之态,白先生啧啧惊叹,连称:“不得了,不得了!”我对他说,将来第 一百零一场的牡丹亭,去哈尔滨演出吧,那儿的市民爱好音乐。白先生笑着 说,抗战时,他父亲(国 民 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先生)打到了东北,可是 蒋介石不让打!他说自己没有来过哈尔滨,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带着牡丹亭到 这里演出。 今年的哈尔滨酷热难当。这个时候,我会放下笔来“歇伏”,以读书为 主。好书是可以带来清凉的。 我从书架上将郑愁

5、予先生赠送的三本诗集取下。去年十一月我在香港浸 会大学时,郑愁予先生刚好由耶鲁大学到香港大学讲学。愁予先生的诗歌,韵 律优美,婉约惆怅,在港台影响极大。他与白先勇先生一样,根扎在台湾,后 来到美国发展,执教于名校。愁予先生爱酒,我在爱荷华时,聂华苓老师就跟 我讲过他不少“醉酒”的趣闻。他和他夫人梅芳请我去兰桂坊,我感受到他爱 酒之切。在那家俄罗斯人开的酒吧,他先是给我叫了杯鸡尾酒,然后又拉我进“冰屋子”,披着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中,品尝威士忌。梅芳女士悄 悄对我说,愁予先生几年前做过心脏手术,医生建议他少饮酒,可他改不了。 愁予先生喝酒之后,谈笑风生,出口就是诗,他的热情能把一个冰冷的人

6、都点 燃。有一天晚上,他请我和台湾作家刘克襄到港大他暂居的寓所去坐坐,一进 去,他就举着一瓶酒对我说:“这是金门高粱酒,给你准备的,你带回哈尔滨 吧!”我说我从香港出发,还要到北京开会,托运酒又麻烦,不如喝掉。愁予先 生豪爽地说:“就听你的。”梅芳女士早已准备了几样下酒菜,我们围聚到桌 旁,喝酒谈天。近午夜时,愁予先生举着杯,邀我到阳台看海。与其说是看 海,不如说是赏月,那晚上的月亮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海上生了 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 色中回旋, 。 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比如他写长城:“长城像一个担夫担着群 山,从地平线上彳亍走来。”

7、他写“塔”:“塔,乃天问的形式吗”他写微醺 的状态:“微醺是枕着山仰卧,全身成为瀑布;微醺是左手二指拈花,右手八 指操琴;微醺,抬头满天的灯,低头满座的美人。”他写花:“百合花的嘴张 得太大,像在惊讶。”他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着看花,读这首诗 的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神色。他们俩, 虽然年过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分 感受得到。 有一天,聂华苓老师来电,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郑愁予,他们都是她的 老朋友了,我说:“他们与我们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是风雅的人!”聂 华苓叫道:“很对很对!” 是啊,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文化的根基

8、浅,缺乏琴棋书画的浸染,对西 方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为什么我们可以写出好看的作品,却难写出有大品 格的作品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还不足,境界还不够深远所致的。我们看 花,是用眼睛;而他们看花,用的则是寂寞、沧桑的心。看花姿态的不同,作 品所呈现的气象就大不一样了。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几句诗,来为这篇小文做 结:我们常常去寺庙常常去无人的海滩常常去上坟献野花给好听的名字1.文章题为“看花的姿态”,“花”在文中的含义有哪些答:2作者在第自然段说“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 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答:3在第段划横线处需要补上一个句子

9、,下面这两个句子,你认为选哪一 个更合适为什么(1)宛如山涧中幽咽的泉水。(2)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答:4文中说白先勇和郑愁予是“风雅”的人,请结合全文说说“风雅”的含义。参考答案:“花”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指的是自然界的“花”。第二层指的是像花一 般的“人”。第三层指的是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人、事、物。白先勇先生并非对春天很冷淡,很隔膜,他在春光中表现得很超然、安 详,只因他经历了很多的人事沧桑,曾经品味过生活中众多的人身上所表现出 来的美好的人性和美好的友情(2分)也品尝过失去这些美好的痛苦,有一颗 历经寂寞、沧桑的心,(2分)但他内心里深藏着对春天、对那些美好事物、对 生活的热爱 (1分

10、)。第(2)句更好。因为这句话用通感的手法,将低沉忧郁的歌声(听觉形象)喻 为“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视觉形象)(1分);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 表现了低沉而忧郁的歌声轻轻地触型听者的心灵的感受,意境幽美,空灵,忧 而不伤(1分);且“花树”这一意象与本文的标题和内容“看花的姿态”相吻 合(1分)。第一句把“歌声”比喻为“幽咽的泉水”则过于沉重忧伤(1分)。或第(1)句更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把郑愁予的“歌 声”比作“幽咽的泉水” ,突出了歌声低沉而忧郁的特点(1分)。而“宛如夜 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则不能突出歌声的低沉忧郁。(2分)文中说白先勇和郑愁予是“风雅”的人,请

11、结合全文说说“风雅”的含义。(6分)答:风雅在文中的含义:第一,是指他们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深厚的传 统文化的根基,深受艺术的浸染。第二,他们懂得爱怜、顾眷、欣赏生活中美 好的事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第三,他们用寂寞、沧桑的心来欣赏生活 中的美。解析:略二:永远的尹雪艳关于台北人读后感台北,常常觉得像海市蜃楼一样的存在的城市。常常觉得熟悉,却并没有 真正的接近过。中学的时候,很流行刘墉、吴淡如之类的台湾作家,着实也看了一段时间 的心灵鸡汤。慢慢长大后,就觉得似乎台湾作家的路线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台 北人这部小说,最初是蔡康永一再的提起。不过,对于蔡康永的文学选择, 我此时已是不太信任的了。后

12、来,在一次网络购书的过程中,为了凑金额,就 把在购书单中存了很久的这本书加了进去。看了第一个小故事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短、小、精、悍。每篇的篇 幅都不大。但是寥寥几笔,却常常让人有“进入”的感觉。从国共,抗日的战 争时期,到七八十年代的眷村时代。有像蔡康永那样的富家子弟,也有类似于 王伟忠那样的眷村孩子。那两三代飘零的人儿。我,并无法品出其中况味。只 是常常,从书中,读出那么一丝丝的怅然,一丝丝的忧愁,一丝丝的凄凉。不了解白先勇,亦不了解台北人,更不了解那一段没有经历和感受过的历 史。但是,白先勇的这本台北人,就光从文学的方向来看,在近现代中国也 是非常合我胃口的。不评不论,不褒不贬,一切

13、都只是陈述,功过是非自有公 论。在这个所谓世界末日的前段,遇到台北人,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也。推荐给在努力生活着的人们。活着,真好。从去年还是前年,在图书馆偶遇白先勇的书,惊讶于他文字的火候看 似平淡却能有看电影的感觉。可能是他写剧本和改编戏剧的功力,小说中的场 景和人物都非常鲜活。这部台北人有十四个中短篇,看的时候犹如进入一 个台北六七十年代的照相馆,里面不仅有相片,还有场景、温度、湿度,而人 物的酸楚、痛苦、挣扎也历历在目。永远的尹雪艳讲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时隔半个世纪,看李敖上节 目,说形容顶级的美女最恰当的词也是这个词。她一出来,旁边的都成了背 景。尹雪艳也是这样的女子“尹雪艳着实迷人。但

14、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 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 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 的了不得。”她来台北建立自己的尹公馆,维系着上海百乐门的标准,而且她 待人接物有春风化雨的本事鸿儒白丁都要来。尹雪艳的故事也充满曲折, 但不要紧她会把那些挫折抛在身后,继续往前。这也是绝代风华所必要的 气度。一把青讲述一个伤痛愈合的故事,朱青在第一任飞行员恋人坠机之 后,死去活来然而十几年后,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一次,她已经很平淡地看 过去了。即使曾经把爱情当做一切而又失去的人,岁月也能照看好 ta。岁除和冬夜勾画了三个有“理想”的失意中

15、年男子。一个在新年 夜的醉酒豪言。他牛饮着,挥舞着,倒下了。但有人情味的是一圈老战友对他 的体谅和关怀。一个想要抓住最后的腾达机会,一个虽然腾达却失去了理想, 这两个人放在一起的对话,更是人生百般滋味叹着品。金大班的醉后一夜是本书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金大班曾经叱咤风 云,而在二十年后,也要赶紧嫁人了。在离开夜总会的前夜却遇到了一些故事 精心栽培的小妹栽在了爱情的幻想中,搞大了肚子不像自己二十年前 狠心断绝,她拿一枚钻石戒指给小妹去生养。虽然骂得很凶,但金大班却让小 妹不要受自己一样的伤,失去对爱情的希望。小说终止在她遇到一位和当年自 己坠入爱情时很像的年轻男子跳舞的画面,她痛苦过,迷茫过,潇洒

16、过,而现 在就让这一切在一支舞中飘散吧。思旧赋梁父吟秋思国葬刻画了四个怀旧的人,有的已迟暮, 但对过去的缅怀和执着令人敬佩或唏嘘;有的不得不停下脚步,接受岁月的凋 零。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孤恋花花桥荣记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 讲了四个被岁月摧残的可怜人。读到他们的故事,会叹息或者哽咽不好多 说,因为每个故事背后都是鲜活的面容,你看到这些文字,那些人就会浮现。游园惊梦是最长的一篇,而将钱夫人的人生和戏交织在一起的一段最 为精彩。如果说语言的终点是音乐,而戏剧则是这终点站的辉煌建筑。这段的 妙处在于,把钱夫人在戏曲和人生中的醉生梦死描写得入木三分,你以为在看 一部小说,但却是在看一台戏;而当你觉得这是

17、一台戏的时候,这却是在描写 真实的人生。在这六页的戏曲描写中,钱夫人的戏与人生已经没有了边界。这本小说看完之后,回味久久。我觉得不仅是这些精彩绝伦的描写,把台 湾六七十年代的众生相刻画得十分生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他并没有要宣传 什么正能量,也没有要拉人入地狱闲逛的黑暗充分尊重每个人物的人生, 却能在看到失望时的不悲叹,在绝望时也能留有的一丝从容。这份气度正是文 章的魅力所在。要读台北人了。这书名,真不够吸引人!白先勇?这作家倒是耳闻过,他写的孽子还 曾红上电视节目呢。翻开国文老师下达的阅读命令,头个见的诗句并不陌生刘禹锡的乌衣巷。 中国文学真够神奇够伟大的了,几个字,如此美丽,如此三:永远的

18、尹雪艳迟子建散文有什么篇一:时间怎样地行走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 因为它常梦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 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 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 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 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 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 真怒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 影

19、的家长,严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 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 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 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 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 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 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好像一首温 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湖源湖落。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

20、小小的圆盘里, 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 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 分气势和严,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 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实。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 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 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 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 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

21、知道时间其实一 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 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 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 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 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 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令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 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 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我终于明白挂钟上

22、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 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 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 地老天荒。篇二:农具的眼睛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 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 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 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 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

23、 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 长,曾在东北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 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 队的田地里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 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 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 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 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

24、 出齐不久,上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 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 “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 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 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 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 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 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 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

25、,那是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 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 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 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 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 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 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 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 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到晚除了

26、吃就是睡,窝里絮的草还来自于 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 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 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 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 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 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 农具总是被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 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

27、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我还是热爱我们家 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 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 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 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 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 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 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篇三: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

28、的时候,它 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 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 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 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 有辛酸也有快乐。老家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目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 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 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 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

29、 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老家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 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 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 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 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 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 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 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 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

30、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 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 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老家住到飞雪来临时。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 美国、尼日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肯尼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八位作家, 聚集香港,进行文学交流和写作,这一期的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为了配 合这个主题,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贡西湾爬山,去 大屿山的(转载于:迟子建散文阅读)小岛看渔民的生活,去凤凰山以及湿地公 园等。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

31、惹人上瘾的, 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 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 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 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 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 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 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老家下雪的时候,我就 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等等。

32、但时间久了,尤 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 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 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老家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 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 暖啊!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东北。当我终于迎来了 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 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 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 道我

33、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 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 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 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 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 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 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 能不是一种温暖呢!篇四:看花的姿态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读者。他的永远的尹雪艳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在我眼里就像两棵灿烂的

34、花树。尹雪艳是株梅花,而且是雪光中的,极端的娇 艳,又极端的朴素,香气淡淡,久经回味;金大班呢,是一簇夜来香,香气扑 鼻,那在月夜下闪烁的花朵,恰如多情的眼,在半梦半醒间,温暖着迷茫的 人。梅花不管多么经得起风霜,它终有花容不再的时候;夜来香呢,它也终归 有寂灭的一天。可是白先勇先生用那枝生花妙笔,让尹雪艳和金大班这两个花 树般的人物,获得了地久天长的绚丽。四月底,山东的春天正热闹着,白先勇先生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我刚好 在那里给人文学院的学生讲额尔古纳河右岸,得以相识。我曾经看过白先生 的树犹如此,是怀念他的同性朋友王国祥的,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文 章中,他多次写到花和树。王国祥离去了,

35、白先生家花园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 利柏树也随之枯死,花园荒芜了。那株青烟般消失的树,在花园中留下一个巨 大的缺口,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为“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其内心的苍凉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 “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但他还是爱花的。海大校园中的樱花开得正盛,那天我们去报告厅,路过 一树又一树的樱花,他一再驻足观赏,叹息着:“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 的眼神是怜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崂山的太清宫去,在一处殿门前,逢着一丛 朝霞般鲜润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说:“这是芍药。”白先生走过去,大 叫:“不是芍药,是牡丹

36、啊!”芍药和牡丹虽然在花朵上相近,但叶片却是不 一样的。我仔细一看,哦,确实是牡丹。白先勇先生自从将汤显祖的牡丹 亭搬上昆曲舞台后,对牡丹可谓情有独钟。对于即将要去北京参加青春版 牡丹亭百场演出的白先生来说,这丛牡丹,无疑是老天为他写就的福音书 啊。那丛牡丹姿态灼灼,开得恰到好处,飘洒,浓艳,馥郁,蓬蓬勃勃的,没 有一朵呈凋敝之态,白先生啧啧惊叹,连称:“不得了,不得了!”我对他 说,将来第一百零一场的牡丹亭,去东北演出吧,那儿的市民爱好音乐。白 先生笑着说,抗战时,他父亲(高级将领白崇禧)打到了东北,可是蒋不让 打!他说自己没有去过东北,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带着牡丹亭到那里演出。今年的东北酷热难

37、当。这个时候,我会放下笔来“歇伏”,以读书为主。 好书是可以带来清凉的。我从书架上将郑愁予先生赠送的三本诗集取下。愁予先生的诗歌,韵律优 美,婉约惆怅,在港台影响极大。他与白先勇先生一样,根扎在台湾,后来到 美国发展,执教于名校。愁予先生爱酒,有一天晚上,他请我和台湾作家刘克 襄到港大他暂居的寓所去坐坐,我们围聚到桌旁,喝酒谈天。近午夜时,愁予 先生举着杯,邀我到阳台看海。与其说是看海,不如说是赏月,那晚上的月亮 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 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 花树。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他有一首诗的

38、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神色。 他们俩,虽然年过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 可以充分感受得到。有一天,聂华苓老师来电,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郑愁予,他们都是她的老 朋友了,我说:“他们与我们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是风雅的人!”聂 华苓叫道:“很对很对!”是啊,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文化的根基浅,缺乏琴棋书画的浸染,对西方 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为什么我们可以写出好看的作品,却难写出有大品格 的作品?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还不足,境界还不够深远所致的。我们看 花,是用眼睛;而他们看花,用的则是寂寞、沧桑的心。看花姿态的不同,作 品所呈现的气象就大不一样了。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几句诗,来为这篇小文作 结:我们常常去寺庙常常去无人的海滩常常去上坟献野花给好听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