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生活变化调研报告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7473341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居民生活变化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居民生活变化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居民生活变化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农村居民生活变化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居民生活变化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中国成立60 年来,广东农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发展生产, 广开就业门路,人均收入逐步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从 1949 年到 200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55.6 元增至6399.8 元,增长114.1 倍,平均每年递增 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 67.9 元增至 4872.5 元,增长70.8 倍,年均递增 7.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 73.4%降至 49.0%;同时,农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 善,2008 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 27.89 平方米。一、19491957:经济迅速恢复,农民生活有所改善建国初期,由于刚结束连年战乱,农村百废待兴,农民生活困难。在党的 领导

2、下,农村全面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得到土地,生产热情 高涨。他们积极兴修水利、购置生产资料、改进耕作技术。19491952 年,广 东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农民收入明显提高。1952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 797.4 万 吨,比1949 年增长 16.3%;糖蔗总产量 265.5 万吨,增长 3 倍;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85.3 元,增长 53.4%,年均递增 15.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78.8 元,增长16.1%,年均递增 5.1%。在此三年间,农民对各种食品的消费量明显 增加,其中人均消费稻谷 205 公斤,增长 12.6%,饥饿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衣 着消费量也明显增加,人均

3、购买棉布 2.78 米,增长8.6%;而用于住房及购买生 活用品的支出增加最快,分别增长 1.23 倍和0.92 倍。随后的19531957 年,新中国开始了国民经济“一五”建设时期。这期间 党领导广大农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走上了农业合作化的道路,以农业为 重点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迅速展开。5 年间,广东除 1955 年因严重干旱农业生 产受影响外,其余 4 年均为丰收年。1957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 1007.2万吨,比 1952 年增长 26.3%;糖蔗总产量 429.7 万吨,增长 61.9%,其他农产品也都有较 大幅度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195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2 元

4、,比 1952 年增长26.8%,年均递增 4.9%。这一时期中农民收入的变化有以下特点:一是 合作社分配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比重超过 50%;二是农民家庭 经营收入比重下降,由 1952 年的 91.2%下降到 1957 年的 36.5%,这时的家庭经 营收入主要是家庭副业收入;三是实物分配是合作社分配的重要形式,也是农 民口粮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随着农业增产增收,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均消费水平 提高,食物消费量增加,消费结构比较稳定。从消费水平上看,1957 年农民人 均生活消费支出96.6 元,比1952年增长22.7%,年均递增4.2%,其中食品支 出、衣着支出、居

5、住和用品支出都有明显增长。从食物消费量看,农民人均消 费粮食262.5 公斤,比 1952 年增加 27.5 公斤;同时,肉类、家禽、鱼虾的消费也都有明显提高。从消费结构看,这 5 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支出所 占比重一直保持在 67%左右,而且主食支出的比重高于副食支出的比重,表明 这个时期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以解决温饱为主,农村的贫困程度仍较深。二是 住房支出所占比重保持在 5.0%左右,而且新建住房的农户很少,房屋质量也较 差。屋内摆设非常简单,一般只有几件木制家具,许多生活用品也都是木制 的,橡胶制品极少。三是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较为贫乏,农民用于文化生活服 务支出的比重维持在 2.

6、5%左右,且主要是支付子女的学杂费。二、19581978:经济起伏徘徊,农村贫困依然突出从 1958 1978 年这 21 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经济建设遭遇了严重挫折,导致农民收入起伏徘徊,生活改善的步子缓慢。 1978 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 193.3 元,是1957年的 1.79 倍,平均每年仅递增 2.8%;农民人均消费支出 184. 9 元,平均每年递增 3.1%,这是新中国成立 60 年 来增长最慢的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同时人口增长过快,市场上大多数生 活必需品供应短缺,需按人口凭票供应,广大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大跃进”时期,各地浮夸风盛行,人民公社

7、社员的自留地被收回。与 1957 年比,1960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减少19.2%,糖蔗总产量减少 21.4%,生猪 出栏头数减少 39.3%。由于粮食大幅减产,加上高征购,农村普遍出现缺粮、 食堂断炊的现象,农民生活陷于困境,饥荒再度降临,不少农家以杂粮甚至糠 菜充饥。由于缺吃少穿,农民的体质严重下降,各地非正常死亡人增多。1961 年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方针,在政策上取消供给制,恢复社员自留地,允许发展家庭副 业,开放农村集市贸易等,这些政策都为农村经济形势好转创造了条件。1965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07.7 元,恢复至 1957 年水平。遗

8、憾的是自 1962 年 8 月开 始,党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步转向“以阶级斗争为纲”抓政治斗争。1963 年开始 历时 4 年的农村“四清”运动,给农村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抑制了农民生产的 积极性,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市场供应短缺。这 10 年间,广东农业生产波动较 大,增长缓慢,农民收入增加不多。1976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2.7 元,比 1965 年增长41.7%,平均每年仅增加 4.1 元。农民的购买力很低,物质生活变化不 大,食品消费量增加不多,自给率一直保持在 50%左右。衣着消费以棉布为 主,且面料粗、品种少、色调单一,还要凭布

9、票定量购买,“新三年、旧三 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了当时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写照。由于生活水平低, 农民节衣缩食也无法改善居住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不多,到1976 年农村居 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只有 8.5 平方米。用品支出以购买日用品为主,绝大多数 农户没有能力购买中、高档商品。三、19792008:经济快速发展,摆脱贫困奔小康以 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 史新时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 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30 年来,农民人均纯收 入由1978 年的 193.3 元增加到2008 年

10、的 6399.8 元,增长32.1 倍,年均递增 12.4%;同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日益兴旺,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 高,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184.9 元增加到 4872.5 元,增长 25.4 倍,年均递 增 11.5% ;恩格尔系数由 61.7% 下降到 49.0% 。农民长期面临的温饱问题得到了 根本解决,部分地区农民早已越过温饱实现了小康,至 2008 年,全省农村全面 小康实现程度已近七成。改革开放 30 年,农民生活消费变化的主要特点:(一)、食品消费不但注重量的满足,而且追求质的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越来越讲究食品的营养、美味和方便,由 “吃饱”向追求“吃

11、好”转变:在食品消费支出方面,主食支出比重大幅减 少,副食、其他食品和在外饮食支出比重增加。2008 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 出中,主食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只有 17.2%,远低于 1978 年 50.1%;副食支出占 57.8%,其他食品支出占 16.2%,在外饮食支出占 8.5%,比 1978 年分别上升 14.0、11.4 和 7.8 个百分点。同时,在食品消费量方面,副食消费增长较快,人 均消费肉类、家禽、蛋类等都有明显提高。(二)、衣着消费讲究时装化、追求高档化、突出个性化日趋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的繁荣,农民的衣着消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变 化:一是以购买布料裁衣为主向购买成衣消费为

12、主转变。2008 年,广东农民衣 着支出中,购买各类型成衣支出占 64.9%,购买鞋类支出占 20.3%。二是由数量 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目前,农村居民穿着越来越讲究美观、舒适并追求 名牌,衣着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明显缩小。三是由单一化向 多样化、个性化和城市化转变。如今一般的农民家庭都备有西装、时装、休闲 装、皮鞋等,女青年还拥有裙子及各种饰物等。喜欢突出个性,讲究品牌、追 求高档也成为农村青年人的一种时尚。(三)、居住面积日益宽敞,住房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增加住房面积和改善居住环境是农民长期以来渴望解决的问题。2008 年末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 27.89 平方

13、米,比 1978 年增加19.16 平方米,增长 2.2 倍。 其中,钢筋混泥土面积 21.55 平方米,占住房面积的比重上升为 77.3%,比1985 年提高70.3 个百分点。此外,农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 电、通电话、通电视信号等。(四)、交通、通讯消费快速增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交通和通讯消费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居民生活 消费的最大亮点,是生活消费八大项中增长最快的。一是交通工具发生了较大 变革,摩托车迅速取代自行车,生活用汽车开始进入农家;二是通讯类器材拥 有量迅速增加,通讯方式发生变化。2008 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话机 85.2部,比

14、1990年增长70倍;移动电话162.8 部,比2000年增长10.2倍。随 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通过计算机上网的通讯方式也开始进入农家,2008 年末平 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计算机 14.3 台,比2000年增长 6.3 倍。(五)、高档耐用家电设备迅速增加,升级换代明显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 到高档,从单一到全面的发展转变过程。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收入水 平的提高,以家电产品为代表的各种耐用品层出不穷,并快速进入农民家庭, 不仅大大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内容,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影响和改变着农民的生 活方式和消费习惯。2008 年末,平均每百户农民

15、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 114.2 台,电冰箱34.9 台,洗衣机 37.1 台,电话机 85.2 台,分别比 1990 年增长10.7 倍、28.8 倍、7.7 倍和 70倍;平均买百户拥有空调机 27.8 台,移动电话 162.8 部,分别比2000年增长8.1倍和10.2 倍。在珠江三角洲等较富裕地区的农村居 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已达到较高水平,可与城镇居民家庭媲美。(六)、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教娱乐消费趋向多元化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30 年来,农民文 教娱乐消费支出中,商品性消费比重由 40.9%下降为 16.9%,反映精神生活的服 务性消费(不含学杂费)比重

16、则由 14.5%上升为 41.8%。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意识增强,对子女和自身教育培训舍得投资、注重 文化教育、讲究文明生活的氛围在广大农村日渐形成,农民文化娱乐生活也更 加丰富多彩。(七)、医疗保健意识增强,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医疗保健支出大幅提高, 2008 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259 元,比 1978 年增长 85倍,其中,医疗 卫生保健用品支出 80.9 元,增长43.7 倍,医疗保健服务支出 178.1 元,增长 196.8 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稳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2008 年,被征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初步建立,珠三角地区率先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 度。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基本解决,农村低保制度从 1997 年建立以来,标准 和补助水平不断提高,2008 年农村低保线已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 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