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472828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攀枝花钢铁厂是三线建设的产物。与宽广的武钢、包钢厂区不同的是,攀钢的厂址颇为 局促。按照国际惯例,建设一座年产150万吨的钢铁厂,至少需要5平方公里的平地,但这 里却只有2.5平方公里、高80米的山坡。设计人员大胆提出了台阶式设计方案,通过大规模 爆破,将山坡平整成4个大台阶、23个小台阶的台阶平地,辅以先进的多种运输方式和相应 的工艺流程,浓缩安排下钢铁厂的布局,被人们誉为“象牙微雕”式立体大型企业。在三线建设时期,许多厂矿单位都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厂房、办公楼、宿舍楼、食堂、 校舍、医院等一应俱全。图为四川洛带512厂宿舍。在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的今天,有的企业搬

2、迁后成为“弃城”,而更多的企业通过改制、 转型、重组、合并而重获新生。1966年,中央选定在涪陵白涛镇的大山里建设816核工厂。 1984年,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民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816工厂原职工队伍军转民,改建 为化肥厂。1993年更名为重庆建峰化工总厂。三线建设决策的确立当时三线建设决策不仅凝聚了毛泽东等中国决策者应对复杂战略形势的思考和筹划,而 且还和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国家安全有着深层的关联。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 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 全格局发生了 180度大

3、转变。从1840年至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 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 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实行军事包围,对新中国的威胁依然主要来自东南沿海。 由于当时对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接受苏联经济援助,实际上将苏联作为大后方,建 设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建设战略后方的问题并不紧迫。1964年8月2日夜里,在北部湾,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艇发生激 战。8月4日,海战进一步扩大。美国悍然派出第七舰队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越南战争的 战火燃到了

4、中国的南部边界,中越边境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 弹,中国军民也倒在了血泊之中。毛泽东彻夜未眠,紧张地关注着战争的态势。6日清晨6点,他在中国政府抗议美国侵 犯越南的声明稿上批示说:“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这个行动指的是他的一个 多年宿愿一一骑马沿黄河考察,既有浪漫的诗情驱动,又有现实的经济目的,可惜就此中断。8月17日、20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 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这次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三线建设的战略 决策终于确

5、立。8月 19 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 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说:我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开了会,会议决定:(一)在国务院成立专案小组。建议由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罗瑞卿、谢 富治、杨成武、张际春、赵尔陆、程子华、谷牧、韩光、周荣鑫等十三人组成,李富春任组 长,薄一波、罗瑞卿任副组长。(二)各个方面的防备措施,除作战部提的四条外,还应包括大专院校、科学研究、设 计机构、仓库、机关、事业单位等,以及城市、矿山的人防措施。各有关方面,都必须按照 主席指示的“精心研究,逐步实施”的原则,尽快进行研究,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切新的建设项目

6、,不在第一线,特别是十五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建设。(2)第一线,特别是十五个大城市的现有续建项目,除明年、后年即可完工投产见效的 以外,其余一律要缩小规模,不再扩建,尽早收尾。(3)在第一线的现有老企业,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城市的老企业,要把能搬的企业或一个 车间、特别是有关军工和机械工业的,能一分为二的,分一部分到三线、二线,能迁移的, 也应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迁移。(4)从明年起,不再新建大中水库。(5)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凡能迁移的,应有计划地迁移 到三线、二线去,不能迁移的,应一分为二。(6)今后,一切新建项目不论在哪一线建设,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7、 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或点。报告将各项工作进行了分工,参加专案小组的各个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应的工业、国防、 农业、教育、铁道、城市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纳入明年计划和“三五”计划。报告还建 议恢复人民防空委员会,周恩来任主席。同时,恢复北京地下铁道建设筹备处,积极准备北 京地下铁道的建设,并考虑上海、沈阳两市地下铁道的建设,通由铁道部负责。8月 30 日,邓小平批示将报告印发中央工作会议,以后又发给各中央局、部委、省委执 行。10 月 3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95 年计划纲要(草案)。 这个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8、 提出的三线建设总目标是:“要争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 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成昆铁路,连接四川省会成都和云南省会昆明的成昆铁路,自成都经彭山、眉山、夹江、 峨眉、峨边、甘洛、喜徳、西昌、徳昌、米易、攀枝花、元谋、禄丰、安宁扺达昆明,全长 1083.3km。成昆铁路1958年北段开始施工,以后几上几下,至1964年,仅建成成都至青龙 场61.5公里。1964年第四季度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重新开始建设,1970年7月1日建成 通车。成昆铁路全线修建桥梁 991座,总长度相当于56座武汉长江大桥三线建设的决策就是在这样紧张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确定的

9、,当然这个决策也颇为符合 中国的地缘战略特点:中国属于均衡型国土形状,东西南北外围至中心地区距离相差不大,可以明显地分出内 外线、前后方。从四个方位最顶端测量中国的中心点,大致在甘肃兰州至陕西西安之间的宝 鸡。再从自然地形看,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由南至北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山脉、贺兰山脉等,海拔 几千米以上,地势险峻,气候复杂,形成难以逾越的天然半月形屏障。历史上曾经远征欧、 亚、非的马其顿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至此而止,从未有任何一支外国军队能够从西部入侵中 国内地。东北部有大小兴安岭,也易守难攻。陆地疆域中惟有北部内蒙古

10、高原中部,相当开 阔,大部为沙漠、草原,是一条易攻难守的通道,须后退到陕西秦岭、山西雁门关一带方有 险要可守。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势较为低缓,多为丘陵和平原,后退到太行山脉方有利据 守。于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确定将川、贵、云、陕、甘、宁、青和鄂、豫、湘西部作为 三线战备后方。“两点一线”是川、贵、云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两点指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和贵州六 盘水煤炭基地;一线指连贯四川和云南的成昆铁路。邓小平将其形象地比喻为“钟摆式摆 动”,即以攀枝花为中心,向北和东形成一个扇面三角区域,攀枝花的钢材运往成都、重庆, 六盘水的煤炭运往攀枝花,成都、重庆的机器运往攀枝花、六盘水。1964 年 11月

11、,邓小平率领李富春,薄一波等亲自赴两点一线考察。一路上山高路险, 不少地段公路修筑在海拔 2000 米以上的半山腰,路面很窄,常常一侧是陡坡,另一边为万丈 悬崖。公路急弯很多,但没有护栏,又是不平坦的泥土路。几十辆汽车组成的长龙时而盘旋 而上几乎接近山顶,时而蜿蜒而下直至谷底。一辆汽车在急转弯时飞出路面,幸好卡在两棵 大树间,避免了一次坠入深渊的厄运。成昆铁路途经四川西南和云南北部的崇山峻岭,70%的地段地势险恶,地质结构复杂,既 有钢铁般坚硬的岩层,也有一炸即坍塌的松软泥石,素称“露天地质博物馆”。干线跨越的 大渡河、金沙江等河流两岸分布着高达几百米的悬崖峭壁,人都难以立足。铁路建设条件之

12、艰险恶劣,是中国铁路史上罕见的。全线修建桥梁 991座,总延长 92.7 公里,相当于 56 座 武汉长江大桥;修凿隧道、明洞 427座,总延长 341公里。桥梁和隧道相加的总长度,竟占 全线总长度的 39.4%。这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一个奇迹。因地势险恶,全线有三分之一的车站找不到适宜建站的 地方,只好建在桥梁上和隧道里。承建的解放军铁道兵部队,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 长 1100 多公里的铁路沿线,共有 1000 多座烈士坟茔。1984 年 12月 8日,中国成昆铁路象牙雕刻艺术品与美国的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的月球 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模型,作为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件

13、礼物, 被评为联合国特别奖,放置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大厦中。三线建设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中选址三线建设之所以艰难,不仅是因为西部地区缺乏工业交通基础,也因为当时为了备战, 刻意追求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中选址的原则。1964年 7月 1日,周恩来在接见越南国家计委副 主任阮昆时说:工业布局问题,从战争观点看,要设想一、二、三线,不但要摆在平原,也 要摆在丘陵地区、山区和后方。工业太集中了,发生战争就不利,分散就比较好。8 月 19日, 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在向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报告中提出:“今后,一切新建项目不论 在哪一线建设,都应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或点。”当月, 国家建委

14、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 散、隐蔽”,有的还要进洞。虽然这些选址原则是基于当时特定的环境,但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却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和不便。如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下属 28 个单位分散在两个地区、7 个县的 3000 多平方 公里范围内。其中一个企业被分散在 6 个自然村落中,有人开玩笑说“这是鸡窝边造飞机”, 而且加工装配零部件需要用汽车往返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倒运。还有的企业车间和住宅区相隔 十几里山路,职工上下班极为不便。贵州一个厂的车间建在远离交通干线的深山溶洞中,一 到冬季,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群众感慨道:“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陕西新

15、建的400 多个三线项目,将近90%远离城市,分散在关中和陕南山区的48个县、450多个点上,多数 是一厂一点,有的甚至是一厂数点,被群众称之为“羊拉屎”、“瓜蔓式”。“村落式”布 局。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日新月异的尖端科学技术行业,例如电子、航空工业, 因为信息闭塞,不能掌握世界新技术潮流,造成技术改造落后。还有的企业选址时没有考虑 到本行业的特点,造成实验困难。如川东一家潜艇厂建在长江三峡上游,每年有三分之一的 时间潜艇不能下水,入海试航要用驳船装载通过三峡急流险滩,运到几千公里之外的东部沿 海,十分不便。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三线建设的评价一直有很大分歧。有人说,三线建设是在错误的时

16、 间、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场错误的建设;也有人说,三线建设投资效益低下,影响了国民经 济的发展;还有人说,当时对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作出了过高的估计,三线建设造成了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易经中说:“上九,潜龙勿用。”大意是:当环境不适应的时候,龙只能被困在水 潭里不能行动。当改革开放来临、全国都在展翅腾飞时,许多三线企事业单位却成了徒有尖 牙利爪和飞天翅膀的蛟龙,深深陷在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因动弹不得而痛苦地呻吟着。1984 年11月,国务院三线办公室(1983年12月成立,90年代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世 纪初至今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设在成都)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第一批调整121

17、个 单位,其中关停9个,迁建和部分迁建49个,迁并48个,全部转产15个。到2005年,国 家共规划安排调整项目 201项,三线建设调改工作全部顺利完成。一些对原料依赖性强的加 工企业搬到产粮、产棉区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中小城市如孝感、咸阳、宝鸡、沙市附近; 一些生产家用电器、日用消费品、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拖拉机等机械、电子产品的企业 搬到人口较为稠密、有广阔消费市场、也有加工协作工业的中等城市,如襄樊、汉中、德阳 绵阳、天水附近;还有一部分技术密集的现代化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搬到武汉、郑州、成 都、重庆、西安、兰州、长沙等科研教育集中、信息交流频繁的省会大城市附近。经过以“军转民”为中心

18、的调整改造、发挥效益的再创业阶段,大部分三线企业实现了 适应市场经济的凤凰涅槃。它们许多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用企业,如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变为 生产“神龙”轿车系列的东风汽车集团,重庆兵器工业基地变成占世界产量第一的“嘉陵” 摩托车集团;有些已经面向国际市场,如西昌导弹基地变为卫星城,用长征系列火箭为世界 多个国家发射了卫星。如今,酒泉航天基地又实现了中国人邀游太空的梦想。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对三线的功过似应该有了初步的评判。总的讲,毛主席作出的这 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三线建设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西部建设战略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那么三线建设对中国西部工业发展所起的“加速器”作

19、用或许 会更明显些。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时,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差别十分显著。1952年, 西部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比例的9.61%,通过“一五”计划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但其发展速 度仍然大大落后于东部。1963年,西部云、贵、川、陕、甘、宁、青七省区的工业总产值只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10.5%;到三线建设进行了一年后的1965年,已经提高到11.92%,其 中重工业由9.56%上升到13.50%。经过全面三线建设,到1978年,西部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国 13.26%,重工业占14.76%。三线建设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 平衡的局面,带动了中国内地

20、和边疆地区的社会进步,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西部建设战略。用经济学的资源配置观点来考察,三线建设实际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从 沿海到内地的一次战略性的大转移和大调整。西部某些偏远乡村至今尚未有电、公路、自来 水、学校等,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生活水平与东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 地区已经相差50年。如果没有三线建设时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没有大量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投入,更多的西部地区至今还会是一片荒芜的贫瘠之地,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会更 大,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国家在20世纪末期进行西部大开发、解决东西 部经济差距的战略任务将会更艰巨。反过来看,改革以来,

21、若没有三线建设形成的西部经济 实力,没有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原材料等方面的支撑,东部沿海地区也难以取得如此巨大 的成就。毋庸讳言,三线企业搬迁以后,不少原来的遗址也陷于封闭和荒废之中。如何利用这笔 丰富的工业遗产,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挖掘的。例如1984年2月停建的 816工程,经过十多 年的努力,转型为以生产化肥为主的化工厂,但世界第一大人工洞却只作为物资公司的仓库, 是大材小用。有学者考察后认为,816洞位于旅游资源富积地带,是乌江画廊的一个重要景 点,可与周围著名的仙女山、芙蓉洞和黔江地区民俗风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观 游客可以沿乌江而上,体会充满神秘、神奇、神圣的世界第一人工洞。更何况,816洞还是 一个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题材,人们可以从中体验到我们前辈那种宝贵的艰苦创业精神。三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已经成为历史。但作为蕴含精神摇篮的产业, 正期待着新生。作者:撰文/陈东林 摄影/陈家钢 邹毅等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06期 封面策划工业遗产:记住一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